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邓中翰:走出中国式创新之路

发布者:jingyun最新更新时间:2009-12-18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关键字:中星微  多媒体芯片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9年,对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

    今年,他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满10周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中国芯”成功打入全球市场,成为图像输入芯片领域的“一哥”,“星光”系列多媒体芯片已植入了苹果、索尼、三星、戴尔等全球顶尖品牌计算机和手机中;

    同样是在今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刷新了中国工程院最年轻院士的纪录。

    “出去,就是为了回来!”10年的“奇迹”只是一个开始,在新的起跑线上,他又将创造出怎样的“奇迹”?12月16日,邓中翰走上人民日报总编室和人民网联合开办的“文化讲坛”,讲述他对“中国创新、中国创造”的体验与思考。

    “我们完全可能创造出比西方更好的创新体系”

    记者:钱学森曾多次发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杰出人才?您具有横跨中西的教育背景,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您认为中西方有哪些差异?

    邓中翰:中西方在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首先,西方高校十分重视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游走”。当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时,用一份奖学金拿到了理学院、工学院和经管学院三个不同的学位。跨领域的学习让我的思路得以拓展,为我回国创业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培养创新人才,不仅要交叉复合,还要敢于探索、敢于实践。国外特别注重社会实践,基本上每个假期老师都会逼着你去实习,我在IBM、伯克利国家核武器实验室都做过“暑期的学生实习”。这是一种实践辅助学习的方法。

    西方学校还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这是国内比较欠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就认为敢于挑战他观点的学生才是好学生。[page]

    我觉得,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我们的观念要放开一点、再放开一点。国内现在培养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命题式教学,创新棱角都被磨掉了。我们总说压力变动力,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没有活力。当然,国内学生的优势是基础非常好,我们今后需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了解不同的学科,思路开阔了才能触类旁通,才能走向前沿、有所创新。

    记者:除了人才培养,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我们需要怎样努力?

    邓中翰:我这十年来在中关村创业,对中西方创新差异的感受很深。在硅谷,创新不是看你发表了多少论文、申请多少科研经费、是不是得到什么科技奖,而是你的创新成果到底能创造出多少产值、拥有多少客户、有多少人愿意付钱买你的产品、能否创造出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产品。这种务实的创新思路,我称之为“硅谷机制”。

    2006年,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这是西方最基本的常识,而在我国却成为国策,这就是中西方的差异。10年前我刚回国时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建议我建一个实验室来推动芯片的发展。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行,我必须办一家企业,我没有办法通过一个实验室推动一个产业。”所以,中星微成立之初,国家财政投入变成风险投资,占65%的股份,而我们这些创业者却占到35%,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能不能创造出比西方更好的一种创新体系?我觉得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中国正在造自己的大飞机,这就体现了一种制度的优越性。即使是在很难、很大的领域里,我们仍然可以集中力量做一些大的动作,而这个创新工作不仅仅是来源于个人创新的想法。我觉得,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敢于探索出一条既有中国国情,体现国家意志,又能够满足市场机制和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新的创新体系。

    “要对学问有一种真正的爱好,把它当成人生追求”

    记者:很多人把中国的创新乏力归咎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您怎么看?

    邓中翰: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其实非常大,特别是在重大的项目里。据我了解,现在国内很多科研机构的条件正在改善,甚至不少国外的实验室,里面的设备和装修都比国内土一点、老一点。在这方面,我们最近几年的投入,对科技的快速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如何珍惜这些资金,珍惜国家政策的扶持,如何作出更好的成绩,我们可能还要在许多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

    资金投入大当然是好事,如果资金大只是换来硬件的升级,而没有在科研创新能力上有所提高,这是很可惜的。这又回到刚才所讲的问题,我们的创新体系到底是以投入刺激为主还是以市场拉动为主。纯投入的创新条件的改善,不见得有很好的创新成果。如果是以市场拉动为主,自然会由市场来判断这样的科研创新值不值得投入,是否可以取得创新的成绩。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突出我们如何评价今天的投入到底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是机制的问题,非常重要。[page]

    记者:相较于应用科学,中国的基础学科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要进一步发展,还欠缺什么?

    邓中翰:我们国家在基础学科的投入所带来的成绩,现在已经逐渐显示出来,在国际上文章发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不过,要涌现出世界一级大师、做出一流的理论工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也许到那一天,就是我们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

    要想进一步发展,我想着重强调一点,那就是为之而奋斗的纯粹的理想。现在很多人只是把基础的创新当做一种工作,当作一种申请经费的方法,而我在国外接触到许多从事基础科研的人,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问有一种真正的爱好,把它当成人生追求。对学问的兴趣和为之奋斗的纯粹想法,非常值得尊重,我们也需要有更多这样的科学家。

    有人说,国内高校和学术机构的“衙门化”作风影响了学术水平的提高。问题的确存在,在这个方面,残留了很多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我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科研体系、创新体系,并建立一种制度来保障公平与效率。

    记者:近年来在学术圈内发生了很多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您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这种现象?

    邓中翰:关于学术腐败的事例,近年的确听到了很多。在工程技术和应用领域,如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想要以欺骗的方式蒙混过关是很难的,市场会做最后的判断。高校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我不是太了解。其实,很多国家都发生过学术造假的事情,我觉得经过这几年的阵痛之后,我们的学术界会慢慢走向成熟,从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入手,遏制这样的现象发生。不过从根本上说,要使大家找到创新的快乐,这样他就不会仅仅为了眼前利益和目标去造假,甚至做犯法的事情。

    记者:您新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您觉得院士头衔对您今后的学术和工作会有什么影响?

    邓中翰: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非常高的一个荣誉,除了很惊喜之外,更感到了责任。近几年更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入选,实际上是在鼓励我们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当选院士后,意味着我每天可能会加更多的班、多做很多事情,不过我很乐意这么做。

关键字:中星微  多媒体芯片 引用地址:中星微邓中翰:走出中国式创新之路

上一篇:消费电子产业:行业转暖 内需拉动升级
下一篇:Quantenna Communications在台设立分公司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1:09

中星微电子:把握数字多媒体芯片主动权
   作为MIPI联盟39家会员中惟一的中国企业,借助加入MIPI的机会,中星微将试图建立数字多媒体芯片产业链,形成3G多媒体服务的国内应用规范和标准,继续争夺全球和国内的3G数字多媒体芯片市场。 张辉今年初刚刚升任中星微电子公司常务副总裁,但他的名片还没有来得及更换,只是用签字笔把“副总裁”勾掉,写上了新职务。   同获得2005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大奖的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相比,身为中星微电子常务副总裁的张辉显然少了很多关注。然而,作为邓的同门师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工程学博士、公司创始人之一,张辉掌管着中星微的业务发展方向的规划、推动等重要职责。   这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星微电子公司,已经成为全
[焦点新闻]
超低价多媒体手机单芯片:联发科技的新图谋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推出超低价多媒体手机单芯片解决方案——MT6252, 以满足竞争激烈的国内与海外手机制造商与运营商对于高质量、优越性能以及严格成本控管的巨大需求。 据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13年全球超低成本手机销量将达3亿部,其中超过半数将在新兴市场被售出,中国和印度是驱动这一增长的主力市场。2007到2013年期间,超低成本手机在全球手机销售量中所占份额将增加两倍。 联发科技吕平幸副总经理表示:“除了节省客户的开发资源,MT6252的兼容性和扩充性非常强,易于与同系列产品转换与升级,因此能够大幅缩短改版时间,加快产品上市时间,帮助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
[手机便携]
中星微电子星光中国芯销量世界第一
“没有自己的CPU芯片,我们的信息产业大厦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几年前,当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为中国IT产业的“芯”病而发出如此感叹时,一个名叫邓中翰的年轻“海归”站了出来。八年后,这个年轻人领衔的团队不仅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而且还以虎口夺食的气势夺走了世界同类产品市场分额的七成。 七日,信息产业部、财政部和北京市政府以极高的规格为这个年轻人所在的中星微公司举办“星光中国芯”成果报告会。 会上透露的信息是,短短八年时间里,“星光中国芯”系列芯片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目前客户已覆盖欧、美、日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被索尼、联想等大批国际知名企业采用,二00六年底在全球市场累计销量突破一亿枚,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象输入芯片市场分额的七成。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