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为何吊打AMD,先进半导体工艺带来什么?

最新更新时间:2016-03-14来源: EEWORLD关键字:Intel  AM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971年,Intel发布了第一个处理器4004,它采用10微米工艺生产,仅包含2300多个晶体管,而45年后的今天,Intel现在规模最大的是代号Knights Landing的新一代Xeon Phi处理器,14nm工艺制造,核心面积超过700mm2,拥有72亿个晶体管,具备惊人的76个x86核心,搭配16GB MCDRAM缓存,现在的CPU能变得这么庞大当然得归功于半导体工艺的发展。

Intel为何吊打AMD,先进半导体工艺带来什么?

14nm的Knights Landing处理器具备76个核心

对半导体工艺的掌握不仅影响CPU复杂度,还会影响公司的命运。Intel的处理器已经进入14nm工艺节点了,AMD的FX处理器还停留在32nm工艺上,要知道多年前AMD与Intel在半导体工艺上的差距可没有现在这么大,因为AMD之前也是有自己的晶圆厂的,工艺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已经变成了无晶圆企业,工艺进步需要依赖GlobalFoundries或者TSMC等代工厂。今天我们的超能课堂就要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到底能带来什么影响呢?

从摩尔定律说开去

说到具体影响之前,我们得先提一提主宰半导体发展的金科玉律——摩尔定律。1965年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工程师戈登·摩尔撰文指出半导体电路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性能提升一倍,之后又修正为每两年增加一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而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已经符合摩尔定律超过半世纪了,虽然近几年有放缓迹象,但是摩尔定律依然会持续下去。

Intel为何吊打AMD,先进半导体工艺带来什么?

Intel对半导体工艺的进展预期

按照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晶体管的栅极间距每两年会缩小0.7倍,在1971年推出的10 m处理器后,经历了6 m、3 m、1 m、0.5 m、0.35 m、0.25 m、0.18 m、0.13 m、90nm、65nm、45nm、32nm、22nm还有现在最新的14nm,半导体工艺制程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优点之一:制程越小就能塞下更多的晶体管,成本下降

CPU的生产是需要经过7个工序的,分别是:硅提纯,切割晶圆,影印,蚀刻,重复、分层,封装,测试,而当中的蚀刻工序是CPU生产的重要工作,也是重头技术,简单来说蚀刻就是用激光在硅晶圆制造晶体管的过程,蚀刻这个过程是由光完成的,所以用于蚀刻的光的波长就是该技术提升的关键,它影响着在硅晶圆上蚀刻的最小尺寸,也就是线宽。

现在半导体工艺上所说的多少nm工艺其实是指线宽,也就是芯片上的最基本功能单位门电路的宽度,因为实际上门电路之间连线的宽度同门电路的宽度相同,所以线宽可以描述制造工艺。缩小线宽意味着晶体管可以做得更小、更密集,而且在相同的芯片复杂程度下可使用更小的晶圆,于是成本降低了。

Intel为何吊打AMD,先进半导体工艺带来什么?

Intel不同制程工艺的成本、核心面积进化路线图

优点之二:频率更高,电压更低

更先进半导体制造工艺另一个重要优点就是可以提升工作频率,缩减元件之间的间距之后,晶体管之间的电容也会降低,晶体管的开关频率也得以提升,从而整个芯片的工作频率就上去了。

Intel为何吊打AMD,先进半导体工艺带来什么?

另外晶体管的尺寸缩小会减低它们的内阻,所需导通电压会降低,这代表着CPU的工作电压会降低,所以我们看到每一款新CPU核心,其电压较前一代产品都有相应降低。另外CPU的动态功耗损失是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的,工作电压的降低,可使它们的功率也大幅度减小。

工艺升级的障碍:漏电流

然而半导体工艺是不可能一直无下限的缩小制程的,漏电流这个问题是当中一个重要因素。在场效应晶体管的门与通道之间是有一层绝缘的二氧化硅的,作用就是防止漏电流的,这个绝缘层越厚绝缘作用越好,然而随着工艺的发展,这个绝缘层的厚度被慢慢削减,原本仅数个原子层厚的二氧化硅绝缘层会变得更薄进而导致泄漏更多电流,随后泄漏的电流又增加了芯片额外的功耗。

Intel为何吊打AMD,先进半导体工艺带来什么?

传统工艺制造的晶体管(左)与3D晶体管(右)模型对比,黑色部分就是绝缘层

要解决漏电流这个问题,继续沿用以往的工艺是不可能的,2007年Intel在45nm这个节点就引入了HKMG工艺,而在2011年Intel在22nm节点导入了3D晶体管也就是FinFET工艺,它们都可以有效降低漏电率。

Intel为何吊打AMD,先进半导体工艺带来什么?

22nm 3D晶体管比32nm工艺大大降低了漏电流

在改善工艺的同时,科研人员很早就开始寻找新的半导体材料,包括砷化镓、碳纳米管甚至量子阱晶体管。2015年IBM及合作伙伴三星、GlobalFoundries率先展示了7nm工艺芯片,使用的就是硅锗材料,使用这种材料的晶体管开关速度更快,功耗更低,而且密度更高,可以轻松实现200亿晶体管,晶体管密度比目前的硅基半导体高出一个量级。

工艺升级使功耗密度上升?

Intel为何吊打AMD,先进半导体工艺带来什么?

另外在2012年Intel发布22nm工艺的Ivy Bridge时,大家都发现这款处理器比上一代Sandy Bridge温度要高相当多,当时有个解释就是IVB的核心面积下降而晶体管密度上升,因此功耗密度比SNB要高,而接触面积的减少使得散热效率降低,这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导致IVB高温的原因并不是这个。

SNB上使用的一直是fluxless solder(无钎剂焊料),而IVB上改用了TIM膏(类似硅脂),这二者的导热系数明显不同,前者可达80 W/mK,而TIM膏只有5 W/mK,不少外媒对IVB处理器进行了开盖测试,更换导热系数更高的液态金属散热膏后温度会下降15-20 之多。所以更先进的工艺会使功耗密度上升这个未必是成立的。

总结:

半导体工艺是决定各种集成电路性能、功耗的关键,这篇课堂中我们简单介绍了先进工艺带来的两大好处——晶体管密度提升从而降低了成本,其次就是晶体管频率提高,性能提升而功耗降低。但是半导体工艺发展到现在已经接近10nm,再往下工艺升级的困难越来越大,科技公司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材料、技术来突破障碍。在这一点上,Intel已经表达了他们的自信,表示7nm节点上公司将重回摩尔定律正轨,保持2年升级一次工艺的节奏。

关键字:Intel  AMD 编辑:冀凯 引用地址:Intel为何吊打AMD,先进半导体工艺带来什么?

上一篇:时隔4年:2016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再次以负增长开局
下一篇:三安光电拟2.26亿美元收购环宇通讯半导体 发力砷化镓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37

这些半导体企业在短短的五年里身价暴涨40倍
半导体市场波云诡谲已是常事,由于股市狂涨,半导体行业正在经历历史性的整合,在英特尔苦苦挣扎的同时,AMD和Nvidia正利用巨大的股票上涨来进行大笔交易。时间从来不语,却回到了所有的问题,回看近5年的半导体股价走势,有些企业的表现着实令人目瞪口呆。AMD的表现最亮眼,每只股价翻了40倍,英伟达也因为AI而繁荣起来,台积电作为行业的变革者革命如此成功。可以说我们是这个奇迹时代的见证者。 “逆风翻盘”的AMD:5年暴涨4150% 涨幅最大的当属AMD,2015年10月,AMD艰难地维持在每股2美元的水平,而在当时随着个人电脑业务的下滑,它似乎没有存在的理由。但经过长期的运营奋斗,AMD终于在其出色的领导团队的领导下,在经
[半导体设计/制造]
这些半导体企业在短短的五年里身价暴涨40倍
今年或有超过30款搭载英特尔芯片平板电脑上市
    香港时间6月9日消息,英特尔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格雷戈里‧布莱恩特(Gregory Bryant)上周二表示,他预计今年将有30多款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平板电脑上市。   虽然英特尔在PC芯片市场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流动芯片领域,由于最初反应迟缓,该公司已被竞争对手ARM远远甩在身后。不过,英特尔目前正在加大努力,开拓流动芯片市场,这一战略似乎将在今年获得回报。    Samsung 本周一宣布,将推出一款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高端Android平板电脑,而 ASUS 也展示了多款搭载英特尔芯片的平板电脑和平板手机(phablet)设计。外界普遍认为,这表明英特尔在流动芯片市场的开拓取得了突破。   布莱恩特周二在台湾Com
[手机便携]
英特尔在华长期销售违法产品?
是正品,却无中文标识和说明    明天起,英特尔在中国销售的盒装台式机处理器将穿上“唐装”——逐步采用中文品牌包装。这其实意味着,英特尔产品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从未有过中文包装标识。   更严重的是,据深圳朱先生举报,他在深圳买到的英特尔正品不但包装没有中文标识,其内部说明书的安装部分也只有图示,没有任何中文说明。而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包装都必须有中文标识,否则就是不合格产品。此外,中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但是英特尔在遇到消费者退货时,竟然只答应把购买价格折成美元后退款给消费者。   据悉,英特尔中国大区总经理杨旭将此次更换中文标识包装看作是该公司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举动,“不仅凸显出中国
[焦点新闻]
AMD补丁于事无补?锐龙7000仍然可能高压烧毁!
此前,AMD锐龙7000多次遭遇烧毁问题,连带主板一起挂掉,尤其是在集成3D缓存的锐龙7000X3D系列上最为明显。 AMD很快锁定了问题根源,原来是EXPO内存自动超频导致电压过高,并随即更新了AGESA微代码,主板厂商也陆续发放新BIOS,将核心电压限制在不超过1.3V。 看起来一切要回归正常了,但是实测发现,主板厂商急匆匆放出的新BIOS,存在不少Bug,电压限制竟然无效。 外媒测试发现,至少有两家品牌的AM5主板,在搭配新版BIOS后电压依然可能会超过1.3V。 比如在某块主板上,不开启EXPO,核心电压为1.04V,而在开启EXPO之后,旧版BIOS的烤机电压会升至1.416V,新版BIOS依然会达到1.3
[家用电子]
<font color='red'>AMD</font>补丁于事无补?锐龙7000仍然可能高压烧毁!
第九代智能英特尔®酷睿™:最强大的笔记本电脑平台
英特尔推出了迄今英特尔® 最强大的酷睿™ 移动处理器:全新第九代智能英特尔® 酷睿™ 移动处理器(H系列)。第九代智能英特尔® 酷睿™ 移动处理器(H系列)专为游戏玩家和创作者而设计,将用户体验提升至新的高度。 第九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产品家族 英特尔高端和游戏笔记本电脑细分市场总经理Fredrik Hamberger表示:“全新的第九代平台专为尽享性能的游戏玩家、内容创建者和性能发烧友打造,满足他们的性能需求。我们正为广泛的轻薄移动系统带来台式机的性能,包括高达5Ghz睿频、8核心处理器、基于Wi-Fi 6(Gig+)的高速无线连接。凭借这些性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畅爽游戏和挥洒创意。” 第九代智能英特尔®
[嵌入式]
第九代智能<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酷睿™:最强大的笔记本电脑平台
英特尔将在数周内出货多模数据4G LTE芯片
C114讯 今天,英特尔宣布新款三星GALAXY Tab 3 10.1英寸平板电脑采用了英特尔® 凌动™ Z2560处理器(研发代号为Clover Trail+),以及英特尔XMM 6262 3G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或英特尔XMM 7160 4G LTE解决方案,这标志着英特尔在平板电脑市场继续获得重要进展。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移动通信事业部总经理贺尔友表示:“客户选择英特尔技术是因为它提供了高性能、能效和电池续航时间的完美平衡,最终带来非凡的用户体验。人们将为Intel Inside®所带来的卓越体验而备感兴奋。” 安卓平板电脑中的英特尔技术 人们希望利用平板电脑做更多事情。与前一代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平台相比,面向
[手机便携]
苹果电脑用自家芯片难度高、放风声为逼Intel降价?
苹果iPhone采用自家A系列处理器,性能备受赞誉,近来传出苹果电脑也打算改用自家芯片,舍弃英特尔(Intel)芯片,引发市场震撼。部分人士认为,苹果电脑使用者以创意工作者为主,他们工作所需的软体都与英特尔X86架构相容,无法用ARM架构芯片执行,苹果变心的可能性不大。 资深分析师Motek Moyen 9日在Seeking Alpha发文称( 见此),全球约有2,500万名创意工作者,如绘图师、3D模型师、视讯剪辑师等,他们需要使用Photoshop、AutoCAD等软体,这些软体都与英特尔X86架构相容,苹果不大可能舍弃英特尔芯片。比较可能的解释是苹果电脑正在研发新的协同处理器,而非全新的CPU。 文章称,美银美林分析
[半导体设计/制造]
英特尔发布雷电5,速度最高达120Gbps
英特尔刚刚发布了 Thunderbolt 5(雷电5),并通过笔记本电脑和扩展坞原型进行了演示,在使用“带宽提升”功能时带宽高达 120 Gbps。 Thunderbolt 5 将提供每秒 80 Gbps 的双向带宽,并通过“带宽提升”实现最高 120 Gbps 带宽以支持多个 8K 显示器,这意味着是Thunderbolt 4 40 Gbps带宽的三倍。 Thunderbolt 5 基于 Thunderbolt 4 构建,具有多项改进和功能: 双向总带宽是此前两倍,视频密集型使用时高达三倍 (120 Gbps) 将 PCI Express 数据吞吐量加倍,支持更快的存储和外部显卡 兼容 USB4 V2、Display
[嵌入式]
<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发布雷电5,速度最高达120Gbps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