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总线的特点、工作方式及常见错误解答

发布者:程序界的行者最新更新时间:2011-08-01 关键字:SPI  总线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SPI总线什么是总线?简介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总线技术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接口。它用于CPU什么是CPU?

  CPU也称为中央处理器,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所谓的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CPU的编程。CPU是计算机中的核心配件,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几十张纸那么厚,但它却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计算机中所有操作都由CPU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CPU、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电子计算机的三大核心部件。 [全文]

与各种外围器件进行全双工、同步串行通讯。它只需四条线就可以完成MCU什么是MCU?与各种外围器件的通讯,这四条线是:串行时钟线(CSK)、主机输入/从机输出数据线什么是数据线?(MISO)、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线(MOSI)、低电平有效从机选择线CS。当SPI工作时,在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逐位从输出引脚(MOSI)输出(高位在前),同时从输入引脚(MISO)接收的数据逐位移到移位寄存器(高位在前)。发送一个字节后,从另一个外围器件接收的字节数据进入移位寄存器中。即完成一个字节数据传输的实质是两个器件寄存器内容的交换。主SPI的时钟信号(SCK)使传输同步。其典型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

典型系统框图

图1 典型系统框图

  2.SPI总线的主要特点

  · 全双工;

  · 可以当作主机或从机工作;

  · 提供频率可编程时钟;

  · 发送结束中断标志;

  · 写冲突保护;

  .总线竞争保护等。

  3.SPI总线工作方式

  SPI总线有四种工作方式,其中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是SPI0和SPI3方式(实线表示):

SPI0和SPI3方式(实线表示)

图2 SPI0和SPI3方式(实线表示)

  四种工作方式时序分别为:

四种工作方式时序

图3 四种工作方式时序

  时序详解:

  CPOL:时钟极性选择,为0时SPI总线空闲为低电平,为1时SPI总线空闲为高电平

  CPHA:时钟相位选择,为0时在SCK第一个跳变沿采样,为1时在SCK第二个跳变沿采样

  工作方式1:

  当CPHA=0、CPOL=0时SPI总线工作在方式1。MISO引脚上的数据在第一个SPSCK沿跳变之前已经上线了,而为了保证正确传输,MOSI引脚的MSB位必须与SPSCK的第一个边沿同步,在SPI传输过程中,首先将数据上线,然后在同步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时,SPI的接收方捕捉位信号,在时钟信号的一个周期结束时(下降沿),下一位数据信号上线,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一个字节的8位信号传输结束。

  工作方式2:

  当CPHA=0、CPOL=1时SPI总线工作在方式2。与前者唯一不同之处只是在同步时钟信号的下降沿时捕捉位信号,上升沿时下一位数据上线。

  工作方式3:

  当CPHA=1、CPOL=0时SPI总线工作在方式3。MISO引脚和MOSI引脚上的数据的MSB位必须与SPSCK的第一个边沿同步,在SPI传输过程中,在同步时钟信号周期开始时(上升沿)数据上线,然后在同步时钟信号的下降沿时,SPI的接收方捕捉位信号,在时钟信号的一个周期结束时(上升沿),下一位数据信号上线,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一个字节的8位信号传输结束。

  工作方式4:

  当CPHA=1、CPOL=1时SPI总线工作在方式4。与前者唯一不同之处只是在同步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时捕捉位信号,下降沿时下一位数据上线。

  4.SPI总线常见错误

  4.1 SPR设定错误

  在从器件时钟频率小于主器件时钟频率时,如果SCK的速率设得太快,将导致接收到的数据不正确(SPI接口本身难以判断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要在软件中处理)。

  整个系统的速度受三个因素影响:主器件时钟CLK主、从器件时钟CLK从和同步串行时钟SCK,其中SCK是对CLK主的分频,CLK从和CLK主是异步的。要使SCK无差错无遗漏地被从器件所检测到,从器件的时钟CLK从必须要足够快。下面以SCK设置为CLK主的4分频的波形为例,分析同步串行时钟、主时钟和从时钟之间的关系。

主从时钟和SCK的关系

图4主从时钟和SCK的关系

  如图4所示,当T  图5中,当T从≥TSCK/2=2T主时,在clk_s的两个上升沿都检测不到SCK的低电平,这样从器件就会漏掉一个SCK。在某些相位条件下,即使CLK从侥幸能检测到SCK的低电平,也不能保证可以继续检测到下一个SCK。只要遗漏了一个SCK,就相当于串行数据漏掉了一个位,后面继续接收/发送的数据就都是错误的了。

主从时钟和SCK的关系

图5主从时钟和SCK的关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SPR和主从时钟比的关系如表1所列。

表1 SPR的设置和主从时钟周期比值之间的关系


SPR的设置和主从时钟周期比值之间的关系 

  在发送数据之前按照表1对SPR进行设置,SPR设定错误可以完全避免。

  4.2 模式错误(MODF)

  模式错误表示的是主从模式选择的设置和引脚SS的连接不一致。

  器件工作在主模式的时候(MSTR=1),它的片选信号SS引脚必须接高电平。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如果它的SS从高电平跳至低电平,在SS的下降沿,SPI模块将检测到模式错误,对MODF位置1,强制器件从主模式转入从模式(即令MSTR=0),清空内部计数器什么是计数器?

  计数器是一种具有多种测量功能、多种用途的电子计数器。它可以测量频率、周期、时间间隔、频率比、累加计数、 计时等;配上相应的插件,还可以测量相位、电压等。一般我们把凡具有测频和测周两种以上功能的计数器都归类为通用计数器。 [全文]

counter,并结束正在进行的数据传输,如图6(a)所示。

  对从模式(MSTR=0),在没有数据传送的时候,SS高电平表示从器件未被选中,从器件不工作,MISO输出高阻;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片选信号SS必须接低电平,且SS不允许跳变。如果SS从低电平跳到高电平,在SS的上跳沿,SPI模块也将检测到模式错误,清空内部计数器counter,并结束正在进行的数据传输。直到SS恢复为低电平,重新使SPEN=1时,才重新开始工作,如图6(b)所示。

模式错误的检测

图6模式错误的检测

  4.3 溢出错误(OVR)

  溢出错误表示连续传输多个数据时,后一个数据覆盖了前一个数据而产生的错误。

  状态标志SPIF表示的是数据传输正在进行中,它对数据的传输有较大的影响。主器件的SPIF有效由数据寄存器的空标志SPTE=0产生,而从器件的SPIF有效则只能由收到的第一个SCK的跳变产生,且又由于从器件的SPIF和主器件发出的SCK是异步的,因此从器件的传输标志SPIF从相对于主器件的传输标志SPIF主有一定的滞后。如图7所示,在主器件连续发送两个数据的时候将有可能导致从器件的传输标志和主器件下一个数据的传输标志相重叠(图7中虚线和阴影部分),第一个收到的数据必然被覆盖,第二个数据的收/发也必然出错,产生溢出错误。

溢出错误

图7溢出错误

  通过对从器件的波形分析发现,counter=8后的第一个时钟周期,数据最后一位的传输已经完成。在数据已经收/发完毕的情况下,counter=8状态的长短对数据的正确性没有影响,因此可以缩短counter=8的状态,以避免前一个SPIF和后一个SPIF相重叠。这样,从硬件上避免了这一阶段的溢出错误。

  但是,如果从器件工作速度不够快或者软件正在处理其他事情,在SPI接口接收到的数据尚未被读取的情况下,又接收到一个新的数据,溢出错误还是会发生的。此时,SPI接口保护前一个数据不被覆盖,舍弃新收到的数据,置溢出标志OVR=1;另外发出中断信号(如果该中断允许),通知从器件及时读取数据。

  4.4 偏移错误(OFST)

  SPI接口一般要求从器件先工作,然后主器件才开始发送数据。有时在主器件往外发送数据的过程中,从器件才开始工作,或者SCK受到外界干扰,从器件未能准确地接收到8个SCK。如图8所示,从器件接收到的8个SCK其实是属于主器件发送相邻的两个数据的SCK主。这时,主器件的SPIF和从器件的SPIF会发生重叠,数据发生了错位,从器件如果不对此进行纠正的话,数据的接收/发送便一直地错下去。

偏移错误

图8偏移错误

  在一个数据的传输过程中,SPR是不允许改变的,即SCK是均匀的,而从图5可以看出,从器件接收到的8个SCK并不均匀,它们是分别属于两个数据的,因此可以计算SCK的占空时间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偏移错误。经分析,正常时候SCK=1时的时钟周期数n的取值满足如下关系:


  但由于主从时钟之间是异步的,并且经过了取整,所以正常时候SCK=1时的时钟周期计数值COUNT应满足:

  比如在图5中,COUNT的最大值COUNT(max)=2或者1,都可认为是正常的。但当出现COUNT(max)=8时,可以判定出现了偏移错误。在实际设计中,先记录下第一个COUNT(max)的值,如果后面又出现与记录值相差1以上的COUNT(max)出现,可知有偏移错误OFST发生。SPI接口在“不均匀”的地方令SPIF=1,然后准备等待下一个数据的第一个SCK。其中COUNT的位数固定为8位,为了避免溢出时重新从00H开始计数,当计数达到ffH时停止计数。

  4.5 其他错误

  设定不当,或者受到外界干扰,数据传输难免会发生错误,或者有时软件对错误的种类判断不清,必须要有一种方法强制SPI接口从错误状态中恢复过来。在SPI不工作,即SPEN=0的时候,清除SPI模块内部几乎所有的状态(专用寄存器除外)。如果软件在接收数据的时候,能够发现数据有错误,无论是什么错误,都可以强制停止SPI的工作,重新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在偏移错误(OFST)中,如果SPR2、SPR1和SPR0的设置适当,也可以使SCK显得比较“均匀”。SPI接口硬件本身不可能检测到有错误,若用户软件能够发现错误,这时就可以强制停止SPI的传输工作,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一直持续下去。

  在应用中,如果对数据的正确性要求较高,除了要在软件上满足SPI接口的时序要求外,还需要在软件上作适当的处理。

  5.设计SPI总线控制器

  目前的项目中使用了SPI总线接口的FLASH存储器什么是存储器?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有了存储器,计算机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它根据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进和取出信息。 [全文]

存储图像数据。FLASH的SPI总线频率高达66M,但MCU的频率较低,晶振什么是晶振?频率7.3728M,SPI最大频率为主频1/2。对于320*240*16的图像读取时间为333ms,而且还忽略了等待SPI传输完成、写显存、地址坐标设定等时间。实际测试约为1s。成为GUI设计的极大瓶颈。由于TFT驱动是自己FPGA什么是FPGA?设计的,资源尚有余量,决定把SPI控制器(主)及写图像部分逻辑放入FPGA中用硬件完成。

  首先接触到的是SPI的SCK时钟频率问题。FPGA的频率是48M,未使用PLL什么是PLL?

  pll是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的英文简称,用来使外部的输入信号与内部的振荡信号同步。pll是用于振荡器中的反馈控制电路。 [全文]

。能否以此频率作为SCK频率呢?要知道所有的MCU提供的SPI频率最大为主频的1/2!为什么呢?查过一些资料后发现,SPI从机接收数据并不是以SCK为时钟的,而是以主频为时钟对SCK和MISO进行采样,由采样原理得知SCK不能大于1/2主频,也就有了MCU提供最大master频率是1/2主频,最大slaver频率是1/4主频。FPGA在只作为主机时能否实现同主频一样频率的SCK呢??答案貌似是肯定的!但我还是有点担心,用组合逻辑控制SCK会不会出现较大毛刺影响系统稳定性呢?
关键字:SPI  总线 引用地址:SPI总线的特点、工作方式及常见错误解答

上一篇:解析数字电视技术及其应用
下一篇:物联网实现道路科学绿色地照明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1:46

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
        1、一对N结构:          一对传输线,N台仪表,双向传输多个信号,这使得接线简单,工程周期短,安装费用低接线容易。如果增加现场设备或现场仪表,只需并行挂接到电缆上,无需架设新的电缆。          2、可靠性高:          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无需采用抗干扰和提高精度的措施,从而减少了成本。          3、可控状态:          操作员在控制室既可了解现场设备或现场仪表的工作状况,也能对其参数进行调整,还可预测或寻找故障,始终处于操作员的远程监控和可控状态,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控性和可维护性。          4、互换性: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制
[嵌入式]
STM32的使用之SPI通信DMA模式
MCU:STM32F303VC 在SPI通信中,可以同时开启发送和接收DMA请求,自动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完成数据的交换 基本步骤是: 1. 配置好SPI相应引脚功能 2. 配置和初始化SPI 3. 初始化DMA 4. 片选信号选择要通信的设备 5. 打开DMA 对应DMA通道:SPI1_RX---DMA1_Channel2;SPI1_TX---DMA1_Channel3 代码: #define L3GD20_SPI_TDR (u32)(SPI1_BASE+0x0C) #define L3GD20_SPI_RDR (u32)(SPI1_BASE+0x0C) u8 SPI_TXBUFFER ={0xE8,0x00,0x00,
[单片机]
基于CAN总线的机械手控制系统
1 引言   机械手可在空间抓放物体,动作灵活多样,适用于可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生产,广泛应用于柔性自动线。我们开发的用于热处理淬火加工的物料搬运机械手,是一种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工件分拣、搬运和淬火加工的自动化装置,可部分代替人工在高温和危险的作业区进行单调持久的作业,并可根据工件的变化以及淬火工艺的要求随时更改相关控制参数。由于目前许多商品化的工业机器人(或机械手)大都采用封闭结构的专用控制系统,一般采用专用计算机(如PUMA工业机器人使用PDP-11)作为上层主控计算机,使用专用机器人语言(如VAL)作为离线编程工具,采用专用微处理器,并将控制算法固化在EPROM中 ,这种专用系统很难进行扩展、修改或再集成外部硬
[工业控制]
基于CAN<font color='red'>总线</font>的机械手控制系统
基于片内WISHBONE总线的高速缓存一致性实现
摘要:基于IP可重用的设计方法,利用WISHBONE总线协议,把两个已成功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HUMP内核在一个芯片上,实现了片上多处理器FPGA。开发重点是实现基于片内WISHBONE总线的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 关键词:WISHBONE总线 片上多处理器 高缓一致性 SOC IP 清华大学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设计为国家重点863项目,单芯片多处理器设计为项目的一个延伸。单芯片多处理器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有效途径,具有低耦合度、粗粒度并行性的主要特点。清华大学已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IPS 4Kc架构的32位微处理器--THUMPl07。该处理器具有内核性能高、面积小、功耗低的优点。使其经过裁减非常适合作为单芯片
[应用]
CAN总线知多少?
  基本概念   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形成并通过ISO11898 及ISO11519标准认证。在欧洲已是汽车网络的标准协议。   CAN 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方面。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优势   CAN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较之许多RS-485基于R线构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而言,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
[电源管理]
CAN<font color='red'>总线</font>知多少?
基于LIN总线的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
1 前言   随着汽车部件的电动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对汽车电机的噪声、电磁兼容、效率的高要求 ,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正在逐步替代有刷的永磁直流电机 。永磁无刷电机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效率高、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优点 , 利用它作为汽车部件的驱动执行元件可有效地提高汽车部件的性能。例如在 Freightliner 公司的 M2 系列商务车上 , 采用无刷电机驱动其空调系统的鼓风机 , 更好地调节了送风速度 。   由于汽车总线技术的日趋成熟 , 汽车内多个电机单元的控制方式正从传统的集中式线束控制向分布式总线控制转变。分布式总线控制可以减少线束 , 降低成本 , 便于各个电机控制单元和车内其它电控单元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协调
[单片机]
LPC1768 SPI模式下SD卡FatFs文件系统移植
最近在LPC1768 SPI模式下移植SD卡FatFs(版本R0.09a)文件系统成功,总结一下移植过程。 一、底层驱动 使用的SSP0的SPI模式驱动,SSP时钟开始使用的25M。SD卡驱动测试完成,可读写擦除测试没有问题之后开始文件系统移植。 要用到的底层驱动函数有: MMCSD_TYPE MMCSD_Init(void) BOOL MMCSD_EraseBlocks(uint32_tblkStart,uint32_t blkEnd) BOOL MMCSD_ReadSingleBlock(uint32_tblkIndex,uint8_t *pBytes) uint32_t MMCSD_ReadMul
[单片机]
PCI总线协议的FPGA实现及驱动设计
摘要:采用FPGA技术,在ALTERA公司的FLEX6000系列芯片上实现了从设备模式PCI总线的简化协议,并给出了Windows9x系统下的虚拟设备驱动程序,提供了与应用程序的接口。实现结果表明:该设备结构灵活,功能可靠,有利于与其它模块实现单片集成应用。本系统已应用在数据采集和处理、图像处理等方面。 关键词:PCI总线协议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虚拟设备驱动 目前,许多公司都提出了新型的计算机高速总线,如Arapahoe总线标准和HyperTransport技术,但各协议互不兼容,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作为传统的通用局部总线,PCI总线仍然占据着主流个人电脑市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现在市面上存在着各种PCI接口芯片,如AMCC
[应用]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工业控制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