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十年进阶:一段算法能力演进的历史

发布者:GoldenHarmony最新更新时间:2021-07-20 来源: eefocus关键字:AI  旷视  AIoT  算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在,AI无疑已经到了祛魅的时间点。

 

当AlphaGo的惊世一战已成5年前的旧事,当GAN制造的特效在鬼畜区遍地开花,当曾经只有最精尖团队才敢涉足的自动驾驶迎来造车大潮……

 

有人认为AI被捧上神坛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但也有更多的行业观点指出,此时,才真正到了见证AI技术创造价值的时刻。

 

不错,如今,对于App里的推荐算法,大家早已习以为常;手机里的智能助手也越来越能get到你的意图;甚至去趟亦庄,就能在地图App里打上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曾经只在实验室中被讨论的算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

 

而当AI神秘的面纱随着技术的普及不断被揭开,行业内那些曾经被精英光环照亮的明星公司,身上的标签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说白了,就是比起“顶会论文”、“世界冠军”,外界正在像独角兽们提出更加直接的问题:一家AI公司,究竟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 ?

 

迷雾消散,潮水褪去,才见真章。

 

就在最近,这群独角兽里一直备受瞩目的旷视,成立10年以来首次举办了技术开放日活动。

 

恰好,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等人,就在活动中针对这样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AI是不断演进的算法能力”

谈及AI技术创造的价值,首先应该讨论的是衡量价值的标准。

 

事实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谓“AI的价值”始终是在动态变化着的。

 

众所周知,AI技术迎来爆发期,也就是近10年以来的事,但AI几起几落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以史为鉴,其实不难看出,虽然受限于计算能力和数据,AI在两度迎来发展高峰后都很快陷入“寒冬”,但算法的演进,始终都是其引发关注的主因。

 

达特茅斯会议之后,掀起人们对人工智能第一波追逐的,正是机器自动定理证明、会下跳棋的跳棋程序、已经能胜任简单视觉处理的感知机(Perceptron)等算法研究成果。

 

更不用提现在这波人工智能热潮的来临,是以图灵奖得主Hinton等人提出的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石。

 

但这还只是狭义上的“算法的演进”。

 

事实上,此前AI寒冬的来临,究其本质是AI无法突破从“有没有用”到“在哪里用”之间的距离。

 

如果说实验室单点算法的突破,是算法演进的深度,那么规模化的实现与落地,就是算法演进的广度。

 

收缩时间的范围,这样的认知同样可以在最近10年中国的AI价值进阶之路上得到证明。

 

 

作为中国AI十年的亲历者,旷视就认为,这10年来AI在中国产生的价值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

基础科研

行业落地

基础设施

 

    孙剑表示:

    这三个阶段分别回应了三个问题:AI有没有用?AI在哪里用?AI易不易用?并且,这三个阶段不是分段接替,而是以基础科研为起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行推动着AI价值的进阶。

     

    回到算法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基础科研的关键点是突破单点算法,让AI率先在互联网等数字化程度高的领域应用落地,证明可用性的问题。

     

    行业落地的关键点是拓展算法边界,让AI能在越来越大的行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的商业落地。

     

    而基础设施的关键点是降低算法门槛,让AI生产变得更加容易,从非标准化生产到标准化量产——旷视研究员周而进也在活动中强调:“非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是制约算法生产的主要因素。因为非标,所以过程充满不确定性,所以需要全能型人才。只有标准化,才能自动化,才能规模化。”

     

     

    在这个过程中,正如开头所提到的,算法本身似乎越来越不令人兴奋、让人感知不到,但实际上,算法却已经无处不在,真正开始走出实验室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价值。

     

    以这样的视角再去回看旷视的10年历程,就会发现旷视自身的进阶,正是遵循着上述算法能力演进的脉络:

    最初,以算法起步,乘着深度学习的变革东风,将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进行结合,形成以面部识别、视频结构化、图像分类、物体检测、语义分割、动作识别等为代表的算法能力。

     

    进入到产业落地的阶段,在前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又从face++到Brain++,将自身快速、低成本生产算法的能力沉淀为AI生产力平台,提供从数据管理,到深度学习框架引擎,再到算力资源管理的一站式AI能力,大幅降低算法生产的技术门槛,实现AI算法的标准化、自动化生产。

     

    以这样的算法能力为基石,旷视又在与产业的更深入结合中,选择了AIoT的路线。

     

    因为IoT是基于场景空间,以人为核心、软硬结合的网络。AI+IoT的本质,就是将AI的能力注入到IoT场景中,实现智能化。

     

    在AI能力的注入下,传感器、机器人等物联网终端硬件如同拥有“小脑”,能够实现“单体智能”;AIoT操作系统则是在各种物联网硬件和设备完成整合、组网之后,构成“大脑”,实现“群体智能”。

     

    如此一来,AI算法才能真正做到“无所不在”。

     

    旷视十年,不变的是什么?

    成立10年,是时候通过技术开放的窗口再来看旷视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其实跟最初外界给“CV四小龙”的定位,已然相去甚远。

     

    如今,不仅是在CV领域,将算法能力从目标检测、语义分割,拓展到了光学指纹、SLAM导航等更加丰富的场景里,旷视也把基础研发的视角,投入到了更基础、更本质的创新。

     

    比如旷视研究院就在今年提出了RepVGG,革新了模型设计方法论,让经典的极简神经网络架构重新达到SOTA水准。其在开源后Github star已超过1800。

     

     

    而Brain++提供的智能化、标准化工具组件和AI能力,则是从基础设施的层面发力,解决AI进阶途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生产效率不足的问题。

     

    看上去技术“杂”了,但实际上,旷视技术路线的演化背后,透露出的是其作为一家跟中国AI行业共同成长起来的公司,对自身造血更新的深入思考。

     

    这样的不同之中,更深层的致胜逻辑其实却是不变的:围绕AI技术、围绕算法本身,持续创新拓展认知边界。

     

    事实上,这种变化,不只局限在旷视。现在仍在行业中开辟自己的生存之道的独角兽们亦如是。

     

    变,是基于作为AI行业的亲历者,对行业的不断洞察。

     

    不变,是技术为王的底色,和对科技创新的坚持。

     

    在这个过程中,旷视这样的公司在技术上依然“精英”,在落地上则更加务实。

     

    — 完 —


    关键字:AI  旷视  AIoT  算法 引用地址:AI技术十年进阶:一段算法能力演进的历史

    上一篇:2021年上半年,张江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扩圈”
    下一篇:格灵深瞳科创板IPO,专注计算机视觉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9 22:07

    人工智能不能野蛮生长了 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布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薛澜介绍,治理原则旨在更好协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可靠,推动经济、社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八条原则包括: ——和谐友好。人工智能发展应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应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促进人机和谐,服务人类文明进步;应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避免误用,禁止滥用、恶用。 ——公平公正。人工智能发展应促进公平公正,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促进机会均等。通过持续提高技术水
    [手机便携]
    Supermicro推出适用于AI就绪数据中心的全新服务器和GPU 加速系统
    Supermicro推出适用于AI就绪数据中心的全新服务器和GPU 加速系统,搭载AMD EPYC™ 9005系列CPU与AMD Instinct™ MI325X GPU 全新Supermicro系统可帮助客户实现数据中心升级,进而更顺畅地运行AI工作负载 【2024年10月17日,加州圣何塞讯】 Supermicro, Inc.(作为AI/ML、HPC、云、存储和5G/边缘领域的全方位IT解决方案提供企业,宣布推出搭载AMD EPYC™ 9005系列处理器和AMD Instinct™ MI325X GPU的全新服务器、GPU加速系统与存储服务器系列 。全新H14产品系列为业界内机型最广泛的服务器系列之一,此系列包含Sup
    [网络通信]
    Supermicro推出适用于<font color='red'>AI</font>就绪数据中心的全新服务器和GPU 加速系统
    RISC-V架构进军储存、AI领域
    随着WD宣布支持RISC-V并投资Esperanto Technologies,显示RISC-V指令集架构正成为ARM和x86的可行替代方案… 储存巨擘Western Digital (WD)宣布将在RISC-V处理器上实现标准化,并投资了一家新创公司Esperanto Technologies——该公司主要采用开放来源指令集架构设计高阶SoC和核心。从这两项举措显示,RISC-V架构尽管还不成熟,但已经成为ARM和x86的可行替代方案了。 长远来看,WD预计在其硬碟和固态硬碟(SSD)中每年可出货多达20亿个RISC-V架构芯片。该公司并私下透露正在研发用于推论的机器学习加速器,这可能与其投资Esperanto有关。 至于Esp
    [嵌入式]
    应用如何决定AI的开发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重要性、网络边缘计算的崛起和对AI灵活编程的需求 如今人工智能(AI)已成为技术领域最时髦的用语之一,它在广义上通常用来描述互连的“智能”技术。然而,考虑到AI可以实现的各种不同的功能,以及AI解决方案产出的成果,AI的格局及其开发可以说都十分复杂。事实上,AI技术的特定应用不仅将它从众多技术中区别开来,还决定了它的开发方式,开发的标准和要求以及需要进行的测试。因此,与其说AI是一种“包括万象”的技术,不如说是一种定制化解决方案的网络,用于解决复杂的技术挑战。 最近莱迪思市场营销副总裁Matt Dobrodziej和TECHnalysis Research总裁兼首席分析师Bob O'Donnel
    [嵌入式]
    多个创意团队选择了楼氏 AISonic AI处理器
    五位获奖者获得了实施其发明的开发工具包--从可持续的风力发电和野火监测到解决睡眠呼吸暂停和防治蚊子引起的疾病--获奖者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语音和音频整合的界限。 我们最近与Wevolver合作,发起了一个竞赛和硬件资助,以突出我们的许多不同的使用案例。 楼氏 AISonic™ IA8201 Raspberry Pi开发套件这是一个多合一的软件包,为设备和系统带来了语音、音频边缘处理和机器学习(ML)听觉功能,用于一系列新的应用。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现在有一个单一的工具来简化各自行业的设计、开发和测试语音和音频技术。 我们的AISonic™硬件资助要求开发社区如何使用AISonic™套件来解决一个工程问题。Wevolver收到了
    [物联网]
    多个创意团队选择了楼氏 AISonic <font color='red'>AI</font>处理器
    前三星高管坐镇,Rokid首颗AI芯片让成本降低30%?
    集微网消息(文/小北)据外媒technode报道,我国AI初创企业Rokid将于6月26日在杭州举办的成立4年以来的首次发布会Rokid Jungle上发布自研智能语音芯片。 据官方介绍,该芯片历经两年的研发,性能高、成本低,其价格可能比同类产品便宜30%,而且该芯片能为第三方供应商、OEM和小设备制造商提供更好的设计。 据悉,前三星半导体的中国地区主管周军于今年四月跳槽到Rokid担任副总。他曾表示,鉴于智能音箱的技术需求,没有搭载神经网络处理单元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通用型芯片在算力上很难胜任,哪怕满足算力需求,也会在功耗、成本上消耗过大,不利于智能音箱等智能语音产品的推进。 周军博士毕业后先在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留校任教,之
    [手机便携]
    AI、深度学习狂潮来袭 台积电肩负延续摩尔定律使命
    半导体应用不断地进化和拓展,为产业上下游打开新市场、新应用,我们更会驱动摩尔定律继续前进,去支持所有产业出现的新应用,并且和各个领域进行策略合作,以期能发挥创新因子,彼此同心同力的成长茁壮。 台积电对于延续半导体产业的摩尔定律持续前进,是非常乐观的。我们在四大应用领域上,已经看到了高度成长,包括移动运算、车用电子、物联网(IoT)、高效运算(HPC)。 第一个是移动运算领域,我们相信在未来几年中,移动运算仍是驱动半导体产业成长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使用者的新体验包括扩增实境(AR)/虚拟实境(VR)、情境感知(context-aware)、人工智能(AI)介面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技术,上述这些新创新领域,都脱不了
    [手机便携]
    RAW 照片编辑软件 DxO PhotoLab 6,再度携突破性人工智能技术重新定义降噪行业标准
    RAW 照片编辑软件 DxO PhotoLab 6,再度携突破性人工智能技术重新定义降噪行业标准 除全新 DeepPRIME XD 降噪技术之外,此次推出的重要全新版本还引入了先进的色彩管理,配备广阔的工作色彩空间、强大的全新编辑工具,并对简洁优雅的照片库系统进行了改进。 巴黎(法国):开启现代 RAW 处理和镜头校正的 DxO Labs 公司今日宣布其旗舰 RAW 图像编辑和工作流程软件 DxO PhotoLab 6 现已上市。 最新版本采用 DxO DeepPRIME XD,这是一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 RAW 转换技术,可突破降噪和细节增强的界限;全新色彩管理系统具备扩展工作色彩空间;全新编辑工具,重新定义摄影师对软件的
    [家用电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