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是否会在Android中引入分屏?

发布者:legend9最新更新时间:2014-10-17 来源: 爱范儿 关键字:谷歌  Android  分屏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4年10月10日 09:03   爱范儿    我有话说(29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不久前,9tomac网站报道说,iOS 8将为iPad带来分屏显示功能。这个消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目前来说,无论是iPad,还是各种Android平板,在多任务体验上都与手机相同,没有充分利用大屏的特性。如果引入分屏的话,多任务平板应用之间的交互、内容分享无疑会变得更为高效。在这一方面,微软显然走在了前面,因此,它在Surface广告中狠狠吐槽过iPad。

  分屏显示增加操作上的复杂性。三星早就开始尝试分屏显示,但是,它主要是面向Pro级用户的,而且有些依赖于“智能笔”SPen;第三方的ROM,比如paranoidROM也曾尝试过分屏,不过效果很难说是完美。或许是因为分屏显示不是很好做,迄今为止,Google也没有在Android系统中引入分屏功能。不过,根据AndroidPolice网站得到的消息,Google曾经在2013年末和2014年初时,尝试过分屏显示的功能。

  与传言中iPad分屏类似,Google尝试的分屏也仅仅限于两个应用。操作是这样的:从多任务界面那里,用户可以向左或右滑动,使某个应用占据一半的屏幕,另外一半屏幕是主屏或者多任务界面。在分屏后,主屏可以正常操作,比如接受通知和GoogleNow,也可以把另一款应用全屏打开,或放到屏幕的另一半。

  两个分屏的比例是可以调整的。如果一个分屏缩减到屏幕宽度的25%,就会调整为手机界面,如果缩减到0%的话,另一个应用自然就是全屏了。

  语音命令“Ok Google”可以激活一个搜索界面,并且占据用户没有使用的那一半分屏。

  分屏之间是可以交互的。比如,你可以把图片或文字拖拽到搜索界面。

  Google的尝试是在一款4:3的平板上进行的。考虑到HTC即将发布的Nexus 9就是4:3比例的屏幕,而且会配置一款官方的键盘,不由使人产生联想,或许Google真的要在Android中引入分屏显示,提升平板的操作效率么

关键字:谷歌  Android  分屏 引用地址:谷歌是否会在Android中引入分屏?

上一篇:一加手机二代曝光 光学防抖新材质后盖
下一篇:售价2568元 5.9英寸屏Nexus本月发布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4:22

Android或给微软每年带来10亿美元收入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技博客GigaOm日前撰文称,在向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收取专利费之后,借助着谷歌的这款移动操作系统,微软每年将有望获得10亿美元以上的收益。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谷歌在去年曾表示,Android将成为该公司一项年收入达到10亿美元的业务。目前看来,在Android操作系统的问题上,微软也采用了与谷歌相同的计划。       在开始同Android智能手机制造商签署合作协议,特别是与三星电子签署一份收入颇高的协议之后,微软也将开始通过Android操作系统获取利润。微软能够通过Android操作系统获得多少收益呢?       谷歌最近曾宣布,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的日激
[手机便携]
紫光展锐移动芯片平台已通过Android Go版本认证
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展锐,作为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核心芯片供应商之一,今日宣布其移动芯片平台—展讯SC9850及SC7731E已通过Android Go版本认证!紫光展锐与谷歌在Android Go上的紧密合作不仅可帮助终端客户缩短产品上市进程,同时可为终端实现良好的安全性以及更加优异的性能体验。   自2018年2月紫光展锐宣布加入谷歌GMS Express计划以来,展锐移动芯片平台—展讯SC9850和SC7731E的Android Go版本相继通过谷歌正式认证,并同时支持GMS Express and Express plus, 其中搭载展讯SC7731E芯片平台的Android Go 版本方案可以支持512M内存,具有
[半导体设计/制造]
谷歌首席科学家:我们已经开始自产加速AI的定制化芯片
目前,AI成为不少智能手机宣传的点,比如说AI人脸识别、AI芯片、AI场景识别等等。在说到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产品时,或许大家会想到麒麟970的NPU处理单元、A11仿生处理器的神经网络或者说高通660 AIE…… 其实,在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芯片方面,谷歌其实是一个先行者。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TPU,一款谷歌打造的处理器产品,专为机器学习量身定制。 ▲谷歌第二代TPU 那么,谷歌对于AI芯片持一个什么看法呢? 在中国办公室召开的AI技术分享会上,谷歌首席科学家Greg Corrado就芯片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谷歌现在已经开始自产能够加速AI的定制化芯片,但这样的芯片并不是专用的AI芯片。 同时,他表
[半导体设计/制造]
2016年Android市场大预测
    本文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这一周我们就将迎来元旦假期,这也意味着2015悄然已逝,马上进入新的一年,新年新气象。在2016年对于安卓市场又有什么新气象呢?外媒techrepublic也总结了2016年安卓市场的发展趋向。   1.无锁设备将是市场所向   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无锁设备的普及,但是无论如何无锁设备始终是市场发展所向,随着时间发展,无锁设备必将光明正大地普及。   在2016年我们将会首次看到三星、HTC或者谷歌的旗舰机被市场上一些廉价无锁机型取代,它们的大多数将会是国产手机。   2.无预装将是人心所向   谷歌对原生Android作出了进一步改进,规定Android“N”并且不论是谷
[手机便携]
英特尔、谷歌云强强联手,简化混合云和多云部署
英特尔和谷歌云近日宣布合作,能够帮助企业利用现有本地自管硬件,提升简化应用和部署“云为先”商业模式所需的能力。针对目前普遍可用的“裸机Anthos”解决方案,两家公司共同开发了优化的参考架构。针对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用例,客户可以利用参考架构,在现有硬件基础架构上快速部署企业级应用,并高效处理复杂的混合云和多云任务。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不断寻求新的方式,在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实现业务现代化。利用基于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服务器,在裸机上运行Anthos,将简化‘云为先’方案的部署,从而在零售、电信和制造业中开启各种新用例。” - Jason Grebe,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云与企业解决方案事业部
[物联网]
Dexcom与谷歌将推血糖检测仪 创可贴大小可丢弃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血糖的检测也日益重视,血糖检测仪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市场上的血糖检测仪各式各样,一般由于携带不便还是更适合在家长使用。而像创可贴一样大小的血糖仪,你听过吗?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生产商Dexcom和谷歌公司医疗技术部门Alaphabet(现在称为Verily)计划于2018年推出第一个共同研制的产品: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2020年或者2021年将上市价格便宜的、可丢弃的创可贴大小的血糖检测仪。      根据Dexcom的消息,两家公司于去年8月开始合作,Verily提供专业技术,Dexcom负责法律事务和商业运作。   他们共同筛选和开发下一代糖尿病检测器材,包括将
[医疗电子]
跑分甩安卓N光年!苹果A11秘闻:三年前投入开发
苹果虽然不堆硬件,但是每一代处理器出来,都能将整个安卓阵营瞬间碾成渣,比如说iPhone X/8里边的A11 Bionic仿生处理器,安兔兔跑分高达22.6万,直接甩开骁龙835/Exynos 8895几条街。   苹果硬件总设计师Johny Scouji、全球营销副总裁Phil Schiller近日接受采访,披露了A11的一些小秘密。   从第一代iPhone发布就在苹果的Scouji透露,苹果在研究硬件架构方面,一般会提前三年启动项目,也就是说在iPhone 6发布的时候,刚刚有A8的时候,A11就隆隆开动了。   要知道,那时候恐怕还没人会想到在移动平台上做AI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所以芯片设计往往是一种赌博,赌未来趋势。
[手机便携]
Android 12系统的三星Galaxy S10/Note 10现身Geekbench
三星似乎已经在为其 2019 年的旗舰手机 Galaxy S10 和 Note 10 系列开发基于 Android 12 的 One UI 4.0,上述手机已经搭载 Android 12 系统出现在 Geekbench 上,推测三星现在正在测试,将在未来几个月推出第一个公开版本。   过去几天,搭载 Android 12 的 Galaxy S10 5G 和 Galaxy Note 10 5G 出现在 Geekbench 上,虽然存在一定造假的可能性,使这些 Galaxy 旗舰看起来像在运行安卓 12 系统,但基准分数在正常范围内,Geekbench 上列出的硬件规格也是如此。   至于 Galaxy S10 和
[手机便携]
搭<font color='red'>Android</font> 12系统的三星Galaxy S10/Note 10现身Geekbench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