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天线3种技术及应用场景分析

发布者:真诚友爱最新更新时间:2011-06-16 来源: 与非网 关键字:MIMO18  宽带  无线通信  智能天线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 前言

    多入多出(MIMO)系统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个天线的通信系统。研究证明,MIMO技术非常适用于城市内复杂无线信号传播环境下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在室内传播环境下的频谱效率可以达到20~40 bit/s/Hz;而使用传统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蜂窝中的频谱效率仅为1~5 bit/s/Hz,在点到点的固定微波系统中也只有10~12 bit/s/Hz。通常,射频信号多径会引起衰落,因而被视为有害因素。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IMO系统来说,多径可以作为一个有利因素加以利用。MIMO技术作为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手段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革命。

1 MIMO系统的3种主要技术

    当前,MIMO技术主要利用发射分集的空时编码、空间复用和波束成型等3种多天线技术来提升无线传输速率及品质。

1.1 发射分集的空时编码

    基于发射分集技术的空时编码主要有2种,即空时分组码(STBC)和空时格码(STTC)。虽然空时编码方案不能直接提高数据率,但是通过这些并行空间信道独立、不相关地传输信息,从而使信号在接收端获得分集增益,为数据实现高阶调制创造条件。

1.1.1 空时分组码(STBC)

    STBC在发射端对数据流进行联合编码以减小由于信道衰落和噪声所导致的符号错误率,它通过在发射端增加信号的冗余度,使信号在接收端获得分集增益,空时分组码是将同一信息经过正交编码后从多根天线发射出去。MIMO系统的原理如图1所示,传输信息流s(k)经过空时编码形成N个信息子流 ci(k),i=1,...,N。这N个信息子流由N个天线发射出去,经空间信道后由M个接收天线接收。多天线接收机利用先进的空时编码处理能够分开并解码这些数据子流,从而实现最佳的处理。特别是这N个子流同时发射信号,各发射信号占用同一频带,因而并未增加带宽。若各发射接收天线间的通道响应独立不相关,则多入多出系统可以创造多个并行空间信道。

    STBC是1998年,Alamouti提出的一种非常简单的发射分集技术,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良好的性能,很快进入了3GPP标准。STBC实质上是将同一信息经过正交编码后从2个天线上发射出去,2路信号由于具有正交性,在接收端就能将2路独立的信号区别出来,只需要做简单的线性合并就可以获得分集增益。

    但是,STBC的正交码组的构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实数信号星座(PAM星座),它才可以构造编码速率为1的空时编码算法。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复数信号星座,例如MQAM(如16QAM)或MPSK(如8PSK),当发射天线阵子数目大于2时,是否存在编码速率为1的码组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目前对于发射天线阵子数目等于3、4以及大于4的系统,如果采用复数信号星座,那么最大的空时编码速率只能达到3/4和1/2。可见,对于采用高阶调制的高速率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如果直接采用空时分组编码算法,不可能充分地利用系统的有效性。因此,寻找更好的空时分组码目前已成为一个研究方向;另外,如何在频率选择性信道、时间选择性信道中充分利用空时分组码的优势也是一个研究课题。总之,当前STBC还是基于发射天线阵子数目等于2的发射分集技术。

1.1.2 空时格码(STTC)

    STTC是从空时延迟分集发展来的,而空时延迟分集可以看作是空时格码的一个特例。空时格码具有卷积码的特征,它将编码、调制、发射分集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获得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并且使得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提升。空时格码利用某种网格图,将同一信息通过多个天线发射出去,在接收端采用基于欧式距离的Viterbi译码器译码。因此译码复杂度较高,而且译码复杂度将随着传输速率的增加呈指数增加。

    早期的分集模型采用延时发送分集,这种分集的框图如图2所示。编码后的数据首先被重复一次,然后通过一个串/并转换器,分成2个完全相同的数据流。其中一数据流经过调制后直接从一个天线发送出去;另一数据流经过一个符号的延时后,再经调制从另一个天线发送出去。由于数据在2个天线上同时发送,不同的只是一路数据被延时了一个符号,所以尽管采用了延时编码,却不会存在频带效率的损失。在接收端,通过Viterbi译码可以进行解调。这种延时的分集就是空时码的雏形。可以证明当前所讲的STTC可以由延时发送分集实现。

    延时分集技术的产生使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能否存在一种更好的编码方式,不需要重复编码,就能在保持同样的数据速率、不牺牲带宽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性能,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编码方式,这就是集空分、时分、调制于一体的空时编码。

    在空时编码中,STTC能够在不增加传送宽带和不改变信息速率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

1.2 空间复用

    系统将数据分割成多份,分别在发射端的多个天线上发射出去,接收端接收到多个数据的混合信号后,利用不同空间信道间独立的衰落特性,区分出这些并行的数据流。从而达到在相同的频率资源内获取更高数据速率的目的。空间复用与发射分集技术不同,它在不同天线上发射不同信息。

    空间复用技术是在发射端发射相互独立的信号,接收端采用干扰抑制的方法进行解码,此时的空口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从而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见图3)。

    使用空间复用技术时,接收端必须进行复杂的解码处理。业界主要的解码算法有迫零算法(ZF)、MMSE算法、最大似然解码算法(MLD)和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处理算法(BLAST)。

    迫零算法,MMSE算法是线性算法,比较容易实现,但对信道的信噪比要求较高,性能不佳;MLD算法具有很好的译码性能,但它的解码复杂度随着发射天线数量的增加呈指数增加,因此,当发射天线的数量很大时,这种算法是不实用的;综合前述算法优点的BLAST算法是性能和复杂度最优的。

    BLAST算法是贝尔实验室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空时处理算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MIMO系统中。BLAST算法分为D-BLAST算法和V-BLAST算法。

    D-BLAST算法是由贝尔实验室的G.J.Foschini于1996年提出的。对于D-BLAST算法,原始数据被分为若干子数据流,每个子流独立进行编码,而且被循环分配到不同的发射天线。D-BLAST的好处是每个子流的数据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空间路径到达接收端,从而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但其复杂度太大,难以实际使用。

    1998年G.D.Golden和G.J.Foschini提出了改进的V-BLAST算法,该算法不再对所有接收到的信号同时解码,而是先对最强信号进行解码,然后在接收信号中减去最强信号,再对剩余信号中最强信号进行解码,再次减去,如此循环,直到所有信号都被解出。

    2002年10月,世界上第一个BLAST芯片在贝尔实验室问世,这标志着MIMO技术走向商用的开始。

1.3 波束成型技术

    波束成型技术又称为智能天线,通过对多个天线输出信号的相关性进行相位加权,使信号在某个方向形成同相叠加,在其他方向形成相位抵消,从而实现信号的增益。

    当系统发射端能够获取信道状态信息时(如TDD系统),系统会根据信道状态调整每个天线发射信号的相位(数据相同),以保证在目标方向达到最大的增益;当系统发射端不知道信道状态时,可以采用随机波束成形方法实现多用户分集。

2 3种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空间复用能最大化MIMO系统的平均发射速率,但只能获得有限的分集增益,在信噪比较小时使用,可能无法使用高阶调制方式(如16QAM等)。

    无线信号在密集城区、室内覆盖等环境中会频繁反射,使得多个空间信道之间的衰落特性更加独立,从而使得空间复用的效果更加明显。

    无线信号在市郊、农村地区,多径分量少,各空间信道之间的相关性较大,因此空间复用的效果要差许多。

    对发射信号进行空时编码可以获得额外的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从而可以在信噪比相对较小的无线环境下使用高阶调制方式,但无法获取空间并行信道带来的速率红利。空时编码技术在无线相关性较大的场合也能很好地发挥效能。

    因此,在MIMO的实际使用中,空间复用技术往往和空时编码结合使用。当信道处于理想状态或信道间相关性小时,发射端采用空间复用的发射方案,例如密集城区、室内覆盖等场景;当信道间相关性大时,采用空时编码的发射方案,例如市郊、农村地区。这也是3GPP在FDD系统中推荐的方式。

    波束成型技术在能够获取信道状态信息时,可以实现较好的信号增益及干扰抑制,因此比较适合TDD系统。

    依据文献[4],波束成型技术不适合密集城区、室内覆盖等环境,由于反射的原因,一方面接收端会收到太多路径的信号,导致相位叠加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大量的多径信号会导致DOA信息估算困难。

[page]

3 二重接收分集技术的数据速率提升作用

3G(WCDMA)室内空间二重分集接收的实测数据速率,也可说明多天线作用。室内分布空间二重分集接收如图4所示。

从表1可看出室内覆盖,二重分集接收速率提升2倍以上。

    相关的规划设计人员应该思考在大楼内建3G基站,该花的钱,如基站主设备、物业、管道、基房、配套电源及空调等等加起来恐怕不会少于10万元,但仅仅缺少一路主馈线(200 m 0.6万元)不能用于分集(注意,原2天线1~2之间8 m没有分集),现改为分集,使得系统数据容量翻倍。

4 不强不弱的均匀信号覆盖对数据速率的影响

    在3G/4G技术中,MIMO技术理论上为数据实现高阶调制,但是在实际覆盖区内信号太强或太弱都不可能实现数据高阶调制,只有不强不弱的均匀信号才能采用数据高阶调制,从而得到数据速率的提升。

4.1 泰尔实验室实测数据[5]

泰尔实验室实测WLAN(OFDM)数据速率与场强关系见表2。

4.2 A8 Super Wi-Fi设备性能

京信公司无线传输与接入事业部提供的A8 Super Wi-Fi设备性能见表3。

    实际工程为了90%无线覆盖区可接入系统,应有8dB阴影衰落储备,因此其覆盖电平对应数据速率应如表3所示。

4.3 结论
    从表2和表3可看出当接收机输入电平为-82dBm时,数据速率仅为6 Mbit/s,当接收机输入电平为-65dBm时,数据速率达到54 Mbit/s,数据速率提升9倍,说明未来LTE基站边界电平应取-75dBm,而不是2G时代的-85dBm。

5 未来MIMO天线建设模式

    将可能有2种天线建设模式:即2G/3G时代的宏基站天线建设模式和分布式天线建设模式。

5.1 宏基站天线建设模式

    宏基站天线建设模式如图5所示,将MIMO天线放在3扇区中心的30 m高塔上。图6示出的是宏基站覆盖信号电平分布示意图。

5.2 分布式天线建设模式

    图7示出的是文献[3]给出的建设模式。图7中1+6个近远端覆盖范围等于1个宏基站覆盖范围。覆盖区内采取小功率、多天线的模式进行覆盖。天线挂高不宜过高(8m左右);室外天线口功率为15~30dBm;市区天线覆盖半径在150 m以内。

无线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位于片区中心,射频拉远远端机以无线区域中心为圆心向各个方向拉远覆盖。

    比较图6和图8可以发现:采用分布式天线建设模式可以得到不强不弱的信号覆盖,依据文献[3]和[5],数据速率将提升3倍以上,因此,MIMO应采用分布式天线建设模式。采用当前3G的宏基站天线建设模式时,最大问题是覆盖区内信号电平分布极不均匀,信号功率按距离四次方衰减,覆盖区内有一半区域(信号电平为-75~-85dBm)不能提供高速率数据,此时需大量的中继拉远设备(无线或有线光纤拉远设备)来覆盖信号阴影区,才能保证95%区域信号电平达到-75dBm以上,否则会回到2G时代只能提供低速率数据。

6 当前密集城区使用智能天线问题讨论

    上文提到MIMO技术有波束成型和分集,它们最大区别是前者的直列阵子相关性很强,直列阵子之间距离在0.5个波长之内。后者直列阵子相关性很差,阵子之间距离在10个波长之上称为空间分集或用交叉极化天线来达到分集效果。那么当前TD-SCDMA在密集城区使用标准的垂直极化智能天线效果如何,其实早就发现问题,实际还不如将垂直极化天线阵(8列垂直极化天线阵)换成交叉极化天线阵(4×2交叉极化天线阵)。此时智能天线作用被弱化,分集作用加强,这就是TD-SCDMA有8通道分集,其中4通道+45°与另外的4通道-45°实现交叉极化二重分集。

建议对于密集城区,每个扇区采用四重分集(4×4 MIMO天线)。

    可将当前的2 W 8通道,减为10 W 4通道,用交叉极化分集和空间分集联合使用,实现4通道分集,获得增益6dB。这样取消3扇区基站共24(3×8)个塔放被,将27(3×9)根射频馈线减为12(3×4)根,81(3×3×9)个防水接头减为12(3×4)个。对于市郊、农村地区,多径分量少,各空间信道之间的相关性较大,因此可用垂直极化6(或4)列智能天线,不建议使用交叉极化智能天线。

关键字:MIMO18  宽带  无线通信  智能天线 引用地址:MIMO天线3种技术及应用场景分析

上一篇:无线干扰问题不容忽视
下一篇:R&S在频谱仪FSVR和FSV电磁兼容诊断功能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1:32

深度爆料:TD-SCDMA的前世今生
最近这段时间,一篇名为《TD式创新》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TD-SCDMA早已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对于TD-SCDMA的不同观点一直难以表达。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支持和反对TD-SCDMA的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时间百家争鸣十分热闹。然而由于意见不合,一场理性的讨论演变成了骂战,一些文章甚至绕过观点直接批判撰写文章的人,甚至是发表这篇文章的媒体----“你这个人都有问题,你的观点肯定不正确!”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过那么多的文章心中不免有些疑惑,这里提出来希望可以找到答案。 问题1:TD-SCDMA智能天线真的有问题么? 第一个对TD-SCDMA技术提出质疑的人,当属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海阳。
[嵌入式]
华为移动宽带产品获亚洲最佳移动宽带设备奖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于今日宣布,在澳门举行的GSMA移动通信亚洲大会上,其下一代移动宽带终端E180荣获“2008亚洲移动通信奖-最佳移动宽带设备奖.” E180是一款支持高速分组接入(HSPA)的USB Stick产品。它拥有极富创意的旋转式USB接口,该产品于2008年6月在全球市场发布,目标用户锁定专业商务人士、富有活力的年轻消费者和SOHO一族。 作为一款轻薄的USB Stick,E180的厚度只有10毫米,却可支持全系列HSPA/UMTS及GSM/GPRS/EDGE网络技术,其支持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分别高达5.76 Mbps和7.2 Mbps。E180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出众的外观设计赢得了评委的青睐
[焦点新闻]
宽带演变趋势:DSL从峰值下滑 光纤已占到22%
    业内机构发布的全球宽带报告显示,全球的DSL(基于传统的电话线、铜线)用户开始触顶之后出现下降,光纤宽带用户仍在增长,但是在全球宽带市场的比例仅为两成左右。Point Topic发布了一季度全球宽带市场的报告。今年一季度,全球DSL电话线宽带用户减少了280万人,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而在此之前,DSL宽带用户持续增长了十年。  据称,目前全球固定宽带用户达到6.5亿人,大部分依赖传统的电话线,另外宽带电视(IPTV)发展令人失望,用户仅为8000万人,占到宽带用户的12%。 今年一季度,全球光纤宽带用户增长了近10%,在全球宽带市场的份额为22%。在排位上,基于电话线的DSL宽带排名第一,光纤排名第二,有线同轴
[手机便携]
基于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介绍
随着 无线通信 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导致相关的产品族 电磁兼容 标准的制定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YD/T1312无线通信设备 电磁兼容 性要求和测量方法》正是考虑到以上问题,不仅对现有的产品族标准进行了研究,而且总结提取了无线通信设备的共性,紧密结合国内外最新的 电磁兼容 发展情况,综合制定了通信领域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YD/T1312发布后,当最新的无线通信产品没有现行的标准作为电磁兼容检测的依据时,则可以按照YD/T1312的通用要求进行检测,从而使得各类 无线通信 产品的电磁兼容检测均做到了有标可依。由于YD/T 1312广泛的适用性和积极的创新性及超前性,目前已经成为起草其他相关标准的重要参考。
[电源管理]
智能天线实验平台研究
摘要:介绍了智能天线的起源、发展以及天线实验平台的研究概况;提出了一个智能天线实验平台的实现方案。该方案基于新一代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6701,采用高速A/D、D/A以及零中频I/Q调制解调技术,工作于2.4GHz,采用八元天线阵列。该平台用于移动通信中智能天线算法、空时编码、MIMO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移动通信 智能天线 DSP 软件无线电 1 智能天线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智能天线的概念是二十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提出的。广义的智能天线可以理解为能够收集、处理信息并利用已获得的知识自动调整结构参数以适应不同情况的天线。目前大家讨论的智能天线系统都与移动,特点是蜂窝移动系统紧相连,一般指由多个天
[网络通信]
STC89C52RC单片机的NRF24L01无线通信程序,收发一体
本设计由两块STC89C52RC单片机组成,通过NRF24L01实现最廉价的无线通信。 每块单片机都是集收发于一体,先初始化会在OLED上显示是否初始化成功, 然后通过按键可选择收发模式,并在OLED屏幕上显示出来 最后选择串口调试助手,打开串口给单片机发送信息,单片机接收到后再通过NRF24L01向另一块单片机发送 接收成功后会将接收到的信息显示在OLED上。 OLED显示屏较1602液晶显示屏清楚,可现实的内容丰富,可以建立自己的字库 并且占用的引脚较少 单片机源程序如下: #include reg52.h #include oled.h #include bmp.h #include nrf24l01.h #incl
[单片机]
人民邮电报:国家宽带战略不能再等了!
是坚持数年未曾停歇的大声疾呼,是眼睁睁看着对手起跑的心急如焚,是产业界的翘首以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是全社会民众的殷殷期盼。2011年年末,中国国家宽带战略终于到了该揭开盖子摆上台面正式讨论的时刻。 不能再等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推出了国家宽带战略:“连通美国”、“数字英国”、“数字法国”、“智慧国新加坡”、“U-Japan”……名单一天天加长,从北美到非洲,从大国到小国,从发达 市场 到金砖国家……国家战略既出,政府目标已定,数千亿美元的政府资金投入高速光纤宽带网络,1M、2M、20M、 100M……迅速发展的光纤连通家庭,连通大楼,连通企业与客户,连通政府与民众,连通大洋和沙漠,构成了
[网络通信]
Windows Rally和IP Camera融合解决方案
  “微软-中星微多媒体技术中心”在京发布Windows Rally和网络摄像机(IP Camera)的融合应用解决方案,同时推出第一代采用了Windows Rally技术的网络摄像机VS-IPC1002。这是继微软和中星微电子2007年5月24日续签“微软-中星微多媒体技术中心”合作备忘录将合作拓展至移动多媒体领域和宽带网络多媒体领域后诞生的第一项成果。   Windows Rally是微软公司基于Windows Vista系统最新推出的PC与各种数码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技术。目前,第一代采用了Windows Rally技术的网络摄像机VS-IPC1002已经可以被装有Windows Vista的PC所识别,使VS-IPC1002可
[安防电子]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