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核协议—IP核在SoC设计中的接口技术

发布者:GoldenSunrise最新更新时间:2011-07-08 关键字:SoC  开放核协议  OCP接口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深亚微米工艺加工技术允许开发上百万门级的单芯片,已能够将系统级设计集成到单个芯片中即实现片上系统SoC。IP核的复用是SoC设计的关键,但困难在于缺乏IP核与系统的接口标准,因此,开发统一的IP核接口标准对提高IP核的复用意义重大。本文简单介绍IP核概念,然后从接口标准的角度讨论在SoC设计中提高IP核的复用度,从而简化系统设计和验证的方法,主要讨论OCP(开放核协议)。

OCP简介

    基于IP核复用技术的SoC 设计使芯片的设计从以硬件为中心转向以软件为中心,芯片设计不再是门级的设计,而是IP核和接口及其复用设计。IP核集成到系统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同步,例如全局执行、数据交换和协议方面的同步操作;协议转换,不同模块间不兼容的协议的转换,封装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需要考虑时序约束;I/O缓存,为满足系统行为和时序约束可能需要缓存数据。另外,出于对核设计的保护会故意隐藏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在集成时可能需要。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好的接口标准,一些大公司现在已有自己的IP核接口标准,比如Altera的Avalon,Atlantic、IBM的CoreConnect、ARM的AMBA等。因为核的多样性,使用完全相同的接口是不现实的,OCP将软件中的分层概念应用到IP核接口,提供一种具有通用结构定义、可扩展的接口协议,方便了IP核与系统的集成。

    OCP协议使IP核与系统的接口与IP核的功能无关,设计人员不需要了解核内部也能利用它进行系统设计。OCP接口允许设计者根据不同的目的配置接口,包括接口的数据宽度、交换的握手协议等,在SoC设计中可以裁剪核的功能,降低设计复杂性,减小面积,同时满足SoC的要求;OCP接口还保持核在集成到系统的过程中自身完全不被改变,就是说在总线宽度、总线频率或电气负载有变化时核保持不变。使用OCP接口的设计可以交付即插即用的模块,同时支持核的开发与系统设计并行,节省设计时间。

OCP接口运行机制

    OCP定义两个通信实体间点到点的接口。其中一个实体作为通信的主体(Master),另一个作为从体(Slave)。只有Master可以发命令,Slave响应Master的命令,接收或发送数据。封装接口模块必须担当每个连接实体的对应端,当连接实体是Master时,封装接口模块就作为对应的Slave;当连接实体是Slave时,封装接口模块作Master。

    OCP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图中有三个IP核,其中左边标有Initiator的IP核是通信的发起方,作Master;右边标有Target的是通信的目标方,作Slave;中间的既可作Master又可作Slave;下面的框图代表封装接口模块;从Master出来并进入Slave的箭头表示请求命令,从Slave出来并进入Master的箭头表示响应;加黑的线段代表片上互连总线。两个IP核通过接口通信的过程是:作为Master的 IP核发出请求命令给对应的Slave端(总线封装接口模块);封装接口模块通过片上总线将请求命令(OCP并不指定片上互连总线的工作机制,而是把OCP命令转换成总线上的传送)传送给接收方的总线封装模块;接收方的总线封装模块再作为Master把这种内部总线传输转换成合法的OCP命令传送给目标IP核;其作为Slave方接收命令并执行所要求的操作。

图1 OCP工作原理示意图

每一个OCP接口都是可根据连接实体的要求进行配置的(通过选择需要的信号或某一信号的位宽),也是互相独立的,例如系统中通信发起者总是会需要比目标方更多的地址位数用来选择发起者所要求的目标。

OCP接口信号

    OCP通过命令完成实体间的通信操作,在接口为选择的命令配置相应信号,所有的信号都是在时钟上升沿采样,是完全的同步设计。OCP接口信号包括数据信号、边带信号和测试信号。数据信号又分为基本信号、简单扩展信号、猝发信号和多线程扩展信号。所有IP核都需要基本数据信号中的一组信号,其他可选信号用于支持通信需要,实现可配置和可扩展性。

    基本数据信号包括:Clk、MAddr、MCmd、MData、MDataValid、MRespAccept、SCmdAccept、SData、SDataAccept、SResp。其中只有CLK和MCmd是必须的,其他可选。Mcmd是传输命令,指出主方OCP传输类型,包括读、写和广播类型的八种命令。简单扩展信号增加了OCP接口地址空间、字节使能和核在不同阶段的特征信息。猝发式扩展信号允许猝发传输,可设置不同猝发传输模式的参数。多线程扩展信号支持OCP接口的多线程处理。边带信号传送诸如复位、中断、错误和核特性标志等控制信息,也是IP核与系统间交换控制和状态信息的手段,可以同请求/响应信号异步,但与时钟上升沿同步。测试信号支持扫描、时钟控制和JTAG。

OCP接口时序及接口状态机

以简单读写操作的时序为例说明OCP接口时序要求,如图2所示。

图2 读/写操作的时序

    在上升沿1处OCP Master方通过将MCmd由Idle变为Wr开始进入请求状态,在此周期内把地址A1和数据D1分别送到MAddr和MData信号线上,Slave必须在同一个周期内发出SCmdAccept有效信号;Slave在上升沿2处开始接收地址和数据并进行内部写操作;在上升沿4处MCmd赋值为Rd,OCP进入读请求状态,在这个周期内Master方将地址放在MAddr信号线上,在同周期Slave发出SCmdAccept有效信号;在上升沿5处Slave方置SResp为DVA从而开始响应阶段,请求阶段结束,根据从MAddr获得的地址读取数据并放到SData信号线上;在上升沿6处开始Master方收到Slave的响应信号并开始读数据,响应阶段完成。

图3是在读、写操作中请求阶段和响应阶段主、从两方的状态机。

图3 读/写状态机

    Master和Slave都是从IDLE状态开始,当检测到MCmd变为读或写时Master转为请求阶段,Slave转到读或写状态。如果是读操作,Master的请求状态持续到SCmdAccept有效,Slave在完成读操作后发出SCmdAccept有效信号并置SResp为DVA,Slave变为响应状态,Master进入IDLE状态;SResp是NULL时,Slave没有进入响应状态Master进入Wait Resp状态,等待Slave进入响应状态。如果是写操作,没有响应信号,当SCmdAccept有效时Master的请求阶段结束进入IDLE状态,Slave处理写操作,完成后进入IDLE状态。

结语

    OCP是基于核的免费开放的接口协议,可以根据不同IP核的通信要求进行配置和扩展,能够实现硬件集成真正的即插即用,允许系统集成根据应用需要选择最好的IP核和互联机制。OCP为IP核设计提供了解决可配置性和接口的较好办法,实现了IP核与系统集成的Socket接口,能够做到核的模块化和即插即用特性。

关键字:SoC  开放核协议  OCP接口 引用地址:开放核协议—IP核在SoC设计中的接口技术

上一篇:基于SoPC技术的传感器非线性软件校正的实现
下一篇:基于NIOSⅡ的矩阵键盘和液晶显示外设组件的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28

“羽量级”授权模式让定制化SoC变简单!
相较于MCU+模拟的离散式解决方案,物联网设备采用定制化SoC设计可以降低BoM和功耗,增加功能和可靠性。过去,像ARM这样的厂商,不管芯片有没有生产、销售,都会先收取一笔授权费,因而对于新创公司来说,想要开发基于Cortex-M0核心的SoC基本是不可能的;而现在,事情变得简单多了… 在这个物联网的时代,万事万物都被赋予智慧,即使是最简单的产品也不例外。随着量的增加,厂商们更希望采用定制化的SoC来设计产品,其原因是定制化的SoC可有效降低系统BoM和功耗,并增加功能和可靠性。 根据IMEC IC-link统计,定制化SoC的年复合成长率为15%。那么问题来了,定制化SoC是在哪些领域实现了成长?客制自己的SoC成本和优
[物联网]
“羽量级”授权模式让定制化<font color='red'>SoC</font>变简单!
智能座舱SoC芯片应用需求趋势分析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汽车行业。作为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座舱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创新的重要方向。智能座舱的核心是SoC芯片,它集成了多种功能,为汽车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本文将对智能座舱SoC芯片的应用需求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二、智能座舱SoC芯片概述 智能座舱SoC芯片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系统芯片,它将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电路等多个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实现了高性能、低功耗的计算和处理功能。智能座舱SoC芯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可以满足汽车对空间、重量和功耗的严格要求。同时,智能座舱SoC芯片还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实时性等特点,可以
[嵌入式]
S2C发行具有3280万门的SoC/ASIC原型系统
圣何塞,加利福尼亚–2011年4月21日–领先的快速SoC/ASIC原型方案提供商S2C有限公司.发行了最大容量的SoC/ASIC原型系统,即基于4个Altera Stratix IV 820 FPGA的Quad S4 TAI Logic Module。Quad S4 TAI Logic Module能够容纳高达3280万门的设计并且拥有S2C第4代原型系统的所以优点,包括:电源管理机制,冷却机制,噪声屏蔽和方便的SD卡下载等。 “这是对我们2010年6月首次发行的第4代技术的扩展。仅仅9个约时间我们已经交付100多套基于第4代Altera Stratix的双FPGA和单FPGA S4 TAI Logic Module,
[嵌入式]
S2C发行具有3280万门的<font color='red'>SoC</font>/ASIC原型系统
U盘SoC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便携式设备的广泛使用,移动存储设备被广泛用于信息存储和传输。在目前诸多存储设备中,U盘凭借其体积小、容量大、携带方便、支持热插拔等诸多优点,得到了迅速的普及。而且随着USB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各种SoC系统中集成USB功能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所以对SoC芯片中集成USB接口的研究开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文中通过分析USB协议,设计出了一种符合该协议的低速和全速的USB设备控制器,并将该控制器与8051CPU核,NandFlash,UDC_Control通过总线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U盘SoC系统,并对此U盘SoC系统加以仿真验证。 1 系统的整体设计 现在的USB控制器主要有两种:带USB接口的单片机(MCU)和纯
[单片机]
U盘<font color='red'>SoC</font>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SOC构建块实现电源监控
电源监控器的作用是控制系统的负载点( POL )以使电源轨满足规范要求。POL可以是模拟也可以是数字的,这取决于输出信号的类型。本文描述了如何使用SoC实现电源监控的基本实现方法。为更好地说明关键实现原理,我们以采用赛普拉斯片上可编程系统( PSoC )的应用为例。PSoC可与模拟/数字POL协同工作。电源监控器的主要特性包括如下: 1. 启用稳压器/电源 2. 监控电压或电流的电源轨 3. 调节(修整)电源电流 4. 故障处理与记录 5. 主机通信 整个系统的方框图包含图1所示的如下功能。 图1.电源监控器系统 让我们看一下最简单的电源监控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整个系统。在最简单的电源监控结构中, 微控制器 负
[电源管理]
利用<font color='red'>SOC</font>构建块实现电源监控
三星S21:搭载骁龙875或Exynos 1000 5G Soc
  5月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高通下一代旗舰平台命名为骁龙875,三星Galaxy S21有可能是骁龙875的首发机型。   报道指出,和Galaxy S20一样,Galaxy S21同样采用了Exynos和骁龙双平台,国行版预计会使用骁龙平台。   据悉,Galaxy S21除了拥有骁龙875版本之外,还有Exynos 1000版本。报道称三星放弃了自研CPU核心,未来将完全转向ARM公版架构,传闻Exynos 1000采用的是AMD图形处理器,GPU性能相比Exynos 990会有大幅提升。   至于骁龙875,它将基于5nm工艺制程打造,采用Kryo 685 CPU架构,GPU为Adreno 660,有望集成骁龙X60 5
[手机便携]
博通与东芝授权获得ARM PrimeCell IP,用于高性能SoC设计
业界翘楚选择 ARM进行“一次投片成功”的设计   ARM公司 今天宣布东芝公司(Toshiba Corporation)与博通公司(Broadcom Corporation)授权获得了ARM PrimeCell 产品,用于高性能片上系统(SoC)设计。   通过签订有关ARM PrimeCell 产品的综合授权协议,东芝将在AMBA Designer环境下通过图形用户接口加快开发可直接部署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博通授权获得了ARM PrimeCell 高性能AMBA 3 AXI互联技术(PL301)和AMBA设计工具,用于包括无线和移动平台在内的下一代片上总线开发。   ARM PrimeCell 外设IP产品可改善复杂So
[焦点新闻]
自动驾驶中的DCU、MCU、MPU、SOC和汽车电子架构
近年来,SDV(Software Define Vehicles,即软件定义汽车) 概念逐步被整车厂认知,根源在于 “汽车如何体现差异化”问题的变迁,随着电动化带来的汽车电子构架革新,汽车硬件体系将逐渐趋于一致,如何构建通用化硬件,成为实现软件软件定义汽车的前提基础。只有把硬件通用化,差异化减少,才能减少对软件适配的成本,做到真正的软件定义汽车。 下图为博世2017年在一汽车会议上分享的其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方面战略图。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分为了六个阶段:模块化阶段- 功能集成阶段- 中央域控制器阶段- 跨域融合阶段- 车载中央电脑和区域控制器- 车载云计算阶段。 01 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
[汽车电子]
自动驾驶中的DCU、MCU、MPU、<font color='red'>SOC</font>和汽车电子架构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