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登国际黄庆: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资金过剩” 项目

发布者:WhisperingSong最新更新时间:2018-09-2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关键字:中国半导体产业  资金过剩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么多年来专业并且专注投资国内外半导体产业的,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黄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我们一直在持续做这个事情。”

华登国际(Walden International)1987年创立于美国硅谷,是专注于半导体产业的风险投资公司。该公司成立之初业务主要聚焦于硅谷,随着亚洲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华登的业务重心开始逐步向东方倾斜。华登是较早将风险投资理念引入亚洲的投资机构之一。

华登的投资涵盖电子技术、新能源环保、健康医疗、现代消费及服务、互联网以及其他高成长性的行业,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偏好于投资半导体产业已是这家风险投资公司最显著的特征。



进入亚洲之初,华登业务布局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在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后,华登也曾参与对新浪、创维等科技企业的投资。后来投资了中芯国际、无锡上华。8月31日,在厦门参加集微半导体峰会期间,黄庆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黄庆认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现在处于“资金过剩”的状态,“太多人拿着钱要进来这个行业,但其实没有这么多的项目。这也造成了现在的项目价格都非常贵。”

靠风投支撑的创业文化

《21世纪》:华登国际为何会专注于投资半导体产业?

黄庆:华登国际始于硅谷。硅谷是依靠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半导体公司的起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风险投资。半导体产业有一个靠风险投资支撑的创业文化:一个创业团队走出来,风险投资去支持他成功,赚到钱然后再回馈回来,之后再继续投资创业公司,以此循环。

《21世纪》:风险投资曾对硅谷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黄庆:创业团队需要资金,打比方说,一个公司的成功需要投入很多的研发资金。可能要维持大概100人的研发团队,这需要大概3000万到5000万美元的支持,才能最后发展成为一家成功的公司。谁来提供这个资金?这就需要对行业比较了解,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的资金链条,这也就是风险投资在硅谷的作用。硅谷的崛起和风险投资是直接相关的,在硅谷搞投资的人很多也都是半导体行业出身。我们从硅谷走出来,也一直专注于半导体产业投资。

“资金过剩”

《21世纪》:请谈谈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情况。

黄庆:半导体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曾经很周折。2000年左右开始有风险投资,此前几乎没有风险投资这个概念。华登是在1994年前后开始进入中国的,但在中国投资第一个半导体公司是在1999年,当时投资的是上海新涛。2000年左右投资了中芯国际、无锡上华,之后又继续投资了一系列半导体公司。现在比较成功的半导体公司,包括兆易、格科、矽力杰、晶晨,很多是我们投资的公司,我们一直持续地在做这个事情。

由于没有半导体产业从业或是投资的经历,很多人开始做风险投资时不太会考虑投半导体产业;此外,国内半导体投资成功的案例也并不多,所以中国的风险投资大部分也不是特别关注这个产业。当然,半导体产业是国家支持的一个战略行业,政府基金常常会投入该产业,但其实成功的也并不多。

所以,这么多年下来,专业且专注投资国内外半导体产业的,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我们也积累了蛮多经验可供借鉴,成功率也较高,这就自然是我们想继续做下去的事。当然,受国家政策的鼓励,这两年多了一些风险投资关注半导体产业,资金较以前是多了很多。

《21世纪》:国内半导体产业是否存在“资金过剩”的情况?

黄庆:我觉得现在是处于资金过剩的状态,太多人拿着钱要进来这个行业,但其实没有这么多的项目。这也造成了现在的项目价格都非常的高。我觉得这样并不好,这样下去,过几年大家都会意识到投这个行业是亏本的,以后也就没人敢投了,这对产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在2000年初的时候,风险投资的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很多外资风投投资了一系列半导体公司,但成功者寥寥,项目基本上全军覆没。这就造成了大概在2005年之后的十年间,几乎没有人投资半导体产业。但在这中间,我们的投资是一直持续的。

国内外投资取向不一样

《21世纪》:中国和半导体产业发达地区的投资情况有何不同?

黄庆:产业形态不太一样。国外半导体产业已经相对成熟,创业一般是为了一个新的方向,这往往是大公司因看不清楚而不愿意投的方向。这些团队在大公司内部得不到支持,做得不爽,觉得有必要出走,专注去做一样事情,而这往往是过去所没有的、最先进的方向。风险投资这时就愿意予以支持。

国内则不太一样,投资的公司大部分在做的可能是中国没有、但在国外已经很成熟的东西,这是国产化的一个过程。所以,相比较而言,国内外投资的取向不太一样,一个是市场取向,一个是技术导向,指向了两类不同的公司。

《21世纪》:中国台湾和韩国也曾实现半导体产业的后来居上,他们目前投资情况如何?

黄庆:台湾的半导体公司现在明显处于很难融资的状态。韩国是另一情况,我们也有投资韩国公司,有成功的案例。韩国市场比较特殊,它国家不大,三星、LG等几家大公司之外差不多没有其他客户了,这就造成韩国国内独立的半导体公司是比较难做的,不像在中国大陆,可以有很多的客户,市场相对好做一些。

产业在加速发展,机会比以前多

《21世纪》:如何看待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前景?

黄庆:我觉得中国的投资机会是一直存在的,而且现在可能会比以前更多一些,因为出现的公司更多了。整体来说,产业是在加速发展的,机会就会比以前多。问题在于,现在投资的人也比以前多了,所以项目会比较贵。还有一个问题是,资金多了之后会造成资源分散,一个公司可能会被拆掉,因为只要有人想要出走、去创业,就总有人给钱。打比方说,本来一个公司可能要有200人才能形成足够的战斗力,但现在集中起这些人就会比较困难,因为公司容易被拆散。

中国还没到并购整合阶段

《21世纪》:中国半导体产业存在同类型小公司太多的问题吗?

黄庆:是的,同类竞争比较多,这是一个具有一定破坏性的事情。半导体公司需要有足够的毛利,有足够的盈利积累才能够再投入研发。不投入研发,公司是无法实现国际意义上的竞争的。如果因为竞争太多,大家相互之间在低毛利的事情上死磕,就会造就许多不盈利的半导体公司,这是不健康的。

半导体公司的精髓在于研发,一家公司今年赚了多少钱和明年能赚多少钱可以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可能明年没有生意。因为每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想明天继续赚钱就要持续投入研发。所以,如果没有能力持续投入,这个公司是没有意义的。对于这些科技公司来说,不断地持续研发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21世纪》:近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了一轮并购整合潮,但为何这股潮流在中国没太有体现?

黄庆:当一个产业趋于成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并购整合,这在各行各业都会发生。无论是金融、通讯还是汽车行业,最后都进入了只有几个大公司的局面。全球来看,半导体产业也在趋于成熟。国外的大盘上整合开始发生,但中国半导体还没有玩到大盘上来,还是全世界半导体产业的一个枝节,也就没有直接介入这一轮的并购整合。

此外,还有部分原因是中国半导体企业的管理层的经验积累还没有到有能力去整合别人。国外公司已经经历过几代管理人员的经营,公司不断重组,不断整合,往往已比较擅长去做这些事情。中国公司还需要再成熟一些,才会懂得如何去整合别人,那时候中国的并购会更多一些。


关键字:中国半导体产业  资金过剩 引用地址:专访华登国际黄庆: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资金过剩” 项目

上一篇:董明珠:今年给员工加薪10亿 比2年前每人加1000还火
下一篇:“风口”上的半导体产业投资:硅谷模式是否依然奏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8:45

中国芯将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贡献者”
  中国半导体业在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也试图努力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虽有不小的进步,然而与全球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扩大。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中国为什么现在要大力发展半导体业   众所周知,据IC Insight的数据,每年中国大约消耗全球30%以上的 芯片 ,尤其是产业链中配套的设备与材料,每年约80-90%的需要进口,以及全球前20大 芯片 制造商中没有一家是中国公司,它与一个全球GDP第二大的、13亿人口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拿华为的手机为例,尽管它的处理器 芯片 ,“麒麟”是华为自行设计,但也在台积电加工。另外手机中用的存储器,由于三星垄断,与华为是竞争关系,所以在全球存储器芯片
[嵌入式]
2008-2009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市场分析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日前发表“2008-2009年中国及全球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为1246.82亿元,同比下滑-0.4%。这是近20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的状况。在消费持续升级及奥运经济的带动下,2008年上半年的产业增幅仍达到10.4%,其中一、二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2.5%和8.3%。下半年产业增速开始出现下滑。三季度产业增速下滑至1.1%,四季度更是出现了-20%的负增长——近20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最大季度跌幅。   中国目前半导体政策处于两难地步,如果给半导体产业大幅度优惠,那么以半导体产品为出口支柱的美国肯定会指责中国的贸易
[模拟电子]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半导体产业怎突围?
中美贸易战的爆发,让正在起步的中国半导体行业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在这个特殊关口,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该如何突围?在2019集微半导体峰会上,来自投资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围绕该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本次论由元禾华创投委会主席陈大同主持,参与嘉宾有:华登国际中国董事总经理黄庆、武岳峰创始合伙人潘建岳、中芯聚源资本创始合伙人暨总裁孙玉望、通富微电子总裁石磊、国民技术董事长孙迎彤。 这次贸易战,让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短板完全暴露出来。华登国际中国董事总经理黄庆认为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是制造业,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武岳峰创始合伙人潘建岳观察到“一上和一下”的缺失,就是最上游的工艺和装备和下游的IP和设计,两方面都是短板。中芯聚源资本创始合
[手机便携]
中国半导体要自强 设备产业四关待过
根据SEMI的调查,2017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规模为462.5亿美元,如果中国大陆想在全世界占有30%的市场,相关的设备年投资金额,必须达到140亿美元以上。 但根据SEMI的调查,2016年中国半导体设备的总投资金额为64.6亿美元,2017年估计为65.8亿美元,但这个数字的背后,其实真正来自中国本土公司的投资金额分别为22亿美元、47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境内半导体设备总投资金额的34.1%与71.4%。其余的投资金额,主要来自三星西安、海力士无锡与英特尔在大连晶圆厂的投资。 这几年,Semicon China之所以红红火火,主要的原因不是现在的市场,而是各界看好中国在未来的投资。根据SEMI的调查,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的设备
[半导体设计/制造]
进口芯片花费超石油 中国半导体产业现状剖析
  一周前的澎湃S1芯片 的发布会现场,在感谢完合作伙伴、粉丝的支持后,雷军特意在屏幕上打出了一张感谢政府的PPT: 下面就随半导体设计制造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做芯片要花很多很多钱,政府这一次给我支持,其实我的理解是钱并不重要,但是在我们九死一生的时候,给我们送来了温暖。我希望看到我们今天的成绩单后,不管是中关村、海淀区、北京市政府能不能给我们更多的支持。”   在2015年传言小米“造芯”最火的时候,市场上关于雷军下定决心做芯片的说法众说纷纭。当时有人说,小米做芯片是因为雷军不服气,一直被大家诟病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也有人说,是为了印度市场专利的问题;还有竞争对手说,其品牌的作用大于实际作用;甚至有人说,是政府支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的现状及分析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缺芯成为行业主旋律,在推升工厂产能利用率的同时,也加快了工厂和产线扩建的节奏,直接拉动了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的销售增长。SEMI公布的年终报告显示,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全球销售额从2019年的598亿美元飙升至2020年的71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并预计这种增长态势将持续。 全球市场增长趋势 从设备类别来看,2020年全球晶圆加工设备的销售额增长了19%,而其他前道设备的销售额增长了4%。后道组装和封装设备在所有地区都有强劲的增长势头,2020年增长了34%,测试设备总销售额则增长了20%。 到了今年,可以说,两位数的增长已经是常态,与去年同比更是惊人。根据SEMI在6月份统计的一个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全球的销售
[嵌入式]
<font color='red'>中国</font><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设备<font color='red'>产业</font>的现状及分析
2017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前景分析
随终端市场爆发式增长,台湾集成电路产能向大陆转移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转移的产业链环节已经由下游组装、封测逐渐进入到上游设计、制造环节,对电子化学材料的需求也趋向更加核心和高附加值化。类似美日对本国半导体产业的扶持,我国成立千亿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在国家战略层面对半导体业进行重点扶持,投资涉足产业链各环节,电子材料企业将受益国产化。 半导体产能全面转移,材料需求更趋核心与高技术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投资的部分项目 在电子材料方面,近十年来,电子化学品全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是精细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国内整体增速也维持在两位数以上。 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促进电子化学品高速发展 电子化学品整理
[半导体设计/制造]
2017年<font color='red'>中国</font><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font color='red'>产业</font>链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半导体产业两位数增长难再现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徐小田22日在上海表示,中国半导体产业过去两位数增长的时代恐难以再现。 当天,第十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上海就筹备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当记者问到中国半导体产业近年来发展时,徐小田做出如上表述,其原因有三。 徐小田认为,首先这取决于世界半导体的整体市场。他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其所生产的不论是Iphone或Ipad,虽说已取得巨大创新,但仍属于手机和电脑的范畴,“"苹果"也还是水果,并没有出新的东西,”徐小田幽默地说:“这只是以旧换新,并不是填补空白,所以半导体市场的增量不多、空间不大,仍维持着现有的市场水平。” 原因之二在于半导体工艺的进步,“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是维持在2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