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戈登·摩尔对芯片行业的发展发出预言:当价格不变时,硅芯片的性能每隔18-24个月便会提升一倍。但就在上周,全球最知名的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一篇文章写道,下个月即将出版的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不再以摩尔定律为目标了。芯片行业50年的神话终于被打破了。
1965年,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了他著名的理论:半导体芯片上可集成的元器件的数目每12个月便会增加一倍。也就是说,同样规格的芯片的成本,每12个月便会降低一半。1965年每个芯片可以容纳50个晶体管,摩尔预测到了1970年,每个芯片将能够容纳1000个元器件,每个晶体管的价格会降低90%。
经过简化,这个发现被归纳成了“摩尔定律”:每个芯片上晶体管的数目每12个月将会增加一倍。
戈登·摩尔的发现不基于任何特定的科学或工程理论,只是真实情况的影射总结。硅芯片行业注意到了这个定律,没有简单把它当作一个描述的、预言性质的观察,而是作为一个说明性的,重要的规则,整个行业努力的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并非只靠运气。硅芯片的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用到了来自许多不同公司的机械、软件以及原材料。为了保证所有的下游公司都能保持一致,并维持与摩尔定律兼容的时间表,半导体行业发布了满足摩尔定律的预期技术及转型路线图。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是一个位于北美的组织,成员包括英特尔、AMD、台积电、格罗方德、IBM等公司,他们从1992年就开始制定路线图,1998年SIA与全球其他类似的组织都联合了起来,一起制作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最新一版路线图发布于2013年。
关于摩尔定律最初计算存在的问题早在1975年就出现过,根据可获取的经验数据,戈登·摩尔将定律中的翻倍时间修改为24个月。就这样,在后来的30年时间里,简单的几何比例缩小(使芯片上所有元器件越来越小)就保证了稳速的收缩,验证了摩尔的预测。
到了2000年,显然几何比例到头了,但是各种技术手段的发明使得该行业的发展跟上了摩尔定律的步伐。在90纳米时,应变硅发明了;45纳米时,增加每个晶体管电容的分层堆积在硅上的新材料发明了。22纳米时,三栅极晶体管的出现保证了缩小的步伐。
虽然有了这些新技术,行业依然触到了天花板。将光刻过程用于芯片,把芯片形式转换成硅片一直受到相当大的压力:目前,波长193纳米的光波被用来制造14纳米的芯片。其他波长的光波不是不可实现,只是徒增了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本。期待了很久的极短紫外线(extreme UV),波长13.5纳米,可以解决这个约束,但技术工程师已经证明EUV的批量生产尚有困难。
即使有了EUV,也很难确定又能改变多少:在2纳米下,晶体管只有10个原子宽,在这么小的范围不可能正常操作。即使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能源的使用和散热问题又凸显出来了:由于晶体管更轻薄了,散热变得更加困难。
像应变硅和三栅极晶体管等新技术,从研发到投入生产花了十多年,而EUV经历了这么长时间还是纸上谈兵。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与摩尔定律相对的洛克定律(Rock's law),强调了生产中的成本因素。通过观察可知,芯片制造厂商的成本每4年便会增加一倍。技术的进步以不断为片上晶体管数量的增加铺平道路,但是芯片生产设施的建造会十分昂贵,而更小、更便宜的处理器的使用还在不断增加。
最近,这些因素对芯片公司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英特尔原计划2016年推出14纳米Skylakes的缩小版——10纳米Cannonlake处理器。但在去年7月,他们跳票了,将计划更改为仍然采用14 nm处理器的Kaby Lake。Cannonlake和10 nm仍在计划内,但估计要等到2017年下半年。
目前的问题是晶体管的数量边际效用开始递减:多出来的晶体管利用率变低了。在20世纪80、90年代,晶体管增多产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奔腾系列的速度远远超过了486,奔腾II又比奔腾更快,等等。处理器的升级使当前工作负载获得实质性的加速,包括处理器组合方式的进步(从简单顺序处理变为复杂超标量体系结构无序处理)和响应速度的提升。从2000年开始这些简单的改善就停滞不前了。受热量、响应速度的限制,每个处理器内核的性能只有微少增加。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个芯片内具有多个处理器内核。这增加了处理器整体的理论性能,但实际上很难应用于软件的改善。
这些困难意味着以摩尔定律为驱动的路线图走到了尽头。2014年,ITRS宣布其下一版路线图将不再受制于摩尔定律。
《Nature》 中写道,下个月即将出版的ITRS路线图,将采取全新的方法。
新的路线图不再是专注于芯片中使用的技术,而是将采取一种叫做“新摩尔”的方法。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的发展意味着不同的传感器和低功耗处理器对芯片公司来说更加重要。这些设备使用的高度集成芯片意味着它需要的处理器不仅是逻辑和缓存,也包括内存、功率调节、GPS模拟组件、电池以及wi-fi无线通信,甚至还有陀螺仪和加速表等微机电组件。
这些不同种类的组件通常采用不同的制造工艺来处理不同的需求,而新的路线图将规划出如何将这些都综合起来。集成不同的生产流程,处理不同的材料,都需要新的流程和支撑技术。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为这些新市场生产芯片、解决相关问题,显然比盲目地忙于增加晶体管数量强多了。
关键字:摩尔定律
编辑:刘燚 引用地址:《自然》杂志:摩尔定律的时代这次真得终结
1965年,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了他著名的理论:半导体芯片上可集成的元器件的数目每12个月便会增加一倍。也就是说,同样规格的芯片的成本,每12个月便会降低一半。1965年每个芯片可以容纳50个晶体管,摩尔预测到了1970年,每个芯片将能够容纳1000个元器件,每个晶体管的价格会降低90%。
经过简化,这个发现被归纳成了“摩尔定律”:每个芯片上晶体管的数目每12个月将会增加一倍。
戈登·摩尔的发现不基于任何特定的科学或工程理论,只是真实情况的影射总结。硅芯片行业注意到了这个定律,没有简单把它当作一个描述的、预言性质的观察,而是作为一个说明性的,重要的规则,整个行业努力的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并非只靠运气。硅芯片的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用到了来自许多不同公司的机械、软件以及原材料。为了保证所有的下游公司都能保持一致,并维持与摩尔定律兼容的时间表,半导体行业发布了满足摩尔定律的预期技术及转型路线图。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是一个位于北美的组织,成员包括英特尔、AMD、台积电、格罗方德、IBM等公司,他们从1992年就开始制定路线图,1998年SIA与全球其他类似的组织都联合了起来,一起制作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最新一版路线图发布于2013年。
关于摩尔定律最初计算存在的问题早在1975年就出现过,根据可获取的经验数据,戈登·摩尔将定律中的翻倍时间修改为24个月。就这样,在后来的30年时间里,简单的几何比例缩小(使芯片上所有元器件越来越小)就保证了稳速的收缩,验证了摩尔的预测。
到了2000年,显然几何比例到头了,但是各种技术手段的发明使得该行业的发展跟上了摩尔定律的步伐。在90纳米时,应变硅发明了;45纳米时,增加每个晶体管电容的分层堆积在硅上的新材料发明了。22纳米时,三栅极晶体管的出现保证了缩小的步伐。
虽然有了这些新技术,行业依然触到了天花板。将光刻过程用于芯片,把芯片形式转换成硅片一直受到相当大的压力:目前,波长193纳米的光波被用来制造14纳米的芯片。其他波长的光波不是不可实现,只是徒增了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本。期待了很久的极短紫外线(extreme UV),波长13.5纳米,可以解决这个约束,但技术工程师已经证明EUV的批量生产尚有困难。
即使有了EUV,也很难确定又能改变多少:在2纳米下,晶体管只有10个原子宽,在这么小的范围不可能正常操作。即使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能源的使用和散热问题又凸显出来了:由于晶体管更轻薄了,散热变得更加困难。
像应变硅和三栅极晶体管等新技术,从研发到投入生产花了十多年,而EUV经历了这么长时间还是纸上谈兵。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与摩尔定律相对的洛克定律(Rock's law),强调了生产中的成本因素。通过观察可知,芯片制造厂商的成本每4年便会增加一倍。技术的进步以不断为片上晶体管数量的增加铺平道路,但是芯片生产设施的建造会十分昂贵,而更小、更便宜的处理器的使用还在不断增加。
最近,这些因素对芯片公司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英特尔原计划2016年推出14纳米Skylakes的缩小版——10纳米Cannonlake处理器。但在去年7月,他们跳票了,将计划更改为仍然采用14 nm处理器的Kaby Lake。Cannonlake和10 nm仍在计划内,但估计要等到2017年下半年。
目前的问题是晶体管的数量边际效用开始递减:多出来的晶体管利用率变低了。在20世纪80、90年代,晶体管增多产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奔腾系列的速度远远超过了486,奔腾II又比奔腾更快,等等。处理器的升级使当前工作负载获得实质性的加速,包括处理器组合方式的进步(从简单顺序处理变为复杂超标量体系结构无序处理)和响应速度的提升。从2000年开始这些简单的改善就停滞不前了。受热量、响应速度的限制,每个处理器内核的性能只有微少增加。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个芯片内具有多个处理器内核。这增加了处理器整体的理论性能,但实际上很难应用于软件的改善。
这些困难意味着以摩尔定律为驱动的路线图走到了尽头。2014年,ITRS宣布其下一版路线图将不再受制于摩尔定律。
《Nature》 中写道,下个月即将出版的ITRS路线图,将采取全新的方法。
新的路线图不再是专注于芯片中使用的技术,而是将采取一种叫做“新摩尔”的方法。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的发展意味着不同的传感器和低功耗处理器对芯片公司来说更加重要。这些设备使用的高度集成芯片意味着它需要的处理器不仅是逻辑和缓存,也包括内存、功率调节、GPS模拟组件、电池以及wi-fi无线通信,甚至还有陀螺仪和加速表等微机电组件。
这些不同种类的组件通常采用不同的制造工艺来处理不同的需求,而新的路线图将规划出如何将这些都综合起来。集成不同的生产流程,处理不同的材料,都需要新的流程和支撑技术。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为这些新市场生产芯片、解决相关问题,显然比盲目地忙于增加晶体管数量强多了。
除了目前使用的硅CMOS工艺,新的技术也会受到瞩目。英特尔已经宣布将放弃在7纳米硅。锑化铟(InSb)和铟砷化镓(InGaAs)技术都已经证实了可行性,并且两者都比硅转换速度高、耗能少。碳,包括纳米管和石墨烯目前都处在实验室阶段,可能性能会更好。
当然,新的路线图并没有完全放弃原本的几何缩减方式。除了三栅极晶体管,也许到2020年左右,会出现采用栅完全包围的晶体管和纳米线。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可能会有整体三维芯片,一块硅上多层组件就构成了一个单芯片。
至于未来,大规模扩展也不会完全离开。替代材料的使用,不同的量子效应,甚至更多的外来技术,例如超导,都可能提供一种简单的扩展方式又可以用上几十年,当然也可能是比过去十五年更复杂的扩展方式。如果出现了足够的突破,我们对处理器的需求都有可能发生改变——不再要求更快、更小或更低能耗。
但就目前来说,摩尔定律的打破已经成为新的常态。那个以摩尔定律为向导,遵循规则亦步亦趋的时代,到头了。
当然,新的路线图并没有完全放弃原本的几何缩减方式。除了三栅极晶体管,也许到2020年左右,会出现采用栅完全包围的晶体管和纳米线。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可能会有整体三维芯片,一块硅上多层组件就构成了一个单芯片。
至于未来,大规模扩展也不会完全离开。替代材料的使用,不同的量子效应,甚至更多的外来技术,例如超导,都可能提供一种简单的扩展方式又可以用上几十年,当然也可能是比过去十五年更复杂的扩展方式。如果出现了足够的突破,我们对处理器的需求都有可能发生改变——不再要求更快、更小或更低能耗。
但就目前来说,摩尔定律的打破已经成为新的常态。那个以摩尔定律为向导,遵循规则亦步亦趋的时代,到头了。
上一篇:深入分析半导体/消费电子/物联网/汽车四大产业
下一篇:紫光入主日东科技 提强制性现金要约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36
超越摩尔定律的铁三角组合:技术、物理系统与生态系统
曾经的关键力量离开地球去寻找他的创造者,群龙无首混沌当道,越来越多的挑战敌对力量来到地球,地球陷入毁灭危机……这是《变形金刚5》的剧情前奏,最终大黄蜂与英国爵士及牛津大学教授联手将地球从一场彻底毁灭的浩劫中挽救。 这场科幻电影也像极了人类现实科学的一些场景。从1965年提出延续至今的摩尔定律就像那个即将遭遇灭顶之灾的地球,近年来被业界广泛认为即将面临终极挑战,例如制程缩小的物理极限,功耗越来越高热问题,纳米级芯片制造生产线的天价造价……一些权威人士指出,在摩尔定律的影响之下半导体创新已经行将末路。这不禁让人感慨,经历世纪之交的工程师们的创新未来,很可能会被物理法则限制。 ADI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Vincent Roc
[半导体设计/制造]
阮华德:未来半导体发展已无法依循摩尔定律
近来在半导体制程微缩的进展速度逐渐趋缓下,观察未来的产业走势,明导国际(Mentor Graphics)董事兼执行总裁阮华德(Walden C. Rhines)表示,未来10年内,制程微缩将遇到经济效益上的考虑,半导体产业将不再完全依循摩尔定律(Moore’s Law)发展。他并指出,投入3D IC发展是延续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动能。
阮华德认为,摩尔定律是一个从观察中并归纳成的产业趋势,并非不变的法则,而摩尔定律提出者的Gordon Moore近年来也已修正此定律。阮华德表示,摩尔定律为学习曲线,只要产品的生产规模持续放大,而成本就会下滑。过去10年,半导体产业所生产的晶体管数量每年成长49%,芯片的出货颗数每年也
[半导体设计/制造]
失去半导体界头把交椅 英特尔过去十年错过了什么?
最近,Intel第二季度财报也出来了!业界发酵的很厉害。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147.63亿美元的营收比预计的144亿美元要高出9%,Intel的股价也跟着上升了4%。科再奇这时候应该带着自己重组的大杂烩高层好好庆祝一番,可惜那边三星也发第二季度财报了。 三星的财报显示营收达到了61万亿韩元,折算美元已经超过了550亿美元。而与Intel共属同一领域的半导体业务,营收也有17.58万亿韩元,折合下来达到了158亿美金!超了Intel10亿美金。 6月初三星公关放出来的“三星超越Intel,成半导体行业新霸主”,一不小心就成真了。 好吧!Intel不是面向C端市场的,人科再奇完全可以不c
[半导体设计/制造]
财富中文网:英特尔坚称摩尔定律并未失效
为了改善前景,英特尔通常会推介自己销售的产品。但上周二,这家芯片巨擘一反常态,深入地剖析起自己的制造技术来。 英特尔这样做旨在证明,尽管推出更小芯片的速度已经放慢,但摩尔定律依然有效——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预言,芯片的晶体管密度至少每两年就会翻一番。此举的另一个目的是为自己不断加大投入的芯片代工业务吸引更多客户。 上周二,英特尔高层并未谈论该公司可能怎样支持下一波镜面笔记本电脑、自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相反,他们解释了英特尔怎样把更多的晶体管和其他特性集成到晶圆中,从而造出更强大并且更省电的芯片。显然,他们的意图之一就是重置那些围绕在摩尔定律四周的预期——由于近年来未能坚持此前几十年的惯例,也就是每两年就把晶体管的尺寸压缩
[半导体设计/制造]
IDF前瞻:32纳米之后的摩尔定律
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定于4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英特尔技术与制造事业部高级院士、制程架构与集成部门总监马博(Mark T. Bohr)在此次峰会前,撰写了这篇博文,与中国读者分享32纳米制程之后的摩尔定律发展趋势。以下为博文译文:
2009年11月,英特尔宣布,基于全新一代32纳米逻辑技术的英特尔微处理器已全面投入批量生产。对于制程开发和芯片设计工程师团队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里程碑。从研究阶段到批量生产,这项创新的、极具挑战性的技术让他们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和精力。但是,摩尔定律是一个残酷无情的 “监工”。就在最新技术刚刚投入生产,您认为可以暂时停下脚步好好休息一下时,您会发现,下一代技术在两年
[半导体设计/制造]
摩尔定律:始于半导体 终于物理极限?
在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中,浪潮涌起的高度的衡量一度成为业界的“心患”。换句话说,如何估量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成了困扰业内人士许久的难题。籍此背景之下,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通过大量数据调研整理,于1965年,正式提出“摩尔定律”。迄今为止,此定律已历经了半世纪风雨,对于半导体产业发展,更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何为“摩尔定律”? 在文章《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组件》中,摩尔预言,半导体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随后不久,摩尔另外撰写论文声明,将“每年增加一倍”修改为“每两年增加一倍”。详细地说,摩尔定律即为:当价格不变时,半导体芯片中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约两年便会增加一倍,其性能也将同比提升。 当然
[半导体设计/制造]
CES2019英伟达CEO黄仁勋畅谈摩尔定律发展
英伟达( Nvidia )CEO黄仁勋今日在CES展会上表示,摩尔定律已经失效。 摩尔定律是由 英特尔 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提出的,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摩尔定律不仅是计算机处理器制造的准则,也成为了推动科技行业发展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苹果 iPhone和三星Galaxy智能手机,以及其他各种设备的一些常规改进,都要归功于摩尔定律。 但是,随着芯片组件的规模越来越接近单个原子的规模,要跟上摩尔定律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困难。如今,要实现每两年将晶体管数量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其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技术
[物联网]
惠普称取得摩尔定律重大突破 今后多年依然有效
北京时间1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惠普研发部门周二表示,已经找到了提高芯片整体性能的新方法,如果进展顺利,则意味着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今后多年内将仍然有效。
惠普称,已发现了将传统“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与纳米技术综合运用于混合电路上的新方法,从而将有利于提高芯片上的晶体管密度和降低芯片能耗,并大幅度提高芯片成品率。所谓摩尔定律,是指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1965年提出的有关半导体技术发展的预言,即认为每隔18~24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增加一倍。
惠普实验室量子科学研究主管斯坦·威廉斯(Stan Williams)表示,随着常规芯片尺寸继
[焦点新闻]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 欧洲三大芯片巨头,重新审视供应链
- 一场IC设计业盛宴!10场论坛 200位演讲嘉宾,300+展商亮相2万平米专业展会!
- 富昌电子于杭州举办技术日活动,聚焦新能源“芯”机遇
- 消息称铠侠最快明天获上市批准,市值有望达 7500 亿日元
- 美国政府敲定对格芯 15 亿美元《CHIPS》法案补贴,支持后者提升在美产能
- SK 海力士宣布量产全球最高的 321 层 1Tb TLC 4D NAND 闪存,计划 2025 上半年对外出货
- 三星电子 NRD-K 半导体研发综合体进机,将导入 ASML High NA EUV 光刻设备
- 芯片大混战将启:高通、联发科涉足笔记本,AMD 被曝入局手机
- Exynos 2600 芯片成关键,消息称三星将打响 2nm 芯片反击战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