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手机衰落沦为二线品牌

发布者:国宝集团最新更新时间:2016-02-0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关键字:中兴  衰落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曾几何时,“中华酷联”几乎是中国手机厂商的代名词。如今,在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已经高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并大有赶超三星之势,联想也贵为全球前五,而曾经的王者——中兴只能勉强保住全球前十。
中兴为什么会在智能手机时代衰落至此?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终端CEO曾学忠于2016年1月20日深夜在公司内部发出3000多字的内部邮件,深刻反思中兴手机在这些年的利弊得失,寻求复兴之道。曾学忠的内部信一夜之间已经传遍业内。
华为手机在2012年也曾遭遇生存困境,但于2011年“挂帅”的余承东痛定思痛,砍掉了当时80%的终端产品线,并彻底改变自身渠道策略,逐步走上高端路线,以至今天的局面。曾学忠的内部信是否会成为一个契机,让华为的同城兄弟——中兴,也走上华为式的复兴之路?
“失去三年”沦为二线品牌
曾学忠在内部信中从不同角度详细披露了中兴手机的业绩表现。
数据显示,2015年中兴智能手机实际发货量5600万部,距离2015年年初制定的6000万部目标还有400万部的距离。
在国际市场上,中兴手机2015年在美国共卖出1500万部的智能手机,同比增长超过30%,保持行业第4的地位;在亚太市场的销量达到1100万部,同比增长120%;在欧洲和非洲市场分别同比增长400%、100%,在南美市场也同比增长40%。
国内市场成为中兴表现最差的一块市场。据曾学忠披露2015年中兴手机在国内的发货量只有1500万部,该成绩不仅和华为、联想、小米等相差很远,与国内新兴手机厂商OPPO、魅族等也相距甚远。曾学忠在内部信中坦言,中兴之所以未完成销量目标,问题主要就出在国内市场。
但对于曾学忠披露的业绩数据,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了质疑。互联网评论人士、iDoNews 签约作家姜伯静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3亿部,其中,中兴以3.1%份额排在第十位;以此概算,中兴2015年的销售量应为4000多万部,与曾学忠披露的5600万部相差甚远。
同时,根据国外统计机构comScore数据,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苹果为44.1%、三星为28%、LG为8.3%、摩托罗拉为4.9%、HTC为3.4%。中兴并不在前四名之列。据此,姜伯静提出质疑,难道中兴手机2015年第四季度在美国市场上实现绝地反击了?
数据统计口径很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中兴手机主要问题的确出在国内市场,1500万部的本土销量仅与美国市场相当,不仅难望华为、联想、小米等一众国内手机厂商的项背,还被一个新兴手机势力——魅族赶超了。
因此,虽然中兴通讯整体上在2015年完成了营收、收款“双千亿”的既定目标,但中兴终端的“老大”曾学忠深深感到“因为我们并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而使“我和终端团队管理层压力山大”。
在此背景下,曾学忠在内部信中还披露了2016年中兴智能手机的销售目标——7000万部。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3年是国内智能手机品牌爆发的3年,而对中兴来说,这无疑是“失去3年”,中兴眼看曾经的友商华为、联想渐行渐远,也眼看新兴势力小米、魅族等超越自己,希望如今的中兴能像几年之前的华为一样痛定思痛,从国内市场的二线阵营奋起直追。
为何不受市场待见?
对于在国内市场上的失利,曾学忠表示:“理由可以找很多,但是,一句话就是,我们做得不够好!所以,要复盘,但是不要解释。”
曾学忠对失利原因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在曾学忠看来,中兴手机最大失误有两点:一是战略失误,没有提前洞察到消费者转换趋势和渠道转换趋势,错过了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升级换机两个风口;固有的运营商管控模式、品牌建设等短板,在供应链、品牌传播上亟待提升。
诚如曾学忠所言,在功能机时代,抓住运营商这个核心要素,成就了“中华酷联”;而在智能手机普及期,性价比、擅长线上营销成就了小米;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换机窗口,在线下渠道有长期沉淀、追求做工“轻奢”的步步高、华为也成功了;而中兴依然在依赖传统运营商渠道,放弃了渠道建设和品牌传播的良好机遇,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的步伐。
曾学忠的反思可谓诚恳,不过可能依然不够。姜伯静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兴失利的原因,除过度依赖运营商和错过互联网手机等几个风口外,主要还包括:首先是产品性价比不够;其次是产品质量有严重不足,用户体验不够,比如“操作系统不及时更新”已成为消费者吐槽的焦点;最后是宣传不足,尤其煽动性宣传不足,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兴手机对自己的专利特长、“剁手兴”的改变性、外在形象等,宣传力度明显不够。
除了选择苹果手机、三星手机的用户,性价比依然是其他消费者选购手机的首要因素。全球手机厂商,即使是宣称走上高端路线的华为,无不在性价比上下功夫和较劲。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天猫、京东等网站上发现,在手机销量排名前二十位的手机产品中,华为、小米、魅族、VIVO等厂商都有数款产品,却难觅中兴手机的踪影。比如,在天猫1000元~1500元价位区间手机产品中,记者找到一款中兴G719C青漾3手机,价格是1390元,运行内存RAM为2GB,机身内存8GB,电池容量3000mAh,分辨率为1280×720。记者同时也找到国外知名手机品牌的一款产品,运行内存RAM为3GB,机身内存为16GB,电池容量为3200mAh,分辨率为1920×1080,其他参数与青漾3基本一致,售价1348元。但这个国外品牌,一直都走中高端路线,并非以性价比著称。由此比较可见,中兴手机的性价比实在难以让消费者叫好。
事实上,中兴手机是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比如,2015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和2015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方面,中兴已经超越华为。比如,中兴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是很多国内手机厂商难以比拟的。不过,当小米竖起性价比的标杆,华为塑造了中高端的品牌形象并且渐入人心,一般消费者对中兴的品牌印象,还停留在“剁手兴”上。
“乐视整天要超越苹果、小米开始打情怀牌、华为专利优势明显,这些话题整天在我们耳边回响。”姜伯静表示,反观中兴的品牌塑造和宣传,是明显不足的。
对于作为同城兄弟的华为、中兴,深圳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有着特别的感触,一直互有胜负的两家厂商,在智能手机时代怎么会一下拉开那么远的距离?
孙文平认为,主要是中兴手机对市场的敏锐度不够,不能很好跟上市场需求变化。“都说中兴的专利数量庞大,但大多还是功能机时代的专利,智能机时代的专利还不够多。”孙文平对记者表示,中兴手机一些卖得好的产品,往往在出货方面又跟不上,影响了市场表现。
孙文平指出,中兴手机在产品定位上也不够精准,出了近百款产品,相互之间的界限、差别却十分模糊;在产品定位上,华为就做得更好一些——华为手机主打中高端市场,荣耀主攻低端市场。
国内手机市场已经是一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任何一个品牌想立足确实不易。如今,经历几年暴涨的小米正在退烧,加上三星、苹果等国际巨头的持续深耕,以及VIVO、OPPO、乐视等新兴厂商不断涌现,国内手机市场是否已经饱和尚存争议,分一杯羹就更难了。跟不上市场步伐的手机厂商,就意味着落伍乃至淘汰,强悍如当年诺基亚、摩托罗拉,也是几年之间就变成了手机市场的明日黄花。
关键字:中兴  衰落 引用地址:中兴手机衰落沦为二线品牌

上一篇:腾讯小米加入战团 无人机迎来血拼时代
下一篇:2016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降3%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18

中兴通讯宣布马来西亚LTE订单
    中兴通讯昨天宣布赢得马来西亚3G运营商U 移动的LTE设备订单。中兴通讯将帮助U移动在马来西亚各主要城市建设支持100Mbps下载的无线通讯网络。另一方面,U也将利用中兴的设备在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扩展现有的42Mbps无线网络。LTE网络的建设将紧随这一网络的升级而进行。     在这一部署之前,U移动已经和中兴通讯成功进行了一次LTE演示部署。
[网络通信]
光通信厂商鸿辉光通拟A股IPO 客户有华为/中兴/烽火等
2月26日,上海监管局披露了上海鸿辉光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辉光通)辅导备案基本情况,其保荐机构为中天国富证券,已于2021年2月9日进行上市辅导备案。 值得一提的是,鸿辉光通与华泰联合于2020年6月签署了《上海鸿辉光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协议》并于当月,华泰联合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报送了辅导备案申请文件并获得受理。 不过,双方最终签署了《关于 上海鸿辉光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协议 的终止协议》。而华泰联合也于近日终止对鸿辉光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工作。 官网显示,鸿辉光通创建于2001年, 专注于光缆材料及光
[手机便携]
光通信厂商鸿辉光通拟A股IPO 客户有华为/<font color='red'>中兴</font>/烽火等
中兴手机宣布Axon 10 Pro将会支持20倍混合变焦
5月27日傍晚中兴手机官方微博宣布旗下的Axon 10 Pro将支持20倍混合变焦。 值得注意的是,早前中兴手机战略发展部主管吕钱浩就确认Axon 10 Pro支持10倍混合变焦,此番官方宣布Axon 10 Pro将支持20倍混合变焦,意味着后续可能还会有所谓的30倍、40倍等混合变焦登场(中兴Axon 10 Pro也支持3倍光学变焦)。 那什么是混合变焦,它与数码变焦、光学变焦有什么区别,我们在此说一下: 首先是数码变焦,它是所有手机都会有的功能,就是我们在拍摄的时候,用两根手指在屏幕上放大,这样就可以把画面远处的东西放大,它是利用处理器把画面中的每一个像素面积放大到你要的大小,这个就相当于一个剪切功能了,这个方式会让你
[手机便携]
<font color='red'>中兴</font>手机宣布Axon 10 Pro将会支持20倍混合变焦
中兴通讯:5G手机第二季度率先在欧洲和中国上市
在今日的2019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表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兴5G手机将实现商用,率先在欧洲和中国上市。2019年是业界公认的5G元年,中兴通讯已做好5G端到端商用的全面准备。   徐子阳透露,截至2019年2月底,中兴已与全球30家运营商广泛开展5G合作。   在2月下旬的MWC2019大会上,中兴首款5G旗舰天机Axon 10 Pro已经亮相。官方称,中兴Axon 10 Pro 5G版本支持5G全频段覆盖,支持Sub 6G频段,可以实现数倍于4G的超高速体验。   配置方面,Axon 10 Pro搭载6.47英寸全曲面屏,19.5 : 9 FHD+分辨率,AMOLED材质,
[手机便携]
<font color='red'>中兴</font>通讯:5G手机第二季度率先在欧洲和中国上市
寒武纪联手中兴通讯 加速5G时代边缘智能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寒武纪联合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共同展示了5G时代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业务展示采用中兴通讯边缘计算服务器ES600S和视频加速卡,搭配寒武纪思元100智能处理卡,实现边缘视频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分析。 世界将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随着5G网络的不断延展,海量数据将在网络边缘产生,在靠近数据产生的网络边缘提供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服务,已成为5G商用成功的关键。中兴通讯作为边缘计算能力的构建者,具备丰富的边缘计算技术积累。今年初发布的边缘计算服务器ES600S,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灵活等特点,使得业务部署非常方便,具有极高性价比。其AI加速卡采用寒武纪思元100智能
[网络通信]
寒武纪联手<font color='red'>中兴</font>通讯 加速5G时代边缘智能
日本计划将华为、中兴通讯排除政府设备使用名单
此前英国电信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从其核心4G网络中彻底移除华为设备,以确保公司的手机业务符合内部政策。该政策旨在在电信基础设施中边缘化华为设备。 新西兰电信运营商 也于28日发布声明称,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GCSB)否决了该公司打算采用来自华为的 5G 电信设备的提议,理由依然是“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风险”。 据读卖新闻今早消息,日本计划将华为、中兴通讯(000063)排除在政府设备使用名单之外。
[手机便携]
日本计划将华为、<font color='red'>中兴</font>通讯排除政府设备使用名单
中兴手机新掌门新思维:加强电商砍掉一半机型
     1月22日消息,上任仅20天的中兴通讯新任手机业务负责人曾学忠透露了其一些想法,即在产品设计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消费者身上,打造更好的中兴手机品牌形象,并且要发力互联网渠道,做大电商,他还提出要砍掉一半手机机型,提升精品手机数量和单款销量。   上任仅20天   曾学忠是在1月20日出席其八核手机发布会时做上述表示的。该日,中兴通讯举办了手机业务独立运营后在国内的首场发布会,发布了采用联发科八核处理器的两款手机青漾2和MemoII。   2013年最后一天,中兴通讯宣布将手机终端业务进行独立运营,并任命曾学忠担任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手机事业部总经理,此次是曾学忠和他的团队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   诸多大佬为中兴通讯手机事业部
[手机便携]
手机制造商排行:中兴紧跟Apple 华为尾随
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Gartner发布,2010年第一季全球手机终端销售量总计达3亿1,470万支,较2009年同期成长17%。其中,智能手机的销售量为5,430万支,成长率幅度高达48.7%。Gartner指出,有能力整合操作系统、硬件和服务的手机制造商,才是市场最大赢家。 Gartner研究副总裁Carolina Milanesi表示:“2010年第一季,智能手机终端销售量年增率系自2006年以来最强劲的成长幅度。这一季,我们看到,仅做智能手机的RIM,首度跃登前五大手机制造商,Apple的市占率亦提高 1.2%。Android的成长动能延续至2010年第一季,特别是在北美市场,当地Android手机的销售量足足增
[手机便携]
手机制造商排行:<font color='red'>中兴</font>紧跟Apple 华为尾随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