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珠的连接方式及故障排查

最新更新时间:2014-10-24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LED灯珠  连接方式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LED在应用中的配置形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应用要求、LED参数与数量、输入电压、效率、散热管理、尺寸与布局限制及光学等。最简单的配置形式是单个LE,采用这种设计的应用例多,如汽车内顶灯(地图灯、阅读灯)等。

  由于目前LED的功率和亮度还不是很高,而实际使用场合通常需要平面发光,因此需要将多个LED按照需要排列组合起来,以满足较大范围、较高亮度、动态显示、色彩变换等应用要求及LED与配套驱动器之间的匹配要求。

  一、常见的连接形式

  1、整体串联形式

  (1)简单串联形式

  一般简单的串联连接形式中的LED1~LEDn首尾相连,LED工作时流过的电流相等。对于同-规格和批次的LED来说,虽然单个LED上的电压可能有微小的差异,但是由于LED是电流型器件,因此可以保证各自的发光强度相一致,困此,简单的串联形式的LED就具有电路简单、连接方便等特点。然而,由于采用串联形式,当其中一个LED发生开路故障时,将造成整个LED灯串的熄灭,影响了使用的可靠性。

  (2)带并联齐纳二极管的串联形式

  每个LED都并联一个齐纳二极管的改进型串联连接形式。在这种连接方式中,每个齐纳二极管的击穿电压都高于LED的工作电压。在LED正常工作时,由于齐纳二极管VD1~VDn,不导通,电流主要流过LED1~LEDn,当LED串中有损坏的LED所造成灯串开路时,由于VD1~VDn导通,除了有故障的LED外,其他LED仍有电流通过而发光。这种连接方式与简单串联形式比较在可靠性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2、整体并联形式

  (1)简单并联形式

  简单并联形式中的LED1~LEDn首尾并联,工作时每个LED承受的电压相等。由LED的特性可见,其属于电流型器件,加在LED上的电压的微小变化都将引起电流的较大变化。此外,由于受到LED制造技术的限制,即使是同一批次的LED,其性能上的差异也是固有的,因此LED1~LEDn工作时,谁过每个LED的电流是不相等的。由此可见,每个LED电流分配的不均可能使电流过大的LED寿命锐减,甚至烧坏。这种连接方式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可靠性并不高,特别是对于LED数量较多情况下的应用就更容易造成使用的故障。

  (2)独立匹配的并联形式

  针对简单并联中存在的可靠性问题,独立匹配的并联形式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中的每个LED都具有电流独自可调性(驱动器V+输出端分别为 L1~Ln,),保证流过每个LED的电流在其要求的范围内,具有驱动效果好、单个LED保护完整、故障时不影响其他的LED工作、可以匹配具有较大差异的LED等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整个驱动电路的构成较为复杂,装置的造价高,占用的体积太,不适用于数量较多的LED电路。

  3、混联形式

  混联形式是综合了串联形式和并联形式的各自优点而提出的,主要的形式有以下两种。

  (1)先串后并的混联形式

  当应用的LED数量较多时,简单的串联或者并联都不现实,困为前者要求驱动器输出很高的电压(单个LED电压VF的n倍),后者要摔驱动器输出很大的电流(单个LED电流 IF的n倍)。这给驱动器的设计和制造都带来困难,并且还牵涉到驱动电路的结构问题和总体的效率问题。串联的LED数量刀与单个LED的工作电压VF的乘积nVE决定了驱劝器的输出电压;并联的LED串的数量m与单个LED的工作电流IF的乘积mIF决定了驱动器输出电流,而mIF*nVF值就决定了驱动器的输出功率。

  因此,采用混串后并的混联方式主要是既保证有一定的可靠性(每串中的LED故障最多只影响本串的正常发光),又保证与驱动电路的匹配(驱动器输出合适的电压),比单纯的串联形式提高了可靠性。整个电路具有结构较为简单、连接方便、效率较高等特点,适用于LED数量多的应用场合。

  (2)先并后串的混联形式

  若干个LED先并后串的混联形式。由于LED1-n~LEDm-n先并联连接,提高了每组LED故障下的可靠性,但是由此一来每组并联LED的均流问题就至关重要。

  为此,可以通过配对挑选,将工作电压和电流尽量相同的LED作为并联的一组,或者给每个LED串接小的均流电阻来解决。这种混联形式具有的其他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与先串后并连接形式相类似。

  (3)交叉阵列形式

  交叉阵列形式主要是为了提高LED工作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主要构成形式是:每串以3个LED为一组,分别接入驱动器输出的Va、Vb、Vc输出端。当一串中的3个LED都正常时,3个LED同时发光;一旦其中一个或两个LED失效开路时,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 LED正常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地提高每组LED发光的可靠性,也就能够提高整个LED发光的总体可靠性。

  二、不同连接形式的比较

  不同的连接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并且对驱动器的要求也不相同,特别是在单个LED发生故障时电路工作的情况、整体发光的可靠性、保证整体LED尽量能够继续工作的能力、减少总体LED的失效率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LED的群体应用是LED实际应用的重要方式。不同的LED连接形式对于大范围LED的便用和驱动电路的设计要求等都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电路的组合中,正确选择相适应的LED连接方式,对于提高其发光的效果、工作的可靠性、驱动器设计制造的方便程度以及整个电路的效率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LED发光模块故障及解决

  现 象:所有的LED闪烁;

  问 题:接触不良;

  解决方法:松动处重新固定或接插;

  现 象:LED昏暗;

  问 题:1、LED极性接反了;2、LED太长;3、开关电源和LED电压标号不一致;

  解决方法:1、确保正、负极接线正确;2、减少LED的连接;3、确保开关电源与LED电压标号一致性;

  现 象:部分线路的LED灯不亮;

  问 题:1、接插方向是否正确;2、电源输出接线是否正确;3、电源线插反、接反;

  解决方法:1、拆出 重新正确方向接插;2、确保红色线接正极,黑色线接负极;3、查出部分插反的线路;重新连接;

  现 象:所有LED都不亮;

  问 题:1、开关电源无电压输出;2、开关电源输出接线是否正确;

  解决方法: 1、试电接入开关电源输入端;2、电源接线正、负极是否正确;

关键字:LED灯珠  连接方式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LED灯珠的连接方式及故障排查

上一篇:LED显示屏品质好坏的五大关键技术
下一篇:影响LED灯珠价格的九大因素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47

音响中分频器和功放的连接方式
  音响中分频器和功放有两种连接方式。   一种是电子分频器(有源分频),既前级出来后进入分频器,然后单声道分双路或者三路分别送往各功放输出给音箱,对于立体声而言,单声道功放最少也是四台,甚至6台,   当然音箱连线也相应增加,直接输出至音箱扬声器,不再需要功率分频。一般用于顶级HiFi系统。   还有一种功率分频(无源分频),大多数都是集成在音箱里面,不需要考虑连接,只需将功放的输出线±极接到音箱同相位即可。   现在我们使用的HiFi系统基本都是这样的。
[嵌入式]
音响中分频器和功放的<font color='red'>连接</font><font color='red'>方式</font>
汽车照明串联LED灯的开路保护方案
LED汽车照明灯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内部照明和外部照明两大类。在介绍方案之前,我们得清楚的知道汽车照明到底有哪些?细分如下: 1. 内部照明: 背光,调光,集成HMI 2. 外部照明:前照灯,日间行驶灯(DRL),雾灯(FOG),转向灯(TI),装饰灯,位置灯(POS),远近光灯(HLB),角灯(CRN) 3. 通信支持:SPI/I?C, LIN ,CANBUS 内部照明控制台设计参考: 1. 电容传感按钮用于功能选择 2. 每个按钮均具有RGB背光和LED指示灯 3. 顶灯采用高亮度白光LED 4. 整个装置采用12V电源输入和CAN/LIN总行I/O 外部照明设计难点: 1. 需要恒流控制:高电流峰值缩短LED寿命 2. 需要高
[电源管理]
汽车照明串联<font color='red'>LED灯</font><font color='red'>珠</font>的开路保护方案
小功率开关电源中连接到VCC的启动方式分析
 在小功率开关电源中基本使用的是简单的绕组整流提供VCC,而IC的VCC供电又是开关电源的核心。在debug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通过观察VCC波形就可以发现问题所在或者直接就是VCC异常导致的。本文中我们列举并分析了三种典型的启动方式优劣特点,以供参考学习。   第一种方式:从整流桥后的Vbulk处接电阻到VCC,见(图一)的R3、R4。此处要注意R3、R4的耐压,如果是普通的1206电阻,至少要3颗;用高压类型的,也最好用2颗。这种启动方式是早期的,由于R3、R4一直在消耗功率,在追求低空载功耗的今天,基本已被淘汰。      图一   第二种方式:从整流桥前的L或者N处接电阻到VCC,见(图二)的R2、R3、R7。这种启动方
[电源管理]
小功率开关电源中<font color='red'>连接</font>到VCC的启动<font color='red'>方式</font>分析
汽车照明串联LED灯的开路保护方案
LED汽车照明灯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内部照明和外部照明两大类。在介绍方案之前,我们得清楚的知道汽车照明到底有哪些?细分如下: 1. 内部照明: 背光,调光,集成HMI 2. 外部照明:前照灯,日间行驶灯(DRL),雾灯(FOG),转向灯(TI),装饰灯,位置灯(POS),远近光灯(HLB),角灯(CRN) 3. 通信支持:SPI/I?C, LIN ,CANBUS 内部照明控制台设计参考: 1. 电容传感按钮用于功能选择 2. 每个按钮均具有RGB背光和LED指示灯 3. 顶灯采用高亮度白光LED 4. 整个装置采用12V电源输入和CAN/LIN总行I/O 外部照明设计难点: 1. 需要恒流控制:高电流峰值缩短LED寿命 2. 需要高
[电源管理]
汽车照明串联<font color='red'>LED灯</font><font color='red'>珠</font>的开路保护方案
揭秘LED常用的几大连接方式及故障排查
LED 在应用中的配置形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应用要求、LED参数与数量、输入电压、效率、散热管理、尺寸与布局限制及 光学 等。最简单的配置形式是单个LED,采用这种设计的应用例多,如汽车内顶灯(地图灯、阅读灯)等。   由于目前LED的 功率 和 亮度 还不是很高,而实际使用场合通常需要平面发光,因此需要将多个LED按照需要排列组合起来,以满足较大范围、较高亮度、动态 显示 、色彩变换等应用要求及LED与配套 驱动 器之间的匹配要求。    一、常见的连接形式   1、整体串联形式   (1)简单串联形式   一般简单的串联连接形式中的LED1~LEDn首尾相连,LED工作时流过的电流
[电源管理]
揭秘LED常用的几大<font color='red'>连接</font><font color='red'>方式</font>及故障排查
挑战促进技术进步 PLC或是物联网理想的通信连接方式
5月22日集微网消息,文/陈冉 “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是物联网时代所倡导的。因为这个“物”可以是任何器件、物品,理论上物联网是机器和设备之间的互联,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物的互动、物与物的互动,提高效率,让生活变的更美好。 在今年的IDF2015 上,英特尔曾经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350亿台设备互联,华为也预测,到2025年,到2025年全球连接设备的总规模将会超过一千亿个。因此,物联网常常被看做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大机遇。 物联网旨在达成设备间相互连通,实现单机所无法实现的功能,连接就成为了能否顺利实现万物互联的核心。就物联网的连接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去解决等一些列问题,在2015年智慧家庭
[手机便携]
以太网供电技术以更智能的方式进行连接
传统上,连接到网络的设备至少需要通过两种类型的线缆进行连接。分别是用于传输数据的以太网线缆和用于供电的电源线。对电源线的需求一直是设备部署中的一个限制因素,要么需要设备放置在靠近的已有电源插座,要么需要在设备的附近安装新的电源插座。以太网供电技术(PoE)解决了这个困境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部署该类设备的灵活性。 PoE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正快速地被使用在像VoIP电话、IP视频监控和无线接入点等的设备上。随着PoE(IEEE802.3af)标准在2003年的首次发布,市场已经大幅地增长。根据Infonetics公司的数据,从2005年到2010年全球PoE端口的数量从2500万增长到6300万,并且预见到2012年超过8000万。Po
[电源管理]
以太网供电技术以更智能的<font color='red'>方式</font>进行<font color='red'>连接</font>
T8 LED灯管耐压测试死灯机理分析和对策探讨
  T8 LED灯 管在制造完成准备老化前要不要加入耐压测试环节?有些厂家跳过这环节,直接老化出货了。为什么?答案就是耐压测试会死灯珠。再把概念扩大,整个 LED 行业有相当数量人员认为,耐压测试会把灯珠打死,因此目前市面上的相当部分 灯具 没有经过耐压测试环节,使用安全存在一定隐患。这些灯具大多无法通过出口商检或是CE测试,产品品质下了一个档次。还有一个问题:耐压3.75KV的驱动电源组装的灯具打耐压时甚至3KV都过不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谈谈个人看法。   下面剖析T8耐压测试死灯珠的机理。   LED的损坏有两个原因。一是电压超出,二是电流超出。耐压测试的漏电流都设在10mA左右,一般不会超出LED允许的电流
[电源管理]
T8 <font color='red'>LED灯</font>管耐压测试死灯<font color='red'>珠</font>机理分析和对策探讨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