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医疗再定位:未来是能否当“主角”?

发布者:sokaku最新更新时间:2017-07-03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关键字:人工智能  IBM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医生是盘活大数据的核心环节,没有专业的医生一切数据都是没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医生仍是治疗的核心,尤其是在肿瘤等癌症治疗领域。IBM沃森的开发是给医生做伙伴,临床协助,替代医生是不可能的。”对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人工智能专家MichaelJordan日前在腾讯“云+未来”峰会上公开表达了对AI技术应用于医疗诊断中的担忧,百洋医药集团、百洋智能科技董事长付钢给出了这样的判断。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MichaelJordan在腾讯“云+未来”峰会上表示:“我们所谓的人工智能看上去很智能,但并非如此。比如说在医疗行业中,我们让机器做很多的医学诊断,这是不太可能的,有很多人会因为这种不畅的诊断,出现剂量问题,而在一些环境中,AI的诊断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可能造成病人的死亡。”

  IBM豪赌

  在AI健康应用领域,全球没有哪家公司如IBM一样豪赌。

  当人们还在感叹人工智能怎样发挥作用的时候,IBM的Watson已经为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CancerCentre)工作好一阵子了。通过与该中心医生的合作,在罕见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分类收集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并且将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运算应用于个性化治疗、患者参与、影像学诊断、新药开发等多个方面。

  而对于中国市场,IBM同样充满兴趣——这不仅仅因为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对AI人工智能表现得更为“大方”,对于他们来说,中国还有着全球最为丰富的癌症数据和治疗的实际需求。

  由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等共同完成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显示,中国每年确诊430万例癌症,280万人因癌症死亡,肿瘤医生需要智能工具给予精准的决策支持,而患者需要精准医疗的解决方案。中国肿瘤患者平均的五年存活率是37%,远低于美国的67%和日本的72%。

  以前不久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WatsonforGenomics(Watson基因解决方案)为例,该应用平均每个月可以增加超过10000篇科学论文数据和100个新临床数据,仅需几分钟时间便可系统化地对每一个基因组变异的产生提供注释文件,认知计算可大规模完成常规人力无法操作的工作量。

  “在肿瘤治疗领域,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有关肿瘤的靶向治疗药品有80多种。但这些突变与药物之间存在上千万种可能性,人工计算无法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性。通过认知计算,可以通过患者的基因突变为核心,分析所有已上市的大宗药品,寻求精准医疗解决方案。”付钢表示,本月,他所在的百洋智能科技斥巨资拿下了WatsonforGenomics在中国地区的独家分销权,3个月前,百洋智能科技独家分销的WatsonforOncology预计在年底将会覆盖到150家三级综合医院。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

  事实上,在多数中国医生以及AI医疗领域的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最应该扮演的仍是医生的“助手”角色,而并不是医疗决策的主角。

  “目前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还是非常初级的水平,在硬件方面作一些简单的应用。”付钢进一步表示。

  以IBMWatson为例,此前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医生们为Watson准备了1000份癌症患者病例,希望借此考评Watson的学习成绩,结果Waston提供的治疗方案99%与肿瘤专家建议的方案吻合,不仅如此,Watson还主动提出了许多辅助性建议,而这些建议中30%是医生没想到的,且与最新的临床研究相关。

  “正如现代医生离不开辅助听诊器和血压计一样,越来越多的临床专家开始意识到AI医生有可能超过一般经验的医生,并提供全面的医疗建议,不过这依旧如听诊器、影像设备一样,对于医生来说AI目前还只是辅助诊断的工具。”在合肥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孙晨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我们以它的算法和数据库来做决策支持,但做决定的人应当仍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的医生。”

  事实上,新事物的诞生总是充斥着支持和质疑两方面的声音,曾有过AI医疗使用经验的医生就表示,由于医疗人工智能本身被定位为辅助医生的角色,因此有时并不能针对病患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患者实际的家庭收入、心理情况等等。肿瘤治疗的情况很复杂,并不是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患者能够接受的方案,很多情况还需要医生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并且安慰和说服患者,这是医疗人工智能目前难以做到的。”

    以上是关于网络通信中-以上是关于测试测量中-标题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人工智能  IBM 引用地址:人工智能医疗再定位:未来是能否当“主角”?

上一篇:这七大颠覆性技术价值数十万亿美元 深度学习值35个亚马逊
下一篇:闪存引发战争 东芝“以牙还牙”反诉西部数据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7:29

IBM建立基于低功耗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系统
在现代化的机场候机楼、医院大楼、办公楼、运动场、大学校园和零售商店中,方便易用的室内导航应用程序的市场日益扩大。根据 MarketWatch (道琼斯旗下的新闻网站)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22年,这一需求可望以 30% 的速度增长。而智能手机中磁力计、加速计和陀螺仪等先进传感器的出现将加速这一需求。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IBM 爱尔兰研究院建立了一个可用于生产环境的室内定位系统,它比现有的应用于不同智能手机上的商业解决方案精确度更高。   这一自学习、自适应平台通过部署最少量的低功耗蓝牙(BLE,Bluetooth low energy)信标来推断用户的行程,进行学习,并最终为特定室内区域的每个智能手机型号建立定制的磁力地图(ma
[家用电子]
智能安保机器人将成安防新蓝海?
未来中国安防市场规模将保守估计超过万亿,而作为智能机器人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依托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巨大需求,安保机器人近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站上智能安防变革的新风口。 2016年,是人工智能格外闪耀的一年。尽管“人工智能”这个名词已经诞生了60年,但其商业化进程却是一路崎岖,直到今天才开始初露锋芒。无论是会下棋的谷歌AlphaGo,还是打不倒的波士顿动力Atlas,都让人们在惊叹之余看到了人工智能背后潜藏的巨大商业价值。资本的青睐使得无数的青年才俊涌进人工智能创业圈,而互联网巨头们也在疯狂的跑马圈地,未来或许将会迎来一个比互联网变革更深刻的人工智能时代。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更将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载体平台之一。工
[安防电子]
十字路口上的“激光雷达”!(附会议议程)
2021年伊始, 激光雷达 再次成为科技领域热门话题,先是小鹏汽车与 特斯拉 的隔空“互喷”,再到 华为 首款车规级 激光 雷达的发布, 自动驾驶 传感器 路线之争、激光雷达进入前装市场、中国厂商崛起等成为行业重点关注领域。本期镭Sir将从四个话题分析激光雷达现状并解读发展趋势,同时也欢迎广大激光雷达领域的专业人士积极参与互动,在文末留言,告诉镭Sir您的真知灼见! 一、埃隆▪马斯克助攻,激光雷达成“主流” 伴随着人工智能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爆火,只要有其加持必然会受到各方关注,甚至是热炒,智慧安防、智能机器人等皆是如此。而汽车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出行工具,为全球带来了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价值,自然成为人工智能重点突破领域。
[汽车电子]
十字路口上的“激光雷达”!(附会议议程)
激光雷达VS人工智能,关于自动驾驶我们该相信谁?
2021年可谓是激光雷达量产元年,在这一年中蔚来、小鹏、埃安、长城等多家品牌都公布或上市了配备有激光雷达的产品。 而在2022年,激光雷达在新能源领域中更是成为了一个讨论度极高的话题。 种种迹象表明:如今在自动驾驶的江湖中,似乎有一支激光派正在异军突起。 但关于自动驾驶的未来,有人存在其他的想法。2019年4月,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曾说: “激光雷达像人身上长了一堆阑尾,而阑尾本身的存在就是毫无意义的。” 而在2022年4月,丰田汽车旗下的子公司Woven Planet(编织星球)对外表示: “在未来的辅助驾驶以及更高阶的自动驾驶项目中,我们将采用单一视觉方案进行开发。” 在自动驾驶的技术路径上,
[汽车电子]
激光雷达VS<font color='red'>人工智能</font>,关于自动驾驶我们该相信谁?
西捷航空推出首款AI聊天机器人
据美通社报道,西捷航空近日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旨在为客人提供更多便利。 这款名为Juliet的聊天机器人,可通过Facebook Messenger提供英语和法语服务,使旅客能够轻松管理行程,包括获取目的地灵感和一日游信息以及预定航班等。
[机器人]
从CES2019看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风口
2019年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在1月8日开幕,超过18万名人齐聚拉斯维加斯参加,全球科技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中。近几年来人们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热度不断上升,本次CES展会的11个场馆均从不同方面展示了AI的各种实现方法,AI+也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从IPhone开启了3D摄像头的应用,3D技术逐渐引起了全球的普遍关注,未来移动设备支持3D摄像头将成为大势所趋,计算机视觉这一领域也成为了时代新风口。面对当前的现状,人脸识别系统、视频识别也愈发引人关注,当前国内做计算机视觉的企业众多,但是找准赛道,完成产业落地的企业并不多,这其中旷视科技Face++、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极链科技Video++等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翘楚
[机器人]
黄仁勋:数据中心将成为巨无霸,但 AI 加速计算才是未来
相对于前两年英伟达举办的 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 来说,今年 GTC 在 GPU 技术架构和硬件创新的进展并不明显。在 Keynote 环节,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发布了一款定价 99 美元的 Jetson Nano——除此之外,并没有此前预想中的新架构,或者“大核弹”。 尽管如此,在现场见证了 Keynote 之后,感受到了黄仁勋的激情,以及他在打造基于现有的 GPU 技术的应用生态方面的努力。无论是基于图灵架构和 RTX 技术的 Nvidia Omniverse 和 NVIDIA RTX Servers 服务器,还是七家世界级的厂商将推出基于 NVIDIA T4 GPU 和 N
[物联网]
研华推出新款SKY-602E3 GPU服务器,紧凑的塔式设计提供更多AI可能
全球工业物联网品牌厂商研华科技近期推出了SKY-602E3 塔式机身GPU服务器 。此款产品外形设计将力量、高效、紧凑融合在一起,标志着研华在AI应用领域的一大进步,给使用者提供更多AI应用场景。 SKY-602E3 GPU服务器搭载AMD EPYC™8004系列处理器,专为满足各种AI应用的严格要求而设计。 拥有由6个DDR5 ECC/RDIMM插槽组成的内存排列,为复杂数据任务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 SKY-602E3 GPU服务器具有四个PCIe 5.0 x16插槽,在AI应用程序的图形处理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它还支持四个PCIe 5.0 x8插槽用于扩展在网络和DPU安装。该服务器支持NVIDIA多系列GPU卡:用于高
[工业控制]
研华推出新款SKY-602E3 GPU服务器,紧凑的塔式设计提供更多<font color='red'>AI</font>可能
小广播
最新网络通信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