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发展情况及若干问题的探讨

最新更新时间:2011-04-28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通信电源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技术在通信电源的应用,标志着通信电源的维护和管理从人工看守式的维护管理模式向计算机集中监控和管理模式转换,其目的:(1)与通信技术发展相适应,提高对通信电源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2)提高通信电源供电质量,使供电系统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经济性;(3)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优势,使电源设备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4)实现通信电源设备少人、无人值守;(5)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从90年代初福州电信局的第一套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开发实验作为电源监控起步标志,到现在有10个年头了,在此期间,电源监控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系统实施的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集中监控系统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可以说,目前通信电源集中监控技术发展与监控系统的实施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这就为通信电源监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监控系统进一步实施创制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时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如在监控系统硬件配置灵活,软件功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其故障诊断分析。数据统计等高智能化方向的性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过去人工看守维护方式下的一小时一抄表的报表模式在电源监控系统中仍有体现,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等问题仍然存在。现在就监控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监控工程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在功能上,为实现对电源设备少人、无人值守的要求,电源监控系统更强调对电源设备故障事件的快速响应和故障告警的准确性。现在电源监控系统在对基本功能,如遥控遥信遥测、监控信息查询、数据存储记录、实时历史趋势、系统配制、远端操作、密码管理、支持联网等功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同时不断扩展新的智能系统。
1、智能设备接入情况
由于通信电源设备种类较多,对于智能设备,即使同一种类设备不同厂家的协议也各不相同,加上电源设备供货的厂家繁多,协议种类也就更多,在监控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智能设备的资源,将智能设备通过对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的转换直接接入其监控系统,通信接口基本上属于RS232、RS485、RS422间的硬件转换,比较容易实现,而通信协议的转换在过去一直是困扰监控系统实施的棘手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一方面大部分电源设备厂家能积极提供其设备的通信协议,另一方面原邮电部对智能设备提供了同意的协议。为协议的转换提供了条件。目前通信协议和通信接口的转换本要是采用协议转换器的方式,所谓协议转换器的方式是将一种被称作是协议转换器的装置接入智能设备和局站监控主机之间,一端与智能设备的串口相接,另一端与局站监控主机的串口相接,从而完成通信协议和通信接口转换。简单地说,协议转换器是一个具有CPU、EPROM、RAM、串行通信口等的微机系统,协议转换一般具备两个条件:其一,至少有两个串口且分别与被转换的智能设备的串口以及局站监控主权的串口相匹配,其二,将智能设备的通信协议转换为局站监控主机协议,转换软件固化在协议转换的EPROM里。这种方式对多个不同协议智能设备同时接入一个监控主机的情况更有效。还有一种转换方式是将协议转换功能放在局站监控主机里,但这种转换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见,因为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将具有单科协议智能设备接入一个监控主机的情况,如果在监控主机里科换的协议种类过多会造成监控主机负担过重,影响监控主机科正常工作,同时也给监控主机软件开发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另外,统一的通信协议出台为智能设备接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2、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由于新技术、新工艺及高质量的器件在通信电源设备的生产制造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开关电源设备、UPS、柴油发电机组等智能设备以及目前普遍使用的阀控蓄电池组等非智能设备,它们都有较高的可靠性,这对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管理,实现通信电源设备少人、无人值守的目的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而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也同样至关重要,因为监控系统可靠建立和发展,影响到能否提高通信电源设备维护管理水平、提高信电源供电质量、实现少人无人值守的目的。因此在电源监控系统的性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要注重改善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通信电源监控系统是一个大型的实时网络系统。
3、完善监控系统的自检功能
为了使监控系统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除了要不断完善监控系统基本功能外,同时还要注重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的优势,开发完善高智能化性能。根本上改变传统维护模式,有效利用监控技术。
监控系统的实施是以新的维护模式为基础,即以区域为监控管理中心对相应局站进行监控管理,局站少人、无人值守,而城市监控管理中心对其区域监控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这种计算机式的集中监控管理与人工看守式管理除维护管理模式上不同外,其更大的区别是监控系统对通信电源设备实现计算机自动实时监控,如当电源设备发生故障时,监控系统将作出快速响应,且及时上报到相应的管理中心。为适应这种计算机监控管理方式,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维护模式,但我们注意到,监控系统的实施虽然是建立在新的维护模式基础上,但对监控系统的要求仍遗留有人工看守式维护管理模式的痕迹,如在过去人工看守式时期,一小时一次的例行抄表,为的是对设备进行定时查看,而现在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其特点是对电源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但却对其提出一小时一抄表的要求,且以日报表的形式存储并打印,同时要将这些报表存放2到3年。其结果在监控系统里打印存放这些数据占用监控系统较大的资源,然而这些数据却很少能派上用场。面对这些问题,对监控系统在某些功能应该进行重新考虑:
(1)在被控设备(电源设备)可靠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监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从被控设备和监控系统整体综合考虑,既然电源设备和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都能得到基本保证(电源设备中的可靠性指标要求为:开关整流设备MTBF>50000h、阀控电池MTBF>350000h、交直流配电设备可靠性指标要求更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要求为MTBF>100000h),监控系统的实施应向简单化、实用化、高智能化方面发展,同时保证监控系统的告警、预告警性能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再加上统计分析智能化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类似一小时一抄表这样的功能变得没有太大的意义。
(3)更新人们过去那种人工看守式的维护观念,建立新的维护制度。
因此今后监控系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作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维护模式,更有效利用监控技术,使电源监控系统在通信电源维护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监控系统的入网检测
对监控系统实施检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将受到下面的条件的限制:
(1)对监控系统实施检测首先在检测的项目、指标、检测条件及检测方法等方面需要有标准依据,目前虽然有一些监控系统方面的技术要求,但作为监控系统检测的标准依据还远远不够。
(2)监控系统与一般的电源设备相比采用更多的是计算机技术,更强调其系统的网络性、系统软件的实时性以及系统的功能性,由此对监控系统的实用性、技术性能的评估造成一定的难度。
(3)监控系统是一个大型的实时性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容量特征(包括软件容量特征及硬件容量特征),各种性能指标的实现在满容量运行时才有意义,作为监控系统性能指标的检测,建立一个满容量的系统是不可能的。
(4)受到通信方式、通信条件等其他方面的限制。
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出,对监控系统实施检测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即使是这样,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监控系统实施检测,以达到最大程度逼近,对监控系统性能指标进行描述和评估还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关键字:通信电源 编辑:冰封 引用地址: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发展情况及若干问题的探讨

上一篇:通信电源节能的技术趋势
下一篇:实现UPS高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17

台达通信电源解决方案助高原高寒铁路畅行无忧
近日,台达通信电源解决方案被某高寒、高原环境地区的铁路项目选中,为其通信系统提供稳固的动力保障。这条由青海省格尔木市到新疆库尔勒的铁路,全长1240公里,连接青藏铁路和南疆铁路,是我国西北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在选择通信电源方案时,恶劣自然环境下的稳定性成为铁路用户的重要考量。 由于高原高寒铁路通信系统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台达推荐采用MCS系列通信电源产品搭配N系列小功率UPS以及配套蓄电池,组成了具备高可靠性、高效率更抗严苛环境的通信电源解决方案。 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布点情况,台达所提供的通信电源供电方案分为两类,车站枢纽通信机房供电方案和区间通信站供电方案。车站/枢纽通信机房负载量较大,系统
[电源管理]
通信电源设备对杂音电压的控制要求
现代电信系统对直流供电电压的质量要求很高,电压不允许瞬间中断,且其波动、瞬变和杂音电压应小于允许的范围,其中杂音电压是指整流设备及直流交换器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这种脉动成分由各种频率交流电压组成。杂音电压有以下几种:   1、电话衡重杂音。由于人耳及耳机对各种频率的响应不同,将25Hz~5KHz频段中各种频率的杂音电压等效为800HZ的电压值后,取其方均根值。电话衡重杂音亦称电话加权杂音。   2、峰-峰值杂音。指整流电路中产生的幅度最大的针状脉冲电压,叠加在直流输出上,能使逻辑电路误动作。   3、宽频杂音。指不同频率的杂音电压有效值的方均根值。   4、离散频率杂音。指3.4KHz~30MHz频段中任一频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通信电源</font>设备对杂音电压的控制要求
通信电源在通信机房中的应用
通信电源在整体通信机房中占据重要作用。面对电信拆分、人员重组等新的发展形势,对电源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地要求。   近十年的电信大发展及产品技术的更新,使得当前通信设备呈现网络规模大、智能化程度高、品牌系列繁杂、无人值守、集中监控化程度高的新特点,而电信的拆分、人员的重组、职业生涯的晋升,使得维护上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的发展,明显滞后于通信设备的发展,维护人员对厂商的依赖性增强,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风险增大。通信电源作为通信设备的心脏,面对新的形势,也应对维护管理工作提更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经过这几年的摸索,积极与兄弟单位和电源厂商交流,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做好电源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
[电源管理]
剖析通信电源产业链发展现状与趋势
  希望文中有关内容可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借鉴,共同把我国的通信电源产业做大做强。   1 概 述   通信 电源 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目标是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不间断地向通信设备提供能源。通信电源必须具备智能监控、无人值守和电池自动管理等功能,从而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   通信电源咨询设计是通信行业咨询设计单位业务单元中的常规业务之一,伴随通信网络的发展,设计师们见证了通信电源技术中设备和材料的发展演变。虽然通信电源一直被视为网络配套部分,但通信电源设备的投资占比、占机房空间比例、可靠性影响面都已经不能仅仅作为1个辅助专业来看待。目前行业的竞争往往趋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无论是用户、设备商、咨询设计商都在
[电源管理]
移动基站通信电源系统设计
  针对移动基站的电网及环境条件,提出了移动基站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和可用性解决方案。   1 移动基站的特殊条件及对通信电源设备的要求   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移动基站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并由城市逐步向偏僻的乡村发展。散落在人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的移动基站,与一般通信机房相比有其特殊的工作条件。这些特殊的工作条件对用于移动基站的通信电源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农网供电的移动基站其供电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要求通信电源能适应较宽的电网电压波动,一般在±30%以上。另外,移动基站电网的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较严重,通信电源应有可靠的过电压及防雷保护措施。   2)许多移动基站在设备投运
[电源管理]
移动基站<font color='red'>通信电源</font>系统设计
通信电源产业链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章从宏观经济学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通信行业电源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发展趋势;提出要重视加强通信电源自主创新、国外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规范的修订、促进通信电源向更可靠、节能、环保、高效方向发展。   希望文中有关内容可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借鉴,共同把我国的通信电源产业做大做强。   1 概 述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目标是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不间断地向通信设备提供能源。通信电源必须具备智能监控、无人值守和电池自动管理等功能,从而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   通信电源咨询设计是通信行业咨询设计单位业务单元中的常规业务之一,伴随通信网络的发展,设计师们见证了通信电源技
[模拟电子]
MAX5003在通信电源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介绍了MAXIM公司生产的高压PWM电源控制器MAX5003的功能特点及引脚排列,并以电信/数据通信电源设计为例,说明了MAX5003的外围电路元器件的选择方法。同时给出了一个基于MAX5003的48V到5V/1A的非隔离通讯电源的应用电路设计方法。     关键词: MAX5003 PWM控制器 通信电源 目前众多的电信和数据通信系统均采用48V的直流供电总线电压,其原因除了源于传统的电话网络外,还因为采用这种量级的电压在通过铜线对远端设备供电时具有足够高的幅度,而且产生的线电流低、线损失小;同时这种电压的幅度又足够低,不会对人体造成电危险。因此,这种电源广泛应用在小型交换机、电信(基站及
[应用]
APFC电路原理介绍及在通信电源系统中的应用
一、引言 在通信用开关电源系统中,为了减少输入电流谐波,降低其对电网的污染,同时有利于后级DC-DC变换电路的稳定工作,交流输入侧多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提高功率因数最简单的方法是无源补偿法,但由于无源法中应用的器件体积大而笨重且性能指标不理想,目前最先进的方法是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与无源校正相比,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抑制谐波效果更明显,总谐波含量可抑制在5%以内,功率因数可达到0.9以上,接近单位功率因数。 二、APFC电路的基本原理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主要包括应用乘法器的电流连续工作方式(CCM)和射随器的电流非连续工作方式(DCM)。输出功率在700W以上电源目前主要以CCM方
[电源管理]
APFC电路原理介绍及在<font color='red'>通信电源</font>系统中的应用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