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杳:从新涛到澜起看大陆半导体锐变之难

发布者:legend8最新更新时间:2014-11-30 来源: 集微网 关键字:新涛  大陆半导体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0年,美国IDT公司以8500万美元购并新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这应当是大陆半导体产业的第一笔国际并购案,虽然是被并购,却开创了有史以来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先河,因为经历过文革的中国大陆半导体几乎一片空白。

1998年1月,新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主体新涛半导体公司在硅谷成立,由上海华虹微电子集团、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公司———华登国际投资集团、日本野村证券公司等共同投资940万美元,1999年4月新涛向日本松下公司销售第一批产品,从而开了中国设计的芯片出口发达国家的先河,老杳记得不错,新涛科技的产品应当是电话机上使用的芯片。

2014年11月20日,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宣布联合中电投资完成对澜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纳斯达克[微博]:MONT)的收购。 在该并购交易中,澜起科技的估值约为6.93亿美元。双方于2014年6月11日签署了《并购协议》,澜起科技股东于2014年7 月31日召开的公司股东会议上批准了该项交易。

浦东科投私有化上海澜起是自继展讯锐迪科之后去年开始大陆集成电路公司从NASDAQ私有化回归的最新案例。

有朋友该问老杳,两个都没错,有什么必然联系?

当然有,而且不仅仅从当初新涛的8500万美元升级到澜起的6.93亿美元的提升,也不仅代表了过去十五年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进步,老杳这里说几组数据:

1、上海澜起CEO杨崇和是当初新涛上海被IDT收购时的总经理,新涛CEO是香港人,杨崇和当时是新涛科技的第三号人物。

2、澜起科技的副总裁常仲元当初是新涛科技的副总经理,目前澜起科技几乎一半的总监来自新涛科技

3、当初在新涛员工总数100多人,现在有超过20多个就职澜起。

与大陆很多半导体界创业者都是一清二白不同,欧美及台湾等比较成熟的市场半导体创业者一般都是在另一家成功创业的公司完成个人的原始积累,二次创业不再是为生活所迫而完全处于个人兴趣,从新涛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杨崇和显然也是符合这一规律,这种创业模式之所以成功概率较高,原因在于创业者的心态会相对平和,也更有长远规划实施的可能。

大陆这些年集成电路产业创业公司很多,有很多能在几年之内走向上市或者盈利的公司,表面上一片繁荣,不过如果深入了解大陆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其实并没有那么乐观,原因在于即使很多公司上市,其实并没有太多核心技术,很多公司甚至是依靠从其他公司偷窃或模仿来的一两款产品便可以实现上市。

表面数据大陆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很高。据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提供的数据,在全球产业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今年取得快速增长,上半年销售额1338.6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设计业销售额428.2亿元,同比增长29.1%。不过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其实并不多,大陆如此特殊的产业生态更多源于大陆作为全球电子产业制造基地的背景。

没有核心技术的结果就像联发科CEO蔡明介所言会出现大量的一代拳王,碰巧一个产品的开发成功会造就一个公司的辉煌,但很难让公司的辉煌持续下去,前几年大陆集成电路公司一直延续着集成电路公司上市便面临营收下滑的规律也验证了这一点。

不少朋友知道当初上海澜起成立Intel是投资者之一,不过知道Intel投资澜起因为服务器内存缓冲芯片的朋友额能不多,不过澜起到美国NASADQ上市却不是因为内存缓冲芯片的业绩,之所以能成功登陆美国,澜起绝大部分营收来自于与内存缓冲并不相关的机顶盒方案。

据说今年第四季度澜起服务器内存缓冲芯片的营收将占到澜起总营收的一半,而2015年这款当初吸引来Intel投资的产品营收将超过一亿美元,公司成立十年之后,杨崇和当初的梦想才真正实现。

作为服务器的核心芯片之一,澜起第一家拿到DDR4服务器内存缓冲芯片的Intel认证,澜起也因为这款芯片成功立足这个产业,不过走过的路实在艰难。

上海澜起2004年成立并获得Intel的投资,2005年首款DDR2 服务器内存缓冲芯片上市,可惜因为上市较晚并没有获得客户的青睐,与其他领域不同,内存缓冲芯片要成功进入主流市场需要经历严格的认证过程,首先要经过服务器处理器厂商如Intel的认证,然后需要经过内存条提供商如三星的认证,最后还要经受服务器厂商的认证,经过三轮认证后才能获得合格供应商资格,当然未必能获得真实订单。

2010年澜起基于DDR 3的服务器内存缓冲芯片终于抓住了行业的尾巴,也通过了各种厂商的认证,不过还是没能赶上这一波潮流,虽然2011年出货量超过100万片,这些营收并不足以让澜起实现盈利。

2013年澜起推出DDR4服务器内存缓冲芯片,并第一个获得Intel的认证,据传至今为止澜起DDR4内存缓冲芯片已经获得全球主要服务器厂商如 IBM、HP、apple及Google的认证,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2014年内存缓冲芯片营收占据公司整体营收过半,经历了十年磨一剑,澜起终于成为全球内存缓冲芯片的领头羊。

回顾澜起的发展历程,老杳并没有花费太多篇幅讲述这些年将澜起带到NASAQ上市的机顶盒业务,如果没有机顶盒业务也许澜起根本无法活到今天,老杳想说的是要在集成电路某一领域真正拥有独步全球的核心技术,没有长时间的研发、市场积累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一点恰恰与过去几十年大陆半导体行业急功近利形成强烈的反差。

做企业需要核心技术,不过首先需要生存,过去十年澜起从政府获得的资金支持并不多,公司主要收入都是依靠市场特别是机顶盒市场的积累,公司成功将短期收益与长远规划结合在一起,才真正实现了从机顶盒业务向服务器内存缓冲业务的升级。

此次浦东科投和中国电子联合私有化上海澜起,澜起也由一家在NASAQ上市的民营公司成功锐变为一家国有控股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据说私有化后浦东科投、中国电子及澜起管理层三分股权,不仅让澜起拥有了国有身份可以享受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大规模扶植发展的盛宴,又可以保证公司管理层团队的持续稳定运营,据传实现完美转身的上海澜起有可能很快在香港再次上市,为今后公司大踏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个国家一个产业的成功需要一批成功的企业,更需要一批经受过市场验证的企业家,一个国家一个产业真正崛起不仅仅依靠销售额,其标准更要看有多少销售额来自于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简单的低层次生产不能带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真正繁荣,从新涛到澜起,我们看到这个锐变过程其实不容易。(老杳)


关键字:新涛  大陆半导体 引用地址:老杳:从新涛到澜起看大陆半导体锐变之难

上一篇:智能手机市场酝酿大规模专利战
下一篇:老杳:中国手机专利生态回顾及展望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4:28

台湾半导体大陆IPO或成新趋势
电子网消息,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大陆强力扶植半导体产业,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成为台湾半导体厂子公司或转投资海外挂牌的热门新选择。 台湾企业转投资赴陆挂牌暴红,近年最显著的案例,是统包工程厂亚翔子公司亚翔集成,2016年在上海A股挂牌。 台资概念股 喷出行情成焦点 亚翔集成去年12月30日以每股人民币4.94元在上海A股挂牌后,股价有亮丽表现,连飙13根涨停板,市值突破新台币200亿元,较母公司亚翔在台股挂牌市值高出1倍以上水平。 在大陆资本市场崛起前,美国是国内半导体厂海外挂牌的主要选择。 内存控制芯片厂慧荣2005年在美国那斯达克(Nasdaq)挂牌,为台湾首家赴美国挂牌的IC 设计厂。 慧荣项目经理许瑜珊表示,当时会选择赴美国挂牌
[半导体设计/制造]
大陆半导体业人力缺口逾40万人
大陆近年在官方力挺下,各地燃起半导体建厂热情,然而随着建设逐步推进,却让人才短缺的问题浮现。专家指出,目前大陆半导体产业人才缺口超过40万人,其中又以半导体制造重镇江苏省缺口最大。 新华日报报导,「东方矽谷」集成电路人才发展战略高峰论坛日前在江苏无锡举行,共计有3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 北京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中国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组组长魏少军表示,按照2020年大陆半导体产业达到1兆元人民币(下同)产值来计算,至少需要70万名相关人才,但现在不到30万人,缺口超过40万人,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点。 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龚怀进也表示,2017年,江苏半导体产业规模达到1,318
[半导体设计/制造]
大陆5倍薪挖角半导体人才 台湾如何应对
中国大陆全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对台挖角力度加大。钰创董事长卢超群昨天表示,先前开出以人民币直接给付给新台币的薪资,现在更针对顶尖人士,直接给付美元当月薪,这股强大的虹吸力量,将不利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 卢超群呼吁,台湾应更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并用商业的方式规划聚才、留才与育才,让人才愿意留在台湾,持续为半导体业发展贡献努力。他举过去科技业因有股票分红,所以能让企业具备强力的留才工具,如今大陆也完全比照这个做法,甚至祭出高薪直接对外挖角。 卢超群说,人才流动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实力和政策,台湾半导体产业现在已不再是五、六十年前只和美国、日本竞争,现在则是要面对全球的竞争,如果不把人才留在台湾,就让别人有实力超过台湾。 南亚科总
[半导体设计/制造]
台积电布局大陆:南京厂对大陆半导体有何影响?
3月份由张谋忠亲自领军与南京市政府签署协议,将投资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5亿元),也是台湾历年来对大陆最大的单笔投资,在南京建立一座12英寸晶圆工厂及一个设计服务中心。9月份台积电南京12寸厂开始装机,将会对中国半导体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据了解,台积电投资重心仍集中台湾,除了12寸规模已近百万片,是大陆的50倍外,未来配合台湾全力协助解决3nm所需的水、电、土地及环评,投资金额高达5000亿元新台币的3nm投资计划。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台积电规划,南京12英寸晶圆厂预计2018年下半年开始量产16纳米制程,单月产能规模约2万片,预计占台积电总产能的2.5%。 大陆只是台积电全球布局的一环,因大陆客户近年来占台
[半导体设计/制造]
台媒:大陆发展半导体 技术研发才是硬道理
面对美国的步步进逼,日前传出大陆准备要投入3000亿人民币成立半导体基金,做为发展本土芯片技术的后盾,大陆砸钱成立基金支持半导体产业已非首次,从近年大陆半导体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大陆半导体产业面临的困境绝非是缺钱,而是缺技术,因此,从研发、技术、生产领域着手,或许才能扎实的为大陆半导体业挣得一片新天地。 其实,早在这个新基金之前,大陆就已经成了俗称「大基金」的「 中国集成电路投资基金」,包括中芯国际等大陆龙头大厂均受惠于该基金的支持,但中芯国际发展17年来,其制程技术仍难与全球一线大厂比肩,显示发展半导体产业,单靠砸钱绝对不行。 另外,大陆科技业最近几年对外并购的力度相当令人侧目,但这种事发生在半导体业,却令大陆业者吃足苦头,以大陆
[半导体设计/制造]
台湾IC篇:从台厂经验看大陆半导体国产化
中美贸易战,美国以芯片为筹码来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亟需推动自主创新,做大做强自家芯片。然而,目前中国芯片发展存在诸多症结。为此,集微网创建【国产芯片如何破局】专题,分别从国产替代率、政府采购、产业生态篇、产品篇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和展开,也欢迎分享宝贵建议! “你想,台积电走了多久、花费多少心血才拿到苹果订单?”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总监杨瑞临的一句反问,似乎就是大陆发展半导体国产替代之路的一道批注。 人才缺口是最根本问题 2015年国务院曾经设定,大陆集成电路市场2020年要占全球市场43.35%,2025年上升至46%,成为世界最大集成电路市场。本地产值方面,2020年达851亿美元(单位下
[手机便携]
台湾IC篇:从台厂经验看<font color='red'>大陆</font><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国产化
台湾地区半导体企业投资大陆之路依然缓慢
台湾地区半导体企业的“西进”之路仍然十分缓慢。在前周传出4家企业初步获准可赴大陆投资后,目前,仅有一家企业得以成行。 近日台湾地区封装测试企业华东科技发布了投资公告。它表示,将对华东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增资1.3亿元人民币,以拓展公司封装测试产业以及影像传感器模块的生产。从而成为台湾地区首家西行的封装测试企业。 而另外3家公司,即日月光半导体、矽品精密、超丰电子均仍未放行。此前,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封测企业日月光的呼声曾经最高,它与私募基金凯雷的交易传闻更是被视为试图曲线西行。 去年年底,台湾地区已向大陆开放了新的技术工艺,即0.18微米的制程,但截至目前,也仅有茂德的重庆工厂、台积电的松江基地得以成功。全球第二大半导体代工企业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