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主动矩阵式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面板市场表现日益亮眼。为突显产品差异,智慧型手机制造商采用AMOLED显示技术的比例愈来愈高,带动小尺寸AMOLED面板出货量与产值双双走扬,并激励面板厂持续加码扩产。
2009年以前,OLED产业发展一直侧重在被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PMOLED)的商用化进程,商用化程度最快。直至2009年后,因智慧型手机崛起,可流畅表现动画的AMOLED技术有了极佳的切入点,而韩国业者因大量投资AMOLED面板,遂趁势在市场上崛起,特别是三星旗下自有品牌手机热销,更大幅提高AMOLED面板的出货与营收表现,为整个OLED产业带来新契机。
近年来,受惠于智慧型手机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高阶手机面板的需求大幅攀升,已带动整体OLED面板产值节节攀升,特别是韩国三星与乐金不断扩大手机产品线导入AMOLED面板的比例,使全球OLED产值因AMOLED的爆炸性成长。
2013年台湾业者也已开始加入AMOLED出货行列,带动全球OLED总体产值进一步翻倍。
由于市场前景可期,厂商正不断强化AMOLED面板生产与贩售,未来将以中小尺寸应用为主,刺激营收成长;预计2010?2016年,全球AMOLED面板主力应用将是手机,其次为数位相机。原因在于AMOLED可藉由自发光、省电、高对比/反应速度和强光下可视等众多优势,大举扩张在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受惠于高阶智慧型手机的大力采用,AMOLED在市场上已更加活络。
事实上,AMOLED技术还有另一项优势,就是具备可在软性(Flexible)基板上加工的能力。基于面板技术原理,LCD需在TFT基板和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之间的液晶层预留Cell Gap,若将LCD基板改为软性方案,当面板挠曲时,将造成各处的Cell Gap因应力关系而产生不均的情形,使画面无法显示。相较之下,AMOLED为自发光技术,不须预留Cell Gap,若能搭配低温背板制程,更能在塑胶基板上进行加工,在可挠型态的产品开发上极具优势。
软性AMOLED渐出头
以整体AMOLED面板需求数量来看,至2020年,Glass-based仍是发展重点,但随着市场不断对手持式装置要求至更轻、更薄且更耐冲击的规格,软性AMOLED将有机会窜起。
现阶段,三星及LGD正积极投入软性AMOLED研发;2013年时,市场上已开始出现相关面板产品,预估至2017年时,全球软性AMOLED将进一步达到两亿四千六百万片出货规模。
不过,软性AMOLED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最主要是制程技术和材料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初期主要侧重于「不易破碎(Unbreakable)」的特性,期在基板与封装方式达成可挠化的目标之前,先以此特性突显在外观特征上与TFT LCD的区隔;下一步则开始强调可弯曲(Bendable)的特性,促进绝大部分零部件转向软性设计。
再来第三阶段更希望搭配卷对卷(Roll to Roll)制程,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快生产速度与提高面板本身的可靠度。2015年之后,面板厂更计划朝「可折叠(Foldable)」方向发展,以在更容易携带的前提下,不损及面板表现。
除了每一步技术演进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于装置人机介面的重新设计,相关硬体厂在戮力开发软性面板之余,也须协同平台软体业者共同开发适合新面板型态的应用程式与操作介面,才能突显其应用价值。
[@B]软性背板制程加速演进 [@C] 软性背板制程加速演进
未来,面板厂要顺利推动软性AMOLED量产,印刷式电子制程中的有机薄膜电晶体(OTFT)技术将扮演一大关键。该技术最早由索尼(Sony)在2007年导入塑胶基板的OTFT研发,同时也是首度实现以OTFT为基础的全彩OLED面板,解析度达到160×120(80ppi),其OTFT使用的半导体层材料为并五苯/骈苯衍生物(Pentacene),制程温度可降至130℃,达到塑胶基板所需的低温制程。
目前OTFT的电子迁移率(Mobility)虽已达到传统非晶矽(a-Si)的水准,但是元件稳定性仍有待突破,其中,小分子系OTFT层一般使用真空热蒸镀方式形成OTFT,而高分子系OTFT层常使用喷墨印刷(Inkjet Printing)或光阻旋转涂布(Spin Coating)法形成有机薄膜,其制程温度都可控制在80℃以下,适合塑胶基板的低温制程。
就现行技术而言,小分子系OTFT的元件特性较佳,但是除了元件稳定性外,目前OTFT还有驱动电压较高、元件漏电流较高,产品均匀性有待加强等缺点,亟待业者改善。
另一种氧化物薄膜电晶体(Oxide TFT)技术则结合a-Si与低温多晶矽(LTPS)制程优点,且具备能利用溅镀(Sputtering)方式制造,无须对现有的生产线做太多变动等优势。除溅镀法外,Oxide TFT还可采用氧化铟镓锌(IGZO)材料,以低温涂布方式制造,这对软性AMOLED生产将带来更多可能性;不过,低温沉积薄膜的膜内缺陷较高温沉积方式高,将影响元件的电性与可靠度表现,因此制程温度亦须兼顾薄膜电气特性,不能无限制降低。
软性封装材料、镀膜技术挑战艰钜
与TFT LCD显示技术相较,AMOLED不需背光源、扩散板、配向膜、微粒支点(Spacer)等零组件,因此在软性设计的可能性优于TFT LCD。不过当AMOLED技术跨入软性领域时,除须克服TFT元件在软性基板形成的挑战外,还要采用能与玻璃材料相匹敌的高度阻绝水气与氧气的封装材料,以延长有机元件的寿命,此即成为该制程的发展重点,现行目标均以薄膜(Film)封装为主。
采用薄膜封装的方式,表面须制作一层阻绝层来阻隔水气与氧气,一般阻绝层多采用无机材料,如以矽酸盐(SixOy)材料利用溅镀或电子束镀膜方式,将其沉积于元件上。但在制作无机阻绝层的过程中,由于阻绝层材料膨胀或收缩能力受限,将产生材料的内应力,过于严重时将产生阻绝层剥离的情况。
另外,为避免沉积阻绝层时因能量太高导致元件膜层受损,在无机阻绝层与元件间,业者多会采用有机材料以蒸镀方式形成缓冲层(Buffer Layer),以保护有机发光元件;然而,此一缓冲层除须具备高透明度特性外,也须确保在未硬化前不会侵蚀元件,且硬化后不会有放气(Outgassing)的现象,这些都是在材料发展上必须注意的部分。
在AMOLED技术发展上,从背板到封装,都是整体良率决定的关键,深入分析Glass-based AMOLED和软性AMOLED的发展重点,这两者的技术不论是从背板制造、有机元件成膜工程,一直到后段封装技术,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只要有一段良率过低,都会对整体生产时程与成功率带来极大影响。
侧重小尺寸软性应用 AMOLED挑战LCD地位
对一般消费者来说,TFT LCD和AMOLED的技术差异,单用肉眼其实无法区分出重大的不同,消费者是否要购买搭载AMOLED面板的制品,最重要还是取决于「价格」因素。由于市场上已有TFT LCD技术盘据,AMOLED必须加速提升制程良率与产出,强化成本竞争力,才能持续扩张市场渗透率。
目前AMOLED的主力仍以中小型装置为重,8.5代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2011年由于三星显示的5.5代AMOLED生产线投片量产,加上三星持续以机海战术搭配AMOLED面板抢占高阶智慧型手机市场,也因此加快AMOLED渗透速度。一旦其5.5代线整体良率达八成以上,更将协助三星加速AMOLED制品在高阶智慧型手机的竞争力。
另外,AMOLED能在软性基板上加工的特性,亦有利于提升与TFT LCD的差异性。近来,三星正积极发展软性AMOLED技术,企图以有别于过去手机设计型态的破坏性创新手法,强化该公司产品与苹果(Apple)iPhone正面对决的实力,由此可见属于中小型装置的「手机」仍是AMOLED面板商未来布局重点。
当然,随着三星、乐金(LG)等业者已陆续发表OLED TV,许多人都会把焦点关注在大型化AMOLED面板技术上;然而,目前两家业者在AMOLED TV面板技术解决方案方面,仍有诸多挑战待克服,显见扩大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
即便将AMOLED基板推进至8.5代,但此一高世代生产技术仍在发展中,短时间内成本完全不能和现行的LCD TV抗衡,因此未来不论是Glass-based AMOLED或软性AMOLED技术,都将以中小型的面板产出为主,相关厂商亦已将此类应用视为能否有效拓展市场的风向球。
关键字:AMOLED
引用地址:手机厂扩大导入,AMOLED小尺寸应用放异彩
2009年以前,OLED产业发展一直侧重在被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PMOLED)的商用化进程,商用化程度最快。直至2009年后,因智慧型手机崛起,可流畅表现动画的AMOLED技术有了极佳的切入点,而韩国业者因大量投资AMOLED面板,遂趁势在市场上崛起,特别是三星旗下自有品牌手机热销,更大幅提高AMOLED面板的出货与营收表现,为整个OLED产业带来新契机。
近年来,受惠于智慧型手机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高阶手机面板的需求大幅攀升,已带动整体OLED面板产值节节攀升,特别是韩国三星与乐金不断扩大手机产品线导入AMOLED面板的比例,使全球OLED产值因AMOLED的爆炸性成长。
2013年台湾业者也已开始加入AMOLED出货行列,带动全球OLED总体产值进一步翻倍。
由于市场前景可期,厂商正不断强化AMOLED面板生产与贩售,未来将以中小尺寸应用为主,刺激营收成长;预计2010?2016年,全球AMOLED面板主力应用将是手机,其次为数位相机。原因在于AMOLED可藉由自发光、省电、高对比/反应速度和强光下可视等众多优势,大举扩张在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受惠于高阶智慧型手机的大力采用,AMOLED在市场上已更加活络。
事实上,AMOLED技术还有另一项优势,就是具备可在软性(Flexible)基板上加工的能力。基于面板技术原理,LCD需在TFT基板和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之间的液晶层预留Cell Gap,若将LCD基板改为软性方案,当面板挠曲时,将造成各处的Cell Gap因应力关系而产生不均的情形,使画面无法显示。相较之下,AMOLED为自发光技术,不须预留Cell Gap,若能搭配低温背板制程,更能在塑胶基板上进行加工,在可挠型态的产品开发上极具优势。
软性AMOLED渐出头
以整体AMOLED面板需求数量来看,至2020年,Glass-based仍是发展重点,但随着市场不断对手持式装置要求至更轻、更薄且更耐冲击的规格,软性AMOLED将有机会窜起。
现阶段,三星及LGD正积极投入软性AMOLED研发;2013年时,市场上已开始出现相关面板产品,预估至2017年时,全球软性AMOLED将进一步达到两亿四千六百万片出货规模。
不过,软性AMOLED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最主要是制程技术和材料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初期主要侧重于「不易破碎(Unbreakable)」的特性,期在基板与封装方式达成可挠化的目标之前,先以此特性突显在外观特征上与TFT LCD的区隔;下一步则开始强调可弯曲(Bendable)的特性,促进绝大部分零部件转向软性设计。
再来第三阶段更希望搭配卷对卷(Roll to Roll)制程,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快生产速度与提高面板本身的可靠度。2015年之后,面板厂更计划朝「可折叠(Foldable)」方向发展,以在更容易携带的前提下,不损及面板表现。
除了每一步技术演进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于装置人机介面的重新设计,相关硬体厂在戮力开发软性面板之余,也须协同平台软体业者共同开发适合新面板型态的应用程式与操作介面,才能突显其应用价值。
[@B]软性背板制程加速演进 [@C] 软性背板制程加速演进
未来,面板厂要顺利推动软性AMOLED量产,印刷式电子制程中的有机薄膜电晶体(OTFT)技术将扮演一大关键。该技术最早由索尼(Sony)在2007年导入塑胶基板的OTFT研发,同时也是首度实现以OTFT为基础的全彩OLED面板,解析度达到160×120(80ppi),其OTFT使用的半导体层材料为并五苯/骈苯衍生物(Pentacene),制程温度可降至130℃,达到塑胶基板所需的低温制程。
目前OTFT的电子迁移率(Mobility)虽已达到传统非晶矽(a-Si)的水准,但是元件稳定性仍有待突破,其中,小分子系OTFT层一般使用真空热蒸镀方式形成OTFT,而高分子系OTFT层常使用喷墨印刷(Inkjet Printing)或光阻旋转涂布(Spin Coating)法形成有机薄膜,其制程温度都可控制在80℃以下,适合塑胶基板的低温制程。
就现行技术而言,小分子系OTFT的元件特性较佳,但是除了元件稳定性外,目前OTFT还有驱动电压较高、元件漏电流较高,产品均匀性有待加强等缺点,亟待业者改善。
另一种氧化物薄膜电晶体(Oxide TFT)技术则结合a-Si与低温多晶矽(LTPS)制程优点,且具备能利用溅镀(Sputtering)方式制造,无须对现有的生产线做太多变动等优势。除溅镀法外,Oxide TFT还可采用氧化铟镓锌(IGZO)材料,以低温涂布方式制造,这对软性AMOLED生产将带来更多可能性;不过,低温沉积薄膜的膜内缺陷较高温沉积方式高,将影响元件的电性与可靠度表现,因此制程温度亦须兼顾薄膜电气特性,不能无限制降低。
软性封装材料、镀膜技术挑战艰钜
与TFT LCD显示技术相较,AMOLED不需背光源、扩散板、配向膜、微粒支点(Spacer)等零组件,因此在软性设计的可能性优于TFT LCD。不过当AMOLED技术跨入软性领域时,除须克服TFT元件在软性基板形成的挑战外,还要采用能与玻璃材料相匹敌的高度阻绝水气与氧气的封装材料,以延长有机元件的寿命,此即成为该制程的发展重点,现行目标均以薄膜(Film)封装为主。
采用薄膜封装的方式,表面须制作一层阻绝层来阻隔水气与氧气,一般阻绝层多采用无机材料,如以矽酸盐(SixOy)材料利用溅镀或电子束镀膜方式,将其沉积于元件上。但在制作无机阻绝层的过程中,由于阻绝层材料膨胀或收缩能力受限,将产生材料的内应力,过于严重时将产生阻绝层剥离的情况。
另外,为避免沉积阻绝层时因能量太高导致元件膜层受损,在无机阻绝层与元件间,业者多会采用有机材料以蒸镀方式形成缓冲层(Buffer Layer),以保护有机发光元件;然而,此一缓冲层除须具备高透明度特性外,也须确保在未硬化前不会侵蚀元件,且硬化后不会有放气(Outgassing)的现象,这些都是在材料发展上必须注意的部分。
在AMOLED技术发展上,从背板到封装,都是整体良率决定的关键,深入分析Glass-based AMOLED和软性AMOLED的发展重点,这两者的技术不论是从背板制造、有机元件成膜工程,一直到后段封装技术,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只要有一段良率过低,都会对整体生产时程与成功率带来极大影响。
侧重小尺寸软性应用 AMOLED挑战LCD地位
对一般消费者来说,TFT LCD和AMOLED的技术差异,单用肉眼其实无法区分出重大的不同,消费者是否要购买搭载AMOLED面板的制品,最重要还是取决于「价格」因素。由于市场上已有TFT LCD技术盘据,AMOLED必须加速提升制程良率与产出,强化成本竞争力,才能持续扩张市场渗透率。
目前AMOLED的主力仍以中小型装置为重,8.5代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2011年由于三星显示的5.5代AMOLED生产线投片量产,加上三星持续以机海战术搭配AMOLED面板抢占高阶智慧型手机市场,也因此加快AMOLED渗透速度。一旦其5.5代线整体良率达八成以上,更将协助三星加速AMOLED制品在高阶智慧型手机的竞争力。
另外,AMOLED能在软性基板上加工的特性,亦有利于提升与TFT LCD的差异性。近来,三星正积极发展软性AMOLED技术,企图以有别于过去手机设计型态的破坏性创新手法,强化该公司产品与苹果(Apple)iPhone正面对决的实力,由此可见属于中小型装置的「手机」仍是AMOLED面板商未来布局重点。
当然,随着三星、乐金(LG)等业者已陆续发表OLED TV,许多人都会把焦点关注在大型化AMOLED面板技术上;然而,目前两家业者在AMOLED TV面板技术解决方案方面,仍有诸多挑战待克服,显见扩大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
即便将AMOLED基板推进至8.5代,但此一高世代生产技术仍在发展中,短时间内成本完全不能和现行的LCD TV抗衡,因此未来不论是Glass-based AMOLED或软性AMOLED技术,都将以中小型的面板产出为主,相关厂商亦已将此类应用视为能否有效拓展市场的风向球。
上一篇:曲面显示器恐再点燃高规格竞争
下一篇:面板大厂积极量产LTPS 产能过剩疑虑挥之不去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51
2015年南韩AMOLED面板产能将成长36%
2014年全球AMOLED面板产业表现不佳,销售收入较2013年减少超过1成,主要原因在于最大客户三星电子的智慧型手机销售量不如预期。DIGITIMES Research研究发现,尽管2014年AMOLED发展遭遇挫折,但南韩两大厂商在2015年仍将持续扩大AMOLED产能,合计成长幅度将达到36%,优于2014年的24%。主要原因是两大厂商继续看好AMOLED技术在大尺寸及中小尺寸应用的发展机会。
2015年南韩厂商在AMOLED继续大幅扩增产能的主因,一方面是乐金(LG)电子决定继续发展OLED TV,作为比UHD LCD TV更高一阶的产品区隔,旗下面板厂商LG Display的8代新生产线(M2)可望进入
[手机便携]
中国面板厂商发展路径:IGZO优于AMOLED
随着全球品牌手机大厂相继推出多款采用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AMOLED在中小尺寸领域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此高度还不断在刷新。
在2009年首季,全球AMOLED面板的销售金额首次超越PMOLED面板,此后AMOLED面板逐季的出货量和金额就屡创新高。如今,随着全球品牌手机大厂相继推出多款采用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AMOLED在中小尺寸领域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此高度还不断在刷新。
在此同时,全球面板龙头厂商包括Samsung、LG、Sony、Panasonic、友达、奇美等,策略都已明显倾向AMOLED,同时几乎停滞对TFT-LCD的再投入。为此,中国业者该
[家用电子]
群智咨询:柔性OLED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2月18日上午,ICDT(国际显示技术会议)商业会议在福州喜来登酒店举办。 群智咨询(Sigmaintell)全球中小尺寸显示面板资深分析师陈丽娟女士带来《柔性OLED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 我今天的分享主题是柔性OLED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从三个方面展开,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市场机会与风险。 从移动终端面板发展来看,随着刚性AMOLED向柔性AMOLED的技术升级,产业界已形成柔性AMOLED是技术发展方向的共识。 2016年,全球AMOLED的出货比上一年同比增长40%,其中智能手机是最主要的驱动力,2016年AMOLED智能手机出货量3.5亿部。其中三星电子占据绝大部分的份
[家用电子]
京东方:给华为Mate X手机供应柔性AMOLED产品
京东方今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为华为Mate X手机供应柔性AMOLED产品。此外,京东方还提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已经出货了1000万片柔性OLED面板,市场占有率18%,位列全球第二。 据此前凤凰科技报道,京东方的柔性OLED屏主要供给华为,当时主要机型为华为Mate 20 Pro、华为P30 Pro。 去年12月26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拟在福州市投资建设公司第4条第6代AMOLED生产线。加上早前的成都B7线、绵阳B11线、重庆B12线,4条产线投资额均为 465 亿元,设计产能均为 4.8万片/月。 未来,这4条产线有望让京东方在未来和三星形成双垄断局面。而2017年底,IHS Markit数据显示,三星以96
[手机便携]
HTC推国行VR一体机VIVE Focus:搭载骁龙835+AMOLED屏
凤凰科技讯 11月14日消息,HTC今天在VIVE开发者峰会(VDC2017)上宣布推出VIVE Wave VR开放平台。并带来了搭载骁龙835移动VR平台的国行版VR一体机VIVE Focus。 包括爱奇艺、暴风魔镜、小鸟看看、小派科技、创维酷开、海信聚好看、创通联达、亿境虚拟、IDEALENS虚拟世界、努比亚、360手机以及广达电脑在内的12家硬件合作伙伴共同表达了在未来产品中整合VIVE Wave及对应的VIVE Port开放内容平台的意愿。 VIVE Wave的推出使得开发者们得以基于统一的开发平台和应用商店进行跨硬件的内容开发和发行,旨在解决长期困扰国内移动VR市场的高度碎片化问题。目前,有超过35个精选的国内外
[家用电子]
新苹拟采AMOLED 主要面板厂布局情况
南韩媒体ETnews报导,苹果iPhone萤幕未来将改采主动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由三星显示器为主要供应商,鸿海有机会与乐金显示器(LGD)、日本显示器(JDI)等业者争夺未来iPhone用AMOLED第二供应商。 目前iPhone使用的是低温多晶矽(LTPS)面板,由于AMOLED具有更轻薄、显示色彩更饱和等优势,盛传苹果未来将导入iPhone。过去iPhone面板多由韩、日业者供货,一旦鸿海开始供应iPhone用AMOLED面板,将是台湾业者首度打进苹果面板供应链。
业界认为,鸿海要拿下iPhone的AMOLED订单,入股夏普成败将是关键。过去韩媒多是看多南韩业者,此次特别点名鸿海有望争夺未来iPhon
[手机便携]
打造超薄触控方案OGS贴合AMOLED最有赢面
单片玻璃方案(OGS)搭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可望成为触控结构最简化的杀手级面板。因此,面板业者已积极投入OGS结合AMOLED的触控方案研发,以实现厚度仅1毫米的极致轻薄。 工研院产经中心资深专案经理庄政道表示,传统双片玻璃(G/G)式触控面板,由液晶显示器(LCD)模组所构成,总厚度平均约为2毫米;OGS解决方案可简化一片玻璃,并减少约0.5毫米,若OGS改搭AMOLED面板,则可再少用一片玻璃,能达到仅1毫米的超薄厚度。
与此同时,由于AMOLED可自发光,不需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加上每减少一片玻璃,便可增加2%的光源穿透率,所以OGS结合
[手机便携]
超大尺寸液晶面板及AMOLED面板供需情况分析
液晶面板 价格持续下降促面板厂转变生产策略。近年来,由于各国面板产线逐渐投产,2015年下半年,很多面板厂商利润大幅下滑,部分面板厂商甚至亏损。因此,部分厂商选择了重点发展下一代显示技术;部分厂商将精力集中于建设高世代线,以迎接尺寸不断增大的面板需求。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小尺寸 AMOLED 面板供需齐增 在LCD进入成熟阶段后,新一代显示技术 AMOLED 开始被应用于智能手机之中。与此同时,兼顾了大屏和手感的全面屏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据此,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对于 AMOLED 面板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随着智能穿戴、工业医疗、智能假设等领
[嵌入式]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 AMOLEDpaper
- A High-Speed Current-Mode Data Driver With Push-Pull Transient Current Feedforward for Full-HD AMOLE
- A Driving Scheme for AMOLED Displays Based on Current Feedback
- AMOLED工艺手册
- 嵌入式网络那些事:LwIP协议深度剖析与实战演练
- 东芝1200V SIC SBD “TRSxxx120Hx系列” 助力工业电源设备高效
- 一起来学Cadence Allegro高速PCB设计
- 5G+MEC+V2X车联网解决方案白皮书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曝iPhone SE 4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明年3月登场
- 曝iPhone 17全系首发3nm A19系列芯片:无缘台积电2nm工艺制程
- 供应链称上游元器件要大降价:国产手机现涨价潮后会主动下调售价吗
- 消息称苹果将拿出近 1 亿美元用于解除印尼 iPhone 16 系列销售禁令
- 消息称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在印度的唯一一家iPhone工厂,深化与苹果合作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23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