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新也没想到,仅仅半年时间,智能电视就从概念变成了身边的现实,而且是全球热点。记得去年9月份海信电器第一次提出“智能电视”概念之际,记者问他什么时候上Android系统的电视,他嗫嚅着说,“时机不成熟”,“不确定”。
也还记得,在今年初美国CES大展上,英特尔、Google、D-link、微软、苹果等IT厂商冲破电视的围墙,夹着很炫的产品趾高气昂站在电视厂商前面,等着看后者的反应,仿佛在说,“我们来了,你们怎么办?”
先前错愕的电视厂商转身整合了IT资源,拿着装有Android系统或windows系统的智能电视,跑到IT厂商面前,高声说,“看,这并不难。”更出人意料的是,电视厂商不仅开始在市场上兜售这些曾为概念的智能电视,还在为此搭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云”。
“未来彩电市场的竞争将不再仅仅是电视机性能指标这些单纯产品属性层面的竞争,而是看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一个普适性结论,同时也意味着电视的“内容”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增值服务、平台运营成为了决定未来电视市场成败的关键筹码。“智能电视最终要形成一个由设备节点、内容节点、使用者节点构成的一个媒体云。通过后台运营系统的建设和各类云内容、云服务资源的整合,将各类智能化终端联通起来,进而打造一个从家庭、社区到城市的智能化生态系统。”刘洪新有这样的“云”畅想。
不过,海信只是其中的一朵“云”,TCL、创维、长虹等中国彩电厂商无一例外地都在搭建电视的“云”。既然“云”决定了“内容”的个性化需求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那么,电视厂家决战“云端”已不可避免,而电视最终的目的也就是变得更加不像电视,谁能做到这一点,或许就能赢。
“云”电视
马骏便是专门为电视厂家搭建“云”平台的技术人员,他所在的公司——北京联诚智胜科技公司,此前一直在为电信公司做同样的事情,是一家纯IT技术公司。直到去年底,马骏发现了智能电视的商机,才开始与电视厂家接触。
马骏与某彩电公司负责人喻先生第一次见面时,时间很仓促,下午5:40做DEMO演示,喻先生6:00就要去开会。但喻先生被吸引住了,他不仅取消了会议,还召集了所有部门相关负责人来一起观赏马骏的DEMO。
“如果你想在电视上买裤子,那你就发个短信给云端,几秒钟内,在你的电视上就会立刻弹出淘宝或者你想要的任何购物网站的关于裤子的搜索结果,然后你点击你满意的,在线付费。”马骏展示了最简单的一项“云端”服务,“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与手机的紧密捆绑,手机也可以当遥控器。”接下来,还有更神奇的事情——不用发短信,只是对着电视说“我要买裤子”,电视就会根据你平时的喜好,甚至可以通过摄像头测量你的身高,直接弹出符合你尺码的所有裤子,通过鼠标、遥控器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像科幻电影中一样,隔空挥舞手臂翻查网页,然后对着电视直接拿来试穿,看看效果。
这些并不难实现。摄像头将信息传给一个强大的芯片,经过短暂的数据处理之后,一切你想要的结果都将通过智能软件展示出来。Ultra-Realistic与FaceCake marketting technologies合作,将推出这款基于Kinect体感技术的神奇的试衣镜,让用户可以快速地试穿衣服。再看看当下市场上的智能电视,又有谁没有体感技术呢?
事实上,语音控制技术基本上也成为了智能电视的标配。TCL发布的一款超级智能电视便运用了基于云计算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对着电视喊“新浪”,通过云搜索,浏览器页面立刻呈现出新浪网站,并读出你需要的实时新闻,报纸、杂志的内容;还可以与你对诗,你念上句,它就对出下句,如果你念错了,它还会做出纠正;更有意思的是,这款电视还可以实现对家居环境的控制,比如你给房间内的每个灯编上号,你躺在床上对着电视喊“关1号灯”,1号灯便灭了,只要设定程序,你可以控制任何家居,关窗帘这等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如此看来,马骏提供的“云端”服务绝非夸夸其谈,一片“云”便可解决问题,这也就是喻先生流连驻足的地方——神奇却又触手可及。今年10月份,该品牌的“云”电视即将隆重上市。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说,“基于Android系统的免费应用软件,已经有20万种之多。”海信刘洪新说,“可以跑在电视上的应用程序已经有近600个。”智能电视,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打开之后可以看到很多客户端,每一个客户端后面都藏有丰富的内容,网络浏览器、博客、互动社区、视频或视频通话、互动游戏等等。
“云”电视不需要电视厂家预装任何出厂软件,所有软件都在“云”上。此时此刻的电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是一个交互平台,再也不是那个只会端坐在小盒子里面给你播报新闻的人。最关键的区别是,它后面甩出去的那根线,不再连接广电有线,而是互联网,或者无线移动网。
“电视”与网络的无缝连接已经呈现不可阻挡之势,消费者已经不再接受电视只能用来被动收看电视节目的状态,而是希望电视能够成为与其面对面直接对话的媒介,是可以用来“玩”、可以体验到更好视听效果的个性化的产品。
其实,一切有关电视的定义都将成为浮云,它不过是一张屏。刘洪新还有两个设想:一个“大”电视,一个“小”电视。“大”是指智能化程度高、应用丰富的3D影院电视产品,摆在家里的;“小”是指适合消费者个人携带的完全个性化的“个人电视”产品,使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获取视听娱乐信息和智能化应用。
电视,不仅冲出了电视产业链自身的围墙,延伸到互联网乃至“云端”,而且也冲出家门,走向了户外。不过,在这张屏来势汹汹之前,先要搭建好这片“云”。
搭建“云端”
电视要支持以太网、wifi甚至3G\4G的接入能力很容易,互联网电视运行了这么多年,从技术上来看,已经将电视很好地融入了互联网。但要具备运行各类软件的系统环境,对电视厂家来说就有点难了,因为这些都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字通信、网络等原先属于IT领域的技术。
传统电视的硬件核心在于音视频处理,如解码、scaler、显示驱动等;而智能电视更多的是突出其计算能力,硬件架构更具标准化,更像PC的构成;还有就是智能电视将普遍具备图形处理单元GPU,且支持的OpenGL ES1.1&2.0以上,而普通电视不具有GPU,更不会有标准的协议支撑。
这些技术差别,在IT厂商看来并不难,但对于从未有过IT技术开发经验的电视厂家来说,都是头一遭。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电视厂家与芯片厂之间的合作方式是,电视厂家提出功能需求,芯片厂家回去设计一个完全解决方案,电视厂家把它装入电视机里面即可。现在的情况变了,“以前我们向他们定餐,现在我们要一起cook(烹饪)。”TCL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闫晓林这样形容两家关系的变化,串行开发变成了并行开发,现在的电视厂家从未如此亲密地与上游IT厂商站在一起,ARM、MTK、INTEL等等。
与IT产品相比,电视厂家需要付出更多的研发精力。因为现在的电视产品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硬件配置,连用什么样的操作系统,业界也还在众说纷纭。
目前,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研发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为电视定制操作系统,不管是Linux、Windows还是Android都不是为电视开发的系统,需要针对电视的特点大幅修改,使其适合电视;另一个是在标准操作系统基础上开发自己的系统,建立自己的生态产业链,如应用商店的管理运营等。三星、LG选择了第二条路径,创维坚定地选择了Android系统,其他厂家仍在多种操作系统间游移不定。
马骏说,如果你只是一台普通的互联网电视没有操作系统,我必须先给你装上Android系统,然后才能与“云端”连接上。马骏所在公司,其实就像一个第三方“云”服务平台,就像亚马逊、IBM云计算中心对美国政府的意义。电视厂家可以去找这样的第三方“云”,但现在似乎更愿意亲力亲为搭建属于自己的“云端”。
梁铁航,是广州欢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CEO。他的任务几乎和马骏一样,只不过欢网目前只给TCL、长虹提供“云端”服务。这家公司是TCL联合长虹2009年底共同投资的互联网公司,2010底,田溯宁控制的宽带资本成为其最大股东。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为互联网电视提供内容推送服务,但后因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的视频牌照控制,其业务发展潜力并未得到释放,今年初在智能电视的推动下,最终定位于“云”服务平台。
“欢网上做的是关于云的服务、云端的事情,不做应用程序开发。”以前在TCL研发部门工作的梁铁航,将TCL与欢网做了区隔,“电视和PC一样,都只是终端,TCL必须先提供一个装好硬件和系统环境的终端,我们才为其提供服务。”
3月份,联想集团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上海百视通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视云网络科技”,其职责大体相同,即为联想的PC、平板电脑、互联网手机提供“云端”服务,而其与拥有视频牌照的百视通合作,也令业界怀疑联想即将进军互联网电视行业,不管事实如何,联想搭建的“云”平台从技术来看是可以为电视提供云服务的。
从目前各企业的搭建逻辑来看,“云”平台与终端生产是截然分开的两个组织。海信专门成立了海信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海信智能电视后台的研发以及运营工作。同时,针对智能电视建立整机研发部门,负责智能电视的整机设计、测试、质量、生产等工作。创维电器与旗下酷开网的关系大体雷同。
电视厂家的“云”设想其实很简单,“通过云服务,实现更多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于是摆在电视厂家面前的竞争态势就变成这样:谁能够将与云有关的智能电视生态系统维护好,并实现良性循环,谁就能赢得市场。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简单?
怎么赢?
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张学斌总是喜欢跟你说这样一个道理,“电视用户容许你开机的时间是几秒,但PC或者手机用户甚至有耐心等几分钟。”这就是电视与其他屏终端最大不同的地方。
未来世界上可能会有很多屏,其实也是无所不在的终端连接,但电视这张屏,一定要告诉人们,“这是电视,不是手机、PC、iPad等等。”电视厂家才可以有立足之地。
在与电视厂商对话时,他们也会反复强调;我们拥有几十年的电视开发经验,我们懂得消费者想从电视这个产品中获得怎样的需求。这句话并非托词,谷歌去年推出的Google TV,硬件性能强大,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堪称完美,但并未出现热卖场面。来自西方媒体以及亚马逊卖场的消息显示:谷歌把电视当成了PC来设计,用户根本无法接受复杂的遥控设备及UI展现。
马骏说,他们现在并不能给所有电视厂家做适配,只有当电视厂家选择了他这片“云”,开放给他一系列技术标准,他才可以做适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电视一直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发展,有自己的运行环境、自己的广电体系。直到IT厂商打破了那堵围墙,在IT与电视的大融合趋势之下,电视终将成为一个类似手机或PC的标准化终端。
电视及电视厂家存在的意义在哪儿?如果说电视这张屏的发展有两条线:一条是延伸到云端的IT技术并借此获得的内容,那么另一条则是显示技术及电视自己的发展路径——电视要让自己看着像个电视。
LG今年发布的春季新品有一个亮点:动感应遥控器。该遥控器具有指向定位和动作感应功能,可以像无线鼠标一样控制光标在画面上随意滑动,控制音量、频道、菜单等各种选项;还可以玩电视机自带的体感游戏。遥控器上只有确定键(相当于鼠标左键)、开关机键、音量键、节目键和静音键,设置非常精简。这就是电视与其他屏的最大区别——遥控器,而那些用键盘或者手机、ipad充当遥控器的只能是点缀。
此外,在显示技术领域内积淀几十年的电视厂家,更容易将最新的显示技术与内容相匹配。比如3D显示,就不可能先在PC上应用。OLED显示技术可以让电视像一张纸那样薄,还可以卷曲。如果显示技术发展到这一步,那么刘洪新畅想的一“大”一“小”便不是神话。电视可以足够大,也可以足够小和便携。
不过,关于电视属性的开发,仅仅是电视厂家之间竞争的基础,是他们用以区隔其他屏终端的基本属性。如果将电视厂家的竞争单独拿出来,那么“云”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未来,电视市场的竞争会在“云端”展开。其实,也就是依托于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产业链。
海信电器副总工程师菅怀刚解释了这样的生态产业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开发智能终端,使其具备运行智能应用、智能人机交互、在线升级等能力;二是建立完善的开发环境即开放式的SDK,包括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模拟器等;三是建立商业模式,即在消费者、SP&CP、开发者/开发商、电信商、整机厂之间建立良性循环的利益模式。”所有一切都将在“云端”汇合,最后传送至消费者面前。
中国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曾不无感慨地说,“电视这条产业链太沉重了,上到玻璃下至内容。”“云”之决战,又将加重电视产业链,IT技术、云端服务一一袭来,电视厂家无法回避。如何平衡资源(显示技术和IT技术),确实成为他们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液晶电视市场销量同比增长仅为2.45%,而去年同一时期的数字曾高达39.1%。买电视的人变少了,而彩电厂家的利润与白色家电厂家相比,前者利润几亿元,后者三四十亿元。
无奈的电视厂家,唯有加快对“云端”的搭建,才能把消费者拉回到电视前。电视决战“云端”,已经不可避免。
上一篇:三星FULL HD全高清3D横扫中国市场
下一篇:矿业大佬张建华:二次创业进军智能芯片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