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迷失了25 年仍未脱困,这种结果是中国无法接受的。但中国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保证就能避免坠入日式经济陷阱。
关键字:日本的教训
引用地址:中国是否将步日本后尘?
尽管许多人愈来愈担心中国的经济,中国眼下并非正步向「失落数十年」的日式经济停滞。但是,这一判断仍有令人忧心的不确定性。日本当年不愿抛弃功能失调的成长模式,该国的命运即已注定。中国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是它与日本不同之处,但中国执行这项策略时遇到了种种困难。除非中国能克服这些困难,其结局可能与日本相似。
同一结论出现在我教的「日本的教训」研讨课程中。过去6 年,我在耶鲁大学教这个课程,它基本上是鉴识总体经济学(forensic macroeconomics)的课程,从现代日本经济的兴衰中,总结出一些关键教训,再看对其他主要经济体有何启示。
中国投资热潮 高度仰赖银行信贷
这个课程结束时,学生必须提交研究报告,评估哪个国家可能是下一个日本。2012 年时,美国是最热门的选择,当时美国经历了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仍未回稳。到了2013 年,大家的焦点自然转向了受危机冲击的欧洲。但今年超过一半的学生(13/23)选择研究中国是否将是下一个日本。
大学的环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识实验场所。但春季学期结束后,我短暂访问中国数次,得出了不同的观点。我和中国的官员、企业领袖、学者及投资人广泛讨论,发现他们对日本的教训很有兴趣,也很想知道对中国的难题有何启示。
眼下最热门的议题是债务。中国非金融债务对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率,已从2008 年的150%,升至现在的255%,而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贡献了三分之二的增幅。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储蓄者(自2007 年以来,国内总储蓄相当于 GDP 的49%),该国债务大增完全不令人意外。高储蓄经济体很容易出现高投资的情况,而中国因为缺乏资本市场改革(2015 年股市泡沫破灭,让问题更严重),中国的投资热潮不成比例地仰赖银行信贷做为资金来源。
日本的教训对评估债务密集型成长的风险特别有帮助。2015 年末,日本总债务对GDP 的比率接近390%,比中国高约140 个百分点。但是,日本的储蓄率非常高(自2007 年以来平均相当于GDP 的24%),日本基本上是欠本国人的债。也就是说,日本比较不怕外国投资人撤资,尽管资本外逃经常引发其他国家的危机。
因为自2007 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是日本的两倍,中国的债务密集型经济体,看来更加不怕资本外逃。2016 年初的「中国惊吓」(因为人们担心资本外逃和汇率风险而加剧)完全忽略了这一点。担心中国经济因为债务危机而硬着陆,是大大过虑了。
僵尸企业在中国也是热门议题。僵尸企业是日本头一个失落十年(1990 年代)的要角,它们靠银行持续提供有补贴的贷款维持生命;不知不觉间累积了巨额逾期放款,最终拖垮了银行体系。这一点很重要:僵尸企业与僵尸银行的互动非常险恶,结果堵住了实体经济的动脉,导致日本的生产力成长急速放缓,至今未能扭转颓势。
中国领导层在最近的公开声明中,明确提到僵尸国有企业。中国当局已经相对迅速地遏止钢铁和煤这两个关键产业的过度扩张,同时暗示可能对水泥、玻璃和造船业采取类似手段;这一点与日本截然不同,因为当年日本否认问题近十年之久。
中国贷款品质恶化的问题,也令人想起日本的经历。中国上市银行的官方逾放比仅1.7%,但实际问题远比这严重。值得关注的还有「特别关注类贷款」,也就是借款人出现初步还款困难的贷款,以及影子银行体系的坏帐,两者加起来可能令中国真实的逾放比升至约8%。在这种情况下,当局最终将必须对中国银行体系注入资本。
中国债务与僵尸企业 有危险的关联
这一切在北京都不是什么「黑暗秘密」。5 月初,中国首要官报《人民日报》即刊出一篇「权威知情人士」的访问,凸显了中国高层对于如何避免步日本后尘有日益公开和激烈的辩论。这名据信接近习近平主席的知情人士强调,中国债务问题与僵尸企业有危险的关联,大有可能令中国经济陷入日式的「L 型」衰退。这触及中日比较的核心问题。日本经济已经迷失了25 年(而且仍未脱困),这种结果是中国无法接受的。但中国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保证就能避免坠入日式经济陷阱。
改革是中日差异的关键所在。日本未能积极推动结构改革,是该国1990 年代的一个标志,而这对当前「安倍经济学」复苏计画构成同样严重的障碍。相对之下,中国的策略强调结构改革和「再平衡」的重要性。中国是成是败,最终取决于领导层是否愿意勇敢处理抗拒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
作者: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
上一篇:前8名是他们!第二季度国产手机厂商排名及出货量曝光
下一篇:显示器图框帧率变化需求殷切可变VCOM位准克服恼人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