丰田子公司5.5亿收购Lyft自动驾驶部门,Robotaxi还有希望吗?

发布者:快乐旅途最新更新时间:2021-04-2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Lyft  Uber  自动驾驶  Robotaxi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丰田子公司 Woven Planet 宣布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外打车服务公司 Lyft 的自动驾驶汽车部门Level 5。

 

据悉,此次收购后Level 5和Woven Planet的科学家及软件工程师合计将达到约1200名。

 


此次收购于Lyft而言,能有效节省开支并专注于自身的优势领域。

 

Lyft联合创始人兼主席John Zimmer表示:该笔交易不仅能让Lyft专注于公司领先的Autonomous平台及交通网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该交易预计将使Lyft公司的年度运营费用减少1亿美元,同时交易资金会用于研发开支以将加快Lyft实现盈利的步伐。

 

另外他还称,决定出售自动驾驶部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意识到Lyft并不需要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相反与别的公司在技术上进行多项合作还能为Lyft带来最高的价值。

 


于丰田而言,收购Level 5堪称是“如虎添翼”,有助于加速其相关技术的安全性和商业性。

 

Woven Planet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在“不久的将来”推出一款完全自动驾驶的原型车,为达成这一目标,今年2月份丰田汽车在富士山脚下正式动工新建一座小城Woven City,以测试研发自动驾驶等技术。本次收购一旦完成,将使Woven Planet的业务范围将扩大到东京总部以外,并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和伦敦都有办公室和工程团队。

 

 


Woven Planet还称全球有数千万辆丰田汽车上路,公司在数据收集方面具有规模优势,而数据收集是研发人工智能软件的关键。本次收购,Woven Planet与Lyft签署了商业协议,通过使用后者的系统和车队数据,则能加速提高公司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商业化。

 

1、Lyft与Uber殊途同归

Lyft公司自动驾驶研发始于2017 年,比大多数竞争对手晚了很多。不过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在2019 年,Lyft 第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加州公路上行驶。Lyft 与Aptiv (APTV )合作,在拉斯维加斯开发自动驾驶打车服务软件,同时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独立开发自己的技术。

 

 

就在去年12月,Lyft还对外表示,预计从2023年开始,Lyft用户将可以打到全自动驾驶汽车,并无需配备人类司机。

 

为了观察周围环境,Lyft 车辆配备了六个摄像头和三个激光雷达传感器。在模拟中,Lyft 使用的是从共享出行服务中收集的数据,该公司像特斯拉一样利用其庞大的车队收集海量真实道路数据。

 

此外,该公司还利用其广泛的共享出行车队收集的数据绘制高精度3D 地图。这些3D 地图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基础导航是非常有用的,Lyft 增加3D 地图的决定将有助于加速其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

 

 

这次收购似乎来得很突然,而且5.5亿美元并不是一个很高的价格。Lyft的竞争对手Uber在去年11月,同样出售了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Uber 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简称ATG),而当时初创公司Aurora以40亿的价格才完成了这桩交易。

 

Uber 是自动驾驶领域最具争议的公司。该公司从2016 年开始在亚利桑那州进行自动驾驶测试,但2018 年的一次致命碰撞发生后,Uber 停止了该地的所有测试。公司还决定在2018 年加州测试许可证到期后不再续签。两地都不准自动驾驶汽车载客。Uber 在2015 年宣布开始研发自动驾驶,第二年就开始在亚利桑那州进行测试了。这显然导致了他们的项目大范围延误,因为Uber 在该领域的工作受到极大限制。但他们的中断只持续了9 个月。在匹兹堡恢复测试后,Uber 重振旗鼓,继续研发他们的自动驾驶汽车。然而,尽管该公司自动驾驶汽车重新上路,但测试仍然受到严格限制。这些车只能白天在最佳天气条件下运行,时速不超过25 英里,工作开展受到束缚。直到最近,Uber 才真正恢复了他们的测试。

 

据专业人士测算,Uber估值约650亿,从建立自动驾驶部门到收购共约烧了25亿,而因测试过程导致路人死亡,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以40亿的价格对外出售,为公司及时止损,让公司更专注在打车服务业务上。而Lyft虽然比Uber开展自动驾驶较晚,但其技术实力并不弱,5.5亿的价格被收购出人意料。
 

2、现阶段可能真的不适合做Robotaxi

步入2021年,自动驾驶领域正在经历微妙的变化。

 

Waymo一夜变天,车厂背景CEO辞职走人,针对RoboTaxi 运营形态产品Waymo One 也没有太多的新动态;通用汽车(GM)支持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Cruise正在谈判收购另一家自动驾驶公司Voyage,后者一直在做养老社区的Robotaxis;定位于为中美两国主要城市提供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的小马智行,也开始与车企、供应商和物流公司紧密合作打造自动驾驶卡车,提供干线物流、长途货运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去年以争夺城市为已任的百度apollo,开始向车企靠拢,打造量产车型的装载;华为、小米、滴滴等互联网公司也开启了造车热潮,纯做RoboTaxi 的企业开始消声觅迹。

 

华为智能汽BU 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在回答RoboTaxi问题时,竟然给出了“现阶段做RoboTaxi的企业都得完蛋”的结论。

 

 

Robotaxi是结果,而不是商业目标

所有正在发生的变化,都在印证苏箐的这句话。同样,也让我想起小马智行莫璐怡在2020年第三届全球智能汽车峰会说得另一句话,“无人化和规模化是RoboTaxi盈利的大前提。”

 

RoboTaxi只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其中一大应用场景,现在自动驾驶整体的技术还是在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要通过这个技术在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当中去获得一个巨大的商业盈利,前提其实是要达到两个自动驾驶两大目标,一个是无人化,一个是规模化。

 

无人化就是安全地把驾驶员从驾驶位撤出,规模化则需要多车多城市布局,推出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的自动驾驶汽车,而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者的进程。现阶段量产的智能车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实现安全无人化可能还有更长的时间去论证,而一味推进假Robotaxi的规模化,其投入将是无底洞。


关键字:Lyft  Uber  自动驾驶  Robotaxi 引用地址:丰田子公司5.5亿收购Lyft自动驾驶部门,Robotaxi还有希望吗?

上一篇:2021年第一季度欧洲电气化渗透率数据大分析
下一篇:宝马旗舰电动车iX车机拆解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18 11:08

丰田子公司5.5亿收购Lyft自动驾驶部门,Robotaxi还有希望吗?
丰田子公司 Woven Planet 宣布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外打车服务公司 Lyft 的自动驾驶汽车部门Level 5。 据悉,此次收购后Level 5和Woven Planet的科学家及软件工程师合计将达到约1200名。 此次收购于Lyft而言,能有效节省开支并专注于自身的优势领域。 Lyft联合创始人兼主席John Zimmer表示:该笔交易不仅能让Lyft专注于公司领先的Autonomous平台及交通网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该交易预计将使Lyft公司的年度运营费用减少1亿美元,同时交易资金会用于研发开支以将加快Lyft实现盈利的步伐。 另外他还称,决定出售自动驾驶部门的一个重要因素
[嵌入式]
MIT研究指出:自动驾驶救不了UberLyft
根据《Business Insider》报导,Uber和Lyft目前已经亏损了非常多的钱,光是在2019年,两间公司加起来就损失了38亿美元。大部分的投资者和分析师都把获利的关键放在自动驾驶汽车上,认为可以借此省去支付给司机的薪水。不过,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最新研究指出,自动驾驶汽车并不能够省下太多成本。 麻省理工学院表示,虽然尽量使供需平衡可以省下成本,但就算将自动驾驶汽车效用最大化,还是没有办法和传统汽车比较。若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每位乘客一英里平均要花上1.58至6.01美元,大幅高于多数人推估的0.40美元,也比一般私有车每英里花费的钱还要高。根据美国运输部的数据,一般私有车平均每英里花费0.59美元。
[嵌入式]
MIT研究指出:<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救不了<font color='red'>Uber</font>和<font color='red'>Lyft</font>
为让自动驾驶早日实现 Waymo、UberLyft竟走到一起
在自动驾驶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科技公司已经甩开了传统汽车企业,比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出行叫车公司Uber和Lyft等等都在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并已经上路测试了。Waymo算是目前全球最成熟也是技术最过硬的企业,不过其他企业还有竞争的机会,所以他们算是竞争对手。 不过因为相同的目标,这些企业最近走到了一起,这个目标就是将自动驾驶成为现实。要知道现在现行法律还无法完全支持自动驾驶,不同地区的道路情况、交通指挥等等关键因素都无法支持自动驾驶,而且出于对机器的不信任感,很多人还无法接受未来自动驾驶将成为主流的趋势。 因此这些企业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叫叫做“交通创新和机遇合作关系”简称PTIO(Partnersh
[汽车电子]
Uber对手Lyft再传利好消息:投放自动驾驶汽车
美国打车服务公司 Lyft 已经拿到在加利福尼亚州测试 自动驾驶汽车 的许可证,在竞争中超过业内其他几家公司,有望率先将自动驾驶汽车带到大众市场。   Lyft的许可证在加利福尼亚州车辆管理所(DMV)的网站上被公示出来,此前两个月,该公司曾宣布计划,把旧金山湾区作为推广自动驾驶汽车的备选地区。   作为推进自动驾驶战略的一部分,Lyft公司已经与几家自助驾驶企业缔结合作关系。   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曾与Alphabet旗下分支Waymo达成合作,同时,也在 福特 公司和初创企业Nutonomy的支持下探索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营。   Lyft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Uber在今年三月在加利福尼亚州获准测试自动驾驶汽车。苹果、三星电子、特
[嵌入式]
同样是研发自动驾驶,为啥LyftUber没人买账
据美国媒体消息,尽管 Uber 和 Lyft 在便捷用车方面为人所熟知,但汽车服务公司Inrix近日的调查显示,人们并不信任这些用车服务公司有能力研发 自动驾驶 技术,相反,人们更相信传统汽车制造商以及技术公司。   接受调查的人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在这些人中,1/3的人认为传统汽车公司最适合研发自动驾驶汽车,20%的人认为是技术公司如谷歌等。仅有4%的人认为用车服务公司适合。这也不难理解。Uber去年年末开始基于沃尔沃XC90 SUV测试 无人驾驶 技术,但未获得允许。更糟的是,在测试几小时后,其中一辆汽车闯红灯且差点撞到行人。     尽管特斯拉宣称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领先者,并每月都会提供自动驾驶的里
[嵌入式]
加州的新提案竟间接促进UberLyft股价大涨
周三美股收盘,打车应用 Uber 和 Lyft 双双大幅收涨,Uber 收涨 14.61%,报 41 美元;Lyft 涨 11.28%,报 29.19 美元。 报道称加州选民周二已经投票通过了 22 号提案(Proposition 22),该提案将免除 Uber 和 Lyft 等公司必须将工人归类为员工的规定。这使得两家公司将可保持目前的商业模式。 为了给投票造势,Uber、Lyft、Doordash、Instacart 和 Postmates 已经投入 2.5 亿美元,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成为加州历史上最昂贵的投票活动,其中一些企业甚至扬言如果输了就会关闭加州业务。    加州周二对网约车业务模式进行了全民公
[嵌入式]
加州的新提案竟间接促进<font color='red'>Uber</font>、<font color='red'>Lyft</font>股价大涨
城市拥堵背后的推手竟是UberLyft这些网约车公司?
这个星期对于Uber来讲有点儿走背字。不仅新一季财报爆出重大亏损,而且自己请来的调研公司用数据证明城市拥堵的推手——正是Uber自己。    对于共享出行领域的巨头来说,优化城市交通配给、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一直是他们的“卖点”。但是数据证明,Uber和Lyft在城市交通中占据的比重正在逐渐加大,根据Fehr&Peers的研究报告显示,在部分重点城市Uber和Lyft的行驶里程甚至达到了车辆总行驶里程的14%。    1 财报惨淡、调研打脸    昨日Uber发布2019年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Q2营收为31.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但是营收增长的同时净亏损也达到52.4亿美元,同比也增加很多。这是近两年来Uber正式披露
[嵌入式]
城市拥堵背后的推手竟是<font color='red'>Uber</font>和<font color='red'>Lyft</font>这些网约车公司?
UberLyft低股影响将IPO发行价定在目标区间低水平
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公司Uber将为上市确定发行价,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约车对手Lyft的股价周三暴跌近11%,创造了上市以来股价最低点(之前这家叫车公司公布了严重的一季度亏损),这给Uber的新股发行定价带来了压力。 Lyft表示,该公司今年一季度亏损11亿美元,不过分析师对其营收增长表示赞赏。随着周三最近的一次下跌,Lyft的股价比3月28日的IPO发行价格下跌了27%,使该公司的市值下跌到了150亿美元左右。 Lyft自华尔街上市以来的大幅下跌,将给投资者带来压力,他们将考虑是否购买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Uber的股票。Uber定于周四为自己的IPO新股发行定价。 一位知情人士周二对外媒表示,与Lyft一样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