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通信芯片那些事:行业中流砥柱

发布者:火星叔叔最新更新时间:2018-05-22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关键字:芯片  光刻机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5月19日,中美双方就经贸磋商发表了《联合声明》。根据声明,中美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同时加强在农产品、能源、医疗、金融、高科技产品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应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成果。中兴公司案作为中美贸易冲突的重要一环,也有望在近期得到解决。一个多月来,藉由中兴事件,国内展开了对芯片产业的空前讨论,对芯片的质疑、贬斥甚嚣尘上。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两个误区:一是中兴公司案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芯片;二是通信行业并没有“芯太软”,或者说,通信芯片可以说是中国芯片行业中,最坚挺的一部分。

  在贸易冲突缓和、中美将加大合作的当下,让我们一起聊聊通信行业芯片的那些事。

  通信芯片是行业中流砥柱

  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提上了明确的国家战略高度。

  集成电路产业链长而复杂,在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的产业链布局分工中,设计业的总规模已位列第一,设计直接贡献产品收入,其意义重大。并且设计能力和水平,跟国际差距最小。

  2017年11月中国IC设计年会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见下表),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中,通信IC占据总体销售比重达46%。可见,通信IC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绝对中流砥柱。而在通信IC领域,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整机厂商对通信IC产值贡献比超过50%,进一步凸显通讯设备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拉动和促进作用。


2017年中国各领域IC销售额

  以中兴通讯为例,不但有自己研发的芯片,而且遍及整个通讯网络。其实无论你的手机用的是国内三大运营商任何一家的网络,在中国任何地方打一个跨省的电话,都可能会用到中兴的芯片。

  中兴通讯从1996年开始进行芯片设计,目前,核心通信芯片全部自主研发,累计研发并成功量产各类芯片100余种,涵盖通讯网络的“云、管、端“架构,是中国芯片产品布局最为全面的厂商之一。 在通讯核心专用芯片上,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并且还能将消费类芯片提供给国内其他通讯设备厂商。目前中兴自主研发的终端芯片为多家下游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012年开始,中兴通讯与国内芯片制造和封测厂商紧密合作,率先采用国产制造和封测技术,以自主研发的量大面广的消费终端芯片为牵引,推动建设我国相应的高端集成电路生产和封测服务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应用驱动,实现设计、生产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

  通用芯片和器件是短板

  通讯设备及其他电子产品中,所涉及的芯片及器件种类众多,供应商全球化分布,无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做到全部自给自足,这一定程度上是全球化国际分工和芯片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在集成电路领域,所涉及的产业链非常长,从设计、到原材料、装备、生产、以及封测,每个环节都相当复杂,且技术门槛和资本门槛都非常高。

  中国通信行业目前受制约的主要是通用芯片和器件。所谓通用芯片就是不仅仅为通讯设备所用的芯片,比如电脑和服务器的CPU、可编程器件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存储等。这些芯片的供应商以美系厂商为主,CPU:英特尔Intel; FPGA: Xilinx和Altera;DSP:德州仪器TI。这些也是我国亟需突破的高端芯片技术。此外,在芯片设计中,以中兴为例,已可独立完成从芯片定义到封测的全设计过程,但工具链全线受限于美国产品;芯片生产制造产业链全球布局且由美国主导,关键的装备和制造环节均有美国技术或美国资本参与。

  Gartner统计的2017全球采购芯片最多的十家公司,全球前十名有三家中国公司:联想、华为、步步高电子,排在世界4-6位。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甚至在2014年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国部分专用芯片快速追赶,正迈向全球第一阵营。但高端通用芯片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仍旧很大,对外依存度很高。瓶颈究竟在哪里?

  一颗芯片从IC设计、晶圆生产、IC制造、IC封装到测试,制作工序之复杂,要求之高可能是很多业外人士所无法想象的。集成电路产业(芯片研发制造)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制造工序多、产品种类多、技术换代快、投资大风险高。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从而要求集成电路尺寸不断变小。

  芯片的制程就是用来表征集成电路尺寸大小的一个参数,从0.5微米一直发展到现在的10nm、7nm、5nm,目前,世界集成电路产业28-14nm工艺节点成熟,14/10nm制程已量产,Intel、三星和台积电均宣布已实现10nm芯片量产,并准备投资建设7nm和5nm生产线,苹果iphoneX用的便是台积电10nm工艺。而我国芯片工艺最好的厂商中芯国际,现在还在为14nm苦苦挣扎。除了我国半导体行业起步晚技术基础薄弱的原因,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我国买不到最先进的制造设备和集成电路技术,因为“瓦森纳协定”。这个协议的全称是: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成立于1996年,一共33个成员国,中国不在其列,该协议主要对国外一些关键技术和元器件进行封锁。因此,中国企业根本买不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而一些设备和产品由于核心技术掌握的国外,国内也无法自主生产。

  打个比方,在芯片制造中最重要的光刻机,2010年最新的是32nm制程工艺光刻机,全世界所有先进的半导体厂商都能买到,但中国厂商很难买到。中芯国际到2015年才通过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合作,得到了32nm的光刻机。而在2015年,芯片工艺制程已经相隔好几代,台积电、Intel、三星等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都已经买到10nm光刻机。

  因此,解决芯片被掣肘的现状,不是一家企业的任务、也绝不是一家企业之力能完成的。破局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5月16日有媒体报道,全球最大的芯片机器制造商、荷兰的阿斯麦(AMSL)证实,中国向荷兰订购了一台最新型的使用EUV(极紫外线)技术的芯片制造机器光刻机,这一设备预计将于2019年年初交付。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此次采购能够成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自主研发半导体生产。对于年营业额达到90亿欧元的阿斯麦公司来说,来自中国的订单占的分量很小,但这显示了一个趋势,中国要在芯片市场上也要扮演一个角色,不再依赖外来产品。

  目前,中美经贸关系开始缓和,未来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将更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芯片作为底层核心技术产品,中国必然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政府与企业联动,齐心协力,在国内打造相对完整的生态链。积小胜为大胜、从单点突破到全面突围,最终真正实现“强芯强国”之梦!

   以上是关于手机便携中-探秘中国通信芯片那些事:行业中流砥柱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芯片  光刻机 引用地址:探秘中国通信芯片那些事:行业中流砥柱

上一篇:华为近期将公布突破性技术 余承东形容它“很吓人”
下一篇:vivo推世界杯定制手机,传概念机APEX部分技术或下月量产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8:28

高通再战联发科 MWC芯片双雄交锋
    MWC不仅是终端品牌厂竞相比拚新机规格、造型的赛场,也是手机晶片厂商暗自较劲的场合,尤其在4G大战正打得火热的高通与联发科(2454),将于本届MWC再度交锋。高通的产品阵容以骁龙810处理器为首,联发科则抢在2月6日就先于中国大陆举办新品发表会,发布MT 6735、MT 6753两款四核、八核全球全模晶片,谁能在本届MWC斩获较多客户,引发关注。 高通才刚在中国大陆反垄断官司跌上一跤,加上日前骁龙810处理器传出过热问题,导致三星的Galaxy S6临阵换将、改采自家14奈米处理器,也让其在4G晶片的领导地位多了杂音。不过根据最新流出的照,宏达电(2498)的旗舰机M9几可确定采用高阶的骁龙810处理器。加上LG也出面
[手机便携]
ARM抢攻服务器芯片市场 与英特尔AI战争即将开打
  在手机领域大放异彩的芯片业者 ARM 触角再向外延伸,其和微软(Microsoft)、惠与科技(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等大厂合作,抢攻英特尔(Intel)独占的 服务器 市场,目标至2021年市占从零提高到25%, ARM 与英特尔的人工智能(AI)战争即将开打。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HPE、微软和英特尔在 服务器 市场是盟友关系,微软与英特尔的关系起于1990年代,其结合传奇性的Wintel联盟,使得PC进入主流市场;HPE前身HP,则和英特尔携手研发64bit处理器Itanium,陆续从大型 服务器 到PC都采用英特尔制的处理器,如今双双发布采用 ARM
[嵌入式]
英飞凌推出智能电表芯片充实智能电网半导体产品组合
  2012年10月11日,阿姆斯特丹讯——业界领先的电网产业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IFX / OTCQX:IFNNY)正在2012年欧洲表计展览会(2012年10月9日至11日)上展示其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英飞凌为支持全球能源效率目标的智能电力基础设施提供组件,其产品组合可满足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的应用需求。      在以智能电表芯片为亮点的产品组合中,英飞凌将其在功率半导体、嵌入式控制和芯片级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专长有机结合在一起,力求协力打造安全、灵活、可靠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通过增加分布式本地智能、提高电网安全性、提升效率和进行先进双向电源输送控制、实现灵活需求侧管理以及其它全新功能,对电力
[工业控制]
苹果三款M3系列芯片配置曝光:全部采用3nm工艺
苹果新一代 M3 系列最快会在今年内登场,首发 M3 芯片预计将搭载于 13 英寸的 MacBook Pro 和重新设计的 MacBook Air,而性能更为强大的 M3 Pro 和 M3 Max 计划在明年上市。 据 Wccftech报道,现在已经对这三款 M3 系列 SoC 的配置有了更多的了解。M3 和 M3 Pro 在 CPU 和 GPU 的核心数量上与现有的 M2 和 M2 Pro 保持不变,M3 Max 将增加核心数量,以提供更强的多线程性能,而所有的 M3 系列芯片都将采用台积电(TSMC)的 3nm 工艺制造。 M3 和 M2 同样拥有最多 8 个核心,分别为 4 个性能核和 4 个能效核,以及最多 10 核心的
[家用电子]
中国市场手机芯片拉锯战:高通进 联发科退
eeworld网晚间报道 高通和联发科是全球手机处理器市场两大寡头,双方在中国市场也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据媒体报道,高通表现出上升势头,而联发科的中国份额将会跌破四成。 据台湾电子时报网站引述行业消息人士报道称,今年一季度,联发科的手机芯片交付量将跌破一亿套,二季度将会小幅反弹,但是也只有1.1到1.2亿套。 去年全年,联发科销售了4.8亿套手机处理器。消息人士称,今年上半年联发科的销量将不容乐观,这也凸显了在智能手机饱和之后,联发科所面临的增长瓶颈。 在手机芯片市场,联发科过去主打中低端,高通主打中高端,双方各占据市场一隅。其中过去两三年内,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掀起了功能手机切换到安卓智能手机的高潮,中国手机厂商迅速崛起
[半导体设计/制造]
北斗星通推出国内首颗55纳米北斗芯片
    日前,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推出国内首颗55纳米北斗芯片以及地灾监测与驾考系统为代表的北斗新应用项目。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在产业应用领域正不断通过自主创新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终端机   在与国外导航系统的竞争中,芯片是制约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北京北斗星通通过多年攻关,成功推出的“蜂鸟”芯片,具有功耗低灵敏度高、体积小的优势,由其构建的模块的定位精度、灵敏度均达到国际领先的GPS模块同水平性能,而且在成本上也与GPS同类产品齐平,极具国际竞争力。   据介绍,截至2012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1.14亿辆,中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2.6部/百人。而卫星导航在汽车和通讯领域的应用占到卫星导
[手机便携]
高通公司为大众市场智能手机推出Snapdragon S4芯片
2011 年 12 月 9 日 —— 高通公司今天宣布 Snapdragon S4 系列移动处理器新增 MSM8625 和 MSM8225 两款芯片组。这两款芯片组提供主频最高达 1GHz 的双核 CPU 、高通 Adreno 203 图形处理器以及集成的 3G 调制解调器。 MSM8625 和 MSM8225 芯片组与 MSM7x27A 和 MSM7x25A 系列芯片组硬件和软件兼容,使终端厂商能够将现有基于 Snapdragon S1 的设计无缝迁移到双核 S4 移动处理器上。这一特性有助于终端厂商有效拓展智能手机产品线,涵盖更先进且性能更强的 3G 智能手机。为了支持终端制造商进一步简化并加速高性价比的 3G 解决方案的上
[手机便携]
Meta推出新自研AI芯片,以减少对外部半导体供应商的依赖
Meta正在部署一款新的自研芯片,以帮助推动其人工智能服务的发展,旨在减少对Nvidia等外部公司的芯片依赖。 这款于周三宣布的芯片是Meta训练和推理加速器(MTIA)的最新版本,它有助于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对内容进行排名和推荐。Meta去年发布了首款MTIA产品。 Meta转向AI服务带来了对计算能力的更大需求。去年,这家社交媒体巨头发布了自己的AI模型版本,与OpenAI的ChatGPT竞争。它还为其社交应用添加了新的生成式AI功能,包括定制贴纸和名人面孔聊天机器人角色。 今年10月,该公司表示将在支持AI的基础设施上投入高达350亿美元,包括数据中心和硬件。“2024年,AI将是我们最大的投资领域,”首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