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时间间隔测量拈设计原理分析

发布者:缘到泉最新更新时间:2014-12-04 来源: eccn关键字:时间间隔测量  脉冲计数法  工业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言

精密时间间隔测量是工业、国防及电力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脉冲计数法是时间间隔 测量技术中最基本的方法[1],因此研究基于脉冲计数法的时间间隔测量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模块,介绍了该模块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大量实验证明本模块可以实现对微小时间间隔的精确测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 原理概述

脉冲计数法是用标准信号形成被计数的参考时钟信号,周期为 Tref ,频率为 fref ,通过 测量时间间隔Δt内参考时钟信号的个数n,直接显示Δt的值。

3 系统设计

如图 1 所示,该系统主要由高频参考时钟设计,分频计数电路,控制面板和显示电路等部分组成。由单片机实现对各部分的功能初始化软件设计,在测时结束后读取分频计数结果, 按公式(1)计算出时间后送显示电路显示。

3.1 硬件设计

由公式(1)可以看出,高频参考时钟是脉冲计数法时间间隔测量的关键。为了产生低偏差低晃动的高频稳定时钟信号,本文采用高稳定度的温补振荡器TC18B 作为标准晶振输入。

 

 

3.2 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包括对各工作电路的初始化设置,根据分频计数电路得到的n 值,计算时间间隔时间间隔Δt,送给显示电路显示。流程图如图4 所示。

4 实验验证

将本文研制的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模块应用在电磁波时域反射电缆测长系统中。根据 电磁波时域反射测长原理,有如下关系式

式中,Δt为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的时间间隔,L 为电缆长度,v为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 速度,对特定材料的电缆,波速取固定值[2],本文取v =0.192m/ns。

由关系式(2)可知,对已知材料的电缆,电缆长度L与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间时间间隔Δt 成正比。通过对已知长度的电缆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可以对时间间隔测量模块的特性进行验证。本文对长7.01m,66.77m 和120.30m 的电缆分别进行多次测量, 测量结果如表2 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模块测时分辨率为0.83ns,测量误差很小,完全可以满足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要求。

5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模块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该模块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测时精度高。不但可以实现对微小时间间隔的精确测量,而且在本模块的设计基础上,结合其他技术,可以实现对时间、频率以及相位的测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6 本文创新点

本文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模块。该模块将标准晶振锁相倍频输出 1200MHz 高频参考时钟,通过测量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间时间间隔内高频参考时钟个数,得到时间间 隔Δt,测时分辨率为0.83ns。

关键字:时间间隔测量  脉冲计数法  工业 引用地址:精密时间间隔测量拈设计原理分析

上一篇:采用TI能耗测量 IC 简化辅助计量
下一篇:基于MEMS陀螺仪的汽车驾驶操作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2:50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
国产工业机器人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机器人关键,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 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受制于下游行业发展不景气,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放缓 2018年度,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出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增速有所放缓。受宏观经济影响,国内汽车、等机器人下游行业发展受限,机器人需求增速放缓。 2018年度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14.8万台,同比增长4.6%。同时,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由于竞争加
[机器人]
人工智能5件大事:能给工业4.0带来什么?
  大约在二百年前,工业革命使机械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今天 工业4.0 的革命正在进行,它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 人工智能 。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新物种的起源和它的未来之路。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 人工智能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发展几十年,几乎看不到什么显著变化,虽然偶尔也有比如IBM深蓝电脑战胜人类棋手、会说话的机器人等新闻传出,但 人工智能 更多只能解决一些“玩具问题”,或生存在实验室条件下,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一直十分遥远。   然而,2016年,谷歌的阿尔法狗(AlphaGo)让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投子认输的那一刻起,人工智能成为了科技
[网络通信]
5G+工业互联网,国家出手了
本周一,工信部召开发布会宣布,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超过18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正逐渐影响40个国民经济大类,采矿、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电力等行业成效显著,形成10大典型应用场景,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接下来,工信部将以深化拓展工业5G应用为着力点,以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统筹做好“三坚持三推进”,包括坚持产业为基,推进应用深度创新,增强网络、技术、产品供给。坚持融合为先,推进应用广度拓展,强化示范引领、复制推广。坚持综合施策,推进应用效能彰显,实施一企一策、一链一策、一地一策。 5G、工业互联
[机器人]
关于工业机器人的3D视觉技术及其应用浅析
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在制造和物流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3D视觉作为工业机器人的“眼睛”,已成为影响工业机器人领域应用和性能的关键因素。如何通过3D视觉控制技术来提高工业机器人工作的精度、速度及可靠性,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国内外的相关专利文献检索,对工业机器人的3D视觉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3D技术国外分布状况 通过德温特世界专利和世界专利文摘数据库,对截至2018年2月2日公开的专利文献进行检索发现,自197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交的公开号为US4254433A“视觉运动跟踪系统”的专利申请之后,全球涉及工业机器人3D视觉控制技术的专利申请总量为2774项。其中该技术
[机器人]
“CAN FD”对专用机械中的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提出挑战
CAN FD为现有CAN系统和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机会,即使是在节点数量、传输速率和周期时间要求很高的情况下。接下来,HMS公司Thomas Waggershauser将为您解释个中原因。 CAN系统常用于专用机械——无论是CANopen等标准化协议还是专门的解决方案。CAN网络机器的优势包括网络数据结构简单,价格实惠,应用高度灵活,现有网络极易扩展以及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便于分析。 CAN FD的可行性应用 对节点数量、传输速率和周期时间不断增长的需求正遭遇瓶颈,传统CAN(8字节数据和1 Mbit/s的数据速率)的局限性无法突破:依赖网络扩展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长度短的数据服务以及模拟数据在此尤为突出。 在日常应用中,这些限
[嵌入式]
详细解读我国近年工业机器人的各项重要政策
为了加快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机器人 产业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国家扶持政策,引导机器人产业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我国在《 中国制造2025 》中强调了将机器人作为未来重点发展对象,并强调以标准引领中国制造质量的提升。我国在2016年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加强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机器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订产业急需的各项技术标准,支持机器人评价标准的研究和验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5年第二版)》中,对 工业机器人 及其关键零部件进
[嵌入式]
3D打印如何加速智能工业时代步伐
3D打印作为工业生产方法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正在不断增长,主要得益于添加剂通用制造技术的逐渐成熟。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一个研究项目有可能在3D打印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从而能够按需完成工业产品的生产,擦除以及修改某些结构。该项研究已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研究突破涉及一种油墨的新配方,该种油墨用于直接激光写入(DLW)的制造过程之中——该油墨在激光作用下产生耦合,以生成满足预编程设计的坚固结构。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化学技术与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的Christopher Barner-Kowollik评论说:“开发可重复擦除的墨水是直接激光写入技术的重大挑战之一。” 该研究项目开发出具
[工业控制]
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发展及现状研究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控制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控制系统的结构从最初的CCS(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到第二代的DCS(分散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流行的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对诸如图像、语音信号等大数据量、高速率传输的要求,又催生了当前在商业领域风靡的以太网与控制网络的结合。这股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浪潮又将诸如嵌入式技术、多标准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无线技术等多种当今流行技术融合进来,从而拓展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控制系统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最早在5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就已经被
[工业控制]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测试测量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