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MT-2020(5G)推进组的组织下,我国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全方位开展5G研发,在5G需求、技术及频谱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全球5G技术、标准的发展。目前已完成5G愿景与需求研究并获得全球广泛共识,在业界率先明确5G技术路线及核心关键技术,并发布5G无线和网络技术架构。当前,5G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我国于2016年1月正式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对外企开放,目前参加单位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日本都科摩、华为、中兴、大唐、爱立信、三星、诺基亚和上海贝尔、英特尔、高通、展讯、罗德施瓦茨、是德科技、星河亮点等国内外企业,涵盖运营商、设备制造企业、芯片和仪表企业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国内外企业共同参与,有利于推动5G关键技术标准共识达成,为5G产业链的构建奠定基础。
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总体目标及工作计划
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的总体目标是通过5G试验,促进5G核心关键技术成熟,推动5G技术研发;验证5G技术方案设计,开发满足ITU性能指标的5G技术概念样机,为5G产品研发奠定基础;构建全球化的5G联合试验平台,促进全球统一的5G国际标准形成。
基于ITU和3GPP确定的5G工作计划,结合全球主要企业的5G研发计划,我国5G试验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为5G技术研发试验(2016年~2018年),主要目标是支撑5G国际标准研制,第二步为5G产品研发试验(2018年至2020年),主要目标是基于3GPP标准的第一版本,开展5G预商用测试。当前主要面向5G技术研发试验开展工作,我国的5G技术研发试验总体规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1月~2016年9月)5G关键技术验证阶段
本阶段主要目标是通过对5G单项关键技术样机的测试,评估5G候选关键技术性能,推动5G关键技术标准共识达成,此阶段测试对象为业界主流企业研发的关键技术试验样机。
第二阶段(2016年6月~2017年9月)5G技术方案验证阶段
本阶段主要面向ITU确定的5G性能指标,基于不同厂商提出的5G技术方案开发的5G概念样机开展测试,验证不同厂商的5G技术方案性能,支撑国际标准制定。本阶段将制定统一的设备规范和测试规范,利用第三方测试仪表,在统一的试验环境下开展单基站性能测试。
第三阶段(2017年6月~2018年10月)5G系统验证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多基站高低频混合组网,构建5G典型应用场景,开展5G系统的组网关键技术验证,评估5G系统在组网条件下的性能,同时,开展5G典型业务演示,为后续的5G试商用奠定基础。
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进展
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于2016年1月启动, 截至2016年9月15日,在推进组的组织下,国内外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科研机构通力合作,已顺利完成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工作。
一、5G无线关键技术测试进展
华为、大唐、中兴、爱立信、诺基亚/上海贝尔、三星、英特尔等共7家国内外企业完成了第一阶段测试工作,涉及的无线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超密集组网、高频段通信、新型多载波、先进编码调制和全双工等。
大规模天线阵列是提升5G系统频谱效率最有效的手段,MIMO技术在4G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面对5G传输速率与系统容量方面的挑战,天线数目的进一步增加将是5G技术重要的演进方向。基于华为、中兴、大唐大规模天线阵列的试验样机的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将天线端口数增加至64~128,相比于LTE-A,可实现3~4倍的频谱效率提升,结合新型多址、先进编码等关键技术,可满足ITU频谱效率指标3~5倍提升需求。面向商用的低成本大规模天线系统将是后续重要的研究方向。
新型多址技术作为创新性的5G技术方向,通过将多个用户信息叠加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利用先进的接收算法分离用户信息,不仅可成倍提升系统的接入容量,还可有效提升系统频谱效率。在试验中,通过对华为稀疏编码多址接入(SCMA)、中兴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和大唐图样分割多址接入(PDMA)概念样机的性能测试,相对于现有LTE系统,新型多址技术可以将系统的上行用户接入容量提升至3倍,下行小区平均吞吐量增益可达86%以上,但新型多址技术接收机的复杂度较高,尤其与大规模天线、高阶调制相结合的情况下,因此,低复杂度接收机算法研究将是后续的研究重点。
高频段通信作为未来5G重要的技术方向,在满足5G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指标方面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受到业界主流企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爱立信、华为、三星、中兴、诺基亚和上海贝尔等公司的高频段试验样机进行测试,初步验证了高频段技术方案支持大带宽高速率数据传输的能力,同时,也验证了高频段非视距传输的性能。利用高频段大带宽可满足10~20Gbps的ITU峰值速率指标要求。
新型多载波技术通过滤波处理来降低带外泄露,可以更有效支持基于不同子带的异步传输。通过对华为、中兴、爱立信和上海贝尔新型多载波技术方案的测试,验证了新型多载波技术性能,相对于OFDM技术,新型多载波可以充分利用系统保护带宽进行数据传输,可获得更高的频谱使用效率,同时,面对5G不同场景及业务需求,可将系统带宽划分为不同子带,不同子带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异步传输,对系统性能不会产生影响。
先进编码调制技术测试主要验证了极化码的性能,极化码是一种新型编码方式,也是当前3GPP标准制定中的一种候选编码技术方案,通过对华为极化码试验样机在静止和移动场景下的性能测试,针对短码长和长码长两种场景,在相同信道条件下,相对于Turbo码,可以获得0.3~0.6dB的误包率性能增益,同时,华为还测试了极化码与高频段通信相结合,实现了20Gbps以上的数据传输速率,验证了极化码可有效支持ITU所定义的三大应用场景。
全双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双工技术,通过高效的自干扰消除方案,可以实现同时同频全双工收发,因此,全双工技术的核心是自干扰消除,通过对华为全双工实验样机的测试,在20MHz带宽,2天线收发条件下,可以实现113dB的自干扰消除能力。
超密集组网通过更加密集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部署,可以获得更高的频谱复用效率,从而在局部热点区域实现百倍量级的系统容量提升,是满足2020年及未来移动数据流量需求的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对大唐超密集组网试验样机的测试,验证了超密集组网中的虚拟小区等关键技术在满足系统容量,提升用户体验速率等方面的优势,在100MHz带宽条件下,在覆盖面积300m2情况下,可实现系统吞吐量3.3Gbps,可等效实现流量密度约11Tbps/km2,可满足ITU流量密度指标要求。
二、网络关键技术测试进展
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爱立信、诺基亚/上海贝尔和英特尔六家公司完成了网络关键技术测试。涉及的网络关键技术包括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控制和承载分离、网络功能重构等。
网络切片技术,通过切片技术能够改变原有网络刚性管道模式。切片模板、切片生命周期管理、多切片接入、切片共享和切片运行维护方面等功能已基本成熟,能够实现基于5G场景和需求灵活构建不同特性网络切片的能力。
控制和承载分离,相比与传统网络可实现控制功能和转发功能的完全分离,网络功能可以按需编排和重构,从而满足不同场景差异化要求。
网络功能重构,5G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平台采用通用x86服务器,云管理系统基于开源技术。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网络设备在计算性能和通信性能上较专用硬件有一定下降,但是在资源利用效率上更加灵活和高效。
移动边缘计算,5G网络中移动边缘计算技术能够实现业务的本地路由、阻断、透传、限速、计费以及切换等功能,可以有效降低业务时延,提高视频类业务的用户体验。
三、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计划
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已顺利结束,IMT-2020(5G)推动组已于2016年6月启动了第二阶段测试规范的起草工作,计划10月份完成无线关键技术测试规范的制定,2016年年底前将启动第二阶段无线技术测试工作,2017年年中将启动第二阶段网络技术测试工作。
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将基于统一平台、统一试验频率、统一的设备和测试规范开展,面向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等5G典型场景,验证不同厂商技术方案的功能和性能。并且,还将开展5G核心网增强和无线接入网关键技术方案测试。此外,还将重点推动系统、芯片和仪表厂商合作开展多方对接测试,培育5G产业链。
关键字:5G技术
引用地址: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评估各项关键技术
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总体目标及工作计划
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的总体目标是通过5G试验,促进5G核心关键技术成熟,推动5G技术研发;验证5G技术方案设计,开发满足ITU性能指标的5G技术概念样机,为5G产品研发奠定基础;构建全球化的5G联合试验平台,促进全球统一的5G国际标准形成。
基于ITU和3GPP确定的5G工作计划,结合全球主要企业的5G研发计划,我国5G试验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为5G技术研发试验(2016年~2018年),主要目标是支撑5G国际标准研制,第二步为5G产品研发试验(2018年至2020年),主要目标是基于3GPP标准的第一版本,开展5G预商用测试。当前主要面向5G技术研发试验开展工作,我国的5G技术研发试验总体规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1月~2016年9月)5G关键技术验证阶段
本阶段主要目标是通过对5G单项关键技术样机的测试,评估5G候选关键技术性能,推动5G关键技术标准共识达成,此阶段测试对象为业界主流企业研发的关键技术试验样机。
第二阶段(2016年6月~2017年9月)5G技术方案验证阶段
本阶段主要面向ITU确定的5G性能指标,基于不同厂商提出的5G技术方案开发的5G概念样机开展测试,验证不同厂商的5G技术方案性能,支撑国际标准制定。本阶段将制定统一的设备规范和测试规范,利用第三方测试仪表,在统一的试验环境下开展单基站性能测试。
第三阶段(2017年6月~2018年10月)5G系统验证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多基站高低频混合组网,构建5G典型应用场景,开展5G系统的组网关键技术验证,评估5G系统在组网条件下的性能,同时,开展5G典型业务演示,为后续的5G试商用奠定基础。
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进展
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于2016年1月启动, 截至2016年9月15日,在推进组的组织下,国内外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科研机构通力合作,已顺利完成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工作。
一、5G无线关键技术测试进展
华为、大唐、中兴、爱立信、诺基亚/上海贝尔、三星、英特尔等共7家国内外企业完成了第一阶段测试工作,涉及的无线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超密集组网、高频段通信、新型多载波、先进编码调制和全双工等。
大规模天线阵列是提升5G系统频谱效率最有效的手段,MIMO技术在4G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面对5G传输速率与系统容量方面的挑战,天线数目的进一步增加将是5G技术重要的演进方向。基于华为、中兴、大唐大规模天线阵列的试验样机的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将天线端口数增加至64~128,相比于LTE-A,可实现3~4倍的频谱效率提升,结合新型多址、先进编码等关键技术,可满足ITU频谱效率指标3~5倍提升需求。面向商用的低成本大规模天线系统将是后续重要的研究方向。
新型多址技术作为创新性的5G技术方向,通过将多个用户信息叠加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利用先进的接收算法分离用户信息,不仅可成倍提升系统的接入容量,还可有效提升系统频谱效率。在试验中,通过对华为稀疏编码多址接入(SCMA)、中兴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和大唐图样分割多址接入(PDMA)概念样机的性能测试,相对于现有LTE系统,新型多址技术可以将系统的上行用户接入容量提升至3倍,下行小区平均吞吐量增益可达86%以上,但新型多址技术接收机的复杂度较高,尤其与大规模天线、高阶调制相结合的情况下,因此,低复杂度接收机算法研究将是后续的研究重点。
高频段通信作为未来5G重要的技术方向,在满足5G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指标方面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受到业界主流企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爱立信、华为、三星、中兴、诺基亚和上海贝尔等公司的高频段试验样机进行测试,初步验证了高频段技术方案支持大带宽高速率数据传输的能力,同时,也验证了高频段非视距传输的性能。利用高频段大带宽可满足10~20Gbps的ITU峰值速率指标要求。
新型多载波技术通过滤波处理来降低带外泄露,可以更有效支持基于不同子带的异步传输。通过对华为、中兴、爱立信和上海贝尔新型多载波技术方案的测试,验证了新型多载波技术性能,相对于OFDM技术,新型多载波可以充分利用系统保护带宽进行数据传输,可获得更高的频谱使用效率,同时,面对5G不同场景及业务需求,可将系统带宽划分为不同子带,不同子带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异步传输,对系统性能不会产生影响。
先进编码调制技术测试主要验证了极化码的性能,极化码是一种新型编码方式,也是当前3GPP标准制定中的一种候选编码技术方案,通过对华为极化码试验样机在静止和移动场景下的性能测试,针对短码长和长码长两种场景,在相同信道条件下,相对于Turbo码,可以获得0.3~0.6dB的误包率性能增益,同时,华为还测试了极化码与高频段通信相结合,实现了20Gbps以上的数据传输速率,验证了极化码可有效支持ITU所定义的三大应用场景。
全双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双工技术,通过高效的自干扰消除方案,可以实现同时同频全双工收发,因此,全双工技术的核心是自干扰消除,通过对华为全双工实验样机的测试,在20MHz带宽,2天线收发条件下,可以实现113dB的自干扰消除能力。
超密集组网通过更加密集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部署,可以获得更高的频谱复用效率,从而在局部热点区域实现百倍量级的系统容量提升,是满足2020年及未来移动数据流量需求的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对大唐超密集组网试验样机的测试,验证了超密集组网中的虚拟小区等关键技术在满足系统容量,提升用户体验速率等方面的优势,在100MHz带宽条件下,在覆盖面积300m2情况下,可实现系统吞吐量3.3Gbps,可等效实现流量密度约11Tbps/km2,可满足ITU流量密度指标要求。
二、网络关键技术测试进展
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爱立信、诺基亚/上海贝尔和英特尔六家公司完成了网络关键技术测试。涉及的网络关键技术包括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控制和承载分离、网络功能重构等。
网络切片技术,通过切片技术能够改变原有网络刚性管道模式。切片模板、切片生命周期管理、多切片接入、切片共享和切片运行维护方面等功能已基本成熟,能够实现基于5G场景和需求灵活构建不同特性网络切片的能力。
控制和承载分离,相比与传统网络可实现控制功能和转发功能的完全分离,网络功能可以按需编排和重构,从而满足不同场景差异化要求。
网络功能重构,5G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平台采用通用x86服务器,云管理系统基于开源技术。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网络设备在计算性能和通信性能上较专用硬件有一定下降,但是在资源利用效率上更加灵活和高效。
移动边缘计算,5G网络中移动边缘计算技术能够实现业务的本地路由、阻断、透传、限速、计费以及切换等功能,可以有效降低业务时延,提高视频类业务的用户体验。
三、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计划
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已顺利结束,IMT-2020(5G)推动组已于2016年6月启动了第二阶段测试规范的起草工作,计划10月份完成无线关键技术测试规范的制定,2016年年底前将启动第二阶段无线技术测试工作,2017年年中将启动第二阶段网络技术测试工作。
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将基于统一平台、统一试验频率、统一的设备和测试规范开展,面向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等5G典型场景,验证不同厂商技术方案的功能和性能。并且,还将开展5G核心网增强和无线接入网关键技术方案测试。此外,还将重点推动系统、芯片和仪表厂商合作开展多方对接测试,培育5G产业链。
上一篇:手机市场格局巨变 线下渠道被热捧
下一篇:小米危局: 转型路遥 牵动多家上市公司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56
两名原中兴工程师因泄露5G核心技术被判刑
广东省检察院周四发布了2019年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其中,原中兴工程师黄某瑜、王某侵犯商业秘密案,是国内首宗涉及5G技术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据了解,涉案人黄某瑜自2002年至2017年1月期间就职于中兴通讯公司,曾担任过射频工程师、无线架构师等职务。另一名涉案人王某则在2008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就职于中兴通讯公司西安研究所,担任过RRU部门研发工程师等职务。 该起案件可以追溯到6年前。 泄密工程师分工明确,牟利235万元 2014年年中,黄某瑜接受了某研究所5G有源天线原型机的技术外包项目。黄某瑜将项目挂靠在深圳森博兴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上述研究所先后签订了4份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35
[网络通信]
高通展示未来技术路线图,推动智能网联边缘发展并引领全球迈向5G Advanced及未来
高通展示未来技术路线图,推动智能网联边缘发展并引领全球迈向5G Advanced及未来 亮点: • 高通技术公司“统一的技术路线图”助力公司扩展其领先的基础移动技术创新组合,以推动5G向6G演进 • 全新的5G研发创新覆盖多个行业和用例,包括先进MIMO、基于AI的空口、元宇宙、定位、汽车和工业物联网等 2022年2月28日,巴塞罗那——高通技术公司公布其最新研发里程碑及创新成果,展现公司如何通过推动5G技术发展助力数字化转型,并为多个行业和用例带来顶级体验。 高通技术公司工程技术高级副总裁庄思民(John Smee)表示:“从智能手机到汽车、工业应用、物联网、XR等领域,高通技术公司正在定义全
[物联网]
联发科将秀出自己的5G新技术
联发科宣布,将参加由科技部主办的《积体电路六十周年IC60特展》,并秀出5G芯片原型机、终端人工智能(Edge AI)手机芯片、车用芯片等先进产品。此外,联发科透过芯片与大数据应用所发展的社会公益计划,也将一并在特展中呈现。 科技部主办的IC60特展,将于8日于华山文化创意园区正式展开,在半导体协会等各界支持下,此次展览不仅回顾60年来全球积体电路的发展,更一窥IC设计如何翻转科技、改变世界。 联发科在台湾IC设计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自然也不会在这次特展中缺席。联发科指出,预定将秀出5G芯片原型机等多项尖端技术与产品。 联发科的5G原型机,是为该公司推出第一代5G芯片的阶段性成果。此外,联发科以Helio P60芯片实
[网络通信]
自动驾驶技术离不开5G,5G在自动驾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随着5G技术的到来,改变了众多的行业,而5G技术也成为了热门的话题,汽车行业正经历着自动驾驶功能的指数级增长,各大车企和科技公司也相继的加入自动驾驶技术更深层次的研发,而为什么自动驾驶技术离不开5G? 要想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对于车辆自身的技术而言,还需要结合车辆行驶所处的道理等环节来进行结合实现车辆的行驶,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一环无疑是网络技术的支持,根据5G技术的特点来说,5G网络的性能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甚至是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等特征,正是有了5G技术,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而言有了更好的保障。 自动驾驶的技术相对来说对网络的依赖性比较高,需要的是快数据速率来除了车辆到了方面等路况信息的
[嵌入式]
基于5G网络的视频低延迟视频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
本次分享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低延迟视频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低延迟视频编解码、视频传输、视频处理低延时框架、视频采集和显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5G环境下低延迟视频对抗弱网提出的要求,包括:弱网状态的探测、拥塞控制等;最后一部分会结合实际测试结果,介绍在港口远控、远程驾驶等场景下的应用范例。 网络技术发展带来了延时低这一问题的讨论。以前网络的延迟比较高,芯片的处理都需要时间,所以延时一直都做得不够完美。随着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处理能力提高和网络的发展,低延迟视频开始能够运用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场景,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把“低延时”这一问题抛出来,然后介绍一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相关技术,最后介绍低延迟视频的应用场景
[嵌入式]
解锁5G预商用技术 运营商的网络重构之路还有多远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 运营商 选择基于NFV架构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来实施核心网改造和扩容工作,以顺应技术的发展,同时为 5G 的到来做充足准备。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从全球的虚拟化核心网的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欧美市场领先,例如VDF, T-Mobile, AT&T, Telefonica等主流 运营商 已经有小规模商用的NFV 网络,并正在进行大规模部署;非洲地区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也存在一些典型代表,例如MTN已经提出了相对明确的虚拟化战略;国内三大 运营商 则已经完成了核心网两层解耦的实践,正在为三层解耦做充分的准备。目前已制定了三层解耦的规范,正在组织测试,预计2018年下半年会启动大规模的部
[网络通信]
韩国研发多重访问流量技术 5G网速将提至40Gbps?
韩国的研究团队在5G网络开发上获得新进展,以无线网络结合有线网络的方式将5G速度最高提升至40Gbps。未来将该技术投入商用化后,5G智能手机就能享有高达40Gbps的网速。 据《亚细亚经济》报道,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发表5G大用量网络新技术,通过KT和Lanbird、SNETICT等韩国企业的共同研究,成功开发结合5G、WiFi、有线网络的大容量网络服务,该服务最高能将5G网速提高至40Gbps,是韩国的原创技术。 研究团队将现有的5G(最高网速20Gbps)、WiFi(10Gbps)以及有线网络(10Gbps)结合成多重访问流量(access traffic)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同时使用3种网络
[手机便携]
首份EVS技术标准专利报告发布:公开费率比5G费率高十倍以上
近日,国外咨询机构STOUT发布了《Enhanced Voice Services Patent Landscape(增强语音服务专利概览)》(以下简称《EVS概览》,点击获取报告原文)。这是第一份关于EVS技术标准整体情况的报告,首次让从业者对EVS有了整体认识。 图示:EVS技术的使用场景 EVS是一种移动电话高清HD语音服务技术,属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制定的标准之一。虽然听起来接近音频编解码标准,EVS本质却是无线通信标准的一部分。《EVS概览》显示,EVS标准下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SEP)共计350族,目前有效族数为339族,约占3GPP 3G-5G SEP总量的0.6%。不过,与其SEP份额不相称的是
[手机便携]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