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古鱼”薄如纸30年无人敢动 学者用3D打印揭秘

发布者:JoyousJourney最新更新时间:2017-09-13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关键字:3D打印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想不到3D打印还能这么玩。”近日,以两名中国研究者领衔的中澳联合研究团队首次用3D打印技术对一件来自澳大利亚4亿年前的盾皮鱼类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负责此次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原有的化石非常脆弱,最薄的位置不到0.1毫米,通过3D打印技术,研究者可以直观地了解这类原始鱼类的骨骼形态、神经血管走向、关节运动能力等信息。她介绍,盾皮鱼极可能是人类在生物演化进程中的“始祖”,破解盾皮鱼的更多细节可以帮我们揭开人类和人类身体构造的起源之谜。

研究人员展示盾皮鱼化石

  4亿年前化石“薄如纸”,30年来无人敢问津

  过去一年时间里,卢静一直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在一块只有乒乓球大小的化石。作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卢静长期从事早期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工作,也和无数的化石打过交道,但眼前的这块距今已有约4亿年历史的化石仍然显得无比特殊。

  “这是一块盾皮鱼头部化石,它很小,整条鱼也就是我们涮火锅时常吃的黄辣丁的大小,但与一般化石相比,这块化石保存非常完好,在专业术语上叫做特异埋藏。4亿年过去了,鱼头各块骨骼还基本保持在活着时候的位置上。仔细观察,我们甚至还能看到这条鱼脑袋里的血管和神经通过的管子,这些细微结构是对称分布的,没有变形。”卢静说。

  一天天的研究,让卢静对早期鱼类化石的结构如数家珍,但她坦言,至今她连摸都没摸过这块化石一下。“这块化石30年前发现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附近,如今归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所有,只有该大学的加文·杨博士有触碰这块化石标本的 资格 。”卢静介绍,之所以这样并非因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小气”,而是因为这块化石太宝贵,又太脆弱了,“这块化石最薄的位置只有不到0.1毫米,还没有一张纸厚,尽管发现30多年了,却一直没人敢动这件标本。”

  但从去年开始,他们使用了3D打印技术,让这块化石“活了”过来,变得可以时时刻刻触摸、摆弄、研究。

  卢静说,她和另一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胡雨致一道,利用显微CT技术对这块化石做了详尽的扫描。“虽然只是鱼的头部骨骼化石,但其实里面又可以细分成十几个部分,每部分都可能包括一块到几块不同的结构,经过高精度CT扫描后会虚拟生成连续的数千张切片。”

  此后,卢静对着这些切片,开始一步步“炮制”3D模型。

  盾皮鱼或为“人类始祖”,3D打印可分析血管结构

  卢静说,过去研究鱼化石要整天坐在显微镜前,现在不仅要使用显微镜,还要坐在电脑前,每天至少花10个小时以上一张张“修理”扫描的切片,对化石结构进行重建。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因为一件标本扫描后往往有上千张切片,而化石内部结构之间的界限往往并不清楚,更是需要反复观察不同方向的切片来确定界限。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又无比繁琐的工作。“有时候,化石内的两块骨头像两块毯子一样,有一些部分重叠在了一起,几亿年的时间让这两部分之间的缝隙变得微乎其微,必须要反复不断对照切片,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有一次,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就为了弄清脑腔里的一条血管是怎么走的。”

  最终,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卢静和同事完成了这条4亿年前的盾皮鱼的初步头部3D模型。“当时3D打印技术也是很火热的,我们就尝试利用3D打印将我们的模型放大6倍打印出来,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卢静称,这是世界首次公开发表的用3D打印技术来进行的古代鱼类研究。

  利用3D打印出来的化石模型,卢静可以像拼积木一样,将这条4亿年前的鱼头骨的各个部分进行分解、拼装,甚至对这条鱼进行虚拟的“解剖”,从而弄清楚骨骼之间的结构乃至血管、神经的排列模式。“比如通常我们只能猜测鱼的上下颌能够张开多大角度,现在有了这个化石的3D打印模型,我们可以直接验证关节的活动范围,模拟这条鱼的上下颌动作,也就能更加直观地获取这条4亿年前的鱼的更多信息。”

  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有可能揭示人类自己,还有人类的身体构造是怎么演变来的。生命科学已经证明,人类来自古代的猿,古猿又由更古老的祖先演化而来,人类的“家系”可以一步步上溯到古代水中的鱼类。卢静介绍,从鲨鱼、鲤鱼、青蛙、麻雀、猫、狗到人类,我们熟悉的大多数动物都长着脊椎和下巴,在演化上同属一类。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这个大类,学术名称叫“有颌脊椎动物”,都是在4亿多年前由盾皮鱼类中的一个分支演化而来。所以,人类某个阶段的祖先模样曾经就和这块3D打印出来的化石盾皮鱼差不多,而人类的嘴巴也是由盾皮鱼类的上下颌演化而来。“解剖”这条鱼,其实是我们人类遥远祖先的考古现场,而研究它的上下颌结构,也就是在解答人类为什么会长出用来吃饭、呼吸、讲话的嘴巴。

  相关技术已与国内分享,盼未来进入博物馆

  卢静表示,目前她还在继续对这块化石做进一步的研究,“软骨一般很难成为化石,而这块化石内部的软骨结构也非常完美地保存了下来,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盾皮鱼的演化信息。我们还将进一步对它们的脑腔进行深入研究,在计算机中重建脑颅及相关神经、血管模型,并制作出更加准确的化石模型来深入 解剖 。”

  同时,对其他盾皮鱼化石的3D打印计划已经启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模型可供科学家进行直观的研究。卢静说,此前有一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搞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很多当地的小学生来学校参观最新的科研成果,当孩子们看到这个3D打印出来的可以拆卸拼装的盾皮鱼化石模型时都非常惊讶。他们惊喜的眼光给了卢静很深的触动。

  她表示,目前她已经就如何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古生物研究上和国内的专业人士做了分享。未来,她还希望能够将这个技术带到中国的博物馆中,让公众都能够直观感觉到古生物真实的样子,“想一想,孩子们也都可以亲自去触摸、拼装、翻来覆去摆弄这些以前放在玻璃柜里、只能远观的化石,这会带来全新的认知感受,更好激发大家对远古生命和古生物学科的兴趣。”

    以上是关于手机便携中-“史前古鱼”薄如纸30年无人敢动 学者用3D打印揭秘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3D打印 引用地址:“史前古鱼”薄如纸30年无人敢动 学者用3D打印揭秘

上一篇:从展讯副总裁王成伟看中国芯片业成长
下一篇:Gartner刘轶谈5G与物联网:“美丽的误会”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7:13

新技术实现“掌上”3D打印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首次利用一台便携 3D打印 在人手上打印出电子产品。这一新技术不仅能帮助士兵们在战场上快速打印所需的电子设备,还有望为伤口愈合和皮肤病治疗提供新方法。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先进材料》杂志上。研究人员使用定制的低成本 3D打印 机实现了这一技术。借助新技术,战场上的士兵可以在身体上打印临时传感器以检测化学或生物制剂,也可以打印太阳能电池为电子设备充电。   “我们对这种新型 3D打印 技术的潜力感到兴奋,它使用的是一种轻便的打印机,价格不到400美元,”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副教授迈克尔·麦卡尔平说,“这就像一把未来的‘瑞士
[嵌入式]
3D打印使MEMS制造成本仅为现在1%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微系统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使用桌面型3D打印机制造高质量微电机系统(MEMS)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制造MEMS,其成本仅有市场上现有技术的百分之一,而且质量一点不差。 3D打印使MEMS制造成本仅为现在1%   MEMS是一种非常小的技术装置,其部件尺寸通常为1至100微米。2014年MEMS的市场容量就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但是这种产品的生产门槛很高。要生产MEMS,必需要用到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而这种设备的制造成本往往高达数千万美元。如此巨大的投资要求显着阻碍了在MEMS方面对于潜在有用设备的开发。   但是不久前MIT微系统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连续发表的两篇论文表明,这些财务上
[传感器]
3D打印机技术思想遭遇中国的工业现实
    几乎每天都有关于3D打印的新闻。这项快速制造技术被冠以了可以想象到的所有荣誉。但是,这些概念与现状相差有多远呢?在走访在一线使用3D打印技术的企业后,发现事实是,在可预见的未来,3D打印不会在中国颠覆任何行业。   3D打印并不神秘,也绝非只能在学术研究的实验室才能见到。事实上,深圳作为“世界工厂”和“设计之都”,3D打印技术的商业应用已经在这里发展了一年多。许多人知道国内主流的桌面3D打印机生产厂商大半都在深圳,但鲜为人知的是,深圳已经有不少专业的工业级3D打印服务商和大规模应用3D打印的工业设计机构。   深圳市源创尚品工业设计公司是一家深度应用3D打印的工业设计机构。据其总经理廖天佑介绍,目前他们有近10%的设计
[手机便携]
3D打印如何彻底革新医疗保健领域?
  1983年, 3D打印 之父Chuck Hall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 3D打印 机,并用它来打印了一个很小的洗眼杯。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这只是一个杯子,小而黑,看起来很平凡,但这个杯子为革命铺平了道路。现在,这项技术正在以戏剧性的方式改变医疗行业。   由于美国的医疗保健费用持续飙升,而且看不到任何政治解决方案,这项技术可能会提供一些急需的救济。   以下只是 3D打印 改变医疗行业的一些方式。    个性化的假肢   此前,3D虎报道过Amanda Boxtel的故事。Amanda Boxtel自腰部瘫痪以来,使用来自Ekso Bionics的机器人套装,她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但是穿起
[嵌入式]
迪斯尼公园的“噩梦”:自由漫步机器人来了!
这真是一个充满疯狂的故事。迪斯尼狂热的科技子公司Disney Research正在制作那些长着著名卡通人物模样的双足机器人,并将让它们自由漫步在主题公园内。我们非常确定的是,傻瓜都会相信,这项伟大的计划绝对不会吓到任何孩子和大人。   在科技类新闻的报道中,一个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团队在实验室内培养了一个大到恐怖的老鼠肢体,拥有完整的血管和肌肉组织。也许有一天,我们可能利用这些知识和生物工程研究结论为需要的人制造出人类肢体,为类似迪斯尼公园这样的地方制造仿真的卡通人物,这的确非常疯狂。     “创建能够在现实世界中体现动画人物个性的机器人是娱乐行业的迫切需要,因为这种机器人能够让人们与他们原本只能在电影或电视里看
[嵌入式]
3D打印技术可制造任意结构的锂电池
据外媒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Texas State and Duke Universities)的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款LED手镯(LED bracelet)及自动调暗型LCD墨镜,两款设备均内置了锂离子电池。 该团队在其研究报告中写道:“3D打印锂离子电池可制作成任意结构,这不仅能够为既定产品设计提供定制版电池,还能提升电池结构件的应用。”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采用了熔丝制造(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FFF)3D打印机。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主要的挑战在于提升打印熔丝内所用聚合物的离子导电性(ionic conductivity),研究人员将纤维浸入到电解液(electrolyte
[汽车电子]
东京奥运上的一大波高科技:机器人、AI、智能制造技术…
虽然奥运延期和空场让东道主日本经济损失惨重,疫情防控的问题也依旧无法解决,但今年的奥运会应用了众多前沿科技,更是奥运史上的“数字化之最”。 从氢能源电动车,到瓦楞纸材料的纸板床;从助力外骨骼设备,到电子垃圾制作的奥运奖牌;从3D运动员跟踪技术,到可以回收利用的木板结构…… 也许,东京奥运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地,但是各种科技创新仍让这场世界性的体育盛事大放异彩。 机器人服务队 奥运会是彰显国家实力难得的机会,日本作为世界上机器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自然得大肆秀一秀肌肉。 东京奥组委在2019年发布《东京奥运会机器人计划》,委托松下、丰田等公司生产一批机器人及外骨骼设备,组建一支服务队伍,投入到奥运会的日常运营中。
[嵌入式]
美科学家利用聚焦电子束实现更快速的纳米3D打印方法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聚焦电子束开发了一种更快速的纳米3D打印方法。他们发明了一种微小的高能超音速气体射流,以加速前体材料的沉积。该技术可以发掘出热力学现象以及3D纳米加工的新应用。 聚焦电子束引导沉积 聚焦电子束诱导沉积(FEBID)是3D纳米加工的直接方法。一束高能电子和一股热激发前体气体聚焦在基板上的同一点上。当电子束撞击基板时,材料分子就会沉积。通过精确控制,这种方式可以制造复杂的纳米3D结构。除了高沉积精度外,FEBID技术还可以打印大尺寸,并支持广泛的材料。 FEBID过程的例证。图显示注入(1)前体气体颗粒扩散(2)和释放物质(3)形成受控表面和金属连接原子(4)。图片来自Beilstein
[嵌入式]
美科学家利用聚焦电子束实现更快速的纳米<font color='red'>3D打印</font>方法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