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在质检总局的压力下,对于动力电池的召回开始增多了。目前,回溯一下乘用车相关的动力电池和电池系统召回案例,已经有江淮、广汽、猎豹、欧拉和奇瑞等车企,涉及的数目大概在6万台左右;加上有据可查的商用车,约5000台,总共召回的数量为6.5万台。电动汽车目前整体的保有量大约在603万台,召回率大概在1%不到的样子。
第一部分 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召回案例
太久远的案例,我也不一一回顾了。目前涉及召回的电池类型,主要是软包和圆柱两种规格,如下图所示。由于孚能是上市公司,涉及的两个案子都是有上市公司公告的。在最新的公告里面,特别说明,孚能科技仅供应召回车辆所搭载的模组,召回的原因主要是:召回车辆搭载的BMS软件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存在匹配差异,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后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BMS非本公司产品,也不由其供应。我理解孚能的意思是,这些都是用来做网约车的,电池管理的控制超过了电池的能力。
那这个电池管理系统是谁做的呢?东软睿驰,但是是不是就是电池管理企业设定了这些管控参数呢,这里存在可以探讨的点——第三方企业所设置的参数都是车企在设定,没事不会给自己惹麻烦做特别激进的设置。弱势的电池企业,在面对需求方的运营要求,是否能一一满足,这个对于2-3年后的运营结果很关键。
如下图所示,从质检总局的角度,下达召回的指令一般要积累多个重复案例,所以目前能看到召回问题,发生的时间跨度都在2-3年以上,积累多起以后才会有所行动。备注:所有的乘用车企业召回都不说电芯是哪家的,以下部分根据厂家公告,部分根据合格证数据索引,目前所有乘用车召回的电池都是三元的类型,这个和当时补贴层面有很大的关系。
图1 乘用车目前召回的案例
在商用车里面,由于量少而且企业是2B的关系,对采用哪家的单体电池说得很明白,如下图所示。
图2 客车上的动力电池召回客车上是出现了铁锂电池召回,这个应该是涉及到电芯设计问题。
第二部分 电池的事故和召回问题
从国外来看,纯电动处理的召回的事情还没有告一段落。目前Bolt EV和Kona EV两台车都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步,车企和电池厂家划了一条线,但是实际在车辆使用方面还是出现了问题,以至于目前通用汽车开始建议车主在充电后需要把车辆停在户外,或者干脆晚上就不要停在家里充电(意思是在充电时要随时保持关注)。换句话来说,这些历史原因的欠账,暴露问题需要2-3年时间,给出解决方案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从当前来看,制约国内快充发展的,主要还是有几个瓶颈:
快充的国标:Chaoji充电接口还是原来GBT接口的修改版本,这个问题还需要一轮商议;
电池安全:之前所说的,在原来60kW左右的快充条件下,2B的网约车辆和出租车在快充以后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析锂之后电池的安全性降得非常快,中国的专家组主要是怕安全问题,更怕大功率快充加剧安全问题,其实电池厂家也怕这个事情。
我个人的判断,随着大家都开始说,我的电池是不怕烧的,不怕热失控的,接下来确实会快速切换到快充的路径上来,一个是不怕单电芯热失控,第二个是目前海外的情况确实在往300kW和350kW不断跃迁。
我个人的判断,随着大家都开始说,我的电池是不怕烧的,不怕热失控的,接下来确实会快速切换到快充的路径上来,一个是不怕单电芯热失控,第二个是目前海外的情况确实在往300kW和350kW不断跃迁。
备注:Bolt EV和Kona EV其实快充功率大概都在50-60kW左右,电池工艺的问题比较大,和快充本身没太大关系。
小结
安全和(快充的)速度是一对矛盾,之前安全问题一直制约了快充速度的提升。随着大家对于铁锂电池重新导入,还有在Pack设计中满满的信心,我相信快充速度提升将会很显著。至于历史上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大概率都是分步骤对一些老电池进行模组级别的替换和升级。并且开始限制SOC上限的使用,目前可能的办法也只有这个。
上一篇:车规芯片需求与日俱增,可靠性该如何保证?
下一篇:百度无人自动驾驶落地广州,体验感觉不输出租车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9 10:35
- AM1G-4805DH30Z ±5V 1 瓦 DC-D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使用 LTC2367IMS-16、16 位、500ksps SAR ADC 的典型应用
- LT8330EDDB 8V 至 16V 输入、24V 升压转换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使用 MaxLinear, Inc 的 SPX385S-1.2/TR 的参考设计
- LTC3727-1 演示板,多相系统电源
- SGL8022台灯
- 【涂鸦智能】物联网温湿度计
- LT1269 负降压转换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LT6656BIS6-3.3、3.3V 2 端子电压基准电流源的典型应用
- 使用用于白光 LED 的 TB62736FUG 升压 DC-D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