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数据一致测试及调试系列之四--以太网信号质量问题

发布者:李国永最新更新时间:2015-10-2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串行数据  一致测试  以太网信号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 前言


对于系统设计人员来说,模数混合电路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模拟部分的设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物理层收发器(PHY)及其收发回路和匹配网络的设计。即使对于应用比较成熟的以太网物理层设计而言,DAC驱动电流的基准偏置,差分信号线对的走线,乃至于匹配电阻的位置,都有可能影响到其物理层的信号质量并通过接口技术指标测试暴露出来。

二 以太网口信号质量测试分析

1 100Base-TX接口测试环境及其设置

 100Base-TX接口测试原理

   100Base-TX接口的测试采用业内比较通用的诱导发包的方法来引导DUT发出扰码后的IDLE进行测试,更多细节请参考美国力科公司《Ethernet solution-QualiPHY》专项技术文档,  
 

测试设备:

示波器 Lecroy WavePro 7300A
探头 SMA
夹具 Lecroy TF-ENET-B
电脑主机 ThinkPad R5


测试拓扑如图1:


           图1  Ethernet接口指标测试连接框图

2 测试中出现的问题

  本次测试将主要验证产品上4个以太网100Base-TX接口的技术指标。对于其中比较直观的100Base-TX物理层的眼图模板,《ANSI+X3_263-1995》标准中有着明确的眼图模板定义见图2。

图2  100Base-TX  眼图模板

关于100Base-TX接口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IEEE Std 802.3-2000》标准中也有详细的说明, 工程师按照诱导发包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网口眼图的测试,测试过程中发现测试网口出现了信号波形碰触模板的问题,波形见图3:

图3 以太网口测试眼图_FAIL

3 问题分析解决

从眼图初步分析来看,发送信号的幅度应该是满足要求的。但是可以明显的发现信号边沿还是比较缓,而且从单个波形来看边沿有不单调的问题。方案的原厂是一家通讯业内专注于IP宽带解决方案的国际型大公司,其以太网模块部分应该经过详细验证过。最大的可能是二次开发过程中板级系统设计时的一些关键技术参数的配合问题。工程师在进行了信号幅度以及上升下降时间等细节指标的测试之后证明了之前的判断,信号的幅度是满足要求的,但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与其他的方案相比确实大了(此方案的信号上升下降时间在4.3nS~4.6nS区间,虽然满足标准中要求的3~5nS。但根据系统容差设计原则,芯片设计人员通常会将Slew Rate调整在4nS左右,确保上下区间调整地最大容限。)。如何改进需要信号的发送接收回路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了。通过对网口技术指标的量测分析,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信号的边沿比较缓,并且存在不单调的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传输回路容性负载过大以及驱动不足。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解决。

 1)信号差分线对及阻抗匹配,网口的差分走线的阻抗控制和耦合处理我司在Layout这一块的应该已经很成熟了,而且此款方案采用芯片内部匹配网络,没有外部匹配元件。所以暂不进行这一块的分析。[page]

2)传输变压器,工程师将一款测试通过的产品的Transformer与当前单板的Transformer进行互换后测试结果一致,眼图测试依然不通过。(请注意这里并没有对变压器进行变比以及差损,回损等技术指标的测试)

3)收发器驱动偏置电阻,也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RDAC,也有叫RSET或其他的。这是原厂为开发人员提供的设定收发器驱动电流大小的硬配置节点,可以根据实际的单板设计和元件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对于标准的拟合。这是对信号波形影响最大的部分,在不对设计进行大的变动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驱动电流的大小可以用最小的变动来实现我们对于信号波形的调整。在查看产品PCB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RDAC电阻并没有放置在输入PIN附近,而是放到了远端的USB部分,之间的走线长达4000MIL。从事过PHY设计的工程师都知道,对于驱动偏置电阻的处理,应该最大限度的接近输入PIN,并保证地的干净,原厂的Layout Guide 也会进行重点说明。这也许不是造成输出信号边沿过缓的直接原因,但肯定会影响到信号波形的稳定性和单调性。是需要慎重处理的。

图4   RDAC走线连接图

收发器驱动偏置机理分析:

系统设计人员都知道,以太网收发器的输出采用的是差分电流驱动,从收发器驱动偏置原理框图,见图5,可以进一步展开分析,收发器驱动电流可以通过带隙电压源与外部设定基准的比较来设定。收发器驱动电流(I_driver) 是从内部带隙和外部基准镜像过来。U1/Q3/RDAC/Bandgap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比较控制环路实现基准单位电流的设定,例如带隙基准电压设定为Vbg=1.24V,RDAC取值为1.24K。这时通过比较器U1以及MOS管Q3反馈环路是确保稳定1mA(I_bias)的基准电流。而Q1/Q2/Current _Source组成了比例镜像电流源。可以通过设计保证I_driver=N*I_bias,N是设定的比例镜像因子。我们假定为20,通过公式可以计算I_driver=20*I_bias=20mA,这就是我们差分驱动的输出电流了。介绍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清楚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RDAC的电阻大小实现基准单位电流的设定,进而达到调整差分驱动电流的目的。例如我们将RDAC调整为1K,则基准单位电流则变为I_Bias=1.24mA,同步的I_driver变为20*1.24mA=24.8mA,输出信号电平的幅度也会增大。实际的调测结果也是这样,可以解决信号边沿碰触模板的问题。

图5  收发器驱动偏置原理框图

经过研发与测试工程师的讨论,在目前不改动系统设计的前提下,采用微调RDAC电阻的方法来增大信号输出电平幅度以解决信号眼图的问题。经过调整后,眼图测试通过,波形见图6。

图6  以太网口测试眼图_PASS

三 测试总结

   1. 作为系统设计人员,对子系统功能的了解以及信号回路模型的理解是我们进行系统定性分析的根本,而对于内部电路的深入研究是我们进行系统指标设计量化的基础。这对于我们的工程师提出了更高更深入的要求。
   2. 对于PHY收发器的设计,其驱动偏置电阻应尽量靠近设定管脚摆放,避免出现基准不稳定和误差的出现

   以太网电路设计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常规和熟悉的设计,但我们真的理解和掌握了其内部原理以及架构吗。想要更深入,将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希望本文可以给到我们的系统设计人员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以太网收发器工作原理及其信号质量测试,ShenZhen GongJin Electronic Co.

2:Ethernet solution-QualiPHY ,LeCroy Corporation

关键字:串行数据  一致测试  以太网信号 引用地址:串行数据一致测试及调试系列之四--以太网信号质量问题

上一篇:串行数据一致测试及调试系列之五--巧妙测试嵌入式USB2.0主机
下一篇:串行数据物理层一致性测试系列之三--USB2.0的一致性测试分析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3:07

从三个角度看ZigBee EMI/EMC预一致测试
如果您和大多数设计人员一样,那么您可能想从本已非常紧张的设计周期中再省出一些时间。还好,有一个好方法:增加EMI/EMC预一致性测试。 这听起来可能不太直观,但在把被测器件发往测试机构前,先做一些快速辐射测试,可以为您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和大多数团队一样,您很可能第一次在测试机构测试时并不能通过正式的一致性测试。 在实验室中使用经济的设备执行基本预一致性测试,可以帮助您提前发现问题,节省在测试机构多次执行一致性测试的时间和费用。毋庸置疑,在设计周期中发现问题的时间越早,解决起来越容易。 如果您像大多数工程师一样,您可能也觉得这主意确实不错,但需要的设备太贵了,而且很难使用。时代变了,现在形势也变了。通过结合使用
[测试测量]
为什么需要进行WiMAX协议一致测试
频繁掉话、“网络繁忙”的信息以及断断续续的服务,都是设备互操作性差的潜在症状。通常,引起这类问题的原因要么是验证测试不够严格,要么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互操作性测试,因此在产品投放市场前根本没有进行验证。尽管终端和基站的开发都依据定义好的规范,但时常也会存在一些需要解释的模糊空间。为了消除上述问题,并确保任何差异都不会为终端用户带来大麻烦,进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用户总认为上述问题是由网络故障引起的,这样的想法增加了运营商在保持用户忠诚度及减少客户流失方面的难度。即便这类问题已经在验证实验室被发现,并在到达终端用户之前被捕捉,但对于故障原因寻找、辨识以及重新认证来说,不仅涉及到昂贵的费用,还会影响上市时间。 测
[测试测量]
观测串行数据传输系统的方法
图3.19举例说明的是一个100MBPS的 数据传输 系统。由于码间干扰和附加噪声,在D点输出的信号波形比A点的波形呈现了更多的抖动。这里主要讲的就是如何正确展现输出波形的抖动特性。 第一步把信号D连接到示波器通道1。我们选择通道1作为触发通道,并调整示波器使之在信号的上升沿触发。我们会看到图3.20所示的图案。 注意,波形在触发点处显示出是没有抖动的,这是一个关键的指示:肯定是某个地方出错了,示波器等待信号的正向跳变,然后把数据波形移位到左侧光标处与触发点对齐。第一个脉冲正确展示了信号的正向跳变,然后把数据波形移位到左侧光标处与触发点对齐。第一个脉冲正确展示了信号跳变的最小时间间隔,而围绕后继时钟点的抖动误差
[测试测量]
观测<font color='red'>串行</font><font color='red'>数据</font>传输系统的方法
频谱分析仪执行低成本EMI预一致测试
一致性测试通常作为产品投产前设计质保的一部分完成。一致性测试内容繁多,耗时长,如果在产品开发的这个阶段EMC 测试失败,那么会要求重新设计,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会耽误产品推出。 执行预一致性测试可以帮助您在把产品送到正式测试前发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况。一款基于USB接口的RSA306实时频谱分析仪的问世,预一致性测试变得前所未有的简便和经济,放射辐射测量和传导辐射测量可以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通过EMI 认证所需的费用和时间。本文将用两个实测案例,分析基于RSA306实现放射辐射和传导辐射的测试方法。 放射辐射测量案例分析 在预一致性测试中,使用了一米和几厘米两种距离。降低DUT(被测设备)与测试天线之
[测试测量]
频谱分析仪执行低成本EMI预<font color='red'>一致</font>性<font color='red'>测试</font>
使用IDELAY 实现高效8 倍过采样异步串行数据恢复
提要 异步串行数据接口要求接收器恢复数据,方式是对比特流进行检查,并在所发送数据未附带时钟时确定每个位的采样位置。有几种方法可以在 Xilinx FPGA 中实现此类接收器。RocketIO收发器就是专门为这一任务设计的,但并非在所有 Xilinx FPGA 中都可用。根据器件系列和速度级别不同,SelectIO 的输入端和 FPGA 逻辑资源可以实现比特率高达近 1 Gb/s 的异步串行接收器。 对于行程短且抖动小的数据,每个位周期对比特流采样四次左右足矣。这种低过采样率数据恢复技术在 XAPP224 《数据恢复》中有描述。不过,如果未经过位转换数据行程就很长或者所要求的抖动容限高时,就需要较高的过采样率,这在传统上需要使用多
[嵌入式]
LVDS串行-解串器在电缆数据传输中的性能
利用串行-解串器能够大大减少短距离、宽带数据通信中的连线。类似的应用有电信和网络设备的背板互连、3G蜂窝电话基站中机架内部的互连、数字视频接口等。采用电流模式、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的好处在于易端接、低传输功率和低电磁干扰(EMI)。但LVDS的主要标准TIA/EIA-644-A中只规定了信号电平等物理层参数,而没有给出诸如数据速率与电缆长度对应关系的互连特性。LVDS标准提供给用户的仅仅是LVDS信号的基本兼容规范,在实际的高速应用中,用户还必须了解在规定的电缆和传输距离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性能。 Maxim公司生产的MAX9205/MAX9207 LVDS串行器和MAX9206/MAX9208 LVDS解串器能够通过差分特性阻
[模拟电子]
安捷伦宣布一致测试和设计验证系统提供对 LTE-A 载波聚合的支持
2013 年 11 月4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日前宣布推出适用于 T4010S LTE RF 和 T4020S LTE RRM 测试系统的新选件。新增功能覆盖了由 3GPP 定义的 LTE-Advanced 载波聚合测试案例。 Agilent T4000S 系列允许用户设备(UE)开发人员对他们的设计进行应力测试,在实际部署之前做好校准的准备。 独立测试实验室和网络运营商利用 T4000S 系列评估和确保用户设备的性能与特性。新增的载波聚合功能也已成功通过验证,并被北美一家大型网络运营商引进。 利用外形紧凑且可扩展的单一仪器 LTE-Advanced 解决方案,增强的性能允许用户对两个下行载波分量执行标准
[测试测量]
如何分隔汽车以太网PAM3信号以太网测试信号分离技术介绍
如何分隔汽车以太网PAM3信号 目前,有两种方法把主信号与从信号分开。 第一种是传统方法,要求用户断开或剪断汽车以太网电缆,插入定向耦合器来分隔和测试信号。这种方法在以最小干扰实现准确测试方面本身存在着缺陷。 第二种方法也就是泰克信号分隔方法,这是一种新方法,采用先进的软件和探头,非插入式分隔信号,用户可以更清楚地查看真实的信号。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定向耦合器方法的缺点。 下面我们将讨论并比较这两种方法。 1 定向耦合方法 如前所述,定向耦合器方法要求断开汽车以太网电缆,手入定向耦合器分隔信号。在系统级剪断电缆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这种方法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级测试。 通过这种方法,用户可以查看主信号和从信号,但它引入了插损和回损,很
[嵌入式]
如何分隔汽车<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PAM3<font color='red'>信号</font>?<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font color='red'>测试</font><font color='red'>信号</font>分离技术介绍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测试测量文章
更多精选电路图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