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汽车行业好像掉进了激光雷达的“怪圈”,无论是车界巨头还是造车新星,都不约而同的推出了搭载了激光雷达的汽车。在自动驾驶飞速发展的现阶段,激光雷达作为汽车行业如今内卷的重点之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显现出了疯狂的气质。
激光雷达数量“战争”
2021年底的广州车展,在激光雷达的搭载数量上,蔚来ET7搭载1颗、智己L7和小鹏P5搭载2颗、威马M7搭载了3颗、长城旗下的沙龙机甲龙则配置了4颗激光雷达。在计划量产的激光雷达汽车中,还有搭载了5颗激光雷达的本田Legend,以及长安方舟架构等。
可以说,2022年内上市电动汽车品牌几乎都搭载了激光雷达。几乎所有已知的电动汽车品牌都加入了这场内卷。还有北汽极狐阿尔法S、汽RS33等等新车都预告了激光雷达的上车。
“一颗激光雷达已经不够用了。”
“四颗以下,请别说话。”
各大汽车品牌合作的激光雷达产商也都不遑多让,在一月的CES 2022(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激光雷达厂商也都各自披露量产计划,速腾聚创宣布其发布的 RS-LiDAR-M1 型号激光雷达已于2021年上半年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车规测试,完成了SOP版锁定和车规级量产,并成功交付客户,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车规前装量产交付的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禾赛科技发布的AT128、Innovusion 发布的猎鹰、Luminar发布的Iris等新品均预计于2022年迎来量产;此外禾赛科技发布的QT128、法雷奥发布的SCALA 3也预计分别于2023、2024年迎来量产。
这场疯狂的内卷仿佛都在急于证实一个问题:激光雷达,是实现自动驾驶L4的必需品。
是“刚需”还是“骗局”
在这场激光雷达的竞争中,也有些不同的声音。
“傻子才用激光雷达。”是2019年马斯克发出的名言,作为视觉算法的推崇方,他坚持认为激光雷达是成本高,技术发展慢的产物,并不如视觉算法的价值高,毕竟视觉是最接近人的眼睛的。特斯拉不仅坚持不使用激光雷达,甚至于在 Model 3、Model Y 车型上取消毫米波雷达,改为采用完全由摄影镜头侦测的特斯拉纯视觉技术,作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基础。马斯克坚信特斯拉FSD算法升级的速度会比激光雷达降价的速度更快。
是的,激光雷达的成本也是它究竟是刚需还是大忽悠的话题点之一,相比起视觉算法的传感器,激光雷达的价格始终都处于昂贵的层面。且在激光雷达成本组成方面,直接零部件成本约占50-60%左右,占比过高,实在有“大忽悠”的嫌疑。虽然现如今激光雷达的价格在逐步下降,随着量产,激光雷达单机已从最开始的上千美元下降为四五百美元,并逐步趋于稳定,在三到四年内预期降幅不大,但相比与高清摄像头几十甚至十几美元的价格还是高出许多。
特斯拉整车共使用12个超声波传感器、1个毫米波雷达和8个感知摄像头,在整车的感知范围布局上几乎没有重叠。同样的,以阿尔法S华为HI版为例,这款车型使用了3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两相对比之下,成本差距巨大。
现如今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稳定性,Luminar、Innoviz、Aeva、Innovusion、华为、法雷奥、大疆、速腾聚创等企业也开始积极布局半固态式激光雷达,但现实是,现阶段的激光雷达无论是在应用端还是在产业端,都还不够成熟。因此,激光雷达方案纵使能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可出于成本考虑,大规模普及还前路漫漫。
视觉技术和激光雷达的博弈还在继续,未来激光雷达是战胜视觉技术成为刚需,还是被成本桎梏成为骗局,亦或者是彼此融合发展出一条新的道路,一切还尚待发掘。
上一篇:智造绿色未来,博世力士乐发力氢能源领域
下一篇:实现“双碳”目标是汽车行业的责任同样也是实现汽车强国的重要前提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2 07:33
- LT3755IUD-2 降压模式 1.4A LED 驱动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LT8495EFE 1.5MHz、12V 输出 SEPI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LTC3638EMSE 5V 至 140V 输入至 5V 输出、250mA 降压型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LT6656BCDC-4.096、4.096V 2 端子电压基准电流源的典型应用
- 基于TMS320F2812的图像识别智能跟踪小车源码
- 电赛2013年G题:手写绘图板
- PAM8006A-方案验证板
- LTC1709-7、2 输入、2 步 LTC1709-7 CPU 内核电源
- L7808C 功率 AM 调制器的典型应用(单位电压增益,IO = 0.5)
- LT3804、36V-72V DC 至 3.3V/15A 和 1.8V/15A 双路输出隔离电源
- 科学家研发基于AI的身份验证工具 可保护车辆免受网络攻击威胁
- Microchip推出广泛的IGBT 7 功率器件组合,专为可持续发展、电动出行和数据中心应用而设计
- 面向未来驾驶体验 博世推出新型微电子技术
- 英飞凌与马瑞利合作 利用AURIX™ TC4x MCU系列推动区域控制单元创新
- 5C超充,该怎么卷?
- 《2025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正式揭晓!你最看好哪个?
- Microchip推出新型VelocityDRIVE™软件平台和车规级多千兆位以太网交换芯片,支持软件定义汽车
- 英特尔中国正式发布2023-2024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 can转485数据是如何对应的
- MCU今年的重点:NPU和6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