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工业4.0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各国都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领域频频发力。虽然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中国正在急速追赶,但在新一代智能机器人领域由于相关技术储备的薄弱,也存在一些瓶颈。地方政府及企业的热捧之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更需要冷静,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避免走弯路。
当下中国的机器人正站在冷暖交加的风口之上。一方面中国正面临着“机器换人”的大潮,市场增速惊人且机会空前,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政府和企业对此抱有极大的热情;另一方面,机器人也面临“高端空心失位、低端重复建设”的尴尬境地,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有待破解。
成立于1958年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所曾培育了中国第一家机器人上市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依托研究所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机器人基础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
中国机器人正站在冷暖交加的风口之上
就科研机构来说,如何解决上述机器人行业的痛点?机器人科研有可能孕育哪些新的产业突破点?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如何解决“死亡之谷”问题?如何看待风口上的机器人产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
下一代机器人技术储备薄弱
记者:我在实验室看到的大都是“高精尖”的机器人科技研发,你怎么看这些实验室技术的产业化?
于海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使命并不是给产业提供现阶段的成熟技术,其定位是面向未来机器人发展的源头技术,力图做出颠覆性创新工作,后者并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
其实对机器人行业来说,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存在着一条分工不同的创新价值链,在这个链条中,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分工。重点实验室需要明确定位,重点从事基础技术研发和高端技术突破;同时,与其他社会创新主体要作好技术创新的衔接。
记者: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避免“高端空心失位、低端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基础科研上如何应对?
于海斌:这分两个层次。一方面,中国正在开展规模巨大的机器换人行动,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肯定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在关心现实产业的同时,对于前端技术的研发和基础研究也需要更多的支持。
现在的问题是,基础研发是一个技术长期积累的过程,技术转化也需要配套,经济上未必能马上见效。而大家都很着急,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后端的产业上来了,对前端环节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偏少。
我们希望在前端做好一些技术储备,不让行业空心化。尽管前端技术并不容易被公众识别,但大家都去做开花的事,那么种子谁来培育呢?
记者:在机器人领域,基础技术的革新是否有可能开辟出新的产业方向?
于海斌:从技术载体的角度分类机器人,一类是指以光机电为载体的传统机器人;另一类则是以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术推动的下一代机器人。
变化的一个核心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以及新材料的进步。未来十年,这可能是技术趋势的一个主旋律。
第二个趋势是通过与生物本体技术的结合,机器人与人、生物融为一体,但生物技术怎么和光机电结合是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后者的技术雏形还未成熟。
记者:在下一代机器人领域,我们是否和国外的差距更小一些?
于海斌: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因为真正形成垄断性市场的技术还很少,都处在混沌的状态。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在人工智能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
但实际上,我们在ICT、生物驱动等技术上仍存在差距,我们的技术储备还较薄弱,还没有形成创新的机制,因而不能乐观。
同时,也要注意这些领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根据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剧烈变化的过程中,这些领域需要靠商业头脑、资本推动、技术积累协同推进,这三点缺一不可。
机器人产业是否过热?
记者: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已经有近1000家,各地有超过40个以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于海斌:关于这次机器人热潮,可能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更大一些。他们既想机器换人,解决劳动力成本的问题,又想发展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
我知道问题的潜台词,就是机器人,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光伏产业。
我认为,是否过热要客观分析。比如美国做工业机器人的数量确实并不多,在全球也是以“四大家族”为主,这是一个已经高度成熟的行业。但是,美国做服务型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的公司如火如荼,不能排除在这些创业型的中小公司中会出现类似谷歌那样的企业。
所以,最后能做机器人本体的公司,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一定不会很多,否则有产能过剩的嫌疑。但在新一代智能机器人领域,可能会冒出来很多企业。
记者:如何看待政府政策对机器人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支持应该在哪些方向发力?
于海斌:机器人需要“抓住机遇,少走弯路”,行业有个良好的大氛围是好事,但不能走偏了方向,盲目上产能肯定是不行的。我反对的是,形势好时一哄而上,遇到困境时又一哄而散。
机器人产业现在讨论过热与否为时尚早,现在最关心的应该是如何借助良好的势头,走正确的技术路线,少做无用功。
支持方向上,对新一代智能机器人,要在资本、人才、研发等环节做好引导,营造较好的创业创新环境,鼓励其探索;在已经成型的传统机器人领域,应该增加行业集中度,这也正是不久前工信部成立机器人TOP10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产业链的培育,这样机器人才能变成一个健康发展的产业。
另外,现在这个行业是鱼目混珠的状态,我们要做好标准和检测的研究工作,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所以现在我们在积极参与国家机器人标准和评测体系的建设,希望能给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上一篇:谷歌计划推出无人机送披萨
下一篇:2017至2020年机器人十大行业重大战略预测
- 使用 ROHM Semiconductor 的 BD49E57G-TR 的参考设计
- SI4012-DK,用于 Si4012 单向链路开发套件的评估套件
- TS4995,具有可选待机和 6db 固定增益的 1.2W 全差分音频功率放大器 - 评估板用户指南
- 基于LED5000的浮动升压拓扑结构的3A LED驱动器
- LTM4628IV 双路 8A、1.5V 和 1.2V 输出 DC/DC 模块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基于SR1UARU的输入/输出不同电压域中SR1xxxU器件的典型应用电路
- LT1158、用于微处理器系统的 5V 至 3.3V 转换器
- 具有双输入的 LTC3126EUFD 5V、2MHz 降压转换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LT3484EDCB-1 演示板,闪光灯充电器,Vin=2.8V-4.2V,Vbat=1.8V-4.2V,5V 最大值
- LF120CDT-TR 12V低压灯泡典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