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火爆背后的冷思考

发布者:size0109最新更新时间:2015-11-27 来源: 科技潮人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即将出炉,中国机器人产业和市场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继2013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后,2014年中国再度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销售的工业机器人达到5.7万台,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有专家预测,在人力成本上升和全球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下,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万亿市场规模。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但超七成产品依赖进口,自主品牌尚不足30%,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几乎被跨国公司垄断,发展壮大自主品牌机器人已是迫在眉睫。

  超七成依赖进口

  我国工业机器人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目前仍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超七成工业机器人还依赖进口。

  “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信部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表示,“尽管我国未来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在空间巨大,但这个市场却长期被外资品牌把持,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超过70%依赖进口。国内骨干企业只有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和昆山华恒,其他企业还处于小规模、作坊式生产。而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领航者的新松公司,也只占据了10%左右的市场份额。”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也不容乐观。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销售的工业机器人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了55%,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消费市场。但报告同时也指出,其中自主品牌机器人为1.6万台,占比尚不足30%。

  “尽管我国已是世界工业机器人消费第一大市场,但自主品牌机器人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4年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为1.6万台,不仅占比较低,且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中低端机器人,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70%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其中精密减速器75%的份额被日本垄断,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而在日本仅为25%,国内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上根本无法与国外品牌竞争。”

  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有瑞士的abb、日本的fanuc(发那科)和YASKAWA(安川电机)、德国的kuka(库卡)等世界四大知名企业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些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华布局已从合资合作整机组装深入到关键部件生产,且正在加速步伐。

  左世全告诉记者,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关键核心部件研发亟待突破。虽然我国已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但总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而在关键核心部件上,亟须攻克长期依赖进口、一直受制于人的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部件等技术难题。

  自主品牌当自强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表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在人力成本上升和全球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下,未来10年机器人产业将迎来万亿市场规模。”

  而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仅比中国长三角地区高约5%,到2018年将比中国低2%-3%。在国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

  “在国家将机器人提升至战略新兴产业之后,国内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打造机器人产业基地。”在2015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上,中国电子学会副会长徐晓兰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已超过30个,规划总面积超过2.8万亩。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几大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诸多方面仍停留在集成层面,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这制约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的形成。”

  为此,近期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对机器人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器人产业体系,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国产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

  在相关框架的指导下,工信部也在加紧制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有望年底发布。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对此,业内人士透露,在这三个重点领域,机器人产业的作用举足轻重。

  据了解,为引导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机器人的试验验证和标准体系建设等。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姚之驹认为,“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工业体系很完整,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能覆盖2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装备制造能力强,在机械工业、电力、钢铁等领域尤为领先。现在的市场前景对中国机器人企业是个机会。”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科研工作者坦言,“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一领域,除了市场,我们完全不具有优势。可以想象,未来的发展除了要有顶层设计、政策落实外,还需要仰仗各行各业乃至全民的创造力。” 

引用地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火爆背后的冷思考

上一篇:机器人需跨越三道鸿沟 工人不必担忧机器换人
下一篇:中国反恐机器人亮相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

小广播
最新机器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