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土狼模式围剿 洋品牌在华不断倒下

发布者:MysticMoon最新更新时间:2013-08-22 来源: 新浪科技关键字:国产手机  洋品牌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LG手机中国区终于不裁员了,不过前段时间也没剩下多少人了”,8月21日,知情人士透露,持续半年多的LG手机中国区裁员风波已近尾声。然而,回顾几年来,岂止是LG,诺基亚(4.03, -0.03, -0.74%)、摩托罗拉(0, 0.00, 0.00%)、黑莓、夏普……一系列洋品牌手机厂商在中国倒下,在国产品牌高补贴率、高性价比的“土狼模式”的围攻下,洋品牌手机“退出中国”的名单逐年拉长。

  二三线洋品牌不断倒下

  眼下,在中国,苹果(502.36, 1.29, 0.26%)公司的iPhone和三星手机已经让人听起了茧,而有关这两家公司占手机业100%利润的消息让不少人对洋品牌都有了崇拜心理。然而,事实上,个别洋品牌的辉煌并不能掩盖二三线洋品牌在中国的整体颓势。

  洋品牌手机裁员潮最著名的要数去年年中摩托罗拉移动(39.98, 0.00, 0.00%)中国区,包括裁员、以及出售天津工厂后,原来近万人的摩托罗拉移动中国区最后剩下200人,在完成裁员使命后,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孟璞已于今年7月正式离职。

  不过,比摩托罗拉更隐蔽的是LG手机中国区,去年10月,LG电子手机业务的一些员工已经被找去“谈话”,告知可能会实施裁员,但后来一段时间并未实施。去年12月,LG电子开始陆续对手机业务的中国员工实施裁员计划,这也引发了业界关于LG电子是否会保存手机业务的讨论。

  “LG电子手机业务中国区的裁员持续到今年4月底,从5月开始终止裁员,剩下的人安排工作,分流了一下,但关键是剩下的人太少了,北京总部也就十来个人,”一位已离职的LG手机业务中国区员工如此告知。

  这些员工也想重新进外资手机企业,但已非常困难,因为大多数洋品牌手机企业都面临困境。而高管离任也成家常便饭。一周前,HTC中国区总经理任伟光高调“被离职”,更早的5月份,诺基亚中国区总经理谷思华在上任仅1年多后于5月份黯然离开。而他已是诺基亚中国区3年来第3位离职的负责人。

  而接替谷思华的诺基亚中国区新任总经理白若霄(Erik Bertman), 这样一位高层上台,迄今连媒体人很多都还不知道,也没什么人关心,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之前,曾任诺基亚中国区总裁的赵科林无论是离职还是跳槽到华为终端,其受关注度都非常高,只是因为赵科林在任时,诺基亚曾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高达40%。

  黑莓手机中国区的日子更糟,这个曾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40%份额的洋品牌厂商几乎要在中国销声匿迹了,夏普则除了在中国3G手机初期曾经高调了一小会儿外,如今基本很难在市场上觅得其踪迹。

  显然,看似辉煌的洋品牌手机,实际仅剩苹果公司和三星,以及退缩到小众市场的索尼、诺基亚。尽管部分洋品牌厂商还在不断地坚持,但并未获得多少回报,洋品牌手机“退出中国”的名单在逐年拉长。

  “中华酷联”领衔激战洋品牌

  越来越多的洋品牌手机厂商惜别中国市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本土品牌手机厂商对市场的不断蚕食。

  全球权威调查机构Canalys估计,今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2.381亿部,同比增长高达50%。虽然三星和苹果仍把持着前两名的位置,但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正遭到中国手机厂商的蚕食。其中联想和酷派在Canalys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中列第3和第4名,联想出货量1130万台,而酷派以1080万台的销量跻身第4,同比增长216%,成为这个榜单增长最快的手机厂家,比三星增长还快得多。紧随其后的则是华为、中兴通讯,二季度全球手机销量前10名的厂商中有4家是中国厂商。

  从目前中国市场排名前十的国产品牌厂商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运营商定制机模式,即华为、中兴、酷派、联想等厂商依靠给运营商提供定制机来销售,这类厂商规模最大,已成第一阵营。

  第二类是与“小步金魅”为代表的社会渠道零售机,即小米、步步高、金立、魅族等依靠大量的广告投入和营销炒作,以及给渠道代理商高额代理费,制造手机品牌的“时尚”概念,像OPPO,明明是国产品牌,但不惜一切营造洋品牌手机的概念,让很多人迄今误以为是个洋品牌,因此此类手机尽管配置和性价比不一定高,但依靠靓丽的外型、广告及炒作营造的品牌形象,最终也能诱惑部分消费者高价购买。

  第三类是以海尔、海信、康佳、长虹、TCL手机为代表的传统家电企业出身的手机品牌,生产能力强,但研发能力始终难以走上时代的前沿。

  国产品牌2G时代曾远远落后洋品牌,但到3G时代国产品牌依托技术创新、渠道等开始崛起,这是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过程,也是一个洗牌和蜕变的过程,有些企业衰落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波导、科健等品牌,新势力取代旧势力,如酷派、华为、中兴等以技术创新见长的品牌,以及以OPPO、金立等以营销炒作擅长的品牌均逐步崛起。

  “土狼模式”的成功

  国产品牌的突飞猛进不仅令国人有面子,对那些“洋品牌”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无论是走运营商补贴模式,还是走电商模式,还是拼命给零售商高代理费,这些属于国产品牌手机厂商的竞争法宝都取得了效果,业界普遍认为,国产品牌手机的3G市场份额已高达65%以上,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业界分析人士认为,国产手机厂家出货量大幅增加的关键原因在于其“土狼模式”:对市场反应速度快,敢于高配置、大降价,“物有所值”的概念非常明显。反观洋品牌,研发节奏慢。

  以LG手机为例,其研发决定权在LG电子韩国总部,根据LG电子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研发预期,2009年规划2010年在中国销售的手机产品时认为在中国功能手机仍将占主导。

  后来大家都明白,2010年是中国手机市场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该年也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大爆发时代,之前智能手机在中国因为又贵又受制于无3G网络,很难卖,于是,当时LG电子韩国总部给中国的反馈是:中国市场还能卖不动智能手机。这一决策给后面的结果埋下了致命伏笔,导致后来LG的3G智能手机产品一直缺货,最后无货可卖。

  另外,以酷派、联想、华为、中兴等国产品牌一直发力1000元-2000元价格区间的手机市场,而在这个市场内,运营商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源倾斜,同时,这个价格区间市场也是目前全球手机市场容量最大的,以酷派、联想、华为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效应、高性价比产品等策略攻陷了这个市场。以酷派为例,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至少有3-4款单款销量超过100万台以上的智能机,如7295、8720、5890等产品成为了智能机中的明星产品。


  曾有人如此形容洋品牌与国产品牌手机厂商的竞争模式:“洋品牌确实很强大,就像狮子,而国产品牌像一群土狼。在草原上一开始的时候都属于狮子的领地,但是后来来了一群土狼,于是产生了一种竞争的格局。而狮子和土狼之间的争斗会是三种结果:第一种结果就是一只狮子对一只土狼,狮子是必胜无疑。第二种结果是一只狮子对一群土狼,估计结果就很难取胜。假如说第三种结果,一只狮子面对满草原都是土狼,可以想象狮子是无法取胜的。并不是说土狼能够把狮子咬死,狮子确实是很强大,但是狮子最终的死法只有一种,就是饿死。在这种情况下,狮子只能转移到新的食物更加丰富的草原,就是往更高的层面走”。

  中国手机产业实际上已经走进了一个“土狼大战狮子”的格局:苹果公司、三星依靠品牌一直主要居于高端,国产品牌以性价比取胜,围攻二三线洋品牌,洋品牌肯定不会消亡,但像苹果公司一味高价、高利润也不一定能持久。苹果公司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其在中国赚取了46.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较上一季度的88亿美元有着43%的下滑。与此同时,苹果公司本季度在中国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也下滑了14%。


关键字:国产手机  洋品牌 引用地址:国产手机土狼模式围剿 洋品牌在华不断倒下

上一篇:Firefox手机供应链
下一篇:联发科八核心 小米采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14

国产手机厂商如何掘金西班牙市场
    新浪科技 张俊   IDC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仅同比增长0.8%。同时,华为、OPPO、vivo的市场份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而这也意味着在中国智能市场增量有限的背景下,市场份额却在不断向三家头部品牌集中。   中国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而实际上,中国手机厂商们也早已把目光放在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新浪科技近日走访了西班牙,发现华为、中兴、联想等中国手机品牌早已在西班牙线下市场落下脚跟;同时,小米、elephone等则通过电商渠道在西班牙市场风生水起。   以华为为代表的线下派   在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加泰罗尼亚广场,数条重要街道交汇于此,是整个城市的购物、娱乐和交通中心。而手机厂
[手机便携]
国产手机2012:快鱼吃慢鱼 规模杀死利润
    2012年的最后几天,许多手机公司都是在清库存中度过的。各种促销活动在全国的手机卖场铺天盖地地展开。   “最近手机行业的甩货已经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了,许多400块钱的手机,200块钱就卖了。”尼彩手机董事长卢洪波告诉记者,大部分手机公司的老板望着堆积如山的库存,以糟糕的心情结束了这个他们原本憧憬能大赚一票的年份。   2012年初,国内许多手机厂商都将市场基调定位为“牺牲利润抢市场”。一些大的手机厂商希望,通过规模获得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定价权。他们坚信,只要出货量和市场份额起来后就一定能够赚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智能手机在10月份以后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   有规模无利润,是国产手机在2012年的主旋律。现在看来,许多
[手机便携]
9家国产手机商跻身全球前十五 核心技术待突破
      2015年对国产手机来讲,绝对是丰收的一年,不仅整体出货量稳步提升,而且对洋品牌的替代明显,显示出勃勃生机。据市场研究公司DigitimesResearch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也显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32亿部,其中前15大智能手机厂商的份额总和超过81%。在这15家公司中,有9家来自中国大陆。国产手机品牌整体“逆袭”跨国巨头,正在改写全球手机产业格局。国产手机的强势崛起,离不开国内大环境的天时地利,更值得欣喜的是国产手机正依靠技术研发实现创新突破。   2015年国产手机逆袭进行时   2015年是国产手机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数量惊人的发布会和众多新品发布从年头持续到年尾令人目不暇接,
[手机便携]
国产手机或要到国际市场决胜负
一加手机创始人刘作虎谈到印度市场经验   新浪科技 李根   一加手机近日发布了一加3T,这是其创始人刘作虎在年内的第二次登台,也是一加在2016年发布的第二款手机,并且作为一加3系列里的新产品,一加3T在外观ID设计方面并无改变,这是一次性能上的迭代。   刘作虎在新品发布会上解释称,一加3在海内外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反响,但最为遗憾的是在整个一加3的生命周期中,由于三星屏幕的紧缺,始终处于抢购期。不过在解决产能的同时,行业内芯片和硬件又有了新的突破,于是希望把一加3系列进一步有提升。   具体来说,相较于一加3,迭代产品一加3T最大的升级在于最新的高通旗舰芯片骁龙821。不过,除去一加公司内部对产品的追求,行业竞争可能也是促
[手机便携]
国产手机赢得印度市场青睐 出货量五强中占4席
据印度《商业旗帜报》11月22日报道,中国创新型科技企业小米决定在印度设立第三家智能手机工厂,并将与印度公司合作在北方邦诺伊达设立第一家充电宝工厂。 另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最新数据显示,小米今年第三季度在印度的手机出货量为920万台,同比上年增长290%。市场占有率达到24%,与三星并列成为印度手机市场第一大品牌。报道称,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中有4家中国厂商,小米追平三星,而第三至五名则分别是联想(包括摩托罗拉)、vivo与OPPO。 据悉,小米公司的红米Note 4智能手机以400万台的季度出货量继续排名第一,红米4、红米4A两款智能手机也跻身当季印度智能手机销量前五。据悉,小米公司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2016
[手机便携]
eMMC供应吃紧 国产手机平板面出货窘境
    业内消息称,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平板机行业的eMMC闪存方案需求正在迅猛增加,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供应短缺问题,三星电子、SK海力士的产能都已跟不上。   高端NAND闪存颗粒、移动DRAM颗粒、控制芯片等eMMC设备中所需的元件都已经非常紧张,而在供应链上出现这种局面,导致eMMC的可用库存已经非常有限。   目前,三星电子的eMMC供应已经严重紧缺,SK海力士也已不足   ,迫使客户不得不寻找其他供应商代替。即便如此,预计国产大容量的手机、平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   有趣的是,几乎同时传出消息称,金士顿正在明显加大向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存储方案的力度,显然是想“趁火打劫”。   而在完成对日本尔必达的收购之后,美光据说也
[手机便携]
WP中国困难重重国产手机忌惮授权费
    当选择了与微软合作这条路,诺基亚宛如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特别是一季度糟糕的业绩,让诺基亚走上的这条路,看起来并不那么平坦。上山容易下山难,在诺基亚复兴的过程中,微软WindowsPhone(下称WP)的位置无可替代。事实上诺基亚和WP,也已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诺基亚需要WP来重振雄风,WP需要诺基亚来迅速扩大市场。然而,当人们谈及诺基亚的业绩时,对WP平台往往只是一笔带过。对于诺基亚来说,WP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雪上加霜,翻开微软公司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过去和现在,多少能看出些端倪。至于未来,支持者和反对者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而WP的结局,更有可能就是诺基亚的结局。 千万台目标有多遥远     相比2007年问世
[手机便携]
诺基亚邓元鋆称国产手机品牌目光短浅
  让国产品牌手机恐惧的低端手机攻势近日再次由诺基亚发动,这个全球手机老大似乎欲在低端市场再次上演挤压国产品牌空间的一幕。    在低端手机领域抛出杀手锏   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手机市场近年来一直在向诺基亚倾斜,但诺基亚显然并不满足。根据诺基亚向其经销网络发布的最新指示,诺基亚正在发动一场新的手机攻势,而此次的目标并非其占主导的中高端市场,而是超低端的入门级手机市场。   据悉,诺基亚已集结多达4款的入门级手机,将很快全面向中国市场“轰炸”。按照负责中国市场手机销售的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邓元鋆的说法,诺基亚对于入门级手机的定义与国产品牌并不一致:“入门级手机也可以称为低端手机。现在不单是用型号划分,可以简单地说,大概一千元以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