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串行数据传输系统的方法

发布者:RadiantRiver最新更新时间:2012-09-20 来源: 21IC 关键字:串行数据  传输系统  附加噪声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图3.19举例说明的是一个100MBPS的数据传输系统。由于码间干扰和附加噪声,在D点输出的信号波形比A点的波形呈现了更多的抖动。这里主要讲的就是如何正确展现输出波形的抖动特性。

第一步把信号D连接到示波器通道1。我们选择通道1作为触发通道,并调整示波器使之在信号的上升沿触发。我们会看到图3.20所示的图案。

注意,波形在触发点处显示出是没有抖动的,这是一个关键的指示:肯定是某个地方出错了,示波器等待信号的正向跳变,然后把数据波形移位到左侧光标处与触发点对齐。第一个脉冲正确展示了信号的正向跳变,然后把数据波形移位到左侧光标处与触发点对齐。第一个脉冲正确展示了信号跳变的最小时间间隔,而围绕后继时钟点的抖动误差是实际的数据时钟抖动时间的两倍。

图3.21给出了测量的正确显示。图3.21中信号的触发是采用时钟源作为绝对参考的。显然,这里显示出来的抖动是前面抖动值的一半。前面的方法使所有的波形都有位移,所有的上升沿都在同一点处对齐。这种位移会叠加到其他所有的跳变区域当中去,时钟源信号比较稳定,没有抖动,是所有数据信号测量的可靠参考点。

有人会问道:“为什么不能用图3.20中的技术,然后把结果除以2呢?”回答是:只有当图3.20的眼图张得足够大时,抖动的测量才得以进行,而我们并不总是这样幸运。有时,如果我们不采用图3.21所示的高级触发技术,眼图根本就无法张开。

当没有源数据时钟时,可以尝试用源数据信号进行触发(如图3.19中的位置B或A)。源端的数据信号几乎没有抖动。

有些示波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新式的数字采样示波器,其触发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对非周期性的信号,如数据波形,尽管垂直输入具务显示高速信号的能力时,触发电路有可能无法触发。当面对这样的触发特性不好的示波器时,应该首先构造一个数字电路,对系统时钟进行分频处理,然后采用这个二次波形进行触发。随着触发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会发现示波器上显示的信号上升时间有所减少。

关键字:串行数据  传输系统  附加噪声 引用地址:观测串行数据传输系统的方法

上一篇:探头的测量结果分析
下一篇:如何避免检测到来自探头外壳电流信号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2:30

基于nRF24Z1的CD音质无线数字音频传输系统
当前,随着居住和办公环境空间的增长,音频的布线在大型会议室、汽车等场所越来越难以实现,成本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无线传输高质量的音频。CD音质音频的传输速率就达到1.5Mbps以上,因此对无线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带宽和距离要求。   ISM 2.4GHz (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2.4GHz-2.4835GHz)频段是全球开放的公用频段,具有高带宽和低成本实现的优势。选用具备高带宽特点的ISM2.4GHz的传输系统更能适应CD音质音频的传输。而2.4GHz的其他系统,如监牙、WLAN等存在成本过高或距离受限等缺点,所以本系统使用了专用的ISM音频无线收发芯片nRF24Z1。   nRF24Z1提供
[模拟电子]
基于nRF24Z1的CD音质无线数字音频<font color='red'>传输系统</font>
基于网络的温湿度监控传输系统的设计
本文通过比较和方案论证,确定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的温湿度监控系统,即将所采集的一个或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测量结果通过Intemet以网页的形式动态发布,同时,任意一台上位机都可以根据管理员的授权通过网络对温湿度控制装置下达指令,对任一节点进行控制。对于这种方案,能接入Intemet的任何一台PC机可以实现对各个传感器工作状态的监控与管理,实现了无距离限制的测控网络,非常方便灵活。   1 系统总体结构   该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各个温湿度测试控制模块都带有网络接口,通过路由器与中心服务器相连。中心服务器包括IIS信息服务器系统和SQL数据库服务器,前者负责与处于联机状态的温湿度测试节点通信获取温湿度测量结果,然后通过Inteme
[模拟电子]
基于网络的温湿度监控<font color='red'>传输系统</font>的设计
基于USB2.0的红外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引言   随着测试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测试仪器向微型化、低功耗发展, 红外数据 传输成本低廉,简单易用,在很多小型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为避免接口插拔造成仪器损坏,实现测试仪器与PC机间的无线数据传输,减少不必要的线缆连接,这里设计一种基于 USB 2.0的红外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具有低功耗、控制简单、实施方便,传输可靠性高等特点。 2系统硬件设计   2.1主要器件选型   Cypress公司的 CY7C68013 器件包含USB2.0的集成微控制器。它内部集成有1个增强型的8051、1个智能USB串行接口引擎、1个USB数据收发器、2个UART、3个8位I/O口、16位地址线、8.5KBRAM和4K
[安防电子]
基于USB2.0的红外<font color='red'>数据</font><font color='red'>传输系统</font>的设计与实现
PC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及数据处理
  引言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开发的面向理论分析研究、工程计算数据处理和缓图的一套具有强大功能的软件系统。其中Matlab语言是一种以矩阵为基本运算单元的解释执行的高级语言,编程简例,只要几条语句就能实现诸如FFT变换、FIR/IIR滤波等数据分析处理,易于掌握。从Matlab6.0版本开始,Mathworks公司在软件中增加了设备控制箱(instrument control toolbox),提供了对RS-232/RS-485通信标准的串口通信的正式支持。利用该工具箱的serial类及instrcallback()回调函数,能可靠地进行实时串地通信。为此,笔者充分结合单片机和Matlab的优点,基于事
[单片机]
Matlab环境下PC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及数据处理
摘要:结合单片机和Matlab两者的优点,基于事件驱动的中断通信机制,提出一种Matlab环境下PC机与单片机实时串行通信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与PC机的RS-232/RS-485串行通信及其通信数据的分析处理、文件存储、FIR滤波及图形显示;简化系统开发流程,提高开发效率。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一个PIC16F876单片机应用系统实例之中。 关键词:PIC16F876 Matlab 串口通信 RS-232 事件驱动 回调函数 引言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开发的面向理论分析研究、工程计算数据处理和缓图的一套具有强大功能的软件系统。其中Matlab语言是一种以矩阵为基本运算单元的解释执行的高
[应用]
车载低端图像数据采集压缩存储及传输系统的实现
概述   ---在某些需要无人控制自动监视的场合,采用常规的图像监视系统具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设备体积于庞大、采购费用高、需要足够的电源供应、无法重复录制等等。尤其在不需要连续图像采集的场合,常常无法采用常规的图像监视系统。根据长途汽车对上车人员进行记录的应用要求,开发了一套基于EZ-USB的低端图像数据采集存储及传输系统。   ---本系统采用OmniVision公司的CMOS图像传感器OV7620作为采集芯片,Zoran公司的ZR36060作为数据压缩芯片,Cypress的带USB接口的单片机AN2131QC作为总控制芯片和USB数据传输芯片。由于长途汽车的乘客上下车是非连续的过 程,对图像数据的保存要
[应用]
串行口接收带偶校验位的ASCII码数据块MCS51汇编程序
   由串行口接收带偶校验位的ASCII码数据块。 设待接收数据块共10H个字节,接收后拟存于片内RAM的40H~4FH单元;单片机采用的晶振频率、波特率、SMOD位的值等均同上题。则相应的接收程序如下:RSTART:MOV TMOD,#20H ;置定时器/计数器T1工作于方式2定时 MOV TL1,#0E6H ;定时器/计数器T1置初值 MOV TH1,#E6H ;定时器/计数器T1置重装数 MOV R0,#40H ;R0作地址指针,指向拟存放数据块首址 MOV R7,#10H ;R7作循环计数器,置以接收数据字节数 SETB TR1 ;启动定时器/计数器T1 RSTART:MOV TMOD,#20H ;置定时器/计数器T1工作
[单片机]
can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与故障诊断
1.can数据传输系统概述 (1)为什么要采用数据总线 我们知道,汽车两块电脑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几个信号就要有几条信号传输线(信号传输线的接地端可以采用公共回路),例如,宝来轿车发动机电控单元j220与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j217之间就需要有5条信号传输线。如果传递信号项目多还需要更多的信号传输线,这样会导致电控单元针脚数增加、线路复杂、故障率增多及维修困难。 (2)什么是数据总线 一辆汽车不管有多少块电控单元,不管信息容量有多大,每块电控单元都只需引出两条线共同接在两个节点上,这两条导线就称作数据总线。以前各电控单元之间好比有许多人骑着自行车来来往往,现在是这些人乘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可以运输大量乘客,故数据总线亦称bu
[嵌入式]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测试测量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