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屡创新高的真正原因

发布者:塞上老马最新更新时间:2017-11-24 来源: 阿尔法工场关键字:英伟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文作者Ophir Gottlieb,系美国一家名为“Capital Market Laboratories”投资咨询机构的合伙创始人和CEO,该机构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提供市场分析报告。

英伟达公司(NASDAQ:NVDA)在今年11月初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该报告发布几个小时内,股价还处于当天较低的交易价格;但在公司高层通过电话会议就其中一些重量级信息进行解读后,英伟达的股价开始走高。

我们有很多关于英伟达的事情要说,但要将所有的内容都包括在一篇文章是不够的——于是,就其精华,我们凝结在了以下这些文字中。

机器学习是将数据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的重要过程,一旦生成一些基础算法,整个系统就可以进行自己学习不断完善。

全球顶级的科技公司都在收集关于客户信息的数据、卫星成像、网络内容、气象感应数据等千万亿字节的信息。这些数据可以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提供智能支持,也可以在你开始网购之前就能知道你想买什么样商品。

所有这些都要处理海量数据,这些过程都需要英伟达的产品。

这些需求推动着英伟达成为未来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因为英伟达是一家几乎在所有未来科技趋势中布局的公司。

英伟达的GPU技术及在高速机器学习中的应用是该公司发展的基础。

英伟达的产品可以应用到游戏、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无人送货、无人操控飞机、自主机器人、生物医药、自动检索货物以及超级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

英伟达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增长潜能非常大,但无人驾驶市场的大爆发应该是在几年以后。

下图是彭博社智库预测的2015年-2020年无人驾驶市场发展示意图,无人驾驶市场在2015-2020年之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4%。


英伟达在无人驾驶市场中的战略是成为各主要汽车公司在无人驾驶技领域中的基础支持力量。

这样的战略优势是英伟达将从整个无人驾驶市场中受益,而不是单纯押注在某一家汽车生产企业。

随着英伟达不断开发出高端新产品和持续创新,英伟达成为科技领域中实际的颠覆者。

以下是关于英伟达公司自2007年-2017年每个季度的收入变化柱状图(来源:cmlviz.com),该图中的数据均为英伟达公司税后数据。



下图是关于英伟达公司自2007年-2017年每个季度的税后净利润变化柱状图(来源:cmlviz.com),该公司在净利润方面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



路透社对英伟达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收入预测为23.6亿美元,预测EPS为每股0.94美元;而实际上,英伟达公司在今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将达到26.4亿美元,EPS则为每股1.33美元。

根据英伟达公司发布的信息,该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将增长32%,全年收入增长41%。英伟达公司预计在下一财政年度将为股东分红12.5亿美元。

在我们的研究中,英伟达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其实都是面向未来科技的。

我们认为,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是除游戏显卡外能在短期之内为公司带来真正收入和影响的业务,而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也会在未来十年内都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我们发现正是英伟达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是使华尔街分析师们比较吃惊的领域。

在今年8月11日,美国市场调查公司MarketWatch曾经发布了一份报告,认为英伟达的股票上涨趋势受到全球服务器领域增长放缓的影响将出现停滞。

当时的报告这样写到:

“英伟达公司在用于数据中心的图形处理芯片收入与去年同季度相比收入已经增长175%,但是从全年来看,环比只是增长了2%,为4.16亿美元。”

但是在英伟达公司最近的报告中,华尔街应当为此感觉吃惊。英伟达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快速增长,并对总收入增长有相当大的贡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财经频道是这样报导的:

“英伟达公司2017年第三季度在数据中心方面的收入为5.01亿美元,超过市场分析师4.16亿美元的预测,与上季度相比增长20%。”

下图是英伟达公司数据中心业务自2015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三季度的收入柱状图(来源:TechCrunch):



退一步来说,在自动驾驶、无人送货、无人操控飞机、自主机器人等领域尚未完全发展起来之时,目前已经大发展的云系统数据中心是对英伟达业务强有力的支撑。

下图是美国十大大数据企业之一Wikibon对全球云服务市场自2012年到2026年之间发展的预测柱状图(数据单位:十亿美元),在2017年云服务市场规模为1540亿美元;到十年后的2026年,云服务市场规模则会发展到4930亿美元。



云服务市场的核心是数据中心,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主要由亚马逊、微软、谷歌这三家巨头控制。

亚马逊占有云服务数据中心市场的37.1%、微软占有28.4%、谷歌占有16.5%的市场份额,将近15%的份额将由其它公司控制。

目前,亚马逊、微软和谷歌都已经从英伟达规模订货。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脸书和甲骨文公司也在云服务数据中心的发展上需要英伟达的芯片。

英伟达公司开发的新型芯片Volta,为客户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英伟达公司在报告中这样表述:“英伟达公司的Volta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驱动力量。Volta将在每个行业中都产生突破性影响。可以广泛应用于人类进行精准除癌、智能客户体验和无人驾驶、数据中心等各个领域,这将开创人工智能的新纪元。”

高盛公司在英伟达公司盈利报告电话会议后评论到:“Volta已经走上正轨,更重要的是,在它面前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以我们看来,在未来几个季度,将会有更多的客户采用这一新型芯片构造及技术。”

英伟达公司在盈利报告电话会议中的详细数据信息如下: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达到26.4亿美元,同比上涨32%,环比上涨18%,超出市场23.5亿美元的预期。

数据中心的收入为5.01亿美元,收入比去年翻番。

GPU收入同比增长31%,达到22.2亿美元,其中Tegra处理器收入增长了74%,达到4.19亿美元。

游戏芯片收入为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32%。

数据中心业务在本季度表现靓丽。

英伟达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开发的Tesla V100 GPU在今年第三季度收入表现良好,主要是市场的云服务提供商及高性能运算的需求推动了该业务的发展。

Volta的表现比英伟达公司过去的Pascal的表现更为优异,提高机器学习的性能10倍以上。

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都宣布在各自的数据中心、云服务器中使用Volta系列产品。

在美国,亚马逊宣布基于Volta界面的云数据中心已经在4个地区可以提供服务。

甲骨文公司将Tesla P100 GPU列为其数据中心的基础部件之一,并计划扩大对Volta系列的需求。

有超过1200家公司已经在使用英伟达公司的数据推理平台,其中包括亚马逊、微软、脸书、谷歌、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海康威视和腾讯等大公司。

在过去5年中,基于英伟达GPU的开发者增长了15倍,达到645,000人,今年从英伟达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数据平台上下载数量增长了5倍,达到180万次。

英伟达公司还在本季度宣布开发出DRIVE PX Pegasus,这是全球首款可以使第五代无人驾驶汽车成为现实的首款人工智能计算机。

我们今天将焦点聚集在英伟达公司身上,它的估值还会继续增长。

我们认为英伟达公司在保持游戏显卡和云数据中心增长的的同时,还将在3-10年之内继续主导着一些其它科技领域的升级。

关键字:英伟 引用地址:英伟达屡创新高的真正原因

上一篇:大陆半导体投资 锁定三大领域
下一篇:处罚高通不当,台湾5G恐提前出局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7:37

清华系智驾大佬,为英伟达“救火”
乘着“ AI ”东风,英伟达今年市值直上万亿,其业绩在行业下行周期实现三位数的增速,于山巅轻松笑看友商们负重挣扎。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颇具居安思危意识,“距离破产只有30天”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自然不愿当下盛景昙花一现。 当AI业务成为现金奶牛时,英伟达也并未停下,而是把大量资源倾注到汽车业务上,将其视为未来业绩增长点之一。且其不满足于只为市场提供高 算力 硬件 ,还有着成为智驾解决方案商的野心。 也正因此,曾任小鹏汽车 自动驾驶 副总裁的吴新宙,被挖来英伟达接管智驾 软件 业务,向黄仁勋直接汇报。这位备受瞩目的行业大佬,是黄仁勋期待的正确的人吗?未来英伟达的汽车业务能否在他带领下
[汽车电子]
清华系智驾大佬,为<font color='red'>英伟</font>达“救火”
英伟达收购芯片制造商Mellanox交易已获批准
据国外媒体报道,消息人士透露,半导体厂商英伟达收购芯片制造商Mellanox的交易已经获得中国批准。 据外媒报道,该项批准将不包括“单独持有”的要求,目前正在等待签字。上月,外媒报道称,该项批准已接近完成,但将要求这两家公司在数年内保持独立的研发部门。 英伟达是在去年3月份宣布将以69亿美元全现金收购Mellanox的。在披露这笔收购计划时,这两家公司就已经达成了最终的协议。这笔交易将是英伟达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将提振其数据中心芯片业务。 英伟达以其强大的游戏芯片而闻名,同时还提供旨在加快教服务器识别图像等人工智能(AI)任务处理速度的芯片,而Mellano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英伟</font>达收购芯片制造商Mellanox交易已获批准
高通结盟 Veoneer 强攻 ADAS 市场,真找准了英伟达和英特尔的软肋吗?
最近,业内一直流传着一份神秘的“备忘录”,即所有车辆都会在几年内获得自动驾驶能力,而主导这个产业的是英伟达。不过,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巨头们哪肯随意认输,高通就是其中之一。显然,未来巨头之间免不了要有一场恶战。 下面,我们先从硅谷说起。 乔布斯曾说过:“必须先从客户体验做起,然后再去看看有什么技术可用。” 这所谓的乔布斯定律其实在汽车行业也试用,而汽车和科技行业的结合会给客户体验带来两种结果: 要么人类对驾驶责任负法律义务,要么机器承担全部责任。说实话,这就是辩论的全部内容,尽管很多公司绞尽脑汁要把它搞复杂。 一个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私人乘用车短期内不会实现全自动驾驶。 Robotaxi 和固定线路自动驾驶
[汽车电子]
AMD350亿美元拿下赛灵思 与英特尔英伟达三分天下
正式官宣。 AMD 宣布斥资350亿美元收购FPGA芯片巨头 赛灵思 (Xilinx)。这两家传了多年绯闻的芯片公司终于走到了一起。   苏姿丰是2014年10月出任AMD CEO的。过去六年时间,这位美籍华人不仅带领AMD(又一次)从低谷中咸鱼翻身,更实现了对 英特尔 的逆袭。在收购赛灵思之后,AMD将成为一个估值1350亿美元(包括赛灵思之后)、拥有1.3万名工程师、横跨多个业务领域的半导体新巨头。   早在2015年英特尔167亿美元收购FPGA市场第二大公司Altera的时候,市场就传言FPGA行业老大赛灵思在考虑收购当时陷入低谷的AMD,打造CPU+GPU+FPGA的全功能战舰,对抗英特尔带来的威胁。但几年时间过去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三星遭网络攻击,为英伟达事件同一黑客组织所为
据科技网站BleepingComputer报道,英伟达遭网络攻击事件尚未平息,黑客组织Lapsus$日前又展示了据称来自韩国巨头三星电子的大量机密数据。 据称该批资料近190GB,被拆分为三个压缩文件,通过点对点网络供外界下载。根据描述,资料中包括了生物特征解锁设备算法、部分基础服务源代码、乃至来自高通的机密源代码。 目前尚不清楚Lapsus$是否向三星索要赎金,BleepingComputer联系三星方面了解情况,尚无回应。
[手机便携]
李斌:蔚来自研芯片一颗顶英伟达四颗
4月2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蔚来李斌近日表示,去年购买了很多的英伟达芯片,这耗费了公司不少钱,为此公司转向自研芯片,因为一颗芯片可以顶四颗,所以能降低成本。 据资料显示,在2023蔚来日上,蔚来正式发布了首颗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 蔚来李斌表示,蔚来的目标是用一颗自研芯片实现目前业界四颗旗舰智能驾驶芯片的性能,使得效率和成本更优。 这款芯片在业界内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它是首款采用5nm车规工艺制造的智能驾驶芯片,内部集成了超过500亿颗晶体管。这意味着神玑NX9031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为蔚来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神玑NX9031的另一个亮点是其自研的推理加速单元NPU。这一单元具有强大的算力,能
[汽车电子]
英伟达CEO致员工信:公司将维护Arm开放许可模式和客户中立
昨(14)日,英伟达正式宣布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从软银手中收购Arm。 今日据新浪科技消息,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布了一封邮件,他表示,英伟达将与Arm一起,继续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领先的计算公司。另外,他强调,Arm的商业模式非常出色,公司将维护其开放许可模式和客户中立性,为全球任何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并通过英伟达全球领先的GPU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扩展Arm的IP许可产品组合。 以下为邮件全文: 大家好:   今天,我们宣布签署了收购Arm的协议。   三十年前,英国剑桥几位富有远见的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CPU架构。优化的能源效率和新的许可模式,让新架构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后来,工程师们将Arm的C
[手机便携]
彭博:英伟达收购Arm案恐遭遇英国封杀 后者或考虑IPO
知情人士透露,英国正考虑封杀英伟达收购Arm一案,原因是考量到潜在的国安风险。 据彭博社报道,英伟达去年9月宣布以400亿美元收购Arm,以便在发展迅速的半导体市场扩大市占。以市值计算,英伟达现在是美国最大的芯片公司,Arm目前则是由日本软银集团持有。 英国文化大臣奥利弗·道登(Oliver Dowden)今年4月要求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准备一份有关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是否可被视为反竞争的报告,并且汇整第三方提出的所有国安疑虑。 报道援引一名知悉政府讨论内情的人士称,这份评估报告已在7月底呈交,内容包含国安疑虑,而英国目前倾向否决这项收购案。另一名知情人士说,出于国安考量,英国可能会对这起合并案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不过,知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