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TMC模式不会成功

最新更新时间:2009-08-18来源: DigiTimes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著TMC股东和班底逐渐浮上台面,美光(Micron)和台塑集团将加速送出整合计画书,美光在台代表暨华亚科执行副总勒松言(Michael Sadler)表示,TMC模式不会成功,即使成功亦不会解决台湾DRAM产业问题,但台系DRAM厂并不会步上奇梦达(Qimonda)后尘,因为台湾12寸厂产能相当吸引人,不会像奇梦达倒了都还找不到买主,而美光在台湾DRAM产业布局策略,除华亚科之外,亦将寻求与其它DRAM厂合资(JV)机会。

    现阶段TMC还未有产能奥援,初期定位以利基型存储器公司作出发,采取尔必达(Elpida)技术。Sadler指出,不看好TMC这样的营运模式会成功,因为要在利基型存储器领域存活,必须建立在标准型存储器技术相当成熟条件下,况且尔必达视利基型存储器技术为营运命脉,是否真的会技转给TMC,其实还是个问号,TMC整个营运模式风险极高。

    Sadler认为,即使TMC会成功,也不能解决台湾DRAM产业问题,台湾DRAM产业最大问题在于负债过多,TMC成立对此症结点完全没有任何帮助,但美光内部对于未来与TMC合作的可能性,仍保持开放态度,唯一要求是美光必须是TMC唯一技术来源,美光不能同意与尔必达的技术同时存在于TMC营运中。

    Sadler强调,美光DRAM技术比尔必达更先进,加上拥有NAND Flash技术,包括产品线的完整度、财务状况等亦优于尔必达,如果TMC同时纳入美光和尔必达技术,美光担心在工程师交流过程中,会有制程技术外泄的疑虑,而美光亦不会免费释出技术,对美光而言,技术是最珍贵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除华亚科之外,美光亦将寻求与台湾其它DRAM厂合作机会,甚至依循华亚科模式,与其它台厂以合资方式来策略联盟,目前台面上的选择对象只剩3家,包括茂德、力晶和华邦,产能越多的厂商当然是越吸引人,但本身负债情况亦是严重问题。

    事实上,DRAM厂竞争力能否胜出,除制程和技术必须兼顾外,生产基地所带来成本效应,亦是重要竞争筹码之一,例如台湾DRAM产业最大优势在于庞大12寸厂产能,台湾已是全球12寸厂产能集散地,像奇梦达破产至今还找不到买主接手情况,显见是其德国生产基地实在不具吸引力,没人敢承接其股权,顶多是购买部分机器设备或技术。

    不过,若同样情况发生在台系DRAM厂身上,结果必然会不同,Sadler指出,因为台系12寸厂产能相当吸引人,一旦任何1家业者有财务危机,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接手,但前提是负债问题要先获得解决。

    此外,美光亦松口表示,对华亚科释出NAND Flash技术,的确是未来可能合作的选项,但有两个前提,第1是华亚科产能必须再提升,超过目前13万片水平,先满足DRAM产能需求;第2是释出NAND Flash代工权必须获得合作伙伴英特尔(Intel)的同意。

编辑:金继舒 引用地址:美光:TMC模式不会成功

上一篇:能源效率:半导体21世纪的挑战
下一篇:名家观点:台湾半导体产业将大有可为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