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业内最振奋人心的消息莫过于家电核心器件冰箱压缩机首次登顶世界冠军。中国家电核心器件的崛起会对全球白电产业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先生。
外资白电的最后“王牌”失效
《经济参考报》:据报道,华意压缩2013年产销量达340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0%,超过恩布拉科成为全球最大的冰箱压缩机企业,这意味着什么?
罗清启:这是中国家电业核心器件领域的首个世界冠军,是白电产业板块加速重组的重要信号。
我国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压机供应商后,全球从分供方到制造、零售、消费群等都会围绕其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圈,这将取代原来的生态圈。中国压缩机企业把量做到全球最大,可以享受全球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而欧洲、北美、日本三个高成本区内的压机企业越来越已难以控制成本和技术,今后压机企业将会进一步整合。
从产业发展来看,外资家电在全球之所以保持一定优势,与其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有密切关系,核心器件是其最后一张王牌。核心器件话语权的转移,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已经开始对发达国家的白电产业进行真正的替代。华意压缩成为全球第一大压机企业可以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满足国内白电企业对核心器件的要求,打破长期依赖外资技术的瓶颈,国内白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有了核心器件才有产品定义权
《经济参考报》: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家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2%—3%左右,远低于国外家电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我国家电企业在核心器件上的突破会对国内产业链条有什么影响?
罗清启:核心器件上的突破赋予了中国企业产品定义权。现在国内企业把压缩机的量做到全球最大,那么整机企业对整个行业及产品的把控力度就增强了。冰箱产品的核心功能都是基于压缩机等核心器件的支撑才得以实现,否则即使有好的产品创意,也很难实现产品落地。
如果没有核心器件的支撑,行业发展主导权就一直掌握在外资手里,国内家电产业的成长就没有根基。外资在微笑曲线的两端攫取整个产业链90%以上的收益,而缺乏核心技术能力的国内企业只能用廉价劳动力分食不到10%的收益。
“制造大国”的帽子中国已经戴了很久,核心器件领域的突破是中国企业转型“智造”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家电企业今后是靠能力竞争,获取核心产业环节的收益。
网络越开放核心器件研发越关键
《经济参考报》: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是开放、协同,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那么我国的企业发展核心器件的技术还有必要吗?
罗清启:互联网时代是开放的,但我们需要明确开放的对象是谁。我认为,互联网时代相对于工业时代来说是对用户更加开放,而对竞争对手是更加封闭。这个道理理解起来很简单,企业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利益攸关方的生态圈内共享能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与对手共享核心技术会使技术失去价值。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的开放加剧了行业核心技术的不开放程度。
在家电产业发展方式上,中国原来走的是“用市场换技术”道路,但是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核心技术,同时,购买发达国家的技术永远跟不上现在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的需求。在这两个背景下,企业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就比以往更加重要。我国家电企业专注研发自主的压机技术是从产业经营的根基上做突破,这不只是解决了压缩机的问题,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自主研发能力,可以推动国内冰箱产业、家电产业乃至其他产业等关键节点的自主研发和后续发展。
中国家电业开启高速发展“引擎”
《经济参考报》:众所周知,惠而浦、伊莱克斯等外资白电企业近几年发展缓慢,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白电企业迅速崛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这与国内压缩机等核心器件快速发展有何关系?
罗清启:核心器件与产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关系。一方面,国内白电企业把规模做得再大,市场最大的红利也是被外企获取,这种规模迅速扩张与低利润的矛盾要求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核心器件,改变目前行业中分工及利润分配的不平等现状。另一方面,国内压缩机等核心器件的技术成熟后,白电产业的制空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相当于汽车有了引擎一样,中国白电产业迅速发展就会后劲十足,真正成为全球市场的最大受益者。
在核心器件的研发过程中,除了企业积极配合之外,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清晰的产业战略和一整套涵盖技术研发、产业配套布局的发展计划。有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院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可形成高效协同效应,把全国的人才、资金等资源集合起来进行基础研究,形成官产研学的研发资源共享机制,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