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高亮度LED背光源的实现方案

最新更新时间:2011-09-25来源: 中国LED网关键字:高亮度  LED背光源  实现方案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直下式结构的LED背光源具有更高的色彩还原、省电、寿命长、抗震动性,在低温环境中工作不受影响。由于led具有这些优势,越来越多的厂商已着手研制大尺寸的直下式LED背光源。但由于直下式厚度相对侧入式较厚,因此在中小型LCD液晶显示系统中侧入式所占市场比重大于直下式结构。

  近年来,三星在韩国推出了一款52英寸全高清LED液晶电视“PAVV-LED52”。此次发布的52英寸全高清LED背光液晶电视,采用了只降低黑暗图像部分的背光亮度、由三星自主研发的“变色龙LED背光(ChamELeonLEDBacklight)”技术。动态对比度达到50万:1,耗电量最多可降低50%。而且,通过高速影像模式,能够实现图像抖动及残像少、色彩鲜明的影像画质。由此看来,LED背光源性能完全超越CCFL背光源已经成为可能。

  1  LED背光源的设计方法

  1.1 系统概述

  以对角线长度为15英寸,即长、宽、高分别为89.44mm、67.08mm、5mm的背光模组为例,设计要求的亮度通过液晶显示屏后要达到1,200cd/m2,亮度均匀性达到85%以上,功率小于50W;工作温度为-40°C~60°C,亮度可调,且调节范围宽调节精度高。

  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为了使背光模块能够更好地工作,系统设计应包括过压保护、高温保护等功能模块。下面以上述要求为目标,给出我们的LED背光设计方案以及根据最后的性能测试结果对用大功率白光LED实现高亮度背光设计中将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1.2 直下式LED背光源结构

  LED背光源的工艺过程是将LED点光源转化为发光均匀的面光源。根据光源分布位置的不同,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为了实现高亮度均匀性的背光模组的设计,首先要选定构成背光模组的系统结构形式。本文采用直下式结构。

  侧光式LED背光源应用在大中尺寸的LCD上时,导光板重量和成本会随着尺寸增加而增加,并且发光均匀性和发光亮度不理想,而直下式LED背光源表现则比较好。直下式背光源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导光板,是将光源(LED晶片阵列)及PCB置于背光源底部,光线从LED射出后,经过散射膜散射,得到均匀性较好的散射光,再通过两片棱镜膜(分别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BEF1和BEF2)将散射光集中在垂直于膜的方向以一定的发射角度出射。为了更好地利用光能,提高整体效率,我们在底板LED灯表面加了一层反射膜,实验证明,反射膜的存在使得亮度、效率提高了近20%。同时在底部光源上涂布一层含有散射剂的导光胶,导光胶厚度视腔体高度和导光胶特性而定,主要起两点作用:①提高亮度均匀性;②保护LED晶片,提高可靠性。

  背光源的厚度由反射膜与散射板之间的腔体高度决定。理论上在符合安装要求及发光亮度的前提下,腔体高度越大,光线从散射板射出的均匀性越好。直下式LED背光源的结构见图1。直下式背光源技术关键是控制亮度均匀性,提高发光效率。散射膜与LED光源之间须预留一定的空间,提高亮度均匀性,故直下式背光源的厚度相对较厚。因光源数量多,发光亮度和功耗均大于侧光式背光源。LED管芯工作状态下释放出的热能集中在腔体内,在大面积、高亮度的LED背光产品设计时,应考虑模块散热装置。

光学系统结构控制示意图

图1 光学系统结构控制示意图

  我们采用Lumileds生产的白光LED,典型电流为700mA,额定功率为3W,发光强度为80lm,发散角度为120°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均匀性筛选,选用其中匹配性较好的LED作为系统光源。

  大功率LED在典型电流工作时会发出大量的热能,容易产生高温,对液晶显示器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将其降额使用,增加灯的数量,减小工作电流,这样一来,缓解了高温问题,而多数的灯也可以在均匀性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在背光板有效区域内排布了64颗灯,每8颗灯串联在一起作为一组,64颗灯共分为了8组,然后并联在一起。追踪大约1000,000条光线,分析结果显示导光板上表面共射出52流明的总光通量,且照度分布均匀性大于80%,基本满足背光系统要求。如下图所示:下面是利用LightTools光学模拟软件的背光模拟(图2)及背光板亮度分布(图3):

背光模拟图

图2 背光模拟图

背光亮度分布图

图3 背光亮度分布图

    对于从光学膜到背光板之间的距离(即背光腔的高度),我们做了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在LED灯排布间距为15mm时,采用“LSD散射膜+BEF垂直+BEF平行”的光学膜组合时,背光腔高度为18mm,看不到LED灯的灯影,亮度均匀性很好。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均匀度为87%,由图示可知,符合设计要求。

  光源特点比较:

  目前首先是直下式占据LED高端,而侧入式占据LED低端;直下式又逐渐取代侧入式,中小尺寸的彩色LCD(如手机、MP3、PSP等)一般选用侧入式LED背光源。因为一颗LED的造价和CCFL冷阴极相差不多,但是由于LED的体积较小,在背光系统中,需要根据屏幕大小等间距的分布多个LED,其造价就相对可观了,因此侧入式LED背光源可以使用较少颗的LED蕊片,节省成本,其二是能够打造比较轻薄的机身,让LEDTV液晶面板的后方不需要配置LED模块,而是放置在侧边,可减少屏幕整体的厚度,打造出较直下式LED背光液晶电视更薄的机种来,但由于LED侧入式排列的结构缺陷,使得背光源在亮度均匀性及照度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对军工、航空项目上应用到的精密仪器时,更需要高亮度、均匀性、相对可靠性好的背光源。使用直下式的好处是LED背光源液晶显示器采用矩阵排列方式,以串并联的方式结合发光,能够分别设置不同的背光源模块权责区域,理论上也可以做到每一颗LED独立发光控制亮度,但线路与设计成本不易,实际上都是在屏幕的背光源设定多个区域,让这些区域能够独立调整明暗度。不仅再出光率上效率逐步提高,在受震动。冲击下有很好的保障结构设置,不会让使用受到较大的影响。直下式LED与侧入式LED背光源各项技术指标的比较见表1.

表1 直下式LED背光源与侧入式LED背光源特性对比

直下式LED背光源与侧入式LED背光源特性对比

  3  LED直下式结构背光模组的应用前景

  目前从发光效率和成本问题上,以冷阴极管(CCFL)为背光源的背光系统其性能明显优于以LED为背光源的背光系统。一颗LED本身的价格不比一根CCFL冷阴极管高,但由于其体积较小,发光功率低的限制,在一个背光模组中需要多个LED串并联成等间距的结构来进行发光,其造价就相当可观,这是至今为止阻碍该结构成为大型显示器的背光源发展的关键因素。但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LED产业的发展极其迅速,发光效率提升也相当之快。目前,LED背光源对于对角线为18cm以下的中小型显示面板价格占优势,而在大尺寸范围价格则是CCFL背光源的4~5倍,预计随着产业规模化的扩大和技术工艺的逐步成熟,LED造价成本问题也会得到相应解决。

  这种以等间距的LED直下式结构的超薄型背光源产品是一种新型的投影显示技术,它比传统的投影背光系统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功耗低、亮度均匀性好、外形美观等优点。同时又可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尺寸液晶面板市场和小型尺寸手机屏面板及现代公共场合广告媒介灯箱。它是由多学科综合技术而形成的属于高技术范畴的产品。目前这项研制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经济效益。

  4  结论

  直下式LED背光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背光源,拥有无汞环保,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强、亮度调节范围大,对比度大,亮度均匀性好,动态画面连续感强等特点。经过理论的分析和论证,指出直下式LED背光源是未来大型尺寸LCD背光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且据亿光透露,三星公司打算进一步把直下式LED背光液晶电视的厚度继续往下做薄,为课题的继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字:高亮度  LED背光源  实现方案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直下式高亮度LED背光源的实现方案

上一篇:低功耗液晶电视LED背光源设计
下一篇:无电解电容的LED驱动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48

基于ARM7系列芯片嵌入式平台上实现的设计方案
系统防掉电设计的目的是:采用一种机制,使得系统在意外失去供电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系统运行状态的确定性以及记录数据的完整性;当系统供电恢复后,现场数据可以及时恢复,避免应用系统产生混乱。我们知道,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由于操作系统的引入,数据的读写往往是通过文件的方式完成,而不是直接对存储单元地址操作。用文件读写方式操作数据,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往往将数据暂存在易失性的存储空间,如SDRAM,一旦系统意外失电,这些数据往往被丢失。因此,当系统意外失电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系统的掉电保护,以避免系统产生混乱。总的说来,防掉电程序的主要思路就是:产生掉电信号,捕捉掉电信号,处理掉电信号和数据以及现场状态的恢
[电源管理]
基于ARM7系列芯片嵌入式平台上<font color='red'>实现</font>的设计<font color='red'>方案</font>
便携式多媒体系统如何实现高质量音频方案
在便携式音频系统中存在许多引起劣质音频的源,不过本文主要关注模拟音频信号上影响音质的噪声源。不管是平坦(“白”)还是音调的非谐波噪声都会使最终用户感到讨厌。白色噪声被感知为“背景杂音”,在静音时用户能很明显地听见,而音调噪声根据频率成分不同可被感知为‘嗡嗡声’,‘哼声’或‘呜呜声’。音频信号中不必要的噪声污染可以通过良好的系统设计和PCB版图设计加以避免。 大多数便携式音频系统采用数模转换器(DAC)或编解码(codec)芯片将数字音频转换成通过耳机或扬声器能听到的模拟信号。因此围绕音频编解码器或DAC的版图设计非常重要。 编解码器或DAC都是在同一芯片中同时包含有模拟和数字电路。这样,就有多个电源引脚用于提供模拟和数字电
[嵌入式]
导电材料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引 言 随着电子工业及信息技术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具有导电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导电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无锈蚀、易于加工成各种复杂形状,尺寸稳定性好,电导率在较大范围内可调,易于大批量生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抗静电、微波吸收、自控温发热材料、电磁波屏蔽等领域。其中,炭黑复合导电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在此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种简易的测量炭黑复合导电材料电阻和温度系统,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单片机通过热电偶放大器芯片采集当前的温度值;通过电压转换电路采集电阻值,送到FM24C02以备查询,LCD显示当前的电阻和温度情况,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读出电阻和温度的变化,还可以通过串行口
[单片机]
导电材料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和<font color='red'>实现</font><font color='red'>方案</font>
低噪声小数N分频锁相环实现方案
该电路是低噪声微波小数N分频PLL的完整实现方案,以 ADF4156 作为核心的小数N分频PLL器件。使用 ADF5001 外部预分频器将PLL频率范围扩展至18 GHz。采用具有适当偏置和滤波的超低噪声 OP184 运算放大器驱动微波VCO,在12 GHz下可实现完全低噪声PLL,经测量积分相位噪声为0.35 ps rms。该功能通常用于产生本振频率(LO),适用于微波点对点系统、测试与测量设备、汽车雷达等应用和军事应用。      图1. 低噪声微波小数N分频PLL(简化示意图:未显示去耦和所有连接)   电路描述   图1显示的是电路的框图。该电路选择了Synergy Mi
[模拟电子]
低噪声小数N分频锁相环<font color='red'>实现</font><font color='red'>方案</font>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
  在有限带宽内传输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对视频、音频压缩编码和信道编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进行地面传输的情况下无线环境的各种衰减和干扰也不可避免,同时考虑到移动环境下的接收需求,在新一代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中必需引入无线通信的最新技术。数字电视广播和现代数字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得传统的电视传媒得以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新生。   清华大学在综合吸收国外已有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标准优点的基础上,完全自主地开发完成了"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协议DMB-T"并申请了职务发明专利。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清华大学对此项技术进行了全面展示,得到众多专家的肯定。   在DMB-T系统设计中采用了Caden
[安防电子]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传输系统设计与<font color='red'>实现</font><font color='red'>方案</font>
浅谈超高亮度LED及应用
1970年代最早的GaP、GaAsP同质结红、黄、绿色低发光效率的 LED 已开始应用于指示灯、数字和文字显示。从此LED开始进入多种应用领域,包括宇航、飞机、汽车、工业应用、通信、消费类产品等,遍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千家万户。到1996年LED在全世界的销售额已达到几十亿美元。尽管多年以来LED一直受到颜色和发光效率的限制,但由于GaP和GaAsPLED具有长寿命、高可靠性,工作电流小、可与TTL、CMOS数字电路兼容等许多优点因而却一直受到使用者的青眯。   最近十年,高亮度化、全色化一直是LED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研究的前沿课题。超高亮度(UHB)是指发光强度达到或超过100mcd的LED,又称坎德拉(cd)级LED。高亮度A1
[电源管理]
氮化镓基高亮度LED核心专利分析
目前,世界范围内在GaN基高亮度LED 及半导体全固态照明光源的研发方面居于领先水平的公司主要有:美国的Lumileds、HP/Agilent和Cree,日本的Nichia、ToyodaGosei、Sony、Toshiba和其他综合性大公司(如NEC、Matsushita、Mitsubishi及Sumitomo等),德国的Osram等等。这些跨国公司多数有原创性的专利,引领技术发展的潮流,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而我国台湾省的一些光电企业(如国联光电、光宝电子、光磊科技、亿光电子、鼎元光电等)以及韩国的若干研发单位,在下游工艺和封装以及上游材料外延方面也具备各自的若干自主知识产权,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调查显示,Nic
[电源管理]
基于DSP和专用接口芯片的USB实现方案
   引言   各种 测量仪器 检测到的数据常常需要传送到PC机进行数据处理与存档,以充分利用PC机丰富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获得更为完善和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存储能力。传统PC平台的数据采集卡受PC机插槽数目、地址、中断等硬件和软件资源的限制,可扩展性较差,安装拆卸困难,成本高。   自1994年11月提出通用串行总线(USB)以来,USB以其传输速率高、支持热插拔、易于扩展的突出优势,发展速度惊人,迅速席卷电子产品世界。在市场需求的强力驱动下,从1998年开始,USB接口进入测量仪器领域,并逐步被许多著名仪器公司接纳。在测量仪器中扩展USB接口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测量仪器,寻求一种普遍适用的USB接口解
[嵌入式]
基于DSP和专用接口芯片的USB<font color='red'>实现</font><font color='red'>方案</font>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