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

发布者:创意狂想最新更新时间:2011-04-05 来源: 求是关键字:国企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尽管道路崎岖,障碍重重,近些年国有企业道路走得并不顺畅,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国有企业还是前进了。国有企业发展进步的消息不断传来,一个有代表性的综合消息是其整体实力不断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资料,全国国有企业拥有的资产总额,从1998年的13.4万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53.5万亿元,11年中翻了2 番,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4%,每年平均增长3.6万亿元,每年的增长额相当于1978年国有资产总额(4488亿元)的84倍,扣除价格因素也达 70倍。其中122家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2002年的7.13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4.3万亿元,8年中增长2.4倍,平均每年增长 16.7%,平均每年增长2.1万亿元,每年增长额是1978年全国国有资产的1.2倍。同时期,产值、销售收入同步增长。这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谁也没有意料到国有资产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竟发展这么快,达到如此喜人的程度。可贵的是,国有资产增值并不是靠国家投资形成的,而主要是依靠企业发挥公有制的优势和潜力,开拓创新、自我积累形成的。像中石化、中海油、中电信、中远洋、中铁路、南方电网及宝钢等国有大企业,这些年来通过改革和创新,产值和资产有了重大发展,一一成长为世界级的大企业。原有的企业逐步壮大,还必将有一批新企业出现成长。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要求,其势决非那些 “缩小论”、“退得还不够论”者们的主观唯心意志可阻挡。

  与此同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国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从1998年的213.7亿元、2000年的2833.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 10700亿元,10年中净利润翻了近3番,平均每年增长14.2%。目前国有企业每年取得的净利润比1978年国有净资产(3201亿元)还多,相当于它的1.45倍。2010年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4万亿元。净利润加税金,相当于1978年全国国有总资产的4.5倍,净资产的6.7倍。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全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由1998年的2.9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6.2万元,提高了4.6倍,年平均增长20%,绝对额分别比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高33.9%和39.6%。企业规模增大。每个国有企业平均拥有的资产从1998年的1.2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5.6亿元,提高了3.6倍,平均每年增长19.2%。消耗下降,节能减排显著。2010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化学需氧量下降33%。

  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进一步发挥了支柱作用。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能力虽有所下降,但承担着几乎100%的石油、天然气、乙烯生产,全部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90%以上铁路和民航运输周转量,60%以上高附加值钢材及50%以上发电量的生产和供应等。这些基础性支柱重点国有企业,承担着保障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供应的重大任务。这些年来,国有企业投资和产值以 10%~20%以上速度增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需按整个国民经济要求进行安排,保证了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电力工业面对亏损,保证供应。石油、石化工业在部分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克服种种困难,保证农业的需要,支持了农业的发展。199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迅速影响到全世界,也波及到我国。我国国有经济基础稳固,金融体系比较健全,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量和营业额都高于美国银行集团、英国汇丰、法国巴黎银行和瑞士瑞银集团。当西方各大银行一个个破产崩溃、手忙脚乱时,我四大国有银行巍然不动,迅速决断,采取重大措施,投资几万亿元,扩大投资,扩大内需,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国有经济凭借自己的实力、积累、控制力和影响力,在引导国民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起了调控引导的重大作用。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技术进步的支柱和主体,进步显著,每年都投入几百至上千亿元用于科研创新。2006年~2009年,中央企业科研投入年均增长 37.3%,且全部建立了国家级科研机构。科研人数、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国有企业是最高的。科技创新不断有重大新贡献。从嫦娥1号、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大型油气田和煤矿开发、核电建设,到高铁研制建设,国有企业都有出色的创造性贡献,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国有企业取得这样的发展进步不是偶然的,反映了国有经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和潜力,是深化改革、重组调整的结果。新中国建立以来前30年的发展,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齐全的国有经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奠定了比较雄厚扎实的基础。 1978年以后,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减轻了国有企业的负担,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分布和结构趋于合理,经营管理方式更加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给国有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国有经济固有的优势和潜力进一步发挥出来。

  然而,国有企业不论在规模、结构、布局和质量还是在经营管理方式上,还存一些问题和矛盾,与它作为国民经济主体和支柱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称的,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和政策加以解决,使之进一步发展壮大。

  规模不适应。国有企业资产总量虽然达到50多万亿元,但2010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已达17.7万亿元,加上外资和港澳台企业直接投资,非公有制企业资产与国有企业资产已不相上下。非公有制企业不论资本总量还是营业额都比国有企业增长快。2007年,私营企业的销售收入相当于国有企业的2/3,实现利润相当于国有企业的87.4%,固定资产投资比国有企业高1倍,雇佣工人比国有企业多2.4%。在GDP中,非公有制企业占2/3,国有企业仅占1 /3。与西方资本比较,2010年我国拥有的全部国有资本总量不到2006年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前30家企业资产总额的80%。固然,国有资本和产值并不是占的比重越高越好,但国有资本和产值下降得这么厉害,与西方垄断资本的实力更不可比,这与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是不相适应的。量是衡量事物性质的重要标志,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质变。坚持公有制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提高国有经济的实力,提高国有经济的规模和比重是当务之急。不论从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支柱作用看,还是从“十二五”规划加速技术进步、加强新兴支柱产业建设,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看,都需要进一步增加国有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那种淡化所有制,认为国有经济所占比重高低“无关大局”甚至“比重越低越好”的观点是错误的。

  布局不适应,控制能力严重下降。过去公有制覆盖一切,排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些年来,通过改革开放,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国有经济从一些行业中退出是必要的,但也出现了该退的退、不该退的也退的反常现象,致使国有企业从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领域完全退出,失去控制地位。2009 年,在全国27个主要工业行业中,国有企业比重超过50%只剩下6个行业(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电力供应、煤炭采选和水供应),其余21个行业完全由非公有制经济占领控制。在建筑行业、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国有经济比重早低于20%,更为非公有制经济控制。这种情况带来了盲目发展、比例失调和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诸多矛盾,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科学健康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不能动摇。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实质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控制经济命脉,这是劳动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和权利的根本标志。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居支配地位,对关系国家和社会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和先导性的行业和领域有发言权、支配权和决定权,才能按照劳动者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支配和使用生产资料,进行宏观调控,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健康科学发展,否则就会出现生产无政府状态及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影响社会发展。那种认为“国有经济只能从事非公有制所不愿从事的事,从一切竞争领域中退出”的观点是错误的。国有经济进退调整是正常现象,但进退应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就目前国有经济控制力严重下降的情况看,目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国有企业的任务不是退而是进,掌握经济命脉,在关系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取得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不适应。这些年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长足进步,成绩显著。但总的看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投入不足。 2007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1.52%,西方发达国家超过4%;我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为39%,西方发达国家超过70%。这些年来国有企业拿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原始自主创新尚不多见。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工业品总产量很大,但大路产品占很大比重,高科技产品占的比重很低。重大科学技术和装备仍基本处于利用别人成果而不是自主创新阶段。我国全部化纤装备、80%以上石化装备、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精密仪器仪表仍主要依赖进口。钢材每年进口4000多万吨。化学制药,国外可生产8~12种制剂,我国只能生产3种。生物领域美国专利占世界的59%,欧洲占19%,日本占17%,我国占不到 5%。这种情况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极不相称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华民族要振兴,科技进步必须振兴,科学技术达到世界最高峰,生产力才能达到最高峰。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具有实力,负有重任,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关系社会和生产力飞跃的领域有重大创新和建树,才能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更快前进。


 经营管理方式不适应。1978年以来,通过改革管理体制,两权分离,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主要是企业自主权扩大,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权力和能力有所提高。中央企业已有70%改为公司制,一半以上中央企业已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1/3的中央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外部董事占半数以上。然而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是不适应的,相当多的企业不能严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经营,管理松散;信息不畅通,重大决策不及时,时常出现失误;市场开发和竞争能力低,技术进步慢;民主管理落后,缺乏科学的激励、制约、监督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积累分配不合理,经管者与所有者关系未理顺。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国有企业更快发展壮大。加强企业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解决企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出发,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有人认为,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关键是实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到海外上市。这样理解未免过于简单。股份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集聚利用社会资本和资源,促进管理机制完善,是改善企业管理的重要形式,必须重视利用。但决不是“一股就灵”,“一上市就灵”。实行股份制是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并不是个个都实行股份制,更不是个个都应上市。有些国有企业由于不具备条件和未准备好而盲目上市,造成了重大损失。加强企业管理,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目的在于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支柱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高超领导管理能力、能驾驭领导国有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的强大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优秀的有思想、技术、文化素质的职工队伍;建立一套严格科学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出发,按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办企业,并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扬优势,学习吸收别人经验,适应形势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完善,常用常新,与时俱进。这些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都必须抓好。国有企业是个体系,我国有上百个中央企业和数以万计的地方国有企业。加强国有企业管理,还必须从整体上认识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和实施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支柱主导地位作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从宏观上加强领导管理,才能使国有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这五个不适应,归根到底是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它应有的公有制主体地位及主导支柱作用不适应,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从不适应转化为相对适应,才能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壮大的要求,做到科学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不仅关系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强大的一件大事,必须高度重视才能抓好。削弱国有企业,或者任其自然发展,造成的损失和矛盾是其他任何方式难以弥补的。

关键字:国企 引用地址:论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

上一篇:MagnaChip 将提供富有成本竞争力的铜引线键合
下一篇:大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探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1:26

OPPO用5G专利反诉诺基亚,是中国企业5G许可费率博弈关键
近日,集微网获悉,OPPO在中国和欧洲分别对诺基亚发起数起专利侵权诉讼,其中涉案的专利均为5G标准必要专利。显然,这是OPPO对月前诺基亚发起全球专利诉讼的反击。随着5G技术逐渐商用,以OPPO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公司和以诺基亚为代表的海外传统“专利大户”围绕5G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的博弈愈演愈烈。 刚刚和戴姆勒解决了专利纠纷的诺基亚迫不及待杀向5G领域,其意在借与OPPO的专利战争奠定5G标准必要专利的收费基调。而OPPO就此被推上风口浪尖,是“束手就擒”还是勇敢站出来替自己及其他中国手机公司对不合理的高专利费说不,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双方都足够清楚此战的意义,所以从专利战的一开始就不遗余力。据外媒报道,诺基亚在印度、英国、法国
[手机便携]
英特尔助力中国企业把握大数据机遇
中国北京,2012年7月24日——为帮助中国企业和合作伙伴响应大数据技术趋势,推动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创新,从海量、多样化数据中高效挖掘价值,英特尔公司今天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芯动大数据、智领大机遇”的英特尔大数据论坛,向国内媒体、合作伙伴及用户分享了对于大数据概念及其应用价值的洞察、自身在大数据市场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相关创新产品技术信息、对本地产业和市场发展予以支持的策略以及已经获取的成功案例。 “这一系列理念、观点、创新与实践经验的分享,标志着英特尔在中国开始全面支持大数据技术、产业和应用的发展,”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博士表示,“大数据的确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技术话题,而我们的目
[家用电子]
OLED业山雨欲来我国企业齐头并进
   赛迪智库近期发布了《2012年我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形势前瞻》,认为目前OLED产业化速度加快,我国企业上下游协作,合力推动技术进步,为中国OLED产业在起跑线上的竞争做足准备。    目前全球OLED产业尚未成熟,相关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尚未明确,同时有机发光材料、驱动基板等关键环节仍存在不足,OLED大规模产业化时间的到来仍有不确定性。以移动电话显示面板市场为例,目前LCD占有手机面板95%出货量,AMOLED仅占4%。市调机构认为即使到2015年AMOLED在手机面板市场占有率也仅将提高到10%,LCD仍将占到88%市场占有率。即便在数字上看起来不甚乐观,然而AMOLED依然来势汹汹,引起众多厂商和消费者的极大
[工业控制]
外媒眼中的华为:硅谷风混搭国企作派
  英国《金融时报》12日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企业 华为 的报道,称 华为 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混合特质,“硅谷风混搭国企作派”,它既是一家高增长的科技巨头,又抱着一种不在乎赚不赚钱的社会主义情怀。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相关内容吧。   《金融时报》报道, 华为 总部坐落在香港以北的深圳市,整个园区占地两平方英里。这里的氛围有点硅谷的感觉,但更像是一家国有企业。   员工在早上8点半上班,中午灯光调得很暗,下午1点半之前不允许有打印文件的噪声,好让大家可以拿出折叠床小睡一会儿。   这家电信设备巨头对利润的看法,同样折射出一种集体主义倾向:该公司表示,华为“不追求高利润,我们与客户和行业合作伙伴共享利润”。   正是这种混合
[手机便携]
全球手机销量排名中国企业首入前五
    摘要:近日,知名手机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全球手机厂商销售情况报告。报告显示,中兴通信在销量榜上超越LG,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除此之外,华为和宏达电(HTC )两家中国品牌,也位列前十,分别在第六位和第八位。 中国手机市场占有率     近日,知名手机市场研究机构G artner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全球手机厂商销售情况报告。报告显示,中兴通信在销量榜上超越LG,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除此之外,华为和宏达电(HTC )两家中国品牌,也位列前十,分别在第六位和第八位。Gartner另一数据显示,华为和中兴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份额分别上升至12.67%和11.1%.而近日中兴华为合共掷出了
[手机便携]
安徽探路“赋能投资” 三级国企联手化解长信科技平仓风险
        长信科技(300088)的易主,是一个民营企业在震荡市场中如何化解质押风险的故事,也是一场刚启幕的国资驰援上市公司的“赋能投资”探索。         国资强省安徽近期出现一例精巧的接盘方案。由安徽省属国企牵头,央企和市属国企参与,三方联手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合计不到14亿元现金获得一家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国资方将占上市公司董事会多数席位,但不干预公司经营管理——“不管资产,只管资本”。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相关接盘资金已经全部到位,长信科技实控人变更进入倒计时。安徽省投资集团(下简称“皖投集团”)旗下安徽铁路发展基金(下简称“铁路基金”)携手招商局资本、芜湖市建投,共同发起设立一家
[手机便携]
无铅大势不可逆转,中国企业如何积极应对?
10月16日,与第八届高交会同期召开的“2006国际无铅制造技术研讨会”上,国内外 电子产品 制造和无铅标准实施相关企业聚集一堂,描绘着当今和未来无铅制造的蓝图。 无铅焊料 的最新进展和技术挑战 深圳市亿铖达工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马鑫就电子组装中的“无铅”技术作了非常全面的介绍。他认为,低Ag含量的Sn-Ag-Cu无铅焊料有可能成为未来业界的标准无铅焊料。这是亿铖达系列的对比试验中得出的预测。以Sn-0.3-0.5Ag-07Cu为代表成分的低Ag含量焊料在实验中证实强度/韧性的综合性能优于Sn-3.0Ag-0.5Cu。全球最大的电脑主板供应商华硕通过采用低银焊料,成本节省了1亿人民币。相信低银焊料在今后将会有更大
[焦点新闻]
欧洲电池市场“狂飙” 中国企业海外订单抢眼
欧洲汽车电动化,正成为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新的巨大增量空间。产业链完善、成熟、响应快、规模化配套成为中国锂电装备企业海外配套的新标签。 近日,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等多家锂电设备企业披露2022年业绩报告,海外市场业务放量成为上述企业业报的新亮点。    利元亨在其年报中指出,2022年公司海外市场营收较2021年大增465.40%,“主要是公司近年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成功获得国内出海电池企业海外订单及欧美韩地区客户订单,并实现陆续交付验收。”    赢合科技表示,2022年公司新签海外订单占整体新签订单的比例超过10%,并完成了部分欧洲订单的顺利交付,“2022年,公司完成了德国孙公司的注册手续,获得了大众20GWh
[汽车电子]
欧洲电池市场“狂飙” 中<font color='red'>国企</font>业海外订单抢眼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