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供应链来袭!中国紫光进逼,对台湾是危机或转机?

发布者:落霞与孤鹜最新更新时间:2015-12-04 来源: 经理人月刊 关键字:中国紫光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红潮来袭时,在适当时机,用合理的价格、退出不合时宜的产品,才能为股东或国民创造最大利益,将更多人力、金钱与资源,专注于下一个更有成长性的产业。
近来,中国紫光集团借着一连串大型国际并购案,以及宣布以新台币194亿元入股台湾记忆体封测厂力成,并表态乐见其旗下的展讯、锐迪科和联发科合作,携手超越美国晶片大厂高通(Qualcomm),频频跃上媒体版面。
虽然红色供应链的威胁论不断,但是我认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应该认真考虑接受这个提议。
中国亟欲改变经济型态,从“出口扩张”转向“进口替代”
中国政府积极投入半导体产业,主因在于他们亟欲改变其经济型态。过去,中国是“出口扩张”型的经济模式,以低廉的生产成本从事加工制造,累积未来的发展资本。现在,随着资本的充裕,可以在国内研发、生产许多从前仰赖进口的高技术含量元件,经济开始转为“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
对于内需市场庞大的中国来说,进口替代的发展策略有着重大经济意义。首先,中国每年进口的半导体产品金额超过2300亿美元,相当于每年进口原油的金额。如果成功扶植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将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
其次,中国现在不缺乏资本,只缺乏可以投资的项目,所以即使投入千亿资本来打造整个半导体供应链,或以溢价方式收购国外企业,都是合理且划算的举措。
紫光便是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先是收购当地的展讯、锐迪科等IC设计公司,今年更入股惠普(HP)在中国的伺服器、储存与技术服务公司新华三、美国硬碟公司威腾(Western Digital),以及台湾的力成半导体。
目前紫光股份在深圳交易所的本益比超过120倍,力成在台湾的本益比约15倍,如果两者获利相同,紫光的市值将是力成的8倍。这自然会让紫光有高度诱因到处收购,因为并入紫光后的获利一拿到资本市场上,价值将放大到100倍以上,付出的成本却可能只要20~30倍,一来一往之间就可以放大杠杆,快速扩张。
万一联发科“染紫”,或可在中国取得主场优势
从技术面来看,半导体过去50年的发展基本上符合摩尔定律(Moore’s Law)的预测:晶片上可容纳的电晶体大约每两年就会增加一倍,等同于生产成本下降一半。然而,目前电晶体的体积已经接近原子大小,它的物理性能不再可靠,所以晶片的发展恐怕会面临效率极限,造成这样的模式未来很可能无法延续。
这也是今年发生多起大型并购案的原因,业者预见了未来的技术瓶颈,决定精简成本、共同开发产品,以创造利润,让半导体业进入了大者恒大的局面。
从市场面来看,对于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来说,中国无疑是一个庞大市场,重要性远胜过其他区域,联发科长期以来就以中国为最主要市场。既然中国亟欲以进口替代取代出口扩张的经济模式,那么,当联发科“染紫”,他们就能在中国获得相对的“主场优势”。
主场优势有多重要?面板产业的演变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就在几年以前,台湾面板双虎(友达和群创)在中国还有大量市场份额。然而,随着中国提高面板进口关税、鼓励当地彩电厂使用中国面板,以及斥资挹注本土面板厂,台湾面板在中国的市占率节节败退,而有着“A股圈钱王”的京东方竟也在烧钱多年之后,排上了全世界第四大面板厂,主场优势可见一斑。
由上可知,不论从产业或市场角度来看,携手中国业者对于台湾企业来说都是不错的合作机会。问题是,当红潮来袭,将对台湾整体经济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紫光集团近年购并案件
紫光近年来动作频仍,日前又陆续传出挖角前南亚科总经理高启全、入股力成、有意与联发科合作等消息,引发中国企业入侵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疑虑。

适时退出不合时宜的产品,才有余裕找出下一个成长性产业
1980年代,曾是DRAM(记忆体)产业领导者的英特尔,因为无力抵抗日本业者的成本竞争,于1984年退出该领域,专注于微处理器,但是时至今日,就连日本也不复存在DRAM产业。
IBM曾是PC(个人电脑)领导者,却在2004年将PC事业部门卖给联想(Lenovo),使后者在当时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PC公司,仅次于戴尔(Dell)与惠普。如今,戴尔已经私有化并谋求转型;惠普也将PC分割为独立公司,不时有出售传言;IBM则是专注于企业服务,表现远优于戴尔与惠普。
从国家或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需要为了特定企业或产业的消逝而忧虑,即使紫光集团就这么买下了台湾的半导体业也一样,因为在适当的时机、用合理的价格,退出不合时宜的产品,才是为股东或国民创造最大利益的选项。如此一来,我们将有更多的人力、金钱与资源,专注于下一个更有成长性的产业。
关键字:中国紫光 引用地址:大陆供应链来袭!中国紫光进逼,对台湾是危机或转机?

上一篇:中兴手机推出年轻品牌Blade 仅售599元
下一篇:别让连网汽车成为交通安全杀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08

紫光入股西数流产 希捷:不接受中国资本投资
    希捷数据峰会期间,希捷全球第二把手、全球运营与技术总裁Dave Mosley出席并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以下简称“CBN”)面对面采访。   2015年,数据存储领域发生多起全球投资并购,中国资本参与其中。Dave向CBN分享了他对投资并购的看法,同时传递了希捷的态度:相对于投资并购,希捷更趋向于建立产业联盟模式。   Dave同时表示,对于希捷这类数据存储公司,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并不在技术方面,而在于新一轮产业变革打破了边界,极大拓宽客户领域,希捷需要不断发现可能的市场领域和客户。   价值低估促使全球并购发生   CBN:孙丹(希捷中国区总裁)女士提到,去年并购案例非常多。你怎么看待中国资
[手机便携]
传武汉新芯合体紫光,加速中国存储器产业发展
     集微网7月4日消息(文/刘洋),外媒传武汉新芯将与紫光集团携手合作,不只获得飞索半导体(Spansion)在3D NAND Flash的技术授权,更有望获得美光(Micron)的支持。中国存储器芯片有望复制面板产业的成功,在技术更新交替的阶段,弯道超车赶上国际一线厂商。   3月28日,武汉新芯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启动了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光谷”存储器基地,该基地预计2018年将实现3D NAND存储器的首次量产,并于2020年形成月产能30万片的生产规模,其中20万片3D NAND Flash和10万片DRAM,2030年预计达到每月产能100万片。   此前武汉新芯执行副总裁、商务长陈少民接受集微网
[手机便携]
赵伟国:紫光希望发起设立中国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装满钢条的卡车络绎不绝,建筑施工的声响此起彼伏,武汉东湖高新区将近184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地上,正上演着民族芯片产业乘势崛起的雄心。   随着9个多月的施工,号称存储芯片航母的国家存储基地一号生产厂房提前封顶。不过,这仅仅是紫光集团芯片制造产业1000亿美元之十年布局的一个缩影。   主导这场超大规模投资的紫光集团被寄予厚望。自2013年以来,紫光集团通过频繁的国际并购,已经成为最具实力的中国科技企业之一,开始改写国际芯片市场格局。展讯加入紫光后,成长为全球前三大手机芯片设计商;伴随之后并购锐迪科,紫光展锐现已跻身全球前十大IC设计企业阵营。   要知道,在这一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芯片产业中,大陆企业此前还没有什么存在
[半导体设计/制造]
赵伟国:<font color='red'>紫光</font>希望发起设立<font color='red'>中国</font>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