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轴温探测系统的设计

发布者:Xiaoxue666最新更新时间:2010-03-04 来源: 现代电子技术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  轴温探测系统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铁路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车辆走行部分各轴承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当轴温过高时,会造成热轴、切轴等现象,严重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现阶段我国铁路列车上主要使用两种轴温探测装置:一种是直接接触式的车载轴温探测系统;另一种是非接触式的红外轴温探测系统。前者是在轴箱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采集,并通过电缆传送到各个车厢的控制器显示,由专门巡检人员或各车厢乘务员进行巡检。但由于货运列车车厢是无人值守的,且车厢频繁编组,不能靠有线方式传送给有人车厢,所以这种方式在货运列车中很少使用。后者是通过每隔30 km安装红外探头对轴温进行检测。这种方式由于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定位困难等原因,使得轴温过高告警兑现率低、误报率高,而且成本很高。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组成对行驶中的列车轴温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网络,对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装在列车各车厢的特定位置,节点间以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网络,可以有效实时地对车轴参数进行采集和传输。

  1 系统的结构组成介绍

  货运列车与客运列车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客运列车车厢有固定的电力来源,因此不必考虑系统的功耗问题;货运列车车厢没有电源,所以应用在货车上的系统要求自带电源,并尽量降低系统功耗。

  (2)客车每节车厢都有列车员,可以对检测到的轴温进行监视,当发现有异常时可以通知专人负责处理;货车车厢一般都是无人值守的,因此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车头,由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3)客车车厢基本上是固定的,不会频繁地重新编组,因此客车可以在各车厢之间连接电力线或通信线;货车所挂各节车厢目的地可能不同,因此需要频繁变动,有时需要甩掉某节车厢,有时需要挂上新的车厢,因此在货车车厢间用有线方式通信是不可能的。

  针对目前列车轴温探测存在的问题,及以上货运列车不同于客车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轴温探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结构图

  整个系统是由固定在每个车厢上的温度采集单元和车头总控制器组成。温度采集单元称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系统在上电后采用自组织的方式工作,并可以随时加入或去掉某节车厢而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工作(如图1所示)。此外,节点数据到车头采用的是多跳方式传输,每个节点无线发射的功率不需要太大,因此可以有效节约单个节点的能耗,平衡整个网络的能耗。

  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组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结构如图2所示。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包括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节点的作用是对轴温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发送到车头总控制器,同时充当其他各节点到车头总控制器的路由器。

  传感器模块负责数据的采集,在本系统中,将8路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车厢的8个轴箱上,对轴温进行检测,并通过1-Wire总线将温度数据传送到处理器单元。

  处理器单元是节点的核心,主要负责控制数据的采集,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控制无线通信模块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与其连接的其他网络节点传送给车头总控制器节点。此外,处理器模块负责处理其他节点发来的数据,并按照规则进行转发。

  无线通信模块负责数据的接收与发送,本设计采用nRF905模块。nRF905是一款工作在433/868/915 MHz的单片无线射频收发芯片,由频率合成器、接收解调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组成。他采用高抗干扰GFSK调制,数据速率90 kb/s,发射功率可调,最大为+10 dBm,独特的载波检测输出(CD)、数据就绪输出(DR)、地址匹配输出(AM),自动产生前导码和CRC,使用SPI接口与微处理器通信,配置非常方便。此外,nRF905的工作电压范围为1.9~3.6 V,其电流消耗很低,发射电流约为11 mA(-10 dBm输出),接收电流约为12.5 mA,待机电流约为2 μA,能够满足系统高性能低功耗的需要。

  能量供应模块是系统工作的前提,由于货车不像客车一样具备稳定的供电电源,所以本设计采用电池供电,在低功耗设计的基础上,使用两节5号碱性电池可持续工作1年左右。

  我们在为每节车厢设计节点时,将节点的硬件编号设定为车厢的编号,这样就使节点与车厢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无论在何时何地系统在上电自组的时候都可以自动地识别该车厢,极大地方便了车厢的管理。[page]

  3 系统的硬件介绍

  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系统的硬件

  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DS18B20,该传感器是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一款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他与传统的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不同,能够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可以分别在93.75 ms和750 ms内将温度值转化为9位和12位的数字量。因而使用。DS18B20可使系统结构更简单、可靠性更高。同时芯片的耗电量很小,从总线上获取少量电能(空闲时几μW,工作时几mW)存储在片内的电容中就可正常工作,一般不用另加电源。最主要的是传感器输出的是数字信号,可直接与单片机I/O相连,使连接非常方便。由于在单总线上传送的是数字信号,这使得系统的抗干扰性好、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

  处理器采用的是MSP430系列单片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的超低功耗,在1.8~3.6 V电压、1 MHz的时钟条件下运行,耗电电流在0.1~400μA之间,RAM在节电模式耗电为0.1μA,等待模式下仅为0.7μA。能耗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瓶颈,节点必须依靠电池供电,所以采用MSP430F149作CPU是最佳选择。MSP430F149采用16位RISC结构,其丰富的寻址方式、简洁的内核指令、较高的处理速度(8 MHz晶体驱动,指令周期125 ns)、大量的寄存器以及片内数据存储器使之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另外,MSP430F149的运行环境温度范围为-40~+85℃,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

  无线通信模块采用的是nRF905,其性能如上节所述。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实时地对货车各节车厢的轴温进行监测,极大地保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

  4 系统的软件介绍

  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节点发送接收程序、温度采集程序、车头总控器发送接收程序等。

  节点发送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

  

节点发送程序流程

  当分站接收到数据后,将把字头后的数据认为是有效数据,单片机首先核对分站ID号,如ID号不是本机则将其发送到与其相连通的下一级节点,并重新进入接收状态。反之则继续对命令号进行判断,以确定分站的动作。如主站要数据则对传感器号进行判断,以确认主机所要的是该站的哪个传感器数据。对数据分析完毕后,分站将现场的数据进行采集、打包,并发给主站,或启动参数调节系统进行参数调节,然后重新进入接收状态。

  其他程序在这里不再详细叙述。此外,我们在程序中留有接口,车头总控制器在不停地巡检轴温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短消息或其他无线通讯方式向地面接收站发送数据,这样地面站就可以对列车发送的数据进行存储,以备在出现事故后可以找到事故发生时的轴温数据。

  5 结 语

  该系统可应用于货运铁路列车,可以实时可靠地对车辆轴温进行检测报警。此外,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在节点上安装其他传感器,可以对车厢的其他参数进行检测,如:在车厢内安装相应的传感器可以对货车车厢情况进行监控,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在车厢一定位置安装压力传感器可以对车厢的载重情况进行监控;安装湿度传感器可以对车厢内湿度进行检测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广泛地应用于铁路运输,可以方便地对各种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存储,从而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  轴温探测系统 引用地址: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轴温探测系统的设计

上一篇:TD-LTE准备规模测试 系统芯片厂商共同备战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野外测量中的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2:10

一种基于信息熵的WSN节点拥塞避免机制
0 引言 与物理世界紧密耦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具有大规模密集部署、节点资源受限、无线带宽小、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等特点。其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以多跳的方式发送到基站。这种多对一的数据传输方式以及待检测事件的突发性,使得能量、处理能力及通信能力都受限的WSN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拥塞,从而导致数据包的大量丢失和网络传输的延迟等问题。对于能源非常有限的节点,如何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无线通信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者,无线通信主要是数据包的转发,减少数据包的转发次数,合理分配节点发送数据包的大小,有效利用节点转发的数据包不但可以减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消耗,而且还可以保证在突发情况下保证网络的畅通,
[嵌入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
0 引 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一种RGS系统(远程地面传感器系统),它是一种利用多种传感器作为综合情报采集元件,进行数据融合、编码等处理后,发送给指挥中心,处理还原后在监控平台显示出来的探测系统。它集传感器技术、图像探测技术、震动探测技术、声音探测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字编码压缩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是由多种高新技术集成的综合性技术。无线多传感器网络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系统前端传感器及GPS模块——信号采集部分:主要是由图像、声音、震动以及红外传感器组成的探测单元和GPS模块构成,负责完成战场信息监测任务。   (2)信息传输部分:主要负责将采集到的信息压缩编码和进行远距离无线传输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网络</font>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
面向工业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摘要   在发展工业物联网 (IoT) 以及满足相关的工业传感器无线连网需求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不过,工业设备及应用的网络需求与家用环境完全不同,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高居工业应用要求的榜首。本文重点讨论特定于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些关键网络要求。   引言   低功率处理器、智能无线网络和低功率传感器以及 大数据 分析的出现导致人们对工业物联网兴趣大增。简言之,这些技术相结合使得能够将大量传感器放置到任何地方:不仅是通信和电力基础设施存在的地方,也可以是任何有宝贵信息需要收集的地方,这些信息关乎 物体 的行为方式、在哪里或者是什么。给诸如机器、泵、管道、火车车厢等 物体 配备传感器的做法在工业界并不
[物联网]
面向工业物联网的<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网络</font>
一种探测系统实现
铁路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车辆走行部分各轴承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当轴温过高时,会造成热轴、切轴等现象,严重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现阶段我国铁路列车上主要使用两种轴温探测装置:一种是直接接触式的车载轴温探测系统;另一种是非接触式的红外轴温探测系统。前者是在轴箱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采集,并通过电缆传送到各个车厢的控制器显示,由专门巡检人员或各车厢乘务员进行巡检。但由于货运列车车厢是无人值守的,且车厢频繁编组,不能靠有线方式传送给有人车厢,所以这种方式在货运列车中很少使用。后者是通过每隔30 km安装红外探头对轴温进行检测。这种方式由于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定位困难等原因,使得轴温过高告警兑现率低、误报率高,而且成本很高。随着无线传感器网
[工业控制]
一种<font color='red'>轴</font><font color='red'>温</font><font color='red'>探测系统</font>实现
基于SMAC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的分析与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ATC-SMAC主要是提高基于竞争的S-MAC协议的能量使用率,同时减少S-MAC协议的网络延迟。ATC-SMAC协议通过自适应地调整每一个节点的占空比,让节点在不同的流量下使用不同的占空比工作,做到流量大时工作更长的时间,流量小时工作更短的时间,没有流量的时候就不工作。 1 S-MAC协议的分析和研究     S-MAC协议是一种基于竞争的控制协议,具有同步机制功能与无中心等特点,不需要局部或全局中心主节点的调度传感器节点自己发现邻居节点,并合理地安排占用信道的时间。 1.1 S-MAC协议     S-MAC协议时间分为若干个帧,帧长度由应用程序来确定,帧内分为活动与睡眠两个部分。在睡觉时段,节点关闭发
[嵌入式]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0 引言 城市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性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ee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和交通管理智能化的前提。 目前常见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有感应线圈、红外、视频等。其中感应线圈是侵入式检测(Intrusive Detection),需要大面积的凿开路面安装,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而且在维修和更改应用的时候需要再次挖开路面,对路面的破坏很大。而红外、视频等属于非侵入式检测(Non-intrusive Detection),安装不用挖开地面,但是仍需铺设大量线路,而且检测结果受大
[模拟电子]
基于<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网络</font>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车载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设计方案2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软件整体设计 软件设计是本设计的核心,关键在于软件的总体架构和数据结构的设计。着重要考虑的因素一个是效率,另一个是设计的清晰性。 车载系统软件由网关节点与传感器节点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都需要完成SMAC协议的移植,并根据不同需要为上层通信应用提供API接口函数。因为SMAC协议栈编程模型采用层次设计,只有底层的PHY和MAC程序层与硬件相关,而网络层和应用层程序则不受硬件影响。SMAC在不同硬件平台的移植只需修改PHY和MAC层,其上各层可以屏蔽硬件差异直接运行。 如图3所示,本设计把软件分为系统平台层、协议层和应用层3层。同时,定义了3个API接口:系统层接口、协议层接口和应用层接
[模拟电子]
车载<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网络</font>监测系统设计方案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WiME系统路由设计
随着微机电技术、低功耗嵌入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无线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由无线微型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网络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这便是被美国商业周刊认定的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1项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在一个20层楼高、有着上千个房间的庞大医院中,一位刚进入大楼的坐在智能车中的老年人或残障病人,如何可以轻松地到达自己要去的房间?我们正在尝试为这样的需求提供一种不需要外界干预的“室内自动导航系统”——称为“无线复
[工业控制]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测试测量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