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税改将让运营商苦不堪言 联通影响最小

发布者:数字狂舞最新更新时间:2014-04-24 来源: 新浪科技关键字:税改  运营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月21日消息,在6月1日有望实施电信业营改增的消息后,业内分析称,三大运营商利率至少下降30%多,SP企业也将利润下降20%以上,其中,中国移动可能影响最大,联通影响最小。

  三大运营商将苦不堪言

  电信业税收制度改革今年已延续多次,最新的一次原定4月1日开始实施,但实际也未执行,最新的消息是6月1日将实施。但这对三大运营商到底有何影响呢?业内已经传出了较精准的估算。

  一方面,营改增后,由于通信企业不会像制造类企业一样,大量购进原材料或可抵扣固定资产,因此,增值税发票的抵扣将面临较大的缺失。

  另一方面,对于通信企业来说,需要租用居民楼或郊野等地方放置及维护基站运营等,成为企业经营成本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出租方并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这部分费用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以抵扣。

  工信部之前发布的一个统计称,实施“营改增”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税负,“企业反映:目前信息服务业企业利润率不足6%,实施营改增后,三大基础运营商利润将下降36.5%,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企业将下降20%”。


  以三大运营商去年净利润1400多亿来计算,归属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大概有八九百亿,营改增致使利润下降36.5%就意味着三大运营商每年减少利润300来亿元。

  对三大运营商影响程度不一

  营改增对哪个运营商影响更大呢?目前有多种说法。

  有研究报告认为,“营改增”对移动的利润影响最大,电信次之,联通最小,但两年后对三大运营商利润的影响将逐渐变小。

  另有分析称,“营改增”对运营商的影响包括:因可抵扣成本占比小,导致利润下降;赠送终端、服务等被视同销售,运营商的销售策略将调整;结算发票开票量增大;会计核算系统将进行调整;IT系统需要升级改造。

  还有报告则称,当增值税有效税率在6%-11%时,三大运营商税前利润影响差异较大。其中,对中国电信(46.08, 1.00, 2.22%)的负向影响最大;中国移动因其税前利润规模大,对税前利润影响较小;中国联通(13.82, 0.23, 1.69%)可能会存在正面利好。例如,如果增值税有效税率在8%-9%时,中国电信税前利润减少5%-12%,中国移动税前利润减少1%-11%,而中国联通利润会增长5%-14%。(康钊)



关键字:税改  运营商 引用地址:分析称税改将让运营商苦不堪言 联通影响最小

上一篇:柳传志对谈王石:从创业谈到死亡
下一篇:英特尔IT战略大揭露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55

Nokia 8110 4G升级支持三大运营商4G全网通
1996年9月9日,诺基亚发布了定位高端的8000系列功能机,首款机型便是8110。小巧轻薄机身+曲线滑盖设计在当时让人赞不绝口。   2018年,诺基亚又推出了8110 4G复刻版。它延续了8110的设计风格,类似于香蕉的曲面机身造型以及下滑盖开启方式这些标志性元素都得以保留。   诺基亚8110 4G复刻版最初支持移动联通双4G。今天,诺基亚手机官微宣布该机升级到最新系统后支持三大运营商4G全网通。支持4G高清通话,通话不再回落到2/3G ,通话稳定更清晰。   提供黑、黄两种配色,其中黑色版399元,黄色版本499元。   配置方面,诺基亚8110 4G复刻版采用一款2.4英寸QVGA屏幕(320*240),搭载骁
[手机便携]
多家手机厂商已取消手机的5G开关:不能切换4G,运营商回应并证实
11月8日消息,根据相关媒体的消息,有多位用户反馈称,自己的手机在更新系统之后,系统设置里的4G和5G切换开关被取消,只能默认使用5G网络。 据悉,这可能是运营商的统一要求,为了提高用户的5G使用率。目前,有手机行业人士表示,以后的手机也不会设置关闭5G开关。 但这引发了不少用户质疑,认为5G网络覆盖还不完善,并且相对耗电,开不开5G网络,应该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而不是强制默认开启。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是第一次有用户反馈自己手机的5G开关消失了。 中国移动10086技术客服人员证实了部分手机在系统更新之后5G切换4G按钮会被隐藏的事实。 中国电信10000和中国联通10010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手机品牌方进行解决,如
[手机便携]
后4G时代的运营商三国杀 移动大干快上5G
  上周,一则河南移动要求下属营业厅和供货渠道“卖出一部OPPO手机罚款500元”的新闻,震惊整个通讯业界。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OPPO方面对外承认,“是有一些和移动 4G +相关的问题”。中国移动集团缄口不言,一副“忙于”参展2017年世界移动大会的架势,集中展示了其在 5G 技术、政企业务、物联网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产品。联通与电信两大运营商则联合举办了一场推广“六模真全网通终端”的发布会,强调使用这种终端的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运营商”。   敏感的人已经嗅出了其中浓浓的火药味,不过大多数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为这次只是区域运营商渠道管理的一时“擦枪走火”,殊不知,上周发生的一连串运营商大
[网络通信]
运营商博弈不对称管制:中移动力争固网牌照
5月31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 (微博) 已经上报材料,希望工信部取消相关的“686号文件”,希望获得固网牌照,且愿望越来越强烈,但目前尚未获批,可预料的是,今年围绕中国移动能否获得固网牌照的博弈将呈现白热化。    中移动直言希望获得固网牌照   知情人士表示,早在去年国家发改委调查中国电信 (微博) 和中国联通 (微博) 反垄断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就已听到风声,称中国移动希望由自己直接获得固网牌照,而不是由旗下铁通拥有牌照。中国移动最希望获得是其中的固网宽带经营权。   春节过后,又传出消息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要员工做好思想准备,可能要迎接中国移动进军宽带的竞争。   几天前,在出席股东大会时,中国移动董事
[网络通信]
工信部放行FDD 运营商将陷存量用户苦战
   6月27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称,批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在16个城市开展LTE混合组网试验。   由于包括三大运营商已在去年12月获颁TD-LTE牌照,此次工信部的混合组网决定,意味着电信和联通拿到了自己属意的LTE FDD“放行条”。   今年以来,财力雄厚的中国移动大力推进4G运营,受此影响,电信、联通的用户增长频频出现警报。与此同时,市场上不时出现FDD牌照即将发放的传闻,尤其以今年5·17世界电信日的时间点最甚。   “该有手机的都有手机了,4G时代将是存量用户之争。”艾媒咨询CEO张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三大运营商在4G时代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存量用户争夺,而4G网络建设
[手机便携]
三大运营商5G时间表确定:2019年换手机不迟
在前不久结束的 MWC 2018 上,5G成了全球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国内对5G的关注度也是异常地高。实际上,与2G、3G、4G相比,我国在5G方面的布局并不晚于其他国家;而且中国三大运营商在中国5G发展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因此它们在5G上的节奏基本上决定了整个中国5G的迈进步伐。 目前看来,5G在中国的初步落地,已经基本上锁定了2019年。    中国移动   在雷锋网看来,三家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动作最快。   2017年6月,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在广州开通了全国首个5G预商用测试基站。   当年11月,中国移动联合高通和中兴通讯宣布,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个基于 3GPP R15 标准的端到端5G新空口(5G NR)系统互通(Io
[手机便携]
部分运营商开始2G网络减频 还用2G手机的用户咋办?
  近来,有消息称,中国联通将关闭 2G 网络。中国联通发布公告回应,正有序推进 2G 网络减频工作。何为 2G 网络减频,会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影响,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多 运营商 开始网络减频   对于2G网络减频,记者分别咨询了三大 运营商 。中国联通称,2G网络减频不能叫关闭2G网络,因为用户还是在2G网络上,只是有一个逐步减频和瘦身的过程。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2G逐步减频实际上就是2G逐步退网,2G基站完全消失也就意味着2G完全退网;目前来看,三大 运营商 还是2G、3G、4G网络共存的一个状态。   有中国移动内部知情人士表示,中国移动暂无2G退网计
[网络通信]
宋俊德:3G与WIMAX竞争中融合 终端内容趋同
  本世纪以来,在信息与通信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件事情:一个是以3G为代表的宽带移动通信(Wide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的发展和应用;另一个是以IEEE 802.xx标准为先导的广带无线接入技术(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其代表是WIFI、WIMAX。3G技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正在步入由亏到赢的拐点。当时有人认为WIMAX可作为4G,有的甚至认为3G发展的必要性已不太大了。这几年经过人们的冷静思考以及技术本身的发展、实践,才认识到3G和WIMAX是两种互相补充,各有其明显优点的宽(广)带无线无线移动信息与通信技术。尽管他们存在着明显的碰撞、竞争的一面,但也有互补和融合的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