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杀价抢单”的台湾硬件代工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那么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下一个出路在哪里?
这一次,他在一个贫瘠的地方找到了。
5月26日下午,郭董带我们走进隐身在贵州省斌安新区的山洞,上面挂着大大绿色字体“富士康绿色隧道数据中心”。
这块占地近2500平米的山洞,一年两个月前,里面还是空无一物,四周全是一座座贵州常见的丘陵地,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将会是郭台铭的转型基地。 “鸿海要在2020年完成转型,成为一家数据公司,而非硬件代工厂,提供第三方制造、物流、服务企业数据服务”,郭台铭说。
现在,鸿海的硬件代工厂,客户是苹果(Apple)、惠普(HP)、戴尔(Dell)等世界级公司,订单数以“百万”为单位起跳。而未来,鸿海的数据服务业务,客户将散布各地,订单数将以“亿”为单位计算,成长率更是600%。
过去,鸿海的工厂,组装人力以万人为单位计算;现在,鸿海的绿色隧道数据中心,以一座座的绿色货柜,取代了组装在线的工人。
布局:搜集自家数据 5千座服务器开始,每年增6倍
当郭董带着我们,打开其中一个绿色货柜,里头灯光明亮,就像个高科技服务器中心。
这个山洞里,摆满11座货柜式机房,共装有5千座服务器,里头藏的全是来自深圳、郑州等地,鸿海工厂送回来的数据。
“我们本身盖大数据中心,就是用大数据来盖! ”首度对外展示运作中的数据中心,郭台铭特地解释。为了环保,鸿海和贵州设计院合作,取得当地过去30年气候数据,分析不同温度、湿度,风沙侵蚀下,机房结构、摆放位置该如何设计,才能最省电。
他走进运作中的机房内,指着自家生产的服务器说,“这里不用电,气候很好,雨水下来顺着地势流到下面去,我们用它来冷却(机房),还可以浇花种树,这是一个非常green(环保)的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也把光纤网络铺过来了,在这里处理数据非常好。 ”
“每年(全球数据量)成长6倍,那我每年最少也要盖6倍,你看这里有多少小山丘,我们就可以打造多少数据中心”,他站在山洞口,指着远处绵延无尽的数十座山头说。
在郭董眼里,未来数据中心会像今天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一样普及,因为当手表、眼镜、任何家电用品都可以上网,每家企业、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一定有储存需求,他才决定投资贵州,逢人更不忘推销:“你们(公司)也有很多大数据,为什么不到这里处理呢? ”
不过,要吸引企业进驻,只有机房空间还不够,提供比国际大厂CP值更高的服务,才是关键。
郭台铭是全世界最擅长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科技制造商,布局大数据产业,运用的就是他最擅长的逻辑:把大数据变便宜,让它不再是Google、脸书(Facebook)才用得起的服务!
鸿海集团副总裁吴惠锋就说,现在鸿海要提供的,是结合软硬件的“一站式服务”。
除了借助贵州天然环境,每年省下约30%电费,接下来更计划把数据中心所需的70%到80%零部件,都移到当地工厂生产,大幅降低运输成本,可望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说服企业埋单。
即便是数据中心,也展现了鸿海一贯的效率。 吴惠锋说,进入大数据时代,企业很难预估下个月需要多少服务器,但若跟鸿海租用机房,拉一个货柜从郑州到贵阳,将近两千公里距离,从下订单到开机、正常运作,只要37个小时,展现了高度机动性。
定位:全球最大电子制造数据库 开放数据,做中小业者生意
而较不擅长的软件部分,在2014年10月,鸿海宣布投资云端储存、运算解决方案企业和沛科技四成股权,即为此而来。
和沛科技创办人翟本乔,台湾网友眼中的“翟神”,正在帮助郭董拼上欠缺已久的一块拼图。
翟本乔说,以前鸿海只卖硬件,现在却可以卖软件,为信息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云端服务,而且价格只要美国易安信(EMC)等大企业的四分之一,“以前我们只能帮客户做一半,现在可以做到更多”。
有了便宜的软、硬设备,郭台铭想从电子产品代工皇帝,转型成为数据代工皇帝,就得学习如何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价值。
“数据不是只靠搜集,而是积累,就跟神木的年轮一样,就像我打高尔夫球二、三十年,行家一摸我的手,就知道我打了几年,这就是大数据。 ”郭台铭自信地说。
鸿海成立40年,早已累计上百套模具设计、自动化设备参数,堪称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业数据库。 因此,数据作为一种资产,郭董现在想的,就是让它变成金。
于是,郭董现在最常见面的人,不是苹果CEO库克,而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双方合作展开“淘富成真”计划,协助淘宝旗下商家,打造个性化电子产品,鸿海则开放自家设计、专利数据,协助业者打样、生产。
“我们在制造业积累非常多大数据,譬如说模具、工业自动化,以前我们都是为大公司服务,现在我们给他(指业者)很多数据,让他们有idea,富士康很快把东西做给他们看,一次就成功”,郭台铭表示。
郭董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进入大数据产业的门坎,就如同2008年,鸿海和广达抢订单,跨入笔记本电脑代工,令其价格下跌,当数据储存、使用成本降低,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靠大数据来淘金。
吴惠锋表示,接下来还会在贵州盖多少数据中心,得看市场需求而定,“不过现在(中国)政府也在推,他们有很多数据要放,网络都可以通,出租的对象不一定以贵州企业为主。 ”
郭董在山洞里搞数据中心,他为了学习大数据服务,更玩起了租车生意。 在这次贵州省的大数据博览会展场外,一排印上“黔誉租车”字样的小客车,就是鸿海跨出制造业,实现2020年转型大计的一大步。
实验:跨界做出租车生意 搜集行车数据,未来可卖保险公司
黔誉租车由鸿海和贵州政府合作成立,中国奇瑞集团提供汽车,外观看起来跟一般汽车没两样,但它的脑袋则由鸿海打造,“我们不生产车,而是设计里头的智能驾驶系统”,一位负责该项目的鸿海主管说。
进入车内,只要点开驾驶座右边的屏幕,不管是拨电话、点选影片、音乐各项服务,透过网络联机,全都能和手机同步操作,连电动车最困扰的电量问题,也能实时通过手机监控。
智能驾驶系统不但可以随时记录路况、车况,同时也能搜集驾驶行车信息,即便是一个煞车,也难逃法眼。
这些数据除了提供给车厂,用于改善产品设计,甚至还能卖给保险公司,协助他们制定客制化保单。 未来中国产险公司的车险,改用“以小时计”的定价服务,就可以透过这套系统,降低车主的保费,让开车成本更便宜。
从2014年开始,鸿海的租车服务已在北京市20多个据点开始营运,近期,贵州也将正式上路。
整合消费者、车厂与保险公司,三方皆赢的商业模式,郭董正在呼应马云所说的“(大数据时代)不管你自己多强大,你要思考的是让你的客户变强大,让合作伙伴变强大。 ”由此可知,免费经济下,企业不从消费者身上收费,唯有靠“抱团”一起分摊成本、共享利润,才可能成功。
现在,连科技代工皇帝都决定在贵州展开一场没有退路的大数据实验,证明了全球商业模式已经开始转变,未来不再是靠“单一产品思维”获利,而靠“整合所有合作伙伴”赚钱的时代来临了。( 撰文:康育萍,《商業周刊》)
关键字:鸿海转型
引用地址:在贵州的山洞里,看见鸿海转型的秘密……
这一次,他在一个贫瘠的地方找到了。
5月26日下午,郭董带我们走进隐身在贵州省斌安新区的山洞,上面挂着大大绿色字体“富士康绿色隧道数据中心”。
这块占地近2500平米的山洞,一年两个月前,里面还是空无一物,四周全是一座座贵州常见的丘陵地,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将会是郭台铭的转型基地。 “鸿海要在2020年完成转型,成为一家数据公司,而非硬件代工厂,提供第三方制造、物流、服务企业数据服务”,郭台铭说。
现在,鸿海的硬件代工厂,客户是苹果(Apple)、惠普(HP)、戴尔(Dell)等世界级公司,订单数以“百万”为单位起跳。而未来,鸿海的数据服务业务,客户将散布各地,订单数将以“亿”为单位计算,成长率更是600%。
过去,鸿海的工厂,组装人力以万人为单位计算;现在,鸿海的绿色隧道数据中心,以一座座的绿色货柜,取代了组装在线的工人。
布局:搜集自家数据 5千座服务器开始,每年增6倍
当郭董带着我们,打开其中一个绿色货柜,里头灯光明亮,就像个高科技服务器中心。
这个山洞里,摆满11座货柜式机房,共装有5千座服务器,里头藏的全是来自深圳、郑州等地,鸿海工厂送回来的数据。
“我们本身盖大数据中心,就是用大数据来盖! ”首度对外展示运作中的数据中心,郭台铭特地解释。为了环保,鸿海和贵州设计院合作,取得当地过去30年气候数据,分析不同温度、湿度,风沙侵蚀下,机房结构、摆放位置该如何设计,才能最省电。
他走进运作中的机房内,指着自家生产的服务器说,“这里不用电,气候很好,雨水下来顺着地势流到下面去,我们用它来冷却(机房),还可以浇花种树,这是一个非常green(环保)的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也把光纤网络铺过来了,在这里处理数据非常好。 ”
“每年(全球数据量)成长6倍,那我每年最少也要盖6倍,你看这里有多少小山丘,我们就可以打造多少数据中心”,他站在山洞口,指着远处绵延无尽的数十座山头说。
在郭董眼里,未来数据中心会像今天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一样普及,因为当手表、眼镜、任何家电用品都可以上网,每家企业、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一定有储存需求,他才决定投资贵州,逢人更不忘推销:“你们(公司)也有很多大数据,为什么不到这里处理呢? ”
不过,要吸引企业进驻,只有机房空间还不够,提供比国际大厂CP值更高的服务,才是关键。
郭台铭是全世界最擅长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科技制造商,布局大数据产业,运用的就是他最擅长的逻辑:把大数据变便宜,让它不再是Google、脸书(Facebook)才用得起的服务!
鸿海集团副总裁吴惠锋就说,现在鸿海要提供的,是结合软硬件的“一站式服务”。
除了借助贵州天然环境,每年省下约30%电费,接下来更计划把数据中心所需的70%到80%零部件,都移到当地工厂生产,大幅降低运输成本,可望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说服企业埋单。
即便是数据中心,也展现了鸿海一贯的效率。 吴惠锋说,进入大数据时代,企业很难预估下个月需要多少服务器,但若跟鸿海租用机房,拉一个货柜从郑州到贵阳,将近两千公里距离,从下订单到开机、正常运作,只要37个小时,展现了高度机动性。
定位:全球最大电子制造数据库 开放数据,做中小业者生意
而较不擅长的软件部分,在2014年10月,鸿海宣布投资云端储存、运算解决方案企业和沛科技四成股权,即为此而来。
和沛科技创办人翟本乔,台湾网友眼中的“翟神”,正在帮助郭董拼上欠缺已久的一块拼图。
翟本乔说,以前鸿海只卖硬件,现在却可以卖软件,为信息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云端服务,而且价格只要美国易安信(EMC)等大企业的四分之一,“以前我们只能帮客户做一半,现在可以做到更多”。
有了便宜的软、硬设备,郭台铭想从电子产品代工皇帝,转型成为数据代工皇帝,就得学习如何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价值。
“数据不是只靠搜集,而是积累,就跟神木的年轮一样,就像我打高尔夫球二、三十年,行家一摸我的手,就知道我打了几年,这就是大数据。 ”郭台铭自信地说。
鸿海成立40年,早已累计上百套模具设计、自动化设备参数,堪称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业数据库。 因此,数据作为一种资产,郭董现在想的,就是让它变成金。
于是,郭董现在最常见面的人,不是苹果CEO库克,而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双方合作展开“淘富成真”计划,协助淘宝旗下商家,打造个性化电子产品,鸿海则开放自家设计、专利数据,协助业者打样、生产。
“我们在制造业积累非常多大数据,譬如说模具、工业自动化,以前我们都是为大公司服务,现在我们给他(指业者)很多数据,让他们有idea,富士康很快把东西做给他们看,一次就成功”,郭台铭表示。
郭董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进入大数据产业的门坎,就如同2008年,鸿海和广达抢订单,跨入笔记本电脑代工,令其价格下跌,当数据储存、使用成本降低,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靠大数据来淘金。
吴惠锋表示,接下来还会在贵州盖多少数据中心,得看市场需求而定,“不过现在(中国)政府也在推,他们有很多数据要放,网络都可以通,出租的对象不一定以贵州企业为主。 ”
郭董在山洞里搞数据中心,他为了学习大数据服务,更玩起了租车生意。 在这次贵州省的大数据博览会展场外,一排印上“黔誉租车”字样的小客车,就是鸿海跨出制造业,实现2020年转型大计的一大步。
实验:跨界做出租车生意 搜集行车数据,未来可卖保险公司
黔誉租车由鸿海和贵州政府合作成立,中国奇瑞集团提供汽车,外观看起来跟一般汽车没两样,但它的脑袋则由鸿海打造,“我们不生产车,而是设计里头的智能驾驶系统”,一位负责该项目的鸿海主管说。
进入车内,只要点开驾驶座右边的屏幕,不管是拨电话、点选影片、音乐各项服务,透过网络联机,全都能和手机同步操作,连电动车最困扰的电量问题,也能实时通过手机监控。
智能驾驶系统不但可以随时记录路况、车况,同时也能搜集驾驶行车信息,即便是一个煞车,也难逃法眼。
这些数据除了提供给车厂,用于改善产品设计,甚至还能卖给保险公司,协助他们制定客制化保单。 未来中国产险公司的车险,改用“以小时计”的定价服务,就可以透过这套系统,降低车主的保费,让开车成本更便宜。
从2014年开始,鸿海的租车服务已在北京市20多个据点开始营运,近期,贵州也将正式上路。
整合消费者、车厂与保险公司,三方皆赢的商业模式,郭董正在呼应马云所说的“(大数据时代)不管你自己多强大,你要思考的是让你的客户变强大,让合作伙伴变强大。 ”由此可知,免费经济下,企业不从消费者身上收费,唯有靠“抱团”一起分摊成本、共享利润,才可能成功。
现在,连科技代工皇帝都决定在贵州展开一场没有退路的大数据实验,证明了全球商业模式已经开始转变,未来不再是靠“单一产品思维”获利,而靠“整合所有合作伙伴”赚钱的时代来临了。( 撰文:康育萍,《商業周刊》)
上一篇:抗衡iOS Android Win10 Mobile 9月登场?
下一篇:大屏操作优化 Win10手机版增单手模式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