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物联网(IoT)产业有了较大增长,但远未达到早先预期的市场规模。但我们坚信物联网终究还是会回到高增长的。” 近期,研华科技董事长刘克振和技术长杨瑞祥围绕“工业互联网未来三年展望”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生态发展及研华市场新布局等展开畅谈。
刘克振认为,过去的一年开始,物联网产业中多项细分技术领域已经出现“回归现实”的趋势,即褪去泡沫回归现实,开始进入一个缓慢稳健的增长期,这也是所有先进技术和产业都会经历的“技术成熟曲线”。同时,对于物联网生态系的构建和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生态系不做好,物联网就不会起来”。
IoT产业发展正进入“回归现实”阶段
根据Gartner的2020年物联网技术成熟曲线(Hype Cycl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2020),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物联网产业中多项细分技术领域已经出现“回归现实”的趋势,包括物联网边缘架构(IoT Edge Architecture),物联网平台(IoT Platform)、物联网融合(IoT Integration)、Managed IoT Connectivity Service等。
刘克振认为,所有的先进技术,先进产业都会有同样的Hype Cycle,它大概先经过一个叫做“远景逐梦”的过程,一路往上冲到最高,再来出现泡沫破除,开始往下走直至谷底,到了谷底以后,就是所谓的回归现实,之后再进入一个缓慢、稳健的增长阶段。这就像2000年时,互联网产业曾产生巨大的投机泡沫,但互联网长期、大规模地影响全世界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无需悲观,长期而言,IoT会带动各种不同产业应用,完成产业数字转型的过程。
“互通互联”推进产业物联网演进
详细分析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演化及物联网生态系的进化过程,刘克振指出,总结起来将经历1.0、2.0、3.0、4.0四个阶段。
所谓1.0阶段,主要是平台的建立。比如研华的WISE-PaaS工业云平台的建立,大约是在2015年-2018年期间完成。2.0阶段,是云上的工业App逐项完成开发的阶段。3.0阶段,则是要实现跨平台的互联互通,在这个基础上,整个行业才能步入4.0阶段,即行业伙伴的创新应用蓬勃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产业腾飞。
刘克振认为,目前整个行业生态系大致走在2.0到3.0的位置,正处于3.0的起点处。其中实现跨平台的互联互通是关键一步。
“目前信通院及AII产业联盟也有提出要形成一个互通互联的标准,研华也积极参与其中,希望能够未来一年开始真正用力地结合生态系迈到3.0。一旦跑过了3.0阶段进入到4.0阶段,那就是基于一个完全互通的生态系下的蓬勃发展,即将进入物联网全面成功的最辉煌时代,这个时候各产业都会得到极大地发展。”
生态共创是产业成功关键
“除了互通互联,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高度需要生态系,因为它的价值链是一层一层叠加上去的,生态系没做好,物联网就不会起来。现在这个阶段路还没有走完。”刘克振强调。
目前在工业物联生态系中有四大类参与角色,公有云、云服务合作伙伴、工业APP开发者、行业集成商。而在产业价值链中,目前云平台和工业APP是业界关注较多的部分。较为薄弱的是行业专属解决方案集成和服务,但这部分将是未来占据价值链最大和发展最快的部分。当前这部分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痛点和制约因素:对于工业领域的系统集成,需要较强的属地化、行业化专属的服务能力,但复合人才的稀缺、物联场景需求碎片化,造成当前的集成服务伙伴的生态不论是在数量或规模上,都还在发展初期远未成熟。
研华科技“共创”商业模式
鉴于此,刘克振提出,发展云服务合作伙伴生态是当前要务。传统的公有云的生态伙伴是为企业上公有云提供代理及云增值服务的厂商,目前大部分并没有明显的行业聚焦,而其中的利润竞争也日益激烈。这些公有云生态的服务商未来会逐渐行业化,接下去会分一些兵力来做物联网。
2021年研华准备投入相当的资源来布局和支持IoT云服务合作伙伴(称为IoT-CSP,Cloud Service Provider)的生态建设,这也是研华在物联网生态系中的一个新角色。先争取打通和携手公有云生态系,逐步聚焦至带有IoT端属性的生态伙伴,进而形成一个云端协同共赢的结构。然后再一起来扶持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发展壮大,进而反馈到工业APP和云平台的发展,如此形成良性发展的生态闭环。
云平台破局“碎片化”,跨入数字化2.0
正如上文所述,物联网场景的碎片化制约了先期产业的发展。因为针对碎片化场景,集成商需要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按传统应用集成的开发方式效率低、成本高。研华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力图把这些碎片性项目的共通性萃取出来,可以实现复制、复用,这也是研华工业云联网平台WISE-PaaS的定位。研华拥有38年的工业软硬件产品的生产、制造、营销经验,因而能够提供从边缘数采、边缘计算软硬件,到云上低代码平台以及解决方案,真正能帮客户实现价值功能创造。
研华科技技术长杨瑞祥曾提出,工业用户自身的痛点,第一点在于工业企业对数据的采集和融合不充分,大量OT和IT系统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依赖人工协调运维,效率较低;第二点是工业企业对数据的挖掘不充分,许多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进入普惠阶段的大数据分析、AI应用还未广泛应用到工业领域。工业企业数字化2.0转型的核心首是要解决上述痛点,使企业从“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思维。这对企业会产生极大的降本增效的价值空间,助力企业跨入增长曲线的第二波段。此外,企业ITOT部门越来越需要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多应用并行开发将成常态。这就要求企业的数字化底座拥有足够的弹性、敏捷、融合能力和性价比,单纯的IaaS云平台已经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研华工业互联网云平台WISE-PaaS架构图
WISE-PaaS云原生平台能够提供这样的支持,且能够让用户像“堆乐高积木一样,快速地用组建整合的方式”,大幅降低解决上述痛点的复杂度。WISE-PaaS的三大低代码应用框架服务搭配其设备数据上云服务,构成工业应用开发的通用工具。其特点是不仅适合于传统软件开发人员,其中资产绩效管理服务、AI框架服务,可以分别让OT软件开发工程师和算法工程师,乃至经过培训的业务人员,都能快速适应和上手实现工业应用的开发与集成部署。进而加速IoT产业生态系形成。
工业互联网产业未来荣景可期
“根据Gartner,Grand View Research和研华科技的分析数据,到2025年,AIoT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会到4500亿美元,这将是极具成长性的市场方向。”刘克振表示。
未来一年,研华提出了创造工业互联网未来的三项重大行动计划:
一是支持平台产业标准界面(API)制定,促成工业App在跨平台之间可以互通互联;
二是基于WISE-PaaS平台及工业APP,预计行业系统集成商(SI)合作发展集成解决方案,进而扩大为套餐(Solution Suite)模式以复制市场;
三是与工业APP设计者及行业集成商构成多边双赢产业生态系,并恰当分配利润池,引导生态系的永续发展。
展望未来,刘克振董事长也指出,只要业内物联网菁英坚守初心,团结发展创新,一定可以共创物联产业的大未来!
上一篇:我国工业互联网将进入高速路,但仍需跨过几道坎
下一篇:工业4.0,网络自动化不可或缺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20 11:11
- 凌华智能推出AmITX Mini-ITX 主板,助力边缘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创新
- e络盟社区携手恩智浦发起智能空间楼宇自动化挑战赛
- 不止射频:Qorvo® 解锁下一代移动设备的无限未来
- 物联网助力电动车充电设施走向未来
- Nordic Semiconductor推出nRF54L15、nRF54L10 和 nRF54L05 下一代无线 SoC
- 射频 FDA 如何使用射频采样 ADC 来增强测试系统
- 基于OPENCV的相机捕捉视频进行人脸检测--米尔NXP i.MX93开发板
- Nordic Semiconductor nRF54H20 超低功耗 SoC 荣获 2024 年世界电子成就奖 (WEAA)
- 英国测试装配神经系统的无人机:无需经常落地进行检查
- UM1454, STM32 MCU 卫星广播开发系统
- AD5341 并行接口、单电压输出、12 位 DAC 的典型应用
- 使用 Richte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的 RT6033A 的参考设计
- NCV12711PSRGEVB:EVB 12V/1A PSR 初级侧调节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4276CHUFD 的参考设计
- STM32F103最小系统
- LTC3720EGN 演示板,VRM 8.5 处理器电源,7.5V 至 21Vin,1.05V 至 1.825Vout @ 20A
- OM26630FDK: CLRC663 + 面向访问管理应用的NFC前端开发套件
- 掌上血氧仪
- TagCube,支持NFC无线供电的5x7LED点阵定制名片
- 非常见问题解答第223期:如何在没有软启动方程的情况下测量和确定软启动时序?
- 兆易创新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荣获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认证证书
- 新型IsoVu™ 隔离电流探头:为电流测量带来全新维度
- 英飞凌推出简化电机控制开发的ModusToolbox™电机套件
- 意法半导体IO-Link执行器电路板为工业监控和设备厂商带来一站式参考设计
- Melexis采用无磁芯技术缩小电流感测装置尺寸
- 千丘智能侍淳博:用数字疗法,点亮“孤独症”儿童的光
- 数药智能冯尚:ADHD数字疗法正为儿童“多动症”提供更有效便捷服务
- Vicor高性能电源模块助力低空航空电子设备和 EVTOL的发展
- 创实技术electronica 2024首秀:加速国内分销商海外拓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