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时代,新技术催生新应用、新业态

发布者:EE小广播最新更新时间:2021-08-30 来源: EEWORLD作者: 安富利公司关键字:传感器  UWB  生物识别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毋庸置疑,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的大流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就是“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了”。因为基于防疫的要求,只有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减少甚至是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才是切断病毒传播链的关键所在。


但是人类毕竟是一种群居的动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和交互也变得越多越多,为了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常的运转,必须有一种方法来弥合这种由于“无法接触”而带来的距离感。“无接触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

 

image.png


实际上,无接触技术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利用综合的智能化技术手段去实现这样一种目标:即在尽可能减少人与人接触的情况下,确保一种服务或交互(如交易)正常地进行,甚至是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进行。


从上面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无接触技术的本质就是一种自动化(或者智能化)的过程,说白了,就是让机器去做以前需要人做的事情,以减少人们聚集的密度或接触的频度。


这样的技术尝试以前就有许多,比如前几年盛行一时的无人商店。不过,当时大家探索这种新型无人化、无接触应用的动机,大多是以降本增效为出发点的;而如今,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卫生防疫成了叠加在原有需求之上新的“刚需”,这就为以前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商机,也成了无接触技术发展的推进剂。


在疫情或者后疫情时代,无接触技术将在哪些应用场景中落地生根?有哪些赋能技术会在其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番。


物流和配送


无论是网购还是叫外卖这种O2O服务,以往的业务流程中,快递员是不可或缺的“媒介”,取件、分拣、运输、核验交付(也包括代收款)……都离不开他们的体力和智力劳动。但在新冠疫情之下,快递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自身被感染的几率更高,同时其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因此对于自助式快递柜、自动售卖机、自动配送车等无接触物流配速方案和产品的开发也就成了热点,很多以前的概念正在变为现实。


由于要替代以往快递员的角色,这些无接触物流和配送方案本身就需要尽可能模拟“人”的功能。以一个“固定的”自助快递柜/售卖机为例,其至少需要包括以下这些功能模块:


HMI人机界面:用户进行信息交互


身份认证:对用户进行身份核实确认


移动支付:支持常用的支付手段


通信互联:通过有线或无线联网,与云端交互数据


如果是可移动的配送车、无人机等设备,则还要考虑到运动、导航、避障等需求,确保物品安全准确地送达。这如果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技术难度会更高。


总的来说,无接触物流和配送前景可期,但是由于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相对复杂,短期内主要会聚焦在原型和商业模式的探索上,离规模应用尚有距离。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高性能应用处理器(如支持图形化HMI的处理器)、无线通信模组(包括局域和广域连接)、环境传感器等产品和技术仍然会有不可忽视的拉动作用。


智能购物


线下逛街购物,是一个人流密度、交互频度双“高”的场景,其中无接触技术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导购和支付两个方面。


传统的导购,是通过商家专职员工来完成的,包括对商品信息的全面介绍。而在无接触的要求下,商品信息可以关联至一个附着在商品上的NFC电子标签上,顾客只需用NFC手机轻触标签,即可获取相关信息,完成自助购物。


如果你觉得NFC电子标签这种体验还不够cool,那么基于AR技术的沉浸式导购可能会让你眼前一亮。无论是选衣穿搭,还是美妆试镜,通过一个AR“魔镜”可以模拟出顾客实穿或上妆后的效果,并根据顾客实际情况给出选款建议,不但避免了与导购人员的直接接触,还可以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自有一番乐趣。这样的平台既可以部署在线下的实体门店,也可以演化出在线App,由于其能够重塑线下卖场中人、货、场之间的关系,颇具颠覆性,因此被视为一个新的风口。


在支付方面,如今人们对于基于二维码或者NFC的无接触移动支付已经司空见惯。不过这两者都属于“近场”支付的范畴,如果希望能够在更长的距离上完成支付,就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方案。


UWB超宽带就是一个重要的候选技术。由于可以提供厘米级精准安全的测距和定位,UWB可以被用作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和可识别性的电子标签,商店里的结算支付终端可以在一米或者更远的距离内感测到带有UWB电子标签顾客的靠近,之后无需人工干预就能完成支付,整个过程无需顾客动手,几乎是“拿了就走”。而且基于这种标签,在零售行业还可以衍生出更多个性化的无接触服务,这其中的想象空间巨大。


虽然在无接触、非近场的智能支付方面,RFID和视觉方案也在不断发展演进,但是随着UWB成为越来越多手机的标配,可以想见,其在支付领域渗透的速度应该更快。


人流管理


在交通、安防、智能楼宇、公共场所等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景中,对于经过的人员进行流量分析、识别和管控是必要的。为此而开发的方案,不仅需要实现无接触以减少人力投入,而且还需要可靠而高效,否则就会出现人流的聚集,带来健康安全隐患。


在城市交通领域,虽然NFC已经是一个普遍采用的出入闸机方案,但是从通行的效率和作用距离来看,该技术还是有局限性的,在通勤高峰期往往仍然会出现人流拥堵的情况。于是,近年来人们开始考虑将工作距离更长、以前多用于物品监测的UHF RFID技术引入到交通闸机中,具体的方法是:在交通卡中集成HF(NFC)和UHF两种RFID技术,这种双频卡的闸机通道平时是常开的,闸机只要“隔空”检测到卡片中的UHF有效凭据就直接放行,乘客无需动手刷卡即可直接通过闸机,以此增加高峰期的吞吐量。


在人流管理方面,机器视觉也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而且随着硬件性能和软件算法的精进,特别是机器学习的引入,发展及其迅猛。机器视觉除了可以支持单一对象的刷脸认证,在大流量的环境中,还可完成对多个人脸目标的快速捕捉和识别。在此基础上,再叠加上远程无接触的IR测温技术,就可以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疫情人流管理解决方案。


而在隐私较为敏感的场景下,视觉方案的应用可能会受限,这时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是不错的替代技术。虽然无法获取直观的影像,但是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可以感测到移动物体的方向、速度、距离、位置等高精度的数据和信息,甚至可以在无接触的情况下捕捉到呼吸和心跳等细微的动作,这也就使得智能设备可以获得更敏锐的、隔空的“洞察力”。

 


image.png

安富利基于雷达传感器的手势识别方案


人机交互


人和人接触的减少,也就意味着人们与机器(智能产品)打交道机会的增加,因此在所有无接触的方案中,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HMI)也就成了重点。


目前主流的基于触控屏的图形化HMI,仍然免不了不同用户使用同一HMI设备,造成间接地接触,因此,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两种无接触的HMI技术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有数据显示,2020年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较2019年14%的增长率提升显著,有分析称这主要就是得益于新冠疫情催生的无接触需求的拉动。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让无接触的人机交互更顺滑,往往会采用多技术的组合方案。比如前不久,恩智浦就展示了一款在单颗MCU上(i.MX RT 106F/S跨界MCU),实现人脸和语音双识别的方案。基于这一方案,恩智浦描绘了一种在楼宇自动化中典型的应用场景——当你走进电梯后,电梯会通过人脸识别快速“认出”你是哪一层的员工,然后电梯会通过语音交互询问你是否要去某层的办公室,你无需动手按楼层按钮,只需通过语音问答即可命令电梯主控带你到准确楼层……这种无缝的、无接触式的HMI,无疑可以被快速复刻到其他的领域。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迫使人和人直接的物理距离被拉远,而有了无接触技术和方案作为纽带,我们会发现,人和人的关联在不少场景下反而会变得更为密切,这也算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礼物吧。尽管在疫情背景下,这个无接触时代的到来有些“迫不得已”,但换一种角度看, AR、机器视觉、语音交互、UWB、NFC、RFID、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各种技术都可以来这个时代中刷出自己的存在感,这也算是一种意外之喜。


关键字:传感器  UWB  生物识别 引用地址:“无接触”时代,新技术催生新应用、新业态

上一篇:Maxim宣布与Xailient联手打造最快、功耗最低的IoT人脸检测方案
下一篇:艾迈斯欧司朗推出VCSEL 3D手势识别新品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0 23:08

了解您的传感器:使建筑物更加智能
商业建筑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以提供其中住户需求的服务。据统计,电力至少占建筑物能耗的60%,但并非所有能源都得到了有效利用。例如,即使走廊和公共场所没有人在场,这些区域也可能处于长时间照明的明亮状态。办公大楼的供暖、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通常占总能耗的40%左右,为了确保不浪费能源,需要大规模采用智能技术。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严格的政府和行业法规推动了更高的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这些法规要求现有建筑物减少能源消耗,并减少碳排放,同时要求使用可持续材料建造新建筑物,并整合能够有效管理能耗的智能自动化系统。 所有这一切的核心都是为了服务在实际建筑物中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将之作为住宅还是工作环境。提供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物联网]
了解您的<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使建筑物更加智能
思特威重磅推出4K超星光级夜视全彩图像传感器SC850SL
2021年7月12日,中国上海 — 技术先进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思特威科技(SmartSens Technology),正式推出其首颗Stack的Rolling Shutter 架构8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 SC850SL,作为思特威首颗Star Light (SL) Series 超星光级系列产品,力求以4K超星光级夜视全彩影像赋能高端智视应用市场。 大数据时代下催生的视频结构化技术持续走热,该技术旨在通过提高对目标物细节特征的识别提取能力从而更高效地为后端运算获取图像关键信息。因此对CIS的成像清晰度、画面覆盖范围、暗光成像以及色彩呈现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性能要求,同时CIS成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AI视频时代的到
[传感器]
思特威重磅推出4K超星光级夜视全彩图像<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SC850SL
光纤传感器助力物联网发展 市场容量将近万亿
    光纤传感器由几部分组成,包含光源、传输纤维、探测器、信号处理设备等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把光通过光纤输送到调制器,这样一来,测量参数和调制区内的光进行作用后,从而使光的性质发生巨大的改变,使光源发出的光变为被调制的信号光,然后,再借助光纤把光传送到光电探测器,进而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最终由信号处理设备将北侧物理量进行还原。      在实际生活中,光纤传感器种类是非常多的,但是,我们将这些传感器类型归结为两大类型,即传感型与传光型。和传统电传感器进行比较,光纤传感器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抗干扰能力较强、绝缘性好、灵敏度偏高,所以,当前在各个领域都有光纤传感器的身影。      光纤传感器助力物联网发展  市场容量将近万亿   
[安防电子]
从4个维度深度剖析激光雷达核心技术
激光雷达(LiDAR)的产业化热潮来源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强烈需求。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定义的L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之中,作为3D 视觉传感器 的激光雷达彰显了其重要地位,为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激光雷达成为了产业界和资本界追逐的“宠儿”,投资和并购消息层出不穷。很多老牌整车厂和互联网巨头都展开了车载激光雷达的“军备竞赛”。近期,MEMS激光雷达技术发展最为活跃,并且吸引了大多数投资,同时宝马宣布将于2021年推出集成MEMS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汽车。 不同自动驾驶等级对 传感器 的需求分析 (数据来源:Yole) 伴随着自动驾驶热度上升,激光雷达相关新闻铺天盖地袭来。但是这项在自动驾驶领域尚不成熟
[汽车电子]
从4个维度深度剖析激光雷达核心<font color='red'>技术</font>
Littelfuse传感器产品系列新增紧凑型磁力驱动磁簧传感器
用于位置和限制传感、安保、液位传感和线性驱动器应用的理想选择 中国,北京,2015年9月22日讯 - Littelfuse公司 是全球电路保护领域的领先企业,日前宣布推出了59022系列Firecracker磁簧传感器,这种紧凑的圆柱形磁力驱动磁簧传感器能够在10瓦特/伏安条件下切换至高达265 Vac/300 Vdc。 新款传感器的直径仅有5.8毫米(0.228英寸),易于安装在现有结构的有限空间内。 设计用于配合配套的57022激励器使用,后者单独出售。 电路设计师可灵活选择常开、常闭或转换型触点。 59022系列Firecracker磁簧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包括: 电器关门器、智能住宅自动化系统、安保系统、计量
[传感器]
TI毫米波占用传感器让空调更智能更节能
与以往相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空调(AC)的依赖度日益增加,这使得能源消耗迅速增加。 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 Energy Association)发布的报告“制冷的未来”,空调占当今交流电总能耗的10%。预计到2050年,空调能耗将增加两倍,相当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目前的总电量。到2050年,全球住宅和商业楼宇中的空调数量将从现在的16亿台增长到56亿台。这相当于未来30年中,每秒将售出10台新空调。 使用空调在占用传感中的作用 人体占用传感通过适应室内活动水平并将气流引导到最需要的地方,可使空调更智能、更高效节能。图1展示了一些场景,在这些场景中,来自占用传感的反馈,如存在/不存在、活动和
[物联网]
TI毫米波占用<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让空调更智能更节能
2018年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
2017年全球 传感器 规模近2000亿,中国增长最快 传感器技术 是一项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迅猛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正是由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投入开发,传感器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世界上从事传感器研制生产单位已超过6500家。美国、欧洲、俄罗斯各自从事传感器研究和生产厂家1000余家,日本有800余家。 近年来,全球传感器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和2010年增长速度达20%以上;2011年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传感器市场增速比2010年下滑5%,市场规模为828亿美元。随着全球市场的逐步复苏,201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到952
[安防电子]
看M2M传感器如何让机器人“相爱”
据报道,德国两位艺术家,Nikolas Schmid-Pfahler)和Carolin Liebl,设计了一对机器人,能够彼此相爱,有时它们还会闹点小别扭,它们就像人类一样,可以彼此相互交流。2012年这对机器人首次开始建造,被命名为“文森特&埃米莉”。   据介绍,每个纺锤形机器人安装在一个盒子上,包含着传感器,齿轮和探测器,它们能够自由移动,“头部”通过不同的表情彼此进行识别。   设计者指出,这款机器人通过扬声器和发动机实现交流沟通,它们在预编程时保持不一致状态,意味着如果“文森特”发送一个积极的信号至“埃米莉”,例如:上下蹦跳移动呈兴奋状,“埃米莉”则表现出消极反应,远离“文森特”。   这种“任性”机器人包含的传感
[模拟电子]
看M2M<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如何让机器人“相爱”
小广播
最新物联网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