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V300W单极性隔离纯正弦波逆变设计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29来源: 电源网关键字:12V300W  逆变设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机器基本参数

标称功率:300W 、持续功率:250W 、峰值功率:600W ;

输出电压:输出为单相220VAC(有效值),频率为50±1Hz。

整机效率:87% 以上;300次开机短路,200次短路开机;

过载保护 500W ;短路立即保护;欠压告警10.3V 延时1.5S;

欠压保护10V 立即关断;过压保护15V 立即关断;过热保护:65℃

款逆变器的基本情况(架构,组成)

总体来说,这是一款12V单极性隔离纯正弦波逆变器,这款逆变器由三大部分组成:前级驱动板、后级驱动板、功率板。

1、前级驱动板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供电电源部分,PWM 驱动部分,和过欠压保护部分;

2 、后级驱动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SPWM 信号的产生(单片机EG8010)部分,IR2110的驱动部分,和过流保护保护部分。

3 、功率板主要组成部分:功率板主要包括了前级反接保护,DC-DC推挽升压,整流滤波和H桥逆变部分;还包括了过流保护电路,准闭环反馈部分和欠压告警电路等小部分。

前级驱动板

空板图:

安装好之后如下图:

后级驱动板

功率板

空板图:

安装好之后如下图所示:

随后,就是调试功率板上的过欠压保护了,这部分应该不难,这里就不多说了(按照图纸的参数应该没问题)。

最后,就是机器最重要的过载短路保护测试了,这也是逆变器最重要的一个性能。

一切都已经基本调试成功了,让机器空载工作1小时以上,然后关机,放高压电。

再把散热器装成上,如上图。

关键字:12V300W  逆变设计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12V300W单极性隔离纯正弦波逆变设计

上一篇:一款基于ARM控制的逆变器电源电路设计方案
下一篇:一款可提供更多选择并降低复杂度的逆变稳压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30

基于单片机设计的机车空调逆变电源控制系统
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学科的发展,逆变器控制技术与工业现场总线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系统成功应用这两项技术,设计了机车空调电源用逆变器控制系统。原有空调电源逆变器控制系统的缺点是:不能根据设定温度控制空调机组变频运行,体积大,各逆变器协调控制困难。本文设计了一种机车空调机组用多逆变器控制系统,与原有空调电源逆变器控制系统相比,有体积小、重量轻、数据交换方便、运行可靠、利于维修等优点。 1 系统工作原理: 由图1可知,上位微机控制电路是该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通过CAN总线将控制指令传给逆变器控制电路,逆变器控制电路根据控制指令产生不同频率的SPWM信号控制逆变器工作;逆变器控制电路将各逆变器实际工作状态、故障
[单片机]
基于单片机<font color='red'>设计</font>的机车空调<font color='red'>逆变</font>电源控制系统
必备:逆变电源开关电源设计基础
高手设计电源都不会怎么去算参数!但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参数是定性的,同一种类元件,比如电阻:用1K可以,用上1。2K就不行了,难度不要去运算吗?答案是:不用。 我们如何才能实实际际去设计一款电源呢!从电子基础上了解到,电子技术实质是数学与物质的一种组合体!是的,电路上每一个元件用数学都可以算出来!但理论是理论,算出来的不一不定能用!所以数学形式算法在实际产品中只能作为你选择元件的参考量,但不能作为实实在在就能用在电路上的电路参数!所以对于电子元件最好的方法就是简单算算然后调试跟据经验定出一个元件参数来 电子产品中,我说过了,组成电路的核心就是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单个元件还可以算!
[电源管理]
基于PVI-3.0-OUTD-US设计的光伏太阳能逆变器技术
主要特性: PVI-3.0-OUTD-US / PVI-3.0-OUTD-S-US PVI-3.6-OUTD-US / PVI-3.6-OUTD-S-US PVI-4.2-OUTD-US / PVI-4.2-OUTD-S-US 高效3kW~4.2kW逆变器 Aurora®并网无变压器逆变器提供了独特的、超高效率、容易安装设计、长使用寿命和极具竞争力的初始购置成本组合,并且大幅提高了太阳能设备的投资收益率。 业内领先的特性和性能 高效率提供了更多能源 - 高达96.8%(96% CEC) 2个带有独立MPPT的输入,优化了多个、面向不同方向的阵列的功耗 尺寸小,功率密度高:在尺寸仅为31” x 12 13/16” x 7
[模拟电子]
基于PVI-3.0-OUTD-US<font color='red'>设计</font>的光伏太阳能<font color='red'>逆变</font>器技术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
本系统实现输入直流电压15V,输出交流电压有效值10V,额定功率10W,交流电压频率在20至100Hz可步进调整。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产生SPWM波控制全桥电路,然后经过LC滤波电路得到失真度小于0.5%的正弦波。采用PID算法反馈控制使输出交流电压负载调整率低于1%,采用 开关电源 作为辅助电源、合理选用MOSFET等使系统效率达到90%,采用输入电流前馈法来估计输出电流以实现过流保护以及自恢复功能。    引言   要求实现单项正弦波 逆变电源 ,输入直流15V,输出交流电压有效值10V,功率10W,且频率20至100Hz步进可调,要求波形无明显失真,负载调整率小于1%,效率尽可能高,系统要具备过流
[电源管理]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单相正弦波<font color='red'>逆变</font>电源<font color='red'>设计</font>
并网发电光伏逆变器的设计要求
1 小型光伏并网电站应具备的性能 光伏电站并网运行,对逆变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下: ① 要求逆变器输出正弦波电流。光伏电站回馈给公用电网的电力,必须满足电网规定的指标,如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不能含有直流分量、逆变器输出电流的高次谐波必须尽量减少、不能对电网造成谐波污染等。 ②要求逆变器在负载和日照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均能高效运行。光伏电站的能量来自太阳能,而日照强度随气候而变化,这就要求逆变器能在不同的日照条件下均能高效运行。 ③要求逆变器能使光伏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与日照、温度、负载的变化有关,即其输出特性具有非线性特性 。这就要逆变器具有最大功率跟踪功能,即不论日照、温度等如
[电源管理]
并网发电光伏<font color='red'>逆变</font>器的<font color='red'>设计</font>要求
半桥逆变电路中的脉冲变压器设计
半桥逆变电路中的脉冲变压器设计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节能高效的电子产品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照明中,电感式镇流器因为效率低,体积大而逐渐被淘汰,而高频电子镇流器越来越得到推广。图 1 为电子镇流器的基本电路,其工作原理如下:半桥逆变电路电子镇流器电路由整流滤波电路、触发电路、高频振荡电路和 LC 串联输出电路组成。在电路中,由整流桥VD1-V D4 和滤波电容器 C1 组成整流滤波电路;由电阻器 R6、电容器 C3 和双向二极管 V3 组成触发电路;由晶体管 V1、V2、二极管 V D5-VD7、电阻器 R1-R5、电容器 C2 和脉冲变压器 T(W1-W3) 组成高频振荡电路;由限流电感器 L,电容器 C4,C5 和荧光灯
[电源管理]
详述ARM控制逆变器电源电路设计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款基于ARM控制的逆变器 电源 电路设计方案及其应用。   系统总体方案   总体设计框图   如图1 所示, 逆变器系统由升压电路、逆变电路、控制电路和反馈电路组成。低压直流电源DC12V经过升压电路升压、整流和滤波后得到约DC170V高压直流电,然后经全桥逆变电路DC/AC转换和LC滤波器滤波后得到AC110V的正弦交流电。   逆变器以ARM控制器为控制核心,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反馈信号经反馈电路处理后进入ARM处理器的片内AD,经AD转换和数字PI运算后,生成相应的SPWM脉冲信号,改变SPWM的调制比就能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完成整个逆变器的闭环控制。   1、SPWM方案选择   1.1、PWM电源芯片
[电源管理]
详述ARM控制<font color='red'>逆变</font>器电源电路<font color='red'>设计</font>方案
开关电源设计中怎样选择良好逆变器功率器件
  逆变器的主功率元件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使用较多的功率元件有达林顿功率晶体管(GTR),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晶体管(IGBT)和可关断晶闸管(GTO)等。在小容量低压系统中使用较多的器件为MOSFET,因为MOSFET具有较低的通态压降和较高的开关频率; 在高压中容量系统中一般均采用IGBT模块,这是因为MOSFET随着电压的升高其通态电阻也随之增大,而IGBT在中容量系统中占有较大的优势;而在特大容量(100KVA以上)系统中,一般均采用GTO作为功率元件。   ⑴ 功率器件的分类:   ①GTR电力晶体管(Giant Transistor):   GTR功率晶体管即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transis
[电源管理]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