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欣仁:触控技术大斗法

发布者:ZenMaster123最新更新时间:2012-07-07 来源: 先探投资周刊关键字:触控技术  大斗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拜智能型手机与平板计算机热潮延烧,及Win 8触控Ultrabook之赐,根据拓墣产业研究所预估,今年下半年全球触控面板出货量将成长一二%,全年度出货量上修至十三.八亿片。为改善智能型手机与平板计算机所使用面板的轻薄性、制程简单化,以及减少材料使用,如何找到一个规格好价格又低的触控技术,是各家努力的方向,这也让触控技术不断地在演进。

In-Cell良率仍待克服

当前触控面板二大主流技术分别是以苹果为首的玻璃投射式电容(Glass Type PCT),另一方则是非苹阵营如三星、宏达电所采用的薄膜投射式电容(Film Type PCT),而两者之间孰优孰劣各有论战。但,可以确定的是,智能型手机品牌厂为了扩大市占率,以及面对全球景气趋缓,陆续开始往中低阶智能型手机发展。品牌厂为了维持一定利润,只好要求相关零组件厂商降低成本。其中,占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成本结构最大的触控面板模块是首当其冲。

依照触控面板整合叠构的不同,将触控技术分为三种,分别是「Out-Cell」、「On-Cell」以及「In-Cell」。

「Out-Cell」意指为将触控面板外挂在液晶面板外,其技术可包含电阻式触控、红外线式触控、波动式触控、光学式触控,以及电容式触控技术等。而「On-Cell」为将触控的感测元件(touch sensor)制作在液晶面板中彩色滤光片的上面,触控元件主要为ITO的x;y阵列,为电容式触控。目前已有AMOLED(主动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业者投入「On-Cell」的技术制作,称为Super AMOLED。

OGS抢轻薄笔电商机

另外,在「In-Cell」的部分多半由面板业者积极投入研发的技术,不需要再做触控模块组装、不需额外再增加厚度与重量,是将触控感测元件制作在液晶盒(LCD cell)里。基本上,内嵌式触控结构又可分为三种,感测元件可为光感测(photo sensor)、感压式电容感测(pressed capacitive)、感压式电阻元件(pressed resistive)。因传感器在Cell中易受电磁讯号干扰,且良率不高,导致In-Cell距量产仍有一段时间。不过,In-Cell最大优势在于少了一片触控感应玻璃的厚度,还是可以减少约0.4 mm的厚度。

TOL与OGS的差异点在于,OGS是母玻璃已经先进行化学强化之后,再切割成为子玻璃进产线制作ITO电极。TOL的制作流程刚好相反,母玻璃先进行切割后进入化学强化流程,而后制作ITO电极。

在已强化后的玻璃进行切割,会破坏玻璃本身的强度,造成在玻璃边缘强度减弱的问题;因此,业者多半会采用二次强化的制程。由于ITO线路已经制作好在玻璃基板上,所以如果采用化学第二次强化,会因为玻璃浸泡在化学溶液而造成ITO电极被蚀刻,影响触控功能。为此,另一个选择是使用物理强化,可利用热处理或是微蚀刻制程来达成。

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师杨仁杰分析,Windows 8和Windows 7触控接口最大的差异,除了图示(icon)做了重新调整,使更适合触控的使用情境外,更在于对触控面板规格要求更加严格。Windows 7用触控面板仅需二点触控即可通过认证,对触控误判断、耗电量及报点率的标准也比较松。升级到Windows 8之后,除触控点增加到至少五点、一般需要十点外,对前述各项触控特性的标准也趋严格。

由于市场已传出苹果下一代智能型手机iPhone 5,将会采用In-Cell触控面板,恐冲击原先两大主要触控面板供应商F-TPK、胜华。对此,两家业者高层日前不约而同地对外表示,虽然业绩多少会受影响,但由于近来已积极开发所谓的OGS或TOL技术,并深获非苹客户青睐,因此,可望弥补缺少苹果的业绩贡献。

TPK、胜华苹果比重降

再者,第二季因主要客户苹果新旧产品交替之际,造成合并营收三六○.八一亿元,年成长一○.九%,但较前一季减少一○.九%,若全贴合产品比重拉高,将影响毛利率,预估单季获利表现恐不如预期,构成对股价上涨之压力。

同样是苹果供应链的胜华,六月份合并营收骤降至五二.一八亿元,较上月减少三三.六%。累计第二季合并营收约二二三.六六亿元,季减二二.三%,法人预估第二季营运恐怕由盈转亏。


关键字:触控技术  大斗法 引用地址:冯欣仁:触控技术大斗法

上一篇:WP8新谍照:或配弧形虚拟软键盘 
下一篇: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有望年内发布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2:09

iPad Pro触控技术再升级,Apple Pay或成主打
相关消息指出,苹果可能将在12.9寸iPad Pro中导入更细腻的触控机能,藉此感应不同压按力道。   根 据韩国《ETNews》引述供应链消息报导指出,苹果开始要求LG、三星与JDI等面板供应链提供以奈米银线 (AgNW)导电材料为基础的显示面板样本,预期将用于取代原本预在触控面板的铟锡氧化物 (ITO)薄膜层,除可用于提升触控灵敏度之外,也能进一步降低面板成本。   在此之前,不少市场看法认为苹果可能在12.9寸iPad Pro导入如同Force Touch般触控技术,藉此让iPad系列产品也能因应不同压按力道、停留时间反应不同触控操作结果,而此次苹果要求供应链导入触控更灵敏技术,或许也反 应相关硬体改变。而奈米银线
[嵌入式]
消费电子发展新驱动——触控技术
引言   虽然多点触控技术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真正走入大众生活却源于2007年苹果iPod Touch的诞生。至此,该技术开发蓬勃发展起来,这些年间,核心控制芯片也从8位到32位、从多芯片控制到单芯片控制不断演进,性能提升很快,而且还不乏各种创新触控技术相继登台。 1 大屏应用:市场需求推动电容式触控技术演进   电容式多点触控技术正式进入消费电子领域已经3年多,目前得到了许多市场反馈。   用户认为多点触控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对误操作的识别与避免、更精确的定位、同时支持笔和手指的触摸、更高的抗环境干扰能力等等。厂商们根据以上需求分别对各自的下一代电容式触控产品进行了性能优化,并进一步推出了成本更低、功耗更低、
[家用电子]
智能手机中触控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发展关键
  行动电话市场,在 Apple iPhone 产品推出后,重新将装置的硬件规格重新定义,触控与无线上网应用已成必备功能,加上精致人性的人机接口设计,造成行动电话产品规划的跟风,其实如触控屏幕、多点触控与人机接口概念,在行动电话设计中已行之有年,然而,在 iPhone 推出与 android 跟进,才让消费者重新体认这些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性 ...    近来行动电话发生的大变革,除了是智能型行动电话的系统平台之争,让市场目光大多集中在智能型行动电话上头,但智能型行动电话所整合的触控技术、行动运算、通讯技术,也成为 feature phone 改版的关键重点,从选用组件与解决方案不断升级,也让行动电话的使用体验不断提升,甚至让
[手机便携]
Microchip出售旗下先进行动触控技术资产
晶门科技以2,300万美元现金总价收购Microchip的先进行动触控技术资产 晶门科技(Solomon Systech)日前宣布,该公司与Microchip已签订资产认购及产品买卖协议,以2,300万美元现金总价收购Microchip的先进行动触控技术资产及半导体产品。 根据双方协议,晶门科技将取得若干(原属Microchip收购之Atmel旗下的) maXTouch半导体产品,以及取得销售若干maXTouch半导体产品及其衍生产品、使用设计资料库及超过500项专利组合的许可,以供应行动触控市场客户所需。maXTouch支援多点触控,号称反应速度更快、触控更精准,并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手机及平
[半导体设计/制造]
汽车电子新宠:解密电容触控技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触控技术就初现峥嵘,从只有高帅富才能玩得起的PDA,到如今几乎人手一部的触控手机,可以说触控改变了近30年来人机交互的方式,从按键摇杆转变为轻轻点击,触控也悄然从电阻过渡到了电容,如今电容触控技术风头正盛,电容屏的产值占整个触控行业的80%左右,“电容”成为触控技术的代表词汇,不过“电容”并非是触控技术的全部,为何苹果等一线厂商独爱这一种技术呢?   为何苹果也爱它 电容触控究竟好在哪?   如果说仅仅为了实现触控的效果,厂商的选择还是很多的,目前主流的触控技术包括电阻触控技术,电容触控技术,光学触控技术,表面声波触控技术,以及电磁感应技术。这几种技术采用不同原理,但是都实现了触控的效果。其中光学和声波、电
[嵌入式]
LGD:显示屏的未来只能是OLED
“OLED才是未来显示的解决方案。”在美国硅谷会展中心举办的2015国际信息显示协会显示周 (SID,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上,LG Display首席技术官姜芢秉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显示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姜芢秉称,显示技术的第一次大飞跃要数从CRT(显像管)到LCD(液晶)的变化,这让显示设备“从箱子变成了平面(Box to Flat)”。LCD诞生之初并非完美,但在解决了视角、大尺寸化、高性能三大难题后,其应用从笔记本电脑开始扩大到显示器、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1998年至2014年,LCD的面积增长了200倍。”    姜芢秉认为,LCD之后的未来
[嵌入式]
智慧显示:触控技术的深度延伸
在日前举行的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会议上,许多演讲者与论文热烈探讨未来各种计算机与消费应用中的人机互动情景,显示技术领域的专家们对于触控技术的发展前景也抱持乐观期待。 “在人类的各种感官中,触觉是我们赖以维生的感官之一。”专题演讲人Bill Buxton表示,“无疑地, iPhone 改变了人机界面的游戏规则。消费者已经认定触控技术是一种输入技术。但问题是,这种认可是否可能抑制了创新,或者其他人只是想复制苹果的成功经验?”Buxton是微软研究所(Microsoft Research)首席研究员,极力鼓吹新界面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设计和应用。 对于Buxton和这一领域的其他专家来说,在触控功能方面仍有许多
[嵌入式]
智慧显示:<font color='red'>触控技术</font>的深度延伸
基于触控技术的优化解决方案
  iPod的成功故事是触摸感应技术为行业带来突破的最新、也是最有力的证明。毫无疑问,这种技术具备明显优势。 相对于基于机械部件的传统方案,诸如滑动或缩放等颇具吸引力的应用,将拓宽人机界面(HMI)设计的疆界。另一方面,拥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性能更可靠,并具备耐磨损和防尘特性。对于系统设计人员而言,其优势包括更低的物料成本和更高的设计灵活性。因此,利用创新触控技术改进HMI设计,以使其更直观、耐用和经济的需求不断上升。依托inTouch,英飞凌可提供适用于直观HMI设计的经济高效、伸缩自如的优化型微控制器解决方案。   除在电机控制应用领域表现出的出色功能性外,英飞凌XC800家族新增的8位微控制器 XC82x与XC83x系列 具备适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触控技术</font>的优化解决方案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