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矢量信号收发仪(VST)

发布者:达文西happy最新更新时间:2012-11-20 来源: 21ic 关键字:矢量信号收发仪  VST  自动化射频测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软件定义的射频测试系统架构已经成为主流。如今,几乎所有商业现成的(COTS)自动化射频测试系统都使用应用软件通过总线接口与仪器进行通信。射频应用变得越来越为复杂,工程师们正面临增强功能性且不增加测量次数与成本的两难。尽管在测试测量算法、总线速度和CPU速度上的提高减少了测试次数,但仍需要进一步改善以应对不断复杂化的射频测试应用。

在商用现成的射频测试仪器中增加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使用,可以满足对于速度和灵活性的需求。在高层中,FPGA是可编程的硅芯片,可以通过软件开发环境的配置来实现自定义硬件功能。虽然在射频仪器中使用FPGA是一个很好的创举,但通常这些FPGA密闭且功能固定,只能用于特定的目的,允许自定制的范围很小。这正体现了用户可编程的FPGA相较于封闭、固定特性FPGA的显著优势。借助于用户可编程的FPGA,您可以自定制射频仪器直至管脚,让它能够满足您的特定应用需求。

矢量信号收发仪(VST)是一类全新的仪器,它结合了矢量信号分析仪(VSA)、矢量信号发生器(VSG)与基于FPGA的实时信号处理和控制。NI的全球首台VST还拥有用户可编程FPGA,它允许自定义算法直接用于仪器的硬件设计。这种软件设计的方法让VST拥有了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架构的灵活性以及射频仪器的高性能。图1(下图)展现了传统射频仪器和VST软件设计方法之间的差异。

newmaker.com
图1. VST软件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NI VST: 基于LabVIEW FPGA和NI RIO构架

NI LabVIEW FPGA模块扩展了LabVIEW系统设计软件,以便在NI可重配置I / O(RIO)硬件上应用FPGA,NI VST便是其中之一。由于LabVIEW能够清楚地表现并行架构和数据流,非常适用于FPGA程序的编写,所以用户不论有没有传统FPGA设计的经验都能高效运用可重新配置硬件的功能。作为系统设计软件,LabVIEW能够混合处理FPGA和微处理器(在PC环境中)上的数据,因而用户无需拥有渊博的计算架构和数据处理知识即可实现 ,这点对于现代通信测试系统的装配尤其重要。

NI VST软件基于强大的LabVIEW FPGA与NI RIO架构,并拥有众多针对客户应用的初始功能,包括应用IP、参考设计、范例和LabVIEW范例项目。这些初始功能包含了所有默认的LabVIEW FPGA特性和预构建的FPGA位文件,以帮助用户快速上手。若没有这些现成的功能,以及高效的LabVIEW、精心设计的应用/固件架构,VST软件设计的特性将会是各类用户不小的挑战,因此正是这些特性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定制带向了高端仪器。

改进传统射频测试

NI VST不仅具备快速的测量速度和小巧的生产测试仪器组成结构,同时还拥有研发级箱型仪器的灵活性和高性能。VST因此可以用来测试各种标准,如802.11ac,5.8 GHz下其误差矢量幅度(EVM)优于-45 dB(0.5%)。此外,传输、接收、基带I/ Q以及数字输入输出都拥有共同的用户可编程FPGA,使得VST远远优于传统的箱型仪器。

数据压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截取、信道化、平均以及其它自定义算法允许FPGA执行计算强度大的任务。通过减少必要的数据吞吐量和主机上的处理负载,可缩短测量时间且增加平均,给予用户更大的测量信心。其它基于FPGA、用户定义的算法的范例还包括自定制触发、FFT发动机、噪音校正、内联滤波、变时滞、功率级伺服等等。

软件设计仪器,如VST,还可以缩小设计和测试之间的差异,让测试工程师可在设计完成之前集成或验证设计的各个方面,同时允许设计工程师使用仪器级硬件,将他们的算法原型化并在设计早期流程中评估设计。

范例: 基于FPGA的DUT控制和测试序列

除了射频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基带I/Q数据,PXI VST还具有高速数字I / O,可直接连接到用户可编程的FPGA。这使用户能够执行自定制数字协议,控制待测设备(DUT),大幅减少测试次数。查看图2中的范例。 除此之外,测试序列可在FPGA上执行,允许DUT通过实时测试改变状态和序列。

newmaker.com
图 2. VST灵活的数字I / O功能可以控制射频收发器的状态[page]

范例: 功率放大器测试的功率级伺服

功率放大器(PA)重要的一点是包含预期输出功率,甚至超出其线性工作模式。为了准确地校准PA,其采用了功率级的伺服反馈循环来确定最终的增益。 功率级伺服通过分析仪捕捉当前的电流输出功率,并控制发电机的功率级别,直至获得所需的功率,这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 简单来说,它使用比例控制循环,在功率级别上来回摆动,直至输出功率级和所需的汇合。 VST适用于功率级伺服,因为进程可直接在用户可编程FPGA上实现,从而更快地达到所需的输出功率值(见图3)。

newmaker.com
图3. 在PA测试中,功率级伺服上使用VST可更快地达到所需的输出功率值

其它射频应用

VST不仅仅是快速灵活的矢量信号分析仪以及矢量信号发生器。 VST的射频接收器、射频发送器,以及用户可编程的FPGA使其能够超越传统的VSA/ VSG模式。 例如,VST可由用户完全重新构建,来执行其它复杂的射频应用处理,例如将新的射频协议原型化,实现软件定义的无线电,以及信道间的仿真。

范例: MIMO射频信号的无线电通道仿真器

近年来,多输入多输出(MIMO)射频技术进步显著,尤其是在移动电话和无线标准方面。除此之外,射频调制方法日趋复杂,射频带宽不断增加,射频频谱正变得越来越为拥挤。随着技术的进步,在静态的环境中测试无线设备相当重要,但了解这些设备在动态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也同等重要。
无线信道仿真器是一种可在真实世界中测试无线通信的工具。衰退模式可用来仿真空气的干扰、反射、移动的用户以及其它阻碍物理无线环境中的射频信号的自然现象。在FPGA上对这些数学衰退模式编程,VST可实现实时无线通道仿真器。下面的图4为LabVIEW环境下的两台VST实现2x2 MIMO无线通道仿真器。衰退模式的设置显示在屏幕的左侧和中心。通过频谱分析仪捕捉衰退模式发出的射频输出信号,并显示在右边。这些频谱图清楚显示了因衰退模式产生的频谱零点。

newmaker.com
图4. 范例LabVIEW前面板上显示了使用两台VST实现MIMO信道仿真的效果

软件设计仪器的多种可能性

VST的诞生引领了一类新的仪器,它们并非供应商提前设定好的仪器,而是经过软件设计,完全针对用户的自身需求进行应用。 随着射频DUT变得更加复杂,对于上市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仪器的功能水平又掌握在了射频设计师和测试工程师的手中。 本文中的范例只不过是VST众多功能中极小的一部分。 想要知道“什么是矢量信号收发仪?”,您先必须回答:“你需要解决何种测量和控制问题?” 精确的射频发送器、射频接收器以及数字I / O可灵活连接至用户可编程的FPGA,VST因而能够从容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关键字:矢量信号收发仪  VST  自动化射频测试 引用地址:何为矢量信号收发仪(VST)

上一篇:粉尘浓度检测仪三大技术详解
下一篇:射频陶瓷贴片电容的测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2:32

直面RF设计与测试挑战,NI VST2.0全球震撼发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ICT各领域似乎都插上了 5G 的翅膀,即将乘风而至。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可谓层出不穷,物联网(IOT)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万物互联时代,不断创新的电子信息科技将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一切都将迎来巨大的、令人惊喜的改变。 然而,在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科技创新背后,测试测量技术承载着巨大的助推力。电子科技日新月异,作为其研发设计中关键的测试测量技术必然也将伴随其快速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7月13日,由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I)全新研发设计的第二代矢量信号收发仪(VST2.0)宣布全球正式发布。NI以其 软件定义仪器 的创新理念;多项技术指标打破业内常规,并遥遥领先的技术优势,再一次证明
[半导体设计/制造]
直面<font color='red'>RF</font>设计与<font color='red'>测试</font>挑战,NI <font color='red'>VST</font>2.0全球震撼发布
Qualcomm Atheros基于NI VST进行802.11ac测试方案
就传统仪器而言,每次测试大约会取得40个重要的WLAN收发器数据点。 NI PXI矢量信号收发仪的测试速度非常快,因此能执行完整的增益表扫频,进而采集共300,000个数据点。 "我们采用软件设计的NI PXI矢量信号收发仪与NI WLAN测量套件之后,测试速度比传统的堆叠式仪器快了200倍以上,测试范围也扩大了许多。" - Doug Johnson, Qualcomm Atheros 挑战: 在无线标准越来越多元,且设备复杂度与日俱增的同时,必须降低无线区域网络(WLAN)的测试成本,保有高的测试精准度,并且缩短特性测试时间。 解决方案: 使用NI PXI构架的矢量信号收发仪与NI LabVIEW FPGA模块,
[测试测量]
Qualcomm Atheros基于NI <font color='red'>VST</font>进行802.11ac<font color='red'>测试</font>方案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测试测量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