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毫米波雷达是正确决定吗?

发布者:omega34最新更新时间:2021-06-02 来源: 爱集微关键字:毫米波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5月25日,特斯拉美国官网上发布《Transitioningto Tesla Vision》的公告中表示,从2021年5月仅北美地区制造的Model3和ModelY将不配备radar(毫米波雷达),Autopilot将由摄像头和视觉神经网络提供运算支持。


看来钢铁侠并不是单单拒绝Lidar,连Radar也即将被抛弃。

其实早先特斯拉就已经放风,酝酿对目前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软件进行一次大版本的更新,或将不再需要毫米波雷达而采用纯视觉的感知方案。


经证实,特斯拉本次虽然取消了唯一一颗前向77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但超声波雷达依然存在,所以小编认为这或许并不能称之为“Pure vision”。

图片来源:特斯拉美国和中国官网

但尽管如此,取消毫米波雷达还是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按照通常的理解,自动驾驶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似乎是公认的。

而且随着激光雷达成本的降低,似乎传感器种类可以“做加法”,但此刻特斯拉却选择了“做减法”,究竟为什么呢?本篇文章小编斗胆分析一下。


图片来源:华为(首台搭载3颗华为激光雷达的极狐阿尔法S样车下线)

先认识一下,毫米波雷达究竟是什么。

➤毫米波雷达,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MMW,Millimeterwave)探测的雷达。其波长为1~10mm,介于微波和厘米波之间,工作频率在30~300GHz频域。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天线

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频率差来进行测距、测速,利用天线阵元之间的相位差来进行测角度信息。


毫米波穿透雾、烟、灰尘的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还能同时识别多个分辨识别很小的目标,具有成像能力,体积小、机动性和隐蔽性好等特点。因此,毫米波雷达在5G通信、雷达、制导、卫星遥感技术、射电天文学和波谱学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当然我们现在常见的自动驾驶汽车及含有ADAS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也在使用。

图片来源:大陆Continental毫米波雷达

➤车载毫米波雷达

针对汽车领域,目前国际电信联盟划分给车载毫米波雷达的频段为两种:24GHz和77GHz。

而根据探测距离不同分成三种:短距离SRR(60米以内)、中距离MRR(100米左右)和长距离LRR(200米以上)。

通常24GHz雷达检测范围为短距离,未来或逐步被淘汰,而中距离和长距离毫米波雷达都使用77GHz。

图为:毫米波雷达FOV分布(来源:佐思产研《智能驾驶硬件指南》)

车载毫米波雷达根据车身安装部位可实现不同探测功能,短距离探测主要用于如盲点探测、碰撞预警、泊车辅助等,通常在翼子板或车身四角位置。

中远距离探测则通常作为ACC巡航、刹车辅助、紧急刹车、车距保持等功能,通常安装在车辆前部。

图为:毫米波雷达对应ADAS功能的性能要求(来源:佐思产研《智能驾驶硬件指南》)

如上述所说,毫米波雷达应用如此广泛,那么为什么仍被特斯拉舍弃了?

仔细查阅,小编得知,其实毫米波雷达也有一些缺点和局限性:

第一,对物体的识别度差

因为毫米波雷达主要作用是测距和测速,并不具备准确识别物体的能力,

尤其是对人,一般在10-20米间探测有效率高,20米以上可能会误检、漏检。

同时毫米波雷达受对金属物体探测最为敏感,但也恰恰是因为有时金属过多或位置的问题,由于无法分辨具体物体,所以在涉及到ADAS相关功能时,常常会做出刹车的决策。

举个例子,道路刚维修好时,道路施工方通常会在刚修补好的沥青或水泥的地面铺上一层钢板,防止地面被过往车辆压坏,而超声波雷达走过此条车道时会认为地面上的钢板是一堵墙,出现紧急刹车行为。

第二,对横切向目标的探测准确度低

毫米波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遵循“多普勒效应”,只能提供径向的速度探测,因此毫米波雷达不会提供切向障碍物的速度,使用毫米波雷达对横切向的目标识别准确度低。

第三,容易被电磁干扰

由于很多汽车喜欢安装测速雷达或一些通信天线,其本身也都会发射电磁波,因此使毫米波雷达的误判成为家常便饭。

第四,易受恶劣天气影响

在雨、雾和湿雪等高潮湿环境下,毫米波的衰减会降低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

第五,性价比

毫米波雷达虽然没有激光雷达贵,但是相比摄像头其成本也相对高。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行业内的分析认为,毫米波雷达仍然是自动驾驶传感器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单纯依赖摄像头依然有很多顽疾存在。

图片来源:https://www.theverge.com

纯视觉方案被质疑也是很正常的,首先,摄像头是一种被动式传感器,其本身并不发光,成像质量受到环境亮度影响较大,易受外界雨天、雾天环境以及强光下曝光或黑夜环境而影响识别率。

图片来源:https://www.theverge.com

其次,摄像头需要海量数据支撑和标定,所需计算量庞大,需要GPU等更多算力支撑。

另外,在相同的恶劣天气情况下,如大雨天气,虽然毫米波雷达受限,但摄像头也同样会受限。而且摄像头被遮挡时基本上也无法正常工作。

其实,在探测距离方面,毫米波雷达对中远程的探测依然可以在很多功能场景下提供更好的体验,如:AEB(自动紧急制动),因为前向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数据融合,可有效感知车外的环境,进行静态、动态的识别,能及时进行预警前方碰撞,如果去掉毫米波雷达可能会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从而降低舒适度。


图片来源:网络

相信特斯拉也对去掉毫米波雷达持谨慎态度,只选择了北美发售的两款车型而未将全球车型进行调整,

另外也限制了部分自动驾驶功能,比如智能召唤和紧急车道偏离回避就在交付时被禁用,同时,也增加了跟车距离并进行了限速,

具体速度限定为75英里/小时以内,或许这对北美的部分州不太友好,因为定速在80英里/小时开启自动驾驶在美国人烟稀少的州是很常见的。

图片来源:网络

不管怎样,毫米波雷达确实已经被特斯拉尝试舍弃了,但这也不能代表未来的趋势,还是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多传感器的组合更加安全和值得信任,这里面也提到了地图。

图片来源:https://www.theverge.com

作为四维图新来说,我们认为高精度地图也是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传感器,可有效弥补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性能边界,为自动驾驶提供重要的先验信息。

而且高精度地图可以帮助自动驾驶车辆准确定义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并在感知、规划、决策等模块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字:毫米波 引用地址:舍弃毫米波雷达是正确决定吗?

上一篇:深圳2020年专利资助名单公布 华为、汇顶科技等在列
下一篇:日本将联合美欧限制半导体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出口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9 00:30

比眼见更真实!看77GHz毫米波雷达如何为ADAS保驾护航
什么是毫米波 什么是毫米波?毫米波实质上就是电磁波一个频段,其频率高于无线电,低于可见光和红外线,频率大致范围是30GHz—300GHz。这是一个非常适合车载领域的频段,在这个频段中,波长大概是1~10mm。因此我们将这个波段称为毫米波。 其次,毫米波雷达的原理是什么?当电磁波在传播时碰到另一种介质,会反弹回来,其时延是2倍距离/光速。返回来的波形和发出的波形之间会有频率差,这个频率差和时延是呈线性关系的:物体越远,返回的波收到的时间就越晚,那么它跟入射波的频率差值就越大。将这两个频率做减法,就可以得到二者频率的差频(差拍频率),通过判断差拍频率的高低就可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毫米波雷达就是利用了电磁波金属反射比大的特性。
[汽车电子]
比眼见更真实!看77GHz<font color='red'>毫米波</font>雷达如何为ADAS保驾护航
苹果高管:毫米波5G速度比LTE网络快25倍
近日,苹果公司的 iPhone 产品营销经理 Francesca Sweet 在一次采访中讨论了 5G 连接的各种问题以及它们与 iPhone 12 的关系。 Sweet 在 YouTube 频道的讲话中简要解释了 iPhone 12 与 sub-6GHz 和 mmWave(毫米波 )频段的兼容性,并指出客户应该看到 LTE 全面速度的提高。 Sweet 说:“在 mmWave 上,即在 5G 的高频段上,我们看到其速度比 LTE 快 25 倍,因此用户可以做一些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同样,即使在 sub-6GHz,我们看到其速度也比 LTE 快两倍。” 她继续指出,5G 上载速度与 iPhone 12 的新视频功能(即
[手机便携]
TI 推动驾驶辅助技术创新,推出全新AWR2944车载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为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并提高车辆安全,德州仪器( TI )(Nasdaq代码:TXN)今日,在中国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全新的 AWR2944 车载毫米波雷达 传感器 ,可帮助汽车制造商改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物体感应能力。 在发布会上,德州仪器中国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蔡征介绍:“凭借数十年的汽车专业知识和品类齐全的模拟和嵌入式处理器件产品系列,我们可以解决更复杂的设计难题,帮助中国的客户轻松设计灵活的驾驶辅助系统。” TI 全新的 AWR2944 毫米波雷达 传感器 进一步扩展了其品类丰富的模拟和嵌入式处理产品及技术,为汽车工程师推动汽车系统创新提供了更多工具。该 传感器 将提升车辆在快速物体检测、盲点监控
[汽车电子]
TI 推动驾驶辅助技术创新,推出全新AWR2944车载<font color='red'>毫米波</font>雷达传感器
备受青睐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何以助力高阶自动驾驶落地?
近日,海外媒体曝出特斯拉已向欧洲监管机构提交车辆变更申请,并猜测特斯拉最新的自动驾驶硬件HW4.0或将很快量产上车。据爆料,HW4.0最大的变化是马斯克放弃的毫米波雷达又加了回来,根据国外知名博主Greentheonly的拆解分析,新加的雷达很有可能是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早在去年6月,特斯拉就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申请在其电动汽车中使用全新的高分辨率雷达。 马斯克作为创新技术的先锋者和技术普惠主义的践行者,一直倡导特斯拉尽可能少地使用传感器,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可以减少数据融合与处理给自动驾驶系统造成的挑战。基于在纯视觉感知技术上的领先性,马斯克不仅公开鄙视激光雷达,还先后移除了特斯拉的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自此成
[汽车电子]
备受青睐的4D<font color='red'>毫米波</font>成像雷达,何以助力高阶自动驾驶落地?
毫米波传感器系列新品发布,矽典微赋能感知体验再升级
2024 年 4 月 14 日,矽典微于 深圳国际 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 上发布 智能 毫米波 传感器 新品。 矽典微在深圳国际智能传感器展上发布毫米波传感器系列新品,以“毫米波传感器体验再升级,AI超感、μA功耗、μm测距”为主题向观众介绍新品的技术优势及特点。以创新的技术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和媒体的关注。 矽典微CEO徐鸿涛博士介绍毫米波感知的前沿应用趋势,同是为三款新品揭开面纱,即 XenD106L 超低功耗生命存在感应传感器、XenD107H AI 增强生命存在感应、XenD108Y 小型化高精度液体物体检测传感器。凭藉 AI超感、μA功耗、μm测距等极具优势特点的参考设计,为观众们开启了对毫米波感知技
[物联网]
<font color='red'>毫米波</font>传感器系列新品发布,矽典微赋能感知体验再升级
全球移动行业领军企业承诺共同支持5G毫米波发展
5G毫米波在中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北美和东南亚等众多国家及地区不断扩展 全球5G毫米波部署带来极致性能和容量,支持运营商和终端厂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并开拓全新服务机遇 2021年6月28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众多移动通信企业今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支持5G毫米波技术的部署——其中包括来自中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北美、东南亚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的重要企业。行业领军企业致力于在当前发展势头的基础之上,持续投入5G毫米波,以支持其应对用户数据需求的显著增长,并扩大移动生态系统在支持众多行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推动当今5G毫米波发展势头的全球移动行业领军企业包括Airtel、AT&T、Cas
[网络通信]
全球移动行业领军企业承诺共同支持5G<font color='red'>毫米波</font>发展
工信部拟为5G启动毫米波频谱:24.75-27.5GHz、37-42.5GHz频段入围
  今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在 毫米波 频段规划第五代国际移动通信系统( 5G )使用频率的意见。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工信部拟为5G启动毫米波频谱:24.75-27.5GHz、37-42.5GHz频段入围     工信部称, 5G 系统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宽带中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频率规划对 5G 系统技术研发和应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毫米波 频段将为5G系统重要工作频段。为科学、合理进行5G系统频率规划,现公开征集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 毫米波 频段5G系统频率规划的意见。   近两年我国在5G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工信部也加快
[网络通信]
微波杂志:毫米波技术步入快车道
Amarpal (Paul) Khanna National Instruments, Santa Clara, Calif 对于速度和无所不在的连接的需求是技术演变到THz技术这场革命的主要驱动 MHz力。十年前,谁会想到现在的世界正在尝试将数十亿台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并准备在几秒内将一部电影下载到智能手机?无线应用已经从点到点演进到广播系统再到网状和蜂窝网络,现在人们正在探索点对点和蜂窝相结合的定向网络系统。 毫米波是指波长在1到10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即频率范围在30到300GHz之间。毫米波技术的创新应用包括电信、无线通信、汽车、国防和航空航天、成像、安全、医疗和其它工业应用。 然而,对于无线通信和汽车雷
[传感器]
微波杂志:<font color='red'>毫米波</font>技术步入快车道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