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成立五年以来,从一家创业团队成长到估值数百亿美元的明星公司。这五年多,小米背后已经构建了一个超级庞大的生态帝国。
这个庞大的生态链中包含了手机、电视、路由器等三大核心业务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小米生态链投资的诸多硬件企业。它们像是一支支在小米模式指导下被批量复制生产出来的雇佣军,以贴近成本的方式定价,统一强调工艺概念营销,像极小米手机当年横空出世的气势,逐渐成为智能硬件圈迅速崛起的一股生态力量。
小米是基于怎样逻辑在布局生态链故事?凤凰科技日前专访到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小米生态链掌舵者刘德,对小米生态链的投资逻辑与方向、投资模式、投资经验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小米生态链投资的的原则和体系
问:您是什么时候主要开始管生态链的?为什么是您过来做这件事情?
刘德:他们看着我闲呗,2013年的上半年,大概雷总其实当时发现说,可能智能硬件,万户互联的这个风口差不多来了,这种智能硬件的整个方向,可能会成型了,在2013年的上半年,我们开始讨论,要不要成立一个组织、所以2013年的8月,我们就开始启动,最早就是小米移动电源,紫米那家公司。
2013年的8月份开始吧,一直抢到2014年差不多下半年,基本上这个抢的阶段就过去了。因为到了2014年,整个市场都意识到智能硬件很热,所以到了2014年的年底抢不到什么了,整个都很贵,大家都来抢了,基本上就成熟了这个投资环境。
所以小米生态链到现在为止,可能有两年的时间不到,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第一个年呢,我们用一个词来解释生态链,第一年叫孵化,找到了大量的这种新兴的小公司、小团队,从中找出最好的,找出这里边数一数二的,要出跟小米调性一致的,然后用小米平台来帮忙它、孵化它,用小米的价值观、方法论影响它,用小米的团队帮忙它,这是我们第一年做的,更像我们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时候,我们可能又稍微调整了一下思路,我们会更关注一下中等规模的创业公司和团队,就是要关注更成熟一点的。我们把第二年的那个主旋律,定成叫做助推,第中等规模的,只要用小米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帮忙它一下,用小米的影响力帮忙它,它可能迅速的能够在它的本行业里边,能够凸现出来,第二年我们更关注这样的企业。
第二阶段比较典型的公司,像纳恩博,它在小米投以前也是中等规模的公司,小米投资它以后,又帮忙它把Segway品牌整个这个公司买进来,所以小米在这个过程中,助推力大家都能看到。但已经不是从零开始的创业团队了,你会看到小米生态链投资两个阶段,关注的公司略有差异。
问:那抢的原则是什么?因为其实我看了一下,之所以在生态链上,能够有一些明星,其实跟那些团队背景,其实是很相关的,有很多是那种传统的供应链上的一些人出来做创业。但其实在其它的生态里面,可能像这种背景的人,相对少一些。
刘德:我们这么讲吧,抢只是说我们反应快,动作快,跑项目勤快,就是春种秋收。我们做项目是有原则的,比如首先我们做哪一类的项目:
第一,这个领域呢,市场要足够大,产品有痛点,然后我们的产品可以迭代,符合小米用户群,跟小米有结构性价值,跟手机可以互动,跟小米产品有结构性价值。对方是个非常强的团队,在本专业领域很强,跟小米有共同价值观。
第二,围绕着手机,电视、路由这些方向,第一是手机周边。耳机啊,移动电源,像这些都属于它享受的是手机销售的红利。卖一千万台手机,一定有几百万台耳机和这些可以周边卖,这是手机销售红利。第二,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像手环、手表这一类,或者健康类,或者运动类的智能穿戴。
第三个,传统白电智能化的技术变革中,有大量的机会。但是也有很多人问德哥,那白电里面,很多是没有智能化情境的,比如冰箱怎么情境,怎么体验还不知道。不知道就算了,先把知道的都投掉,先找到。
第四个是即刻酷玩类的产品,所有新兴的,年轻人喜欢的新兴东西,像平衡车这一类的东西。第五类是生活方式类,因为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小产品,是隐形的王者,看似不起眼,实际很大,像插线板,所以我们也投一些。
问:那第二阶段选择一些中等规模的公司,主要因为时间上的考量?
刘德:到了第二年的时候,因为2014年更像是一个创业元年了,2013年底或到2014年底,整个中国智能硬件创业元年。很多智能硬件公司,团队不行就死掉了,到了2015年,不能按照这个逻辑了,因为很多小团队,不好的已经死掉了。其实智能硬件创业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是非常容易失败的。再有一个呢,我们也不能够一直关注着这些,从零开始做的这些小公司,当然到2015年,我们依旧会关注初创团队,但是我们主要的精力,会关注一些相对成熟的团队。
智能硬件产业界,我们只能找一找热点,这个热点不是小米找到的,不是小米原创的,是说万众创业,大家找的,而小米要做的就是谨慎的关注,看有哪些热点,不要放弃这些热点,把这些热点都参与投起来,因为这些热点都可能组成未来版图的一部分,未来的科技版图也好,或者智能硬件版图也好的一部分,是这样的。
并非狭隘的智能硬件投资
问:像这个投资的方向,中间有过一些变化吗?其实像插线板这些,因为其实严格来说,它不算是智能产品。
刘德:我觉得是这样的,任何事情呢,我们上来以后,先要把它想清楚,就是你大方向要清楚,大框架要清楚,刚才我们讲的框架,这是第一个。第二,你还要灵活,因为这世界是变化的,你在推进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我们在这个框架下,这个情境每天都在变化。前一段可能我们觉得某个领域非常有前途,但走着走着,也许会被其它领域替代。这个过程有变化的地方,我们随着调整,再调整策略。
问:您倡导的生活方式类的,其实跟智能的关系没有特别大对吧?
刘德:是的,因为是这样的,第一,我们不能够把智能硬件这个概念想的太狭窄,刚才讲了,第一是智能化,因为智能化是个技术进步了,所以有巨大的机会。但是这里边你还要考虑,所有这些产品跟小米的手机的互动,或者跟小米用户群的匹配。比如耳机有什么智能化,能一时半会儿还想不透这些,但它是享受手机销售红利的,跟小米既有用户群非常吻合。这些我们不把它狭窄的理解成是一个智能硬件的投资,实际上是一个智能硬件是我们做这个投资的一个起步的契机,这么理解就好了。所以小米,它是个科技公司,也是生活方式类的公司。
生活方式类的产品,你可以看到,移动电源他们是占小米整体的销售额,非常小的一部分,卖1000万只,也就4个亿的销售额,而小米今年差不多800多亿。
明星企业为何逐渐变少?
问:刚才我也提到,说到大概40、50家里面,明星其实可能就那三四家?
刘德:应该这么看,这些家里,它发了产品的就这些家,你仔细算算,我们已经发了产品的可能是10家出头的样子,有一些在水面上,你看得到它,比如移动电源在水面上,比如我们的那个手环,都在水面上。可是有些在水下面,比如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比如给小米做手机配件,保护套、贴膜这些,你知道小米每年几千万只手机的销量,保护套和贴膜是多巨大的数字吗?这个公司肯定是明星公司,但是大家不关注。因为它不显眼,它并不是在做一个新的东西,是在做一个保护套,其实这也是个巨大的,商业上肯定是很成功的这些,只是没有浮出水面,不会在意它。
问:我还很好奇,那个智能灯为什么到第二代了,销量还卖的不好?
刘德:你说智能灯?你知道,很多领域的智能产品,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两个纬度,第一是商家,就是开发者,第二是社会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你比如说灯泡,它是千家万户用的产品,其实不是一个个人用品了,你知道个人用品,更容易被关注。一个手环你戴上,天天可以,一个是跟你有互动,朋友也看得见,像手机也是一样的,服装也是一样的,这种个人用品更容易被关注到。但家庭的用品,本身就比纯个人的用品,要倒退一步,关注度会差一些。
比如说假设某一个小米的企业,做了一把笤帚,真的没人关心,因为那是它不在那个最前锋的关注度里头。像手机是容易被关注的,现在的手环这些是被关注的。像眼镜可能被关注的,这些产品它被关注的那个高度不一样,离个人越近的,可能越能被关注到。
问:但是对小米内部来说,你们肯定也希望它不论是家庭产品,还是个人产品,它的这个绝对数量,应该还是要跟小米的人群用户有一个相匹配的销量。
刘德:我们做任何领域呢,我们心态放的都比较好,就是比如说手环,卖个单月一百多万只,全球第一名了,我很高兴。刚才你讲的智能插座,可能一共卖几十万只,但它也是中国第一名,我也很高兴,其实我们对这些心态,做的是很好的。我们不能保证说,小米的任何一款产品,都是百万级或者千万级的销量,但只要我们做的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就OK了。
我们一定要从产业上来看这些产品,从消费者的热度上看这些产品,不能够要求每款产品都是这样的,都成为一种风靡的产品,不会的。
记者:如果这样的话,对小米整个生态的意义,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大?
刘德:不是,什么叫生态呢,就是既然是生态,我们就不单单关注中间的单一品类我刚才讲了,生态我们关注的是系统性价值,是个系统性,所谓系统性,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你用小米手机,可以控制周边所有的东西,这是我们要关注的。所以是系统性价值,我们并不因为它量卖的多少,比如有些市场需要培育,整个这个产业还在一个起步阶段,我们不会因为这个,就不去管了。
小米生态链将给其他旧业务巨大补充
记者:那像在2014年以后,经过2013年那个抢项目阶段之后,在2014年之后,下半年以后,大家的感觉是,现在冒出来的明星产品和明星企业,并不如之前的那么轰动,这个原因主要也是因为之后投了大部分项目,都是处于这样的一个培育期的阶段吗?
刘德:我觉得这样,第一呢是说,我们自己认为在过去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几乎把我们能看到的方向,基本上都投到了。我只能说我们能看得到的方向,都投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这种投资和生态链的拓展的步调,也比去年慢了,因为我们能投的,差不多都覆盖住了,可能下面我们要找更精的,粗中选精,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目前我们发了产品的,应该都是成功的,你没看到哪一家发了产品没有效益,没有哪家发了产品以后,你觉得这个产品比业界差远了,应该没有吧。在小米这种平台优势上,我们已经发了产品了,都在它的,至少在它的本产业领域,都是有优势的,先发优势,还不错。
第三个,我们当然希望长远来看,整个生态链的建设,如果都顺利的起来以后,它会给小米以巨大的补充,给小米旧有的业务巨大的补充,这当然是我们期许的。时至今日,小米时代,这些领域里,应该全国的公司里走的最快、最早的,也是布局最完整的。
我们是最早进入这种智能硬件领域的,而且也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海量发售这样的智能硬件,但是基本上没有海外出货。我所谓的海外出货,怎么也得上一百万吧,或者几百万。我觉得小米在这些里边,都具有唯一性,我们是最早的,最完整的,速度最快的,成功率最高的。我们已经通过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摸索出一套非常系统和完整的这样的投资智能硬件,然后孵化智能硬件公司,然后定义产品,出产品,我们已经有了这么一套相对完整的手段。
问:现在会不会形成一种经验说,你看哪个产品,就能预判说,它在未来哪个时期,会有一个爆发增长,会有这样的经验?
刘德:我们还没有这个本事,但是我只能说,我们有一点点经验在哪些领域,我们比别人更清楚的能判断到,这个领域,它爆发的前因,让我们有非常好的时间来入手。这是我们的优势。
小米生态链产品互联互通 共享专利
问:现在会希望生态链企业之间的产品,就是相互有合作或者说相互打通吗?你们会做这样的?
刘德:不是说希望,我们原本对这个逻辑的设计就是这样的,到现在为止,恰恰就是这样,所有小米生态链的产品,在产品的用户体验方面是打通的。第二,你看看风格也是很一致的。因为很多设计都是小米的设计平台来做的。
他们在做这些产品的时候,产业阶段也是打通的,比如说我们的平衡车,它在做平衡车,这里边需要有电池的支持的时候,可能紫米就有充沛的资源支持它,平衡车说我最好还能再做个包,可能我马上有一家公司说,这个包我能帮你做一个很好的包。在产业层面是相互扶持和配合的,这就是个俱乐部,是个产业俱乐部。
问:你们的这种机制,不只是一个微信群是吧?是不是?
刘德:比如小米每三个月会有整个生态链企业的会议、培训,我们会分享小米在专利领域的这些经验教训,我们在商业注册领域的经验教训,财务管理的经验教训,融资的这种体验,然后对目前市场状态的分享,电商的分享,物流的分享,售后服务的分享,所有生态链企业参与的这样的,我们管它叫什么呢,类似这种培训会和分享会。
然后这些生态链企业之间的老大们,都会非常熟悉,成为朋友,这就是我跟你讲,这就是个企业俱乐部,他们在这儿完成各种资源,而且还分享各种经验。更重要的是,这像一个新的EMBA的俱乐部一样,这是小米给他们的东西。
我们马上8月要开一次,雷总每次上来愿意讲上三个小时。所有这些公司,大家一起出一个专利池,这个专利是共享的,忽然哪天你告我侵权,你告诉哪个地方有问题,我没有问题,我用我这个专利池,大家可以来打这个专利官司。这些都是,其实是超出企业边界的。
如果全中国的企业都在小米这个体系下,都这样的话,那美轮美奂的一个状态,当然我们今天做不到这些。
问:其实我们能预期说,在未来的三个月或者五个月,某两款产品之间,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功能上的打通或者合作吗?现在有一个比较实际的例子反映出来吗?现在发布的哪两款产品之间,他们其实在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环节是打通的?
刘德:应用层面上吧?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到,比如说小米手环和美的空调,手环侦测你睡着了,它可能空调就关掉了。而且小米的台灯就关掉了,这是两码事,使用情景中的打通,第二你户问我供应链的打通,供应链都是open的,每家的供应链,大家都打通的,小米是一个有一个巨大的供应链平台的。产业层面的事,你们不是非常熟悉,这是打通的,这个价值更大。你进入了这个体系以后,你做什么东西,都要匹配,这是更有价值的。
开放和封闭的生态,谁更有优势?
问:还有一个问题,其实有两种模式,其它做生态的可能,就是认为自己相对更开放一些,然后小米相对就封闭一些,以您现在做两年这个生态的经验来看,您觉得小米更有优势,还是这两种更有优劣?
刘德:第一,任何事情都是各有优劣,很难绝对。第二个,硬件的门槛是比较高的,就说如果你没有这种像小米的孵化状态,切实的扶植它,帮它做起来了,开放也是没有价值的。很多公司,你做一个平台,如果这个平台没有旧有的做硬件的经验,没有供应链的经验,实质是帮不上他们的,你只提供了房间,说来吧,来我这儿混吧。你是帮不上他忙的,其实硬件领域很复杂。
问:能不能给一些渠道上的支持?比如介入京众筹,给他一个相应的电商渠道?
刘德:如果我们谈硬件产品,它有两面,一面是通道,就是卖给消费者,一面是供应链,就是跟那个咱们把东西做出来,其实对很多公司来说,这两个都是很困难的。怎么把东西做出来你有没有巨大的供应链的支持,所以为什么说小米呢,小米帮忙它把这两方面都做好,有一个渠道卖掉,有供应链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小米在帮它把产品精准的定义好,你要做什么样的产品才有前途,我们都是针对我们自己已有的用户群做定义,小米有一亿的活跃用户,我们给这些人做产品。你看到价值了,我们有供应链的支持,产品定义及用户群的支持,渠道。
很多人说,小米为什么不能公开?全社会都提供这样的平台呢?如果我公开的话,我完全open,等于又没有了,又没有这些优势了,所以我们只能短期内找到最好的团队,我们先扶持最好的团队,所以这种有限的开放,其实是比较客观和务实的。
很多人在抨击说,小米应该完全开放,我全开放,能帮你啥呢?现在有很多平台,都是非常开放的,就是因为它啥都不帮你,它也帮不上你啥,你随便来吧。就像学校的价值是一样的,我学校要培养你,我至少要有个围墙,来,你入学,我来把你培养好。你说不行,你要教育所有的人,那就不要学校了,等于什么都没有了,社会大学,又没有了。
所以有的时候,人们从逻辑上,好像说的挺有道理,说完全开放,实际上真的从产业层面细想的话,完全开放就等于没开放。
在今天的中国,开放的硬件平台上,有谁做了任何一款产品,被小米的任何一款产品销量有可比吗?成功过吗?没有,零成功率。
问:那像之前,最开始说做是做50家,后来说是做到100家,现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一两年内的目标,还是说100家吗?
刘德:首先多少家是个虚数,过有好的就投,发现两千家好的,接着投,你只发现了99家好的,就不凑数,所以那是个虚数。最早小米我们动员大家的时候,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三五年时间里,投上一百家生态链公司,总得给兄弟们一个目标。一个企业,用什么境界做事情,这个很重要。
问:那如果谈境界,你觉得我们做两年之后,现在大概处于什么样的境界?
刘德:我觉得现在就是说,我们在智能硬件这个领域,相对有先发优势,现在有一定的优势了,我们也在总结过去一年半以来,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处在一个一直怀揣初心的状态,这是境界。越来越尊重创业者了,因为当我们接触到许多创业团队的时候,他们感动我们,不管他们很牛,还是自以为牛,实际很一般,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人,看到了一代年轻人的创业热情。这都是我们在中间学习到的。
问:你现在做一个阶段性总结的话,给过去的工作打分,你会打多少分?
刘德:我是运动员,我们就不打分了,我们找裁判员打分,雷总打过分——99.9分。
问:刚才您讲到这个白电智能化,现在你们其实也跟像美的这样的公司。肯定有巨大的机会,你们也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合作了,因为其实白电的公司都是相对比较传统的,这个合作起来,是不是难度相对要更大一些?
刘德:还好,美的,当我们两家真正的相互了解以后,发现我们共同点是很多的,其实白电企业里,有很多企业是非常先锋的,非常有活性的,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是这样,我们也不会一拍即合走在一起。
问:现在的产品方面,有什么样的进展吗?
刘德:有啊,敬请期待。你看我们前一段美的发了它的冰箱,那也是我们双方合作的,我们以后会有更切合的战略性合作。我经常跟别人讲说,你像两家流水都有一千亿的大公司,他们达到一个默契的状态,需要时间磨合,俩人谈恋爱,还需要磨合两年,那是两个个体,更何况一个层级复杂的两个巨大的公司。大家要给时间。
关键字:小米刘德
引用地址:小米刘德:雷军给小米生态链工作打99.99分
这个庞大的生态链中包含了手机、电视、路由器等三大核心业务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小米生态链投资的诸多硬件企业。它们像是一支支在小米模式指导下被批量复制生产出来的雇佣军,以贴近成本的方式定价,统一强调工艺概念营销,像极小米手机当年横空出世的气势,逐渐成为智能硬件圈迅速崛起的一股生态力量。
小米是基于怎样逻辑在布局生态链故事?凤凰科技日前专访到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小米生态链掌舵者刘德,对小米生态链的投资逻辑与方向、投资模式、投资经验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小米生态链投资的的原则和体系
问:您是什么时候主要开始管生态链的?为什么是您过来做这件事情?
刘德:他们看着我闲呗,2013年的上半年,大概雷总其实当时发现说,可能智能硬件,万户互联的这个风口差不多来了,这种智能硬件的整个方向,可能会成型了,在2013年的上半年,我们开始讨论,要不要成立一个组织、所以2013年的8月,我们就开始启动,最早就是小米移动电源,紫米那家公司。
2013年的8月份开始吧,一直抢到2014年差不多下半年,基本上这个抢的阶段就过去了。因为到了2014年,整个市场都意识到智能硬件很热,所以到了2014年的年底抢不到什么了,整个都很贵,大家都来抢了,基本上就成熟了这个投资环境。
所以小米生态链到现在为止,可能有两年的时间不到,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第一个年呢,我们用一个词来解释生态链,第一年叫孵化,找到了大量的这种新兴的小公司、小团队,从中找出最好的,找出这里边数一数二的,要出跟小米调性一致的,然后用小米平台来帮忙它、孵化它,用小米的价值观、方法论影响它,用小米的团队帮忙它,这是我们第一年做的,更像我们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时候,我们可能又稍微调整了一下思路,我们会更关注一下中等规模的创业公司和团队,就是要关注更成熟一点的。我们把第二年的那个主旋律,定成叫做助推,第中等规模的,只要用小米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帮忙它一下,用小米的影响力帮忙它,它可能迅速的能够在它的本行业里边,能够凸现出来,第二年我们更关注这样的企业。
第二阶段比较典型的公司,像纳恩博,它在小米投以前也是中等规模的公司,小米投资它以后,又帮忙它把Segway品牌整个这个公司买进来,所以小米在这个过程中,助推力大家都能看到。但已经不是从零开始的创业团队了,你会看到小米生态链投资两个阶段,关注的公司略有差异。
问:那抢的原则是什么?因为其实我看了一下,之所以在生态链上,能够有一些明星,其实跟那些团队背景,其实是很相关的,有很多是那种传统的供应链上的一些人出来做创业。但其实在其它的生态里面,可能像这种背景的人,相对少一些。
刘德:我们这么讲吧,抢只是说我们反应快,动作快,跑项目勤快,就是春种秋收。我们做项目是有原则的,比如首先我们做哪一类的项目:
第一,这个领域呢,市场要足够大,产品有痛点,然后我们的产品可以迭代,符合小米用户群,跟小米有结构性价值,跟手机可以互动,跟小米产品有结构性价值。对方是个非常强的团队,在本专业领域很强,跟小米有共同价值观。
第二,围绕着手机,电视、路由这些方向,第一是手机周边。耳机啊,移动电源,像这些都属于它享受的是手机销售的红利。卖一千万台手机,一定有几百万台耳机和这些可以周边卖,这是手机销售红利。第二,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像手环、手表这一类,或者健康类,或者运动类的智能穿戴。
第三个,传统白电智能化的技术变革中,有大量的机会。但是也有很多人问德哥,那白电里面,很多是没有智能化情境的,比如冰箱怎么情境,怎么体验还不知道。不知道就算了,先把知道的都投掉,先找到。
第四个是即刻酷玩类的产品,所有新兴的,年轻人喜欢的新兴东西,像平衡车这一类的东西。第五类是生活方式类,因为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小产品,是隐形的王者,看似不起眼,实际很大,像插线板,所以我们也投一些。
问:那第二阶段选择一些中等规模的公司,主要因为时间上的考量?
刘德:到了第二年的时候,因为2014年更像是一个创业元年了,2013年底或到2014年底,整个中国智能硬件创业元年。很多智能硬件公司,团队不行就死掉了,到了2015年,不能按照这个逻辑了,因为很多小团队,不好的已经死掉了。其实智能硬件创业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是非常容易失败的。再有一个呢,我们也不能够一直关注着这些,从零开始做的这些小公司,当然到2015年,我们依旧会关注初创团队,但是我们主要的精力,会关注一些相对成熟的团队。
智能硬件产业界,我们只能找一找热点,这个热点不是小米找到的,不是小米原创的,是说万众创业,大家找的,而小米要做的就是谨慎的关注,看有哪些热点,不要放弃这些热点,把这些热点都参与投起来,因为这些热点都可能组成未来版图的一部分,未来的科技版图也好,或者智能硬件版图也好的一部分,是这样的。
并非狭隘的智能硬件投资
问:像这个投资的方向,中间有过一些变化吗?其实像插线板这些,因为其实严格来说,它不算是智能产品。
刘德:我觉得是这样的,任何事情呢,我们上来以后,先要把它想清楚,就是你大方向要清楚,大框架要清楚,刚才我们讲的框架,这是第一个。第二,你还要灵活,因为这世界是变化的,你在推进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我们在这个框架下,这个情境每天都在变化。前一段可能我们觉得某个领域非常有前途,但走着走着,也许会被其它领域替代。这个过程有变化的地方,我们随着调整,再调整策略。
问:您倡导的生活方式类的,其实跟智能的关系没有特别大对吧?
刘德:是的,因为是这样的,第一,我们不能够把智能硬件这个概念想的太狭窄,刚才讲了,第一是智能化,因为智能化是个技术进步了,所以有巨大的机会。但是这里边你还要考虑,所有这些产品跟小米的手机的互动,或者跟小米用户群的匹配。比如耳机有什么智能化,能一时半会儿还想不透这些,但它是享受手机销售红利的,跟小米既有用户群非常吻合。这些我们不把它狭窄的理解成是一个智能硬件的投资,实际上是一个智能硬件是我们做这个投资的一个起步的契机,这么理解就好了。所以小米,它是个科技公司,也是生活方式类的公司。
生活方式类的产品,你可以看到,移动电源他们是占小米整体的销售额,非常小的一部分,卖1000万只,也就4个亿的销售额,而小米今年差不多800多亿。
明星企业为何逐渐变少?
问:刚才我也提到,说到大概40、50家里面,明星其实可能就那三四家?
刘德:应该这么看,这些家里,它发了产品的就这些家,你仔细算算,我们已经发了产品的可能是10家出头的样子,有一些在水面上,你看得到它,比如移动电源在水面上,比如我们的那个手环,都在水面上。可是有些在水下面,比如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比如给小米做手机配件,保护套、贴膜这些,你知道小米每年几千万只手机的销量,保护套和贴膜是多巨大的数字吗?这个公司肯定是明星公司,但是大家不关注。因为它不显眼,它并不是在做一个新的东西,是在做一个保护套,其实这也是个巨大的,商业上肯定是很成功的这些,只是没有浮出水面,不会在意它。
问:我还很好奇,那个智能灯为什么到第二代了,销量还卖的不好?
刘德:你说智能灯?你知道,很多领域的智能产品,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两个纬度,第一是商家,就是开发者,第二是社会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你比如说灯泡,它是千家万户用的产品,其实不是一个个人用品了,你知道个人用品,更容易被关注。一个手环你戴上,天天可以,一个是跟你有互动,朋友也看得见,像手机也是一样的,服装也是一样的,这种个人用品更容易被关注到。但家庭的用品,本身就比纯个人的用品,要倒退一步,关注度会差一些。
比如说假设某一个小米的企业,做了一把笤帚,真的没人关心,因为那是它不在那个最前锋的关注度里头。像手机是容易被关注的,现在的手环这些是被关注的。像眼镜可能被关注的,这些产品它被关注的那个高度不一样,离个人越近的,可能越能被关注到。
问:但是对小米内部来说,你们肯定也希望它不论是家庭产品,还是个人产品,它的这个绝对数量,应该还是要跟小米的人群用户有一个相匹配的销量。
刘德:我们做任何领域呢,我们心态放的都比较好,就是比如说手环,卖个单月一百多万只,全球第一名了,我很高兴。刚才你讲的智能插座,可能一共卖几十万只,但它也是中国第一名,我也很高兴,其实我们对这些心态,做的是很好的。我们不能保证说,小米的任何一款产品,都是百万级或者千万级的销量,但只要我们做的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就OK了。
我们一定要从产业上来看这些产品,从消费者的热度上看这些产品,不能够要求每款产品都是这样的,都成为一种风靡的产品,不会的。
记者:如果这样的话,对小米整个生态的意义,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大?
刘德:不是,什么叫生态呢,就是既然是生态,我们就不单单关注中间的单一品类我刚才讲了,生态我们关注的是系统性价值,是个系统性,所谓系统性,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你用小米手机,可以控制周边所有的东西,这是我们要关注的。所以是系统性价值,我们并不因为它量卖的多少,比如有些市场需要培育,整个这个产业还在一个起步阶段,我们不会因为这个,就不去管了。
小米生态链将给其他旧业务巨大补充
记者:那像在2014年以后,经过2013年那个抢项目阶段之后,在2014年之后,下半年以后,大家的感觉是,现在冒出来的明星产品和明星企业,并不如之前的那么轰动,这个原因主要也是因为之后投了大部分项目,都是处于这样的一个培育期的阶段吗?
刘德:我觉得这样,第一呢是说,我们自己认为在过去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几乎把我们能看到的方向,基本上都投到了。我只能说我们能看得到的方向,都投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这种投资和生态链的拓展的步调,也比去年慢了,因为我们能投的,差不多都覆盖住了,可能下面我们要找更精的,粗中选精,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目前我们发了产品的,应该都是成功的,你没看到哪一家发了产品没有效益,没有哪家发了产品以后,你觉得这个产品比业界差远了,应该没有吧。在小米这种平台优势上,我们已经发了产品了,都在它的,至少在它的本产业领域,都是有优势的,先发优势,还不错。
第三个,我们当然希望长远来看,整个生态链的建设,如果都顺利的起来以后,它会给小米以巨大的补充,给小米旧有的业务巨大的补充,这当然是我们期许的。时至今日,小米时代,这些领域里,应该全国的公司里走的最快、最早的,也是布局最完整的。
我们是最早进入这种智能硬件领域的,而且也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海量发售这样的智能硬件,但是基本上没有海外出货。我所谓的海外出货,怎么也得上一百万吧,或者几百万。我觉得小米在这些里边,都具有唯一性,我们是最早的,最完整的,速度最快的,成功率最高的。我们已经通过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摸索出一套非常系统和完整的这样的投资智能硬件,然后孵化智能硬件公司,然后定义产品,出产品,我们已经有了这么一套相对完整的手段。
问:现在会不会形成一种经验说,你看哪个产品,就能预判说,它在未来哪个时期,会有一个爆发增长,会有这样的经验?
刘德:我们还没有这个本事,但是我只能说,我们有一点点经验在哪些领域,我们比别人更清楚的能判断到,这个领域,它爆发的前因,让我们有非常好的时间来入手。这是我们的优势。
小米生态链产品互联互通 共享专利
问:现在会希望生态链企业之间的产品,就是相互有合作或者说相互打通吗?你们会做这样的?
刘德:不是说希望,我们原本对这个逻辑的设计就是这样的,到现在为止,恰恰就是这样,所有小米生态链的产品,在产品的用户体验方面是打通的。第二,你看看风格也是很一致的。因为很多设计都是小米的设计平台来做的。
他们在做这些产品的时候,产业阶段也是打通的,比如说我们的平衡车,它在做平衡车,这里边需要有电池的支持的时候,可能紫米就有充沛的资源支持它,平衡车说我最好还能再做个包,可能我马上有一家公司说,这个包我能帮你做一个很好的包。在产业层面是相互扶持和配合的,这就是个俱乐部,是个产业俱乐部。
问:你们的这种机制,不只是一个微信群是吧?是不是?
刘德:比如小米每三个月会有整个生态链企业的会议、培训,我们会分享小米在专利领域的这些经验教训,我们在商业注册领域的经验教训,财务管理的经验教训,融资的这种体验,然后对目前市场状态的分享,电商的分享,物流的分享,售后服务的分享,所有生态链企业参与的这样的,我们管它叫什么呢,类似这种培训会和分享会。
然后这些生态链企业之间的老大们,都会非常熟悉,成为朋友,这就是我跟你讲,这就是个企业俱乐部,他们在这儿完成各种资源,而且还分享各种经验。更重要的是,这像一个新的EMBA的俱乐部一样,这是小米给他们的东西。
我们马上8月要开一次,雷总每次上来愿意讲上三个小时。所有这些公司,大家一起出一个专利池,这个专利是共享的,忽然哪天你告我侵权,你告诉哪个地方有问题,我没有问题,我用我这个专利池,大家可以来打这个专利官司。这些都是,其实是超出企业边界的。
如果全中国的企业都在小米这个体系下,都这样的话,那美轮美奂的一个状态,当然我们今天做不到这些。
问:其实我们能预期说,在未来的三个月或者五个月,某两款产品之间,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功能上的打通或者合作吗?现在有一个比较实际的例子反映出来吗?现在发布的哪两款产品之间,他们其实在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环节是打通的?
刘德:应用层面上吧?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到,比如说小米手环和美的空调,手环侦测你睡着了,它可能空调就关掉了。而且小米的台灯就关掉了,这是两码事,使用情景中的打通,第二你户问我供应链的打通,供应链都是open的,每家的供应链,大家都打通的,小米是一个有一个巨大的供应链平台的。产业层面的事,你们不是非常熟悉,这是打通的,这个价值更大。你进入了这个体系以后,你做什么东西,都要匹配,这是更有价值的。
开放和封闭的生态,谁更有优势?
问:还有一个问题,其实有两种模式,其它做生态的可能,就是认为自己相对更开放一些,然后小米相对就封闭一些,以您现在做两年这个生态的经验来看,您觉得小米更有优势,还是这两种更有优劣?
刘德:第一,任何事情都是各有优劣,很难绝对。第二个,硬件的门槛是比较高的,就说如果你没有这种像小米的孵化状态,切实的扶植它,帮它做起来了,开放也是没有价值的。很多公司,你做一个平台,如果这个平台没有旧有的做硬件的经验,没有供应链的经验,实质是帮不上他们的,你只提供了房间,说来吧,来我这儿混吧。你是帮不上他忙的,其实硬件领域很复杂。
问:能不能给一些渠道上的支持?比如介入京众筹,给他一个相应的电商渠道?
刘德:如果我们谈硬件产品,它有两面,一面是通道,就是卖给消费者,一面是供应链,就是跟那个咱们把东西做出来,其实对很多公司来说,这两个都是很困难的。怎么把东西做出来你有没有巨大的供应链的支持,所以为什么说小米呢,小米帮忙它把这两方面都做好,有一个渠道卖掉,有供应链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小米在帮它把产品精准的定义好,你要做什么样的产品才有前途,我们都是针对我们自己已有的用户群做定义,小米有一亿的活跃用户,我们给这些人做产品。你看到价值了,我们有供应链的支持,产品定义及用户群的支持,渠道。
很多人说,小米为什么不能公开?全社会都提供这样的平台呢?如果我公开的话,我完全open,等于又没有了,又没有这些优势了,所以我们只能短期内找到最好的团队,我们先扶持最好的团队,所以这种有限的开放,其实是比较客观和务实的。
很多人在抨击说,小米应该完全开放,我全开放,能帮你啥呢?现在有很多平台,都是非常开放的,就是因为它啥都不帮你,它也帮不上你啥,你随便来吧。就像学校的价值是一样的,我学校要培养你,我至少要有个围墙,来,你入学,我来把你培养好。你说不行,你要教育所有的人,那就不要学校了,等于什么都没有了,社会大学,又没有了。
所以有的时候,人们从逻辑上,好像说的挺有道理,说完全开放,实际上真的从产业层面细想的话,完全开放就等于没开放。
在今天的中国,开放的硬件平台上,有谁做了任何一款产品,被小米的任何一款产品销量有可比吗?成功过吗?没有,零成功率。
问:那像之前,最开始说做是做50家,后来说是做到100家,现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一两年内的目标,还是说100家吗?
刘德:首先多少家是个虚数,过有好的就投,发现两千家好的,接着投,你只发现了99家好的,就不凑数,所以那是个虚数。最早小米我们动员大家的时候,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三五年时间里,投上一百家生态链公司,总得给兄弟们一个目标。一个企业,用什么境界做事情,这个很重要。
问:那如果谈境界,你觉得我们做两年之后,现在大概处于什么样的境界?
刘德:我觉得现在就是说,我们在智能硬件这个领域,相对有先发优势,现在有一定的优势了,我们也在总结过去一年半以来,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处在一个一直怀揣初心的状态,这是境界。越来越尊重创业者了,因为当我们接触到许多创业团队的时候,他们感动我们,不管他们很牛,还是自以为牛,实际很一般,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人,看到了一代年轻人的创业热情。这都是我们在中间学习到的。
问:你现在做一个阶段性总结的话,给过去的工作打分,你会打多少分?
刘德:我是运动员,我们就不打分了,我们找裁判员打分,雷总打过分——99.9分。
问:刚才您讲到这个白电智能化,现在你们其实也跟像美的这样的公司。肯定有巨大的机会,你们也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合作了,因为其实白电的公司都是相对比较传统的,这个合作起来,是不是难度相对要更大一些?
刘德:还好,美的,当我们两家真正的相互了解以后,发现我们共同点是很多的,其实白电企业里,有很多企业是非常先锋的,非常有活性的,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是这样,我们也不会一拍即合走在一起。
问:现在的产品方面,有什么样的进展吗?
刘德:有啊,敬请期待。你看我们前一段美的发了它的冰箱,那也是我们双方合作的,我们以后会有更切合的战略性合作。我经常跟别人讲说,你像两家流水都有一千亿的大公司,他们达到一个默契的状态,需要时间磨合,俩人谈恋爱,还需要磨合两年,那是两个个体,更何况一个层级复杂的两个巨大的公司。大家要给时间。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曝iPhone SE 4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明年3月登场
- 曝iPhone 17全系首发3nm A19系列芯片:无缘台积电2nm工艺制程
- 供应链称上游元器件要大降价:国产手机现涨价潮后会主动下调售价吗
- 消息称苹果将拿出近 1 亿美元用于解除印尼 iPhone 16 系列销售禁令
- 消息称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在印度的唯一一家iPhone工厂,深化与苹果合作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