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事件如此耸人听闻,不少人直接把它提升至政治层面,让事情更为复杂;而且友媒也在苹果是否抄袭这方面做了不少功夫(上图),所以我们也不打算纠缠于这次外观专利事件上。
笔者而想与大家谈谈:国产手机在这 9 年来,与 iPhone 由相爱变成相杀的故事。
“山寨 iPhone”的时代
国产手机虽然向来有“抄袭” iPhone 的恶名,但认真的说:抄 iPhone 的并不单只有国产手机。
现代手机生产商,或多或少都有被怀疑抄袭 iPhone,最少苹果就曾在 2011-2013 年间,分别控告 HTC、Motorola、三星等手机公司侵权,而乔布斯亦指责前 Google CEO 的 Eric Schmidt,以苹果董事局成员之便利抄袭 iPhone 的系统。
暂且不论这些公司是否真的有抄袭 iPhone,最少,重点是:并非只有国产手机涉嫌“抄袭 iPhone”。
然而在 iPhone 推出的早期,国产手机的“抄袭”与三星等公司的最大分别,是国产手机只是一台“山寨 iPhone”。这些俗称 iPhony 的国产高仿 iPhone,往往只是在 Windows Mobile 系统上加一个 iPhone 系统的皮肤 (Skins) ,然后再套一个像得很像 iPhone 的外壳,再改一个拼法很像 iPhone 的名字,例如 iPheno 和橘子手机(上图)等等。
根据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的定义,冒版货 (counterfeit products) 是“造出来模仿其它产品的外观,用来误导消费者的产品”。从这个定义看,早期的“山寨 iPhone”某程度上是冒牌货。当时最仿冒 iPhone 当中最驰名的,莫过于仿得连老外都留意到的 Ephone (下图)。
在当时,这些冒牌 iPhone 主要是让一些买不起 iPhone 的人用来假装自己是 iPhone 用户、或是用来欺骗不懂分别消费者。由于 iPhone 售价昂贵,成为不少人用来显摆的工具,故此在 iPhone 阴影下,就衍生出这种影子市场。
这阶段的国产手机的“抄袭”,自家的品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为 iPhone 的影子存在。
“中国苹果”的时代
然而在 2009 年起,中国的电信业市场往 3G 过渡,在“中(兴)、华(华)、酷(派)、联(想)”的领导下,国产手机品牌开始崛起,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充斥了一大堆廉价的国产智能手机。小型的手机品牌很难与大品牌在价格上竞争,故此有两个新崛起的品牌,用了另类的“抄袭”方式,改变了市场格局。
2009 年,当时还不太驰名的魅族,推出了一台与 iPhone 3G 像得有点像的 M8 智能手机;这台“熊猫机”始祖,被中文 Engadget 形容为 “Launcher 和 iPhone 一模一樣”的智能手机。即使它的“原型机宣称早于 iPhone 之前发表,但是 UI 并没有早于 iPhone 发布”,所以, M8 甫推出就充斥大量“抄袭 iPhone”的争论。
不过,魅族除了是手机像得很像之外,就连其 CEO 黄章,看起来也很像苹果的 CEO 乔布斯──他的形象一直被有意无意的描绘成“疯子黄章”,媒体经常指他是个与乔布斯一样的“偏执狂”、“和乔布斯一样固执”。
简言之,就是往苹果呀乔布斯呀那边死里去扯就是了。
但在“乔布斯化”上走得更远的,却是著名的雷军和他的小米科技。相比起魅族来说,小米在“抄袭” iPhone 上的程度更接“驰名海外”,连美国的著名大果粉 John Gruber 也忍不住表示:“小米更无耻,他们很有意地从各个细节上尽可能的、明显的去抄袭苹果”。
先不论小米的产品有没有“更像苹果”,但雷军在各个场合,有意无意的把自己包装成乔布斯的风格,有微博用户曾贴图讽刺雷军如何学习“乔布斯”(上图),而小米的名声也随着“雷布斯”一名,不胫而走。
但是以下例子,就会见到小米对苹果的模仿,并不是单纯、简单的“山寨”:
在 2013 年,小米在微博上贴出一张图片,展示了一张貌似苹果 Mac Pro 的产品(下图),当时就使不少苹果用户指责小米又再抄袭。但后来小米路由器本尊现身,样子与 Mac Pro 一点也不相似。
问:怎么觉得前两者微博上那张图有点像 Mac Pro?
答:你换个角度再仔细看看?
当时知乎网友的评点是:
就好像老罗一直拿锤子和 iPhone 比一样,攀上 Mac Pro 这个意向,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已经开始觉得它设计的很不错了。
可见即使小米路由器真的没有抄袭苹果,但他们明显地就是想引导用户联想到 Mac Pro,使大众觉得小米路由器,外表也像 Mac Pro 一样的高大上。可见,他们想抄袭的不光是 iPhone 的外观,而是 iPhone 上的一阵苹果味。
“中国的苹果”的策略有效吗?这不好说,但的确最少夺人眼球。虽然小米、魅族手机与其它国产手机一样强调“性格比”,但在“中国的苹果”的光环下,廉价产品变成并不廉价,奥氏体 304 不锈钢也是精品。
所以,无论是黄章的魅族、或是雷军的小米,如果说他们是抄袭 iPhone,那他们的抄袭其实与冒牌阶段的并不相同:他们更大程度上是学习苹果的质感、品味和体验,多于单纯把 iPhone 的样子复制一次。
所以,当 John Gruber 虽然强烈指责小米在抄袭 iPhone ,同时他也承认:
小米在抄袭上做得更好──他们最少有一点品味,但三星连一点品味也没有。
“秒杀 iPhone” 的时代
自小米和魅族兴起之后,改变了整个国产手机市场的布局;但也因为小米的成功,使大家一窝蜂的向苹果取经,然后一窝蜂的推出“熊猫机”。
前黑、后白的简洁设计(下图),成为当时国产手机手机的最大特色。
但随着在 2015 年中国手机市场开始饱和,愈来愈多的手机公司加入“熊猫机” 的混战,变成了“抄 iPhone 是在找死,不抄 iPhone 是在等死”。结果,市场环境逼使国产手机想要转型,藉此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让自己脱离低端的廉价泥淖。
如果说大家都想借苹果的味道,来提升自己的“性价比”的话,那要打转进中、高端市场,就要超越熊猫机:首先要放弃低档的白色塑料外壳,改用更高档的全金属外壳;然后再偷薄一下机身,用上更高分辨率的屏幕,更高分辨率的相机。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年来,国产手机都是清一色的金属机背──此前就曾引用微博用户 ROM 民工的一张 P 图(下图),把一堆手机 P 成同一个千篇一律的外观,毫无违和感。
但是,超越“熊猫机”并不足够,关键是超越其背后的指导者:苹果和乔布斯。
所以,当苹果传说要推出 3D Touch,中兴也要赶在 iPhone 发布前,抢先推出压力感应屏幕;华为也要在赶在 iPhone 发布前,抢推出双镜头手机,还有报道指他们在收取苹果苹果数亿美元专利费呢。
至于“秒杀 iPhone” 这种急于证明自己实力的说法呢?更不在话下。
当我们还在纠结于苹果这次被告侵犯外观专利的事件、或是苹果是否蠢得不懂早一点抢注专利这回事,很多人没留意到:这并不是苹果第一次被“秒杀”,也将不会是苹果最后一次被“控告”。
在 2012 年,就有一家叫 GooPhone 的公司,号称拥有 iPhone 5 外观专利,并宣称如果 iPhone 5 入华的话,“誓将烂苹果 5 拒之国门之外”。虽然,GooPhone 事件最终不了了之,但由此可见国产手机在心态上的改变:
- 由“熊猫机”变成了“金属背盖”;
- 由与“苹果看齐”,变成“秒杀苹果”。
如果说,“山寨 iPhone”时代进入“中国的苹果”时代,其实是中国由“山寨手机”进化至“品牌手机”的过程;那由“中国的苹果”时代,进入“秒杀苹果”时代?那是国产手机在脱离低端形象的转型手段。
“抄袭”的时代意义
“抄袭”一定就是可耻?我并不同意。
苹果也好、微软也好、Google 也好,他们的产品都是经过不断“互相学习”的结果。牛顿有一句经典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任何人、任何公司都没 可能完全由 0 至 100 的设计出伟大的产品,能借助、吸收、转化前人的经验,才能看得更远。
诚然,国产手机在向“苹果”学习的过程里,我们亦见到他们从抄袭中学习、蜕变:由廉价的冒牌山寨品,到讲求品和设计,探索生产的工艺,重视使用者的体验,强调自身的品牌价值。
今天的国产手机,明显远比十年前进步多了。
日本在二次大战之后,也向欧美“学习”多年后年后,才能有今天的水平。同样地,中国在开放改革三十年,要在短时间追上美国或日本等产品大国的水平,也不能避免地向苹果“学习”。
所谓的“创新”,背后就不可能没有其他人智慧的成果,但是在“抄袭”蜕变到“创新”之间,关键可能是:
- 是否只顾一窝蜂的抄袭,没有在抄袭的同时进行改良或创新?
- 是否在抄袭后,只顾用宣传手段把“抄袭”美化为“创新”?
- 是否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后,还要反咬别人一口?
国产手机真的要成为像微软、Google 或苹果这种级数的公司,并不是说每天说几篇“秒杀 iPhone”、把 iPhone 传闻要出的技术抢先推出、或是抢注 iPhone 的设计然后把它告到禁售,就可以做到。
而是真的设计出一台能在同一个价钱下,能卖赢 iPhone 的高端手机。
上一篇:似乎已渐行渐远 含泪看完这些曾经的日系手机
下一篇:华硕王勇专访:如何在千元机市场创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40
- 消息称 AMD 将入局手机芯片领域,采用台积电 3nm 工艺
- 苹果搁置反垄断报告的请求遭印度监管机构拒绝,案件将继续推进
- 曝iPhone SE 4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明年3月登场
- 曝iPhone 17全系首发3nm A19系列芯片:无缘台积电2nm工艺制程
- 供应链称上游元器件要大降价:国产手机现涨价潮后会主动下调售价吗
- 消息称苹果将拿出近 1 亿美元用于解除印尼 iPhone 16 系列销售禁令
- 消息称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在印度的唯一一家iPhone工厂,深化与苹果合作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