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化竞争

发布者:rockstar6最新更新时间:2018-02-12 来源: 科技新时代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尽管进入2018年后,关于人工智能“泡沫”的讨论一致在延续,但各国家、组织、企业暗中的角力却未见松懈,并从学术文章、初代产品、平台部署的竞争升级至标准制定,因为人工智能所孕育的种种重大创新、变革及突破的可能必须依托产业落地。

日前,在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专家咨询组成立大会上,《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以下简称《白皮书》)推出,清晰勾勒出我国相关标准制定的脉络。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标准,既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局中人的游戏规则,无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改变不了的是标准的不可替代性。因为缺失标准,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将变得混乱,因为标准不统一,市场将被分裂。

据中粤金桥投资合作人、品优网创始人罗浩元介绍,尽管一些国际、国外标准化组织积极部署开展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我国虽然在某些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标准化基础,但标准化程度不足,分散的标准化工作不足以支撑起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在人工智能标准化的工作上与全球同步。”罗浩元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虽然业界对人工智能还未达成统一的定义,但套用中国一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统一完善的标准体系,以标准手段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产品服务和质量、保障用户安全、建立公平开放的产业生态意义重大。”

为抢占人工智能这一轮科技主导权,在美国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欧盟的“人脑计划”、日本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综合项目”中,标准规范与核心技术、顶尖人才一起被列为强化部署重点。

《白皮书》通过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演进情况,分析人工智能的技术热点、行业动态和未来趋势,从支撑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定了适应和引导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提出近期急需研制的基础和关键标准项目。

在翻阅了《白皮书》后,罗浩元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在我看来,包括基础标准、平台/支撑标准、关键技术标准、产品及服务标准、应用标准、安全/伦理标准六个部分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提出是《白皮书》的关键内容,基本串起了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个链条。”

标准化仍需统筹协调

虽然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标准化基础,但缺乏顶层设计,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还待落实。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主任戴红指出,标准化工作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戴红说:“将充分发挥我国资源和市场优势,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力争取得国际标准突破,支撑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专家咨询组,被认为是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回应。该计划明确提出,“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测试评估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总体组组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说:“标准化工作对人工智能及其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作用,既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也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国虽然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了良好基础,但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仍亟待完善。”

根据《白皮书》的描述,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现有的标准化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内涵、应用模式、智能化水平尚难达成共识;涉及领域众多,工作协调难度大,需要加强标准化顶层设计,不同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边界有待进一步明确,避免工作交叉重叠;相关伦理道德,安全标准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将引发众多分歧和争议,给标准制定工作带来新挑战。

罗浩元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标准化工作将成为异常庞杂的工作,不仅标准化的对象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涉及领域众多,以往标准化工作从未出现过的交叉、融合给人工智能标准化带来巨大挑战。

“怎样避免标准间不配套、不协调、组成不合理?怎样梳理相关标准彼此依存、衔接、补充、制约?人工智能为标准化工作带来了新命题。”罗浩元说。

护航产业健康与竞争力

受惠于算法模式持续优化、数据信息海量增长、运算力大幅提升,发展至今已逾60年的人工智能近年却如横空出世般站上了“风口”,可规模化、可商业化产品和应用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建立明确规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我国人工智能的持续健康发展掌舵。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在看到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时,我非常兴奋。人工智能是中国引领全球的巨大机遇,中国正在将人工智能产业建设成为一个与全球市场融合的开放系统。”

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370亿美元。其中,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56亿美元左右。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3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60%;其中,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220亿美元,年均增速接近65%。

“但是,技术如果不能和实体经济结合,便与空中楼阁无异。”杨旭说,“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十分复杂,需要不同特性硬件平台以及软硬件协同优化,才能有效提升数据洞察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这种情况下,标准的重要性便更加突出。罗浩元说:“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已影响到技术应用和产业链条。比如现在最热的智能家电产品,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APP,协议不兼容,跨品牌间互联互通困难。”

赵波指出:“人工智能标准的先进与完善与否,关系到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强弱。”

尽管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标准化体系缺失的矛盾已开始显现,但相比其他国家已领先部署并有序、系统推进的标准化工作将为我国人工智能的产业化纠偏、护航、提速。正如杨旭所说:“人工智能的行业竞争就像马拉松刚开跑,输赢远未可知,而且这个马拉松没有终点,这一程还没跑完,下一程又已开始。”(科技日报)

引用地址:标准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化竞争

上一篇:西雅图用无人机来植树
下一篇:机器人成银行“大堂经理” 提升网点服务

小广播
最新机器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