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行业,量子点技术以液晶面板的优秀改良技术被受众熟知。直到去年为止,其作为液晶面板改良路线的唯一解决方案,在色彩方面优秀的提升能力引来许多厂商进行投资推广,在液晶面板领域一时无两。但今年,同为液晶面板改良路线的纯色技术的出现打破了量子点在液晶领域一枝独秀的境遇,不管是从画面提升效果亦或是发展空间上看,纯色技术都可以称得上是量子点旗鼓相当的对手。
新出现的纯色技术和量子点技术可谓是一母同胞,同样是对液晶面板的色彩改良技术,量子点和纯色技术都是在原有液晶面板结构上加了一层膜,改良工序和成本都相对较低。
不同的是,量子点膜在背光源与TFT面板之间,从光源处实现更广色域色光的提供,从而提高电视的色彩表现力。而纯色技术则是通过光纳米材料膜将广色域背光模组发出的三原色光进行过滤提纯,使得其三原色光的波长值向标准值更加接近,从而达到更真实的色彩表现。
若用一个字形容量子点技术所改良出来的画面,那就是“艳”。量子点仍然是目前色域覆盖率最广的技术,普通LED背光色域为72%NTSC色域,而量子点色域则可以达到行业最高的110%NTSC色域,比普通液晶能表达的色彩更为广泛,看上去自然更为艳丽多彩。
另外,量子点技术有效解决了以往液晶电视要实现高色域高亮度必然带来的LED芯片数量增加而导致能耗成本增加的两难问题。现有量子点电视能在能耗较低的情况下将峰值亮度提升至1500~2000nits之间。一度被认为是高色域高亮度的最优解决方案。
而用一个字形容纯色技术所改良的画面则是“真”。在色彩控制上,纯色技术要略胜量子点一筹。在液晶显示中,背光源所发出红绿蓝三种色光的波长值愈接近700nm、546.1nm、435.8nm,其光线就愈纯,所混合出的颜色也更接近所要表达的真实颜色。传统液晶电视显示中,绿色容易与其他颜色波长相混合,呈现出的颜色往往偏青黄色。而纯色技术的光纳米膜能够过滤杂光,使其三原色光更加纯净,混色后的颜色也将更为准确,最大程度减少了褪色、变色和光晕现象。采用纯色技术的创维Q7电视目前已获Dolby Vision认证,被誉为色彩最真的液晶电视。
而相较于传统液晶画面,纯色技术的可视角度也更广。传统液晶可视角度大于30度时,就能感受到明显的色差,而采用了纯色技术的液晶屏幕可增强离轴时的色彩一致性,在可视角度达到60度时仍然能够保持最真实的色彩表达。
实际上近年来,消费者的电视购买观念逐渐发生了分化。随着电视显示技术的改良和视频调色技术的完善,视频能通过画面色调的调整从而达到烘托气氛的效果,实现更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就连综艺节目也纷纷进行调色,以展现更加完美的画面。量子点技术的出现加深了画面的色彩表达,迎合了受众对于震撼艳丽画面的需求,更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有助于其融入画面情节中去。
而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受众追求更为真实纯粹的画面表达而选择纯色技术。其避免过度饱和的色彩和过高的亮度对视力带来伤害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忠于视频原本的调色场景,感受画面的本意本心。
震撼艳丽或真实纯粹,量子点和纯色技术在液晶色彩改良技术上的斗争,实际上是消费者对于画面显示观念上的冲突。不管是量子点亦或是纯色技术,作为液晶面板的改良路线,其同样具备优秀的能力、较为低廉的改良成本以及进步空间和发展的可能性。现阶段,两者或许都不完美,但正如当初量子点的出现激起液晶面板在色域追逐战,纯色技术的出现也将推起液晶面板关于色彩准确度讨论的一股新浪潮,关于液晶领域色彩改良技术的战争才正要开始。
关键字:液晶面板 纯色技术 量子点技术
引用地址:
量子点的艳VS纯色的真 液晶显示之战拉开帷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20:06
从日本到韩国再到中国 浅谈液晶产业的易主风波
谈到液晶产业,目前被人熟知的大多是韩企(Samsung Display、LG Display)、国产(京东方、天马)、台湾(友达、奇美)。但是发明液晶技术的却是美国人,而将液晶技术广泛运用并且技术突破的又是日本人。液晶产业的“霸权”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先后从美国、日本、韩国到中国易主了四次。接下来我们从“液晶周期”这个角度来分析液晶产业的局势为何如此风起云涌。 液晶技术诞生之前已经有了CRT显示技术。当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发出第一个液晶显示模型的时候,它们感到既兴奋又失望,兴奋的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的诞生,失望的是这种显示技术似乎不如已经成熟的CRT技术,颜色单调,相应速度慢,尺寸太小,根本没办法运用于平板电
[家用电子]
TCL等联合投资465亿元布局大尺寸液晶面板
TCL集团(000100)8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为推动华南地区液晶显示产业的发展,公司、华星光电、深圳市经贸信息委三方拟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共同投资建设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并设立G11项目公司,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65亿元。 公告显示,G11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为280亿元,其中,华星光电出资114亿元。另外,华星光电和TCL集团共同负责筹资银行贷款185亿元。按照计划,项目将于2019年7月正式达到量产,生产43 、65 、70 (21:9)、75 液晶显示屏,超大型公共显示屏和OLED显示屏。 TCL集团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在液晶面板业务领域建立了业内领先的竞争力,但在65吋等超大尺寸液
[手机便携]
2018年智能手机用OLED面板市场有望超越液晶面板
英国调查公司IHS Markit 24日公布预估报告指出,因苹果iPhone采用的 OLED 面板等高价产品出货扬升,激励2017年智能手机用面板市场规模将较2016年增长33%至448亿美元,其中 OLED 面板占比达到45%,2018年有望超越 液晶面板 。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就 液晶面板 的情况来看,2017年由日厂JDI蝉联市占首位,中国天马微电子市占率跃升至16.9%,市占排名从2016年的第4位跃居至第2位。 IHS指出,iPhone X用 OLED 面板每片要价110美元,较一般OLED面板高出4-5成,和 液晶面板 相比,则有高达2-3倍的价差。目前能量产智能手机用OLED
[嵌入式]
从跟随到引领 看中国面板产业逆袭这十年
1998年9月,北方彩晶从日本DTI(东芝和IBM的合资企业)引进了一条第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企业无法持续发展。2003年中国有企业再次引进液晶面板生产线,但是由于专利费用导致产品价格没有竞争力,这次尝试也以失败告终。到了2008年,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面板业贸易逆差达到历史最高峰的1487.96亿人民币(按照2008年底汇率计算)。中国需求的液晶面板在很长时间中完全依赖进口,甚至中国每年的进口物资消费排行中,液晶面板仅次于石油、铁矿石、芯片,而位居第四位。 从跟随到引领 看中国面板产业逆袭这十年 崛起历史 从贸易逆差到世界第一 显然十年前,中国面板企业基本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面板需求
[家用电子]
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点亮投产
12月25日,7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无尘厂房,繁忙的流水线上,随着一块薄薄的大尺寸 液晶面板 下线,标志着总投资280亿元的 CEC ·咸阳8.6代 液晶面板 生产线项目在咸阳高新区正式点亮投产。这是陕西省又一龙头型电子信息企业实现投产,意味着陕西“东有西安三星,西有咸阳彩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点亮投产 CEC ·咸阳8.6代 液晶面板 生产线项目是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简称“ CEC ”)投资280亿元,建设一条生产能力为月加工12万张基板玻璃(2250mm*2610mm)的液晶面板(TFT-LCD)生产线,该项目是
[嵌入式]
我国液晶面板11代线落地 三大难题待解
正如意料之中,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再次落子中国。8月29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华星光电将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投资465亿元建设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并设立G11项目公司,传闻已久的G11代线终于落定。然而,就在我国液晶面板产能向全球第一的目标冲刺时,业界却对再建高世代线提出了担忧。全球液晶面板产能会过剩吗?液晶与OLED的较量将如何上演?G11代线又该如何突破供应链及设备难题呢?
我国新建生产线后发优势明显
2015年12月,京东方10.5代线在合肥动工。时隔不到一年,华星光电G11项目落地深圳,我国两年内连续投资两条10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项
[家用电子]
解读液晶面板切割
我们在购买液晶产品尤其是大屏电视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导购人员吹捧自家产品采用的是较高代次的液晶面板,诚然随着更多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的投产,液晶电视基本已经完成50英寸及以上大屏占据市场的较大份额。而千呼万唤不出来的OLED材质电视则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目前及未来的较长时间里无法对液晶大屏构成威胁。
“代次”越高越先进? 解读液晶面板切割
其实“X代线”是上游液晶面板生产切割的专业名词。液晶产品上所采用的面板都是从一整块面板上切割下来的。而液晶面板的代数越高代表的是其生产出来的基板尺寸越大,可供切割的屏幕尺寸也越大。而按照行业多年以来的技术经验来看,玻璃基板最经济的切割片数在6片左右。
玻璃基板最经
[家用电子]
国产芯片产业发展或该借鉴液晶面板发展之路
2013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首次超过石油,让中国认识到了芯片业的重要性,2014年推出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促进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不过2年多时间过去国产芯片占供应比重仅4%左右,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失望?或许国内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值得国产芯片产业参考。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国产芯片产业发展或该借鉴液晶面板发展之路 液晶面板其实也是高端制造业之一,中国直到京东方于2003年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之前还基本处于空白,在京东方收购这条生产线之后后续投产的生产线一直到2011年的8.5代线投产之前都在追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液晶面板企业。 2011年的8.5代线投产代表着京东方与全球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处于同
[半导体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