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寄语2011年:三网融合摒弃隔阂

发布者:Serendipity66最新更新时间:2011-02-12 来源: IT时报关键字:专家视点  寄语2011  网络通信  三网融合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还记得去年虎年年关,四位通信界专家向《IT时报》记者畅谈“2010我最期待”,如今一年过去了,时报记者再次请到这四位业内专家,请他们回望2010,展望2011,畅谈兔年中国通信市场前景,说出他们的衷心祝福和谏言。同时,也给时报读者们送上祝福,希望大家兔年吉祥,好梦成真。

  本期嘉宾

  陈金桥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张顺颐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培芳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

  付 亮 资深电信观察人士

  陈金桥

  2011,我为老百姓说句话

  2011年我的心愿不少,一共有5个,每个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

  一:3G大发展,资费逐渐下调

  据统计,2011年我国3G用户数将过亿,该数字标志着3G人群已超过普及临界点,所以我的第一个新年心愿是兔年3G发展能顺利步入快速增长通道,迎来丰收时代。不过要做到这点,运营商必须做好业务创新,提升自身服务水平,降低资费,特别是流量资费的下调,是民众最最期待的。

  二:手机实名制,携号转网真正惠民

  我第二个心愿是希望明年通信业界两件惠及老百姓的实事工程能做好。一是手机实名制,期待能在2011年做到全国全网推进。现在全国还有4亿多非实名用户,对这些用户的补登记工作越早越有利,越慢越不公平。只有做好实名制,才能让有关方面在杜绝垃圾短信、短息欺诈等方面付出的努力不付之东流,对构建一个良性、诚实的消费环境意义非凡。

  另一项惠民工程是携号转网,这是一件很受手机用户欢迎的好事,手机用户因此有了选择运营商的权利。从去年年底海南、天津两地试点来看,并不是非常成功,出现了一些小毛病,还有待在来年中积极改进。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这是世界各国业界普遍达成的共识。在这里要提醒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一点是,吸引用户靠的是改善服务,而不是死拼价格。

  还记得去年虎年年关,四位通信界专家向《IT时报》记者畅谈“2010我最期待”,如今一年过去了,时报记者再次请到这四位业内专家,请他们回望2010,展望2011,畅谈兔年中国通信市场前景,说出他们的衷心祝福和谏言。同时,也给时报读者们送上祝福,希望大家兔年吉祥,好梦成真。

  三:移动互联网百花齐放

  据最新数据报告,我国整体网民数超4.5亿,手机网民数超3亿,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成为民众的普及性信息需求。人们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接入移动互联网,便捷地接受电信运营商等提供的各类创新业务,通过电子支付、教育、阅读等海量移动互联网服务让老百姓受益。所以我期待来年手机网民发展顺利,创新业务模式层出不穷。

  四:让网络空间更安全

  2010年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病毒、木马、隐私泄露等各种各样的威胁在网络肆虐,此时,主管部门该如何作为?电信运营商该怎样监管?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将成为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日常工作,列入常态发展考量,因为只有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才能树立消费者信心。如今,电子商务、手机支付等领域不仅仅涉及个人信息泄露,更是大量财富的电子通道,无法保护这些大规模交易的安全,会影响未来生产力的发挥。

  五:“三网融合”为百姓提供低成本信息生活

  2011年是三网融合工程启动后的第二年,预计年中将进行评估,相关各方面请勿忘了三网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带给老百姓低成本的信息生活。所以期待电信和广电等各部门都能摒弃隔阂,推进基础设施共享,切实推动发展,总结这半年来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获得的经验教训,积极向公众披露进展信息,不要让老百姓“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其实,老百姓的需求很简单,例如电视、电话、上网一根线就搞定,甚至只需支付一张账单,家庭用户才是三网融合的受众主体,如何切实为他们谋利才是关键。如果总是出现,某运营商宽带接入小区后就签下排他性协议,这样显然会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杨培芳

  呼吁成立“国家综合信息通信管制部门”

  我认为2011年ICT产业将面临许多新的发展契机:外需下降,内需上升;投资结构将侧重于加强消费能力;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将获得更快发展机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上这些都为兔年ICT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而落实到行动上,我认为,首先,2011年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联合业界有识之士,借国家完善大部委制的契机,呼吁组建独立的“国家综合信息通信管制部门”。它至少应该与“国家综合交通管理部门”、“综合能源管理部门”同样重要,而工业从来就属于市场调节的领域,没有必要设立工业部。

  其次,就是要对信息通信业进行重新定位,明确它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现在,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维基、微博等正以二倍加速度将人类卷入信息社会,信息价值与以往大不相同。信息时代正以“协同、共享、平等、互惠”的互联网精神,掀起一场公共理性革命。何谓公共理性?用阿里巴巴马云的话说,就是在信息日益透明的条件下,“一个市场主体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相关主体成功的基础之上。”

  第三,就是再次着手制定大法(信息通信法),改变我国多年来总是喜欢用“政策”调节各方矛盾的尴尬局面。

  张顺颐

  “网络”驱动通信业未来10年

  过去20~30年间,技术发展由“设备”驱动,而未来5~10年中,我看好“网络”将成为推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决定力量。

  当下三网融合、物联网、IPV6、移动互联网、LTE移动通信网、4G网络、云计算等不下七八种,网络概念层出不穷,正是这些网络技术会在2011和未来推动通信技术的进步。

  拿三网融合来说,我目前正为某些省市的信息化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报告。我建议,大力发展光纤到户,目前产业环境和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高带宽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信息化生活享受;另一方面,还能刺激产业链的内容建设,动漫、软件、视频等都将被带动发展。

  与光纤网络建设相对应,三大运营商都会相继加大对3.9G LTE网络的研发与投入力度,去年我国TD-LTE试验网已经开通,未来4G规划也已摆上议事日程。同时,相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由于采用WCDMA、CDMA2000网络,其中有的技术相对成熟,例如WCDMA的LTE演进,但有的技术还需要再观察,不过相应的技术也已经提出。

  另外,让人欣喜的一点是,2011年电信运营商所能提供的业务模式将更加丰富多彩,甚至达到目不暇接的地步。现在,电信运营商正积极从提供传统语音服务,转变为数据、图像等综合信息提供商,老百姓的需求就是电信运营商的动力,“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运营商的积极性将被更全面地调动起来。

  付亮

  完善3G还有三步棋

  希望2011能成为中国3G的成熟年,在这之前,还需解决以下问题。第一,网络还需逐步完善,网络建设正从宏观转向微观,增加基站、优化网络、市内覆盖等耗时且投入精力巨大的工作仍不能放松。

  第二,电信运营商仍应转换传统观念,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服务。用户感知体验致胜,细节决定成败,电信运营商要让老百姓感受到3G、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海量应用程序的魅力。

  第三,在2G向3G的过渡过程中,改变原来2G时代资费混乱的现状,优化套餐管理,让电信资费科学、透明,个别明显不合理的资费,急待与国际运营商协商后改善,避免再出现“天价微博”之类的事件。

  对于三网融合,我期待突破局部试点的现状,真正让产业链都融到一起。虽然目前条件还不完全成熟,但从长远来看我赞成建立类似美国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权威监管机构,把界限划分开,实现管理模式的升级,不再出现十几个部委管一个互联网的局面。

关键字:专家视点  寄语2011  网络通信  三网融合 引用地址:专家寄语2011年:三网融合摒弃隔阂

上一篇:思科发布2011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下一篇:顺网科技:4.8亿并购新浩艺覆盖全国80%网吧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6:13

三网融合苹果“抢道”运营商或成管道
    就像没有人会相信苹果会超越微软一样,但乔布斯凭借iphpne和ipad做到了。也许更没有人相信像拥有近6亿用户的全球一哥——中国移动这样的移动网络运营商会成为三网融合时代的“管道”。iphone和ipad的横空出世,这种搭载着涵盖衣食住行各种应用软件的应用商店“软硬合体”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全球3G运营商因应用匮乏在亏损的泥潭里挣扎的救命稻草,也成为消费者移动生活的首选终端,使得移动应用下载飞速发展,FaceFes数据显示,2010年移动应用下载市场规模为52亿美元,2011年将超过151美元。苹果、微软、Google、黑莓、诺基亚等各界巨头纷纷圈地开店,运营商只能赚取流量费和业务分成,照猫画虎开出的应用商店门可罗雀
[网络通信]
ARM11嵌入式系统实时网络通信和LCD显示的实现
摘要:通过对ARM11嵌入式系统Linux下的实时网络通信和LCD显示进行研究,分析了网络通信协议和LCD驱动方式。在ARM11嵌入式系统下设计了直接读写GPIO的LCD显示程序,并实现网络终端服务器和客户端双线程的工作模式,解决了网络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的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LCD显示速度快、网络通信实时性强可靠性好、ARM11和计算机的资源利用率高。 关键词:ARM11;实时网络通信;LCD;Linux 0 引言 ARM11主频为533 MHz,最高可达667 MHz,较ARM7主频提高了10倍,且拥有更丰富的片上资源,处理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基于上述特点,ARM11可完全适应实时性较强的网络终端的设计。 在以
[工业控制]
ARM11嵌入式系统实时<font color='red'>网络通信</font>和LCD显示的实现
面向三网融合的互联网电视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1 引言   三网融合引发了终端设备的重大变革。三网融合并非物理网合一,本质上乃是在技术趋同的IP网络上承载广电、电信和互联网业务。三网融合在终端上就表现为多接入方式和多业务支持。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原来附属于三网的终端设备与网络的耦合关系将被彻底打破,一种特定类型的终端,并不一定必然与特定网络和业务绑定。电视机作为电视网络的终端设备已经存在了将近100年,由于技术所限,电视机一直与广播电视网络紧密捆绑,且功能单一。随着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播放器、游戏机、电话机等各种消费电子都在加速实现网络化,电视机的网络化进程却远远滞后。在三网融合的推进过程中,电视机也将逐渐智能化,具备连接互联网的能力,从而解除与广
[嵌入式]
嵌入式 TCP/IP 协议单片机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嵌入式TCP/IP协议单片机在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技术。将TCP/IP协议嵌入式单片机中,借助网卡芯片CS8900实现了单片机在局域网内和通过局域网在因特网上的数据传输。用户终端以单片机系统板为媒介,通过网络与远程数据终端实现数据通信。 关键词:TCP/IP协议 单片机 因特网 局域网 网卡芯片 在因特网上,TCP/IP协议每时每刻保证了数据的准确传输。在数据采集领域,如何利用TCP/IP协议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本系统中,笔者利用TCP/IP协议中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IP(网络报文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及简单的应用层协议成功地实现了单片机的网络互连,既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网络通信]
吴纯勇:“宽带中国”聚力多方
“宽带中国”是一个将使多方资源融合的国家战略。 随着国务院确定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培育壮大相关产业和市场的号角已吹响。 据《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透露,“十二五”期间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6000亿元,其中宽带接入网投资5700亿元,到2015年,要实现宽带接入用户2.5亿户。三网融合工程中,三大运营商与广电系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三网融合项目特约高级顾问吴纯勇。 CEI:三大运营商和广电系统在“宽带中国”工程中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吴纯勇:三大运营商之间存在这一种竞(争)合(作)关系。“宽带中国”战略除了刺激三大电信运
[网络通信]
上海贝尔称可帮助广电打造三网融合精品网络
    为发展“三网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广电提出了开发和建设符合宽带双向和全媒体全业务的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战略目标,计划用十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国3亿用户和连接2亿家庭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广电这一战略目标的制定,给予对“三网融合”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的洞察。在电信运营商日益关注“带宽”发展的同时,广电企业也日益关注其“双向”能力的提升。     “三网融合”推动全业务承载网络演进     今天,发展基于宽带的全业务已成为大势所趋。据统计,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可以直接带动GDP增加1.4%,并能新增200多万个就业机会;投资宽带能给全社会产生10倍的回报;宽带普及率每增加1%,就业率上升0.2%至0.3% 。相
[网络通信]
W5100在嵌入式系统中TCP/IP网络通信的应用
   引言   我们原来介绍过W3150A网络芯片,由于W3150A使用时还必需要在外面接一个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器件(RTL8201CP),增加了使用时的硬件难度,因此Wiznet公司最新推出了W5100,将TCP/IP协议栈、以太网的MAC和PHY三种功能集为一体。W5100不仅保留了原来与MCU接口的并行总线接口,还增加了SPI串行总线接口。   W5100器件的推出,大大简化了硬件电路设计,使单片机系统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支持下,真正实现了单芯片接入Internet的理想。    芯片介绍   W5100有如下特性: 与MCU多种接口选择,直接总线接口、间接总线接口和SPI总线; 支持硬件TCP/IP
[嵌入式]
三网融合 产业发展应扬长避短
    按照南京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要求,2012年与三网融合相关的产业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其中终端产业达到250亿元,通信设备产业达到500亿元,软件产品产业达到250亿元,信息及增值服务业达到200亿元。南京市提出这一产业发展目标是基于本地都有相关的企业支撑,通过三网融合工作将促进本地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肯定。     但是,记者在其他三网融合试点城市采访时了解到,他们大多也提出了与南京类似的产业发展规划。记者在思考,如果各试点城市在三网融合产业的发展思路上实现差异化,形成本地特色的产业和个性发展模式,可以避免各地产业雷同。从全国三网融合工作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本地企业在做产业规划时,应立足全国市场,产业规模将会更大。
[网络通信]
小广播
最新网络通信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