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石墨烯弄套产业政策?且慢!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引发了全社会对石墨烯的关注。这篇文章称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新材料的低成本应用方法,大规模产业化的前景指日可待。据称,中国科技部和工信部已经开始研究石墨烯等相关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也会将这些政策纳入到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中去。消息一出,资本市场随之起舞,各路资本也开始追逐这个新题材带来的财富效应。石墨烯会在产业政策的呵护下进入淘金时代吗?恐怕我们需要在热潮当中做一番冷思考。
石墨烯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厚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被认为是替代晶体硅的最佳方案,而晶体硅一般应用于电子芯片、太阳能板等高科技和新能源领域。我们可以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回溯一下中国扶持新兴产业政策的逻辑,这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一个新产业的发展规律究竟是什么样的。
2010年,中国在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基础上,再次出台七大新兴产业规划,其中就包括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其中以晶体硅为主要材料的光伏产业首当其冲。中央政府通过在一度电价里多收8厘钱对产业实施补贴,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大力招商引资,将其列为当地支柱产业,以优惠的土地、税收等政策建立各种新能源产业基地。然而,各地多晶硅生产到2010年年中就开始出现过剩迹象,地方政府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同时还受到了日益趋紧的财力约束——由于可再生能源建设总量很快超过了目标,中央政府后来已经没能力仅仅依靠电价补贴来收购新诞生的产能了。
产业政策在中央和地方层面的反映天渊之别,何故?这显然与各级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驱动导向不同有关。以GDP作为评判标准的地方政府,更钟情于上马短、平、快项目,只要把基础设施建起来,搞技术引进,或直接进口,搞组装、拼装,产业做大了,地方经济的数字指标就好看了。而中央出台产业政策的目的并不仅仅出于拉动经济,也有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考虑,但新能源核心技术往往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投入的,因为投入大、见效慢。最终,在产业政策帮助下大干快上的新能源项目,因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后来一度遭遇寒冬,行业龙头企业甚至陷入破产境地。
石墨烯这个新产业会否遭遇同样的命运?这取决于产业政策如何真正发挥正面推动作用,而不是违背产业规律一味地推波助澜。这其中,最需要明确的是形成新产业格局的主体,即企业。企业在进入一个新产业时最关心的问题首先是资金,其次是技术,如何给予资金,如何孵化技术,需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比如风险投资基金的介入,技术转让定价的中介体系,而政府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透明的规则,一个有效运转的转让市场,以及一套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
以往的做法之所以失效,是因为政府并不具备判断企业价值的能力,却具有补贴分配的权力,而这种补贴制度客观上并没有起到市场甄别和优胜劣汰的作用,反而让一些竞争力并不是很强的企业得以生存。同时,由于缺乏对技术创新的鼓励,以及保护这种创新的机制,新产业长远的竞争力并没有建立起来,企业不得不在一个低水平线上进行价格竞争。这样的产业政策很难说是成功的。
我们认为,在石墨烯开始受到各界关注的时候,决策部门应该对产业政策的制定慎之又慎,严格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来甄别和满足新产业中各种企业的需求,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建立一套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运转有效的产业游戏规则,而不是将其看作另一场拉动经济的地区间的竞争和政府间的比赛。
关键字:产业政策
引用地址:为石墨烯弄套产业政策应慎之又慎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引发了全社会对石墨烯的关注。这篇文章称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新材料的低成本应用方法,大规模产业化的前景指日可待。据称,中国科技部和工信部已经开始研究石墨烯等相关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也会将这些政策纳入到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中去。消息一出,资本市场随之起舞,各路资本也开始追逐这个新题材带来的财富效应。石墨烯会在产业政策的呵护下进入淘金时代吗?恐怕我们需要在热潮当中做一番冷思考。
石墨烯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厚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被认为是替代晶体硅的最佳方案,而晶体硅一般应用于电子芯片、太阳能板等高科技和新能源领域。我们可以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回溯一下中国扶持新兴产业政策的逻辑,这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一个新产业的发展规律究竟是什么样的。
2010年,中国在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基础上,再次出台七大新兴产业规划,其中就包括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其中以晶体硅为主要材料的光伏产业首当其冲。中央政府通过在一度电价里多收8厘钱对产业实施补贴,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大力招商引资,将其列为当地支柱产业,以优惠的土地、税收等政策建立各种新能源产业基地。然而,各地多晶硅生产到2010年年中就开始出现过剩迹象,地方政府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同时还受到了日益趋紧的财力约束——由于可再生能源建设总量很快超过了目标,中央政府后来已经没能力仅仅依靠电价补贴来收购新诞生的产能了。
产业政策在中央和地方层面的反映天渊之别,何故?这显然与各级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驱动导向不同有关。以GDP作为评判标准的地方政府,更钟情于上马短、平、快项目,只要把基础设施建起来,搞技术引进,或直接进口,搞组装、拼装,产业做大了,地方经济的数字指标就好看了。而中央出台产业政策的目的并不仅仅出于拉动经济,也有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考虑,但新能源核心技术往往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投入的,因为投入大、见效慢。最终,在产业政策帮助下大干快上的新能源项目,因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后来一度遭遇寒冬,行业龙头企业甚至陷入破产境地。
石墨烯这个新产业会否遭遇同样的命运?这取决于产业政策如何真正发挥正面推动作用,而不是违背产业规律一味地推波助澜。这其中,最需要明确的是形成新产业格局的主体,即企业。企业在进入一个新产业时最关心的问题首先是资金,其次是技术,如何给予资金,如何孵化技术,需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比如风险投资基金的介入,技术转让定价的中介体系,而政府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透明的规则,一个有效运转的转让市场,以及一套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
以往的做法之所以失效,是因为政府并不具备判断企业价值的能力,却具有补贴分配的权力,而这种补贴制度客观上并没有起到市场甄别和优胜劣汰的作用,反而让一些竞争力并不是很强的企业得以生存。同时,由于缺乏对技术创新的鼓励,以及保护这种创新的机制,新产业长远的竞争力并没有建立起来,企业不得不在一个低水平线上进行价格竞争。这样的产业政策很难说是成功的。
我们认为,在石墨烯开始受到各界关注的时候,决策部门应该对产业政策的制定慎之又慎,严格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来甄别和满足新产业中各种企业的需求,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建立一套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运转有效的产业游戏规则,而不是将其看作另一场拉动经济的地区间的竞争和政府间的比赛。
上一篇:从苹果 SiP 封装订单落脚中国,来谈 SiP 封装现况
下一篇:新IPO透视:28家公司年内上市 注册制已箭在弦上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07
地方密集出台集成电路产业政策 “武汉芯”再突围
9月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而地方层面,继去年北京出台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后,上海、深圳等地陆续出台百亿产业基金,由政府主导示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扶持地方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是以半导体材料为介质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的产业,也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和人才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与此对应的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面临对外依赖度高的问题,国内芯片90%依赖进口。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武汉举行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上获悉,湖北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即将正式设立。以“武汉芯”为样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相关企业和学界人士,解读新一轮政策扶持下,从中央到地方的
[手机便携]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28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